高温对秀珍菇菌包生理活性的影响

来源 :东南园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arab1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初步分析高温环境对秀珍菇生理生化特征的影响,本研究设置正常组和高温组等2种菌包,分别经过连续7d的“35℃环境温度喷淋降温”正常组和“40℃环境温度2 h”等2种高温环境生态,并对菌包样品分别进行外观分析、菌丝形态观察、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正常组菌包菌丝较为洁白、浓密,菌丝密度较大,形态完整,分叉较多;高温组菌包外观呈深褐色或绿色,具典型烂包症状,菌丝密度较低,菌丝纤细,鲜见分叉.正常组菌包转接后菌丝均能萌发,杂菌污染较少;高温组菌丝基本不能萌发,且杂菌污染严重.高温组菌包pH值在6.90~7.20,明显高于正常组的5.50~5.78;高温组还原糖含量在368.59~404.02 mg左右,明显低于正常组.因此,过高的环境温度对秀珍菇生理活性有着不利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其他文献
茶文化在中国已经经历数千年的传承.在现代为继续发展和传承茶文化,将茶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相结合来表现宣传茶文化是现代茶文化发展必不可缺的.本文论述了茶文化与园林景观的结合点以及发展现状,对茶文化在景观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在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中,中国茶文化与民族舞蹈文化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源远流长,形成了茶文化体系与民族舞蹈文化体系.近年来,有相关学者提出了传统茶文化与民族舞蹈文化融合发展的观念,在弘扬中华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二者在融合过程中,需要我们明确认识到二者的相通性与关联性,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将融合理念转变为实际的融合机制.本篇文章主要叙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与民族舞蹈文化在融合发展中的相通性以及具体的融合策略,以供参考.
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作为时代新人,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历史教学秉承“以史育人”的理念,承担着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茶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茶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充分显示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国家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作出巨大的贡献.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进一步探讨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同一座巨大的宝库.其中,茶文化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更是宝库中最为耀眼的一颗珍珠.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如何在这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已成为现代人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我国的茶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特色,其中蕴涵着的“和解”哲学理念正逐渐“出圈”,受到社会各界人们的关注.对茶文化中的“和解”哲学理念进行心理学分析,既有利于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寻找一片自由的净土,提升生活的幸福度,又有利于传统茶文化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心理学角度探究茶文化之“和解”,期望用心理学对我国
高校思政教育是高校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探索出高效长久的育人机制,长久以来都是思政教育的研究重点.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其自身的形成融合了传统文化、古代哲学、艺术思考等,可从中挖掘出大量适合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本文将从刨析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生态育人思路相融合,探讨在面对当前思政教育存在的挑战时,如何探索出思政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河湟茶文化是河湟古今族群在共居生活实践中以茶为载体共创共享的生活习得和历史积淀,其既是河湟文化多元态势的具象演绎,又是中华文化一体趋同的地域表达.在新时代场域中,河湟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彰显重要现实意义.传承发展河湟茶文化,必须实现其传统意涵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契合、推动河湟茶产业实现脱贫产业向乡村振兴产业的现实转向、以“一带一路”联结纽带延拓茶文化文明互鉴的叙事情境.
赣南采茶舞是在采茶戏的基础上,将采茶舞蹈独立发展演变而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赣南采茶舞形成了独特的动作形态特征,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矮子步、单袖筒、扇子花以及一系列仿生物的动作形态.本文简要概述了赣南采茶舞蹈的演变历程,接着详细分析了赣南采茶舞蹈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动作形态,最后分析了蕴含在这些采茶舞蹈动作当中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天人合一的思想、诙谐幽默的理念以及美在达观的态度,充分体现出赣南采茶舞蹈的博大精深.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相关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逐渐增多,其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茶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而由于中国和西方在价值观、行为准则、历史背景等均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为了可以更好地融合中西文化,就需要及时开展与茶叶英语翻译等相关工作,包括语义接近原则、文化交际原则和简朴原则等,通过统一差异标准,灵活运用翻译技巧,提高专业翻译能力,确保茶叶英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向世界宣传和英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在本文中作者从“一带一路”背景出发,分析了非遗外宣英译的重要性、现状及成就和发展前景,并借鉴茶文化外宣和翻译的策略,对中国非遗外宣英译的恰当翻译策略进行了有益探究.
以‘泉淮1547’茎段为外植体材料,建立淮山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顶芽及以下1~2芽位适合作为芽诱导材料,在0.1%HgCl2溶液中处理10 min,污染率分别为21.2%和25.5%,分化率分别为54.7%和49.6%;在MS+6-BA 0.5 mg·L-1+NAA 0.1 mg·L-1+GA30.5 mg·L-1+蔗糖30 g·L-1+琼脂6 g·L-1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效果较好,平均芽数4.62个;MS+6-BA 0.5 mg·L-1+KT 0.5 mg·L-1+NAA 0.3 mg·L-1+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