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一生勤于治学,文绩卓著,德侔天地,被后人尊崇为“至圣先师”。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然而在医疗和生活条件不发达、人均寿命31岁的春秋时期,仍活到73岁。能享如此高寿,可谓古代养生典范。
孔子有关养生保健的见解和论述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广泛,与现代医学保健倡导的很多养生观基本一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与大家共同学习《论语》中孔子关于饮食起居方面养生保健的见解和论述。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8%)。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论语》中孔子关于饮食起居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八不食 孔子在《乡党第六》中提倡 “八不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也就是说,粮食陈旧霉变了不吃,鱼肉不新鲜了不吃,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不合时令的蔬菜、水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所谓“病从口入”,即胃肠道等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饮食不当有关。尤其是现在我们吃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利用过量催化剂和激素类使之快速成熟,有悖于孔子“不时,不食”的养生观,长期食用有害身体健康。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在《里仁》中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非常瞧不起那些生活中锦衣玉食,厌恶粗衣杂粮的人。在《述尔第七》中提倡“饭疏食饮水”,即要常吃粗粮,多喝开水。在《乡党第六》中有“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的论述,意思是说,尽管美味的肉类非常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超过主食的总量。把握好肉食和其他食物的搭配比例,不挑食、偏食,与“平衡膳食、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是一致的。现代研究更是发现过量吃肉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各种癌症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保健专家洪昭光有句养生顺口溜:“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什么都吃,适可而止;吃饭只饱七八分,穿衣留下三分寒。”就是说饮食上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节制食量。
君子食无求饱 《学而第一》中“君子食无求饱”和《乡党》中说“不多食”,与现代医学“饭吃七成饱”的养生理念是统一的。吃得过多,容易导致胃病和富贵病等,不利于健康长寿。美国科学家以小白鼠做实验,结果表明轻微饥饿有助防治一些常见病,延长寿命。
食不语,寝不言 孔子在《乡党》中提出的“食不语,寝不言”,是饮食起居的好习惯。吃饭时说话不仅不文明,更主要的是如果在吃饭时大谈大笑,呼吸和吞咽食物同时进行,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因此发生呛咳、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一旦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睡前唠叨多言,则会使中枢神经兴奋,情绪不宁,容易导致失眠。
寝不尸,居不客 孔子在《乡党》中还对日常生活起居提出了健康要求。“寝不尸”是说睡时身体微蜷曲并侧卧,不宜采取仰天挺尸状的姿势;“居不客”是说平时坐姿要舒适,不要像做客时那样盘腿拘谨。孔子还认为“居无求安”,即居住的条件不必过于讲究舒适安逸;“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主张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要适度。
孔子有关养生保健的见解和论述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广泛,与现代医学保健倡导的很多养生观基本一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本文与大家共同学习《论语》中孔子关于饮食起居方面养生保健的见解和论述。
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对影响人类健康的众多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遗传因素居首位,为15%,膳食营养因素的影响仅次于遗传,为13%,远高于医疗因素(8%)。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居于首位的就是合理膳食。《论语》中孔子关于饮食起居的论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八不食 孔子在《乡党第六》中提倡 “八不食”:“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也就是说,粮食陈旧霉变了不吃,鱼肉不新鲜了不吃,食物变颜色了不吃,变味了不吃,烹调不当的食物不吃,不合时令的蔬菜、水果不吃,从市场上买回来的酒和熟肉不吃。所谓“病从口入”,即胃肠道等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饮食不当有关。尤其是现在我们吃的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利用过量催化剂和激素类使之快速成熟,有悖于孔子“不时,不食”的养生观,长期食用有害身体健康。
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在《里仁》中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非常瞧不起那些生活中锦衣玉食,厌恶粗衣杂粮的人。在《述尔第七》中提倡“饭疏食饮水”,即要常吃粗粮,多喝开水。在《乡党第六》中有“肉虽多,不使胜食气”的论述,意思是说,尽管美味的肉类非常多,但是吃的时候不能超过主食的总量。把握好肉食和其他食物的搭配比例,不挑食、偏食,与“平衡膳食、食不厌杂”的现代营养学是一致的。现代研究更是发现过量吃肉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病、各种癌症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保健专家洪昭光有句养生顺口溜:“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什么都吃,适可而止;吃饭只饱七八分,穿衣留下三分寒。”就是说饮食上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节制食量。
君子食无求饱 《学而第一》中“君子食无求饱”和《乡党》中说“不多食”,与现代医学“饭吃七成饱”的养生理念是统一的。吃得过多,容易导致胃病和富贵病等,不利于健康长寿。美国科学家以小白鼠做实验,结果表明轻微饥饿有助防治一些常见病,延长寿命。
食不语,寝不言 孔子在《乡党》中提出的“食不语,寝不言”,是饮食起居的好习惯。吃饭时说话不仅不文明,更主要的是如果在吃饭时大谈大笑,呼吸和吞咽食物同时进行,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因此发生呛咳、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一旦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睡前唠叨多言,则会使中枢神经兴奋,情绪不宁,容易导致失眠。
寝不尸,居不客 孔子在《乡党》中还对日常生活起居提出了健康要求。“寝不尸”是说睡时身体微蜷曲并侧卧,不宜采取仰天挺尸状的姿势;“居不客”是说平时坐姿要舒适,不要像做客时那样盘腿拘谨。孔子还认为“居无求安”,即居住的条件不必过于讲究舒适安逸;“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主张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劳逸结合,要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