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吴惟明是明万历年间徽州著名的商人、鉴藏家和刻书家。他“贾而好儒”,文行于世,所刻之书流传广泛。又喜好收藏,与焦竑、韩逢禧、董其昌、冯梦祯、王肯堂等文人交往甚多,常进行书画鉴赏活动。其所刻《逸初堂法帖》摹刻精良,为世所重。但是吴氏一生无著述传世,相关史料对其记载也较零散。本文结合文献,着重考述其家系和“名字”混淆问题。
关键词:吴惟明;徽商;名字
作者简介:高树浩(1992-),男,汉族,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书法史、书画鉴藏史;陈君兰(1993-),女,汉族,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为汉语言文字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法学、词汇学、方言学。
[中图分类号]:K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晚明徽州,物富人丰,诸业兴盛,孕育了一大批“贾而好儒”的商人,吴惟明即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他是万历年间的太学生,且从事鉴藏活动,又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刻书业、制墨业,对当时的士人阶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吴惟明的父亲是徽州富商吴良儒,惟明至孝,在经商时常随身携带陆叔平所画其父《溪阳图》。吴惟明之子是吴士谔,字謇叔,好收藏,继承家业。吴氏一生无诗文集等著述传世,相关史料对其记载较零散。在翻检文献过程中,发现吴惟明的“名字”存在严重混淆问题,如下所录:
吴康虞,明万历新安人。刻印过宋张九成《横浦文集》20卷、《横浦心传》3卷、《横浦日新》1卷附施德操《孟子发题》1卷。[1]
吴惟明,明万历新安人。刻印过宋张九成《横浦文集》20卷、《家传》1卷、《孟子发题》1卷、《心传》3卷、《日新》1卷。按:此与“吴康虞”条所刻印书类似。疑即一人,待考。[2]
康虞,字謇叔,以家藏名跡勒石。李维桢为之序日……友人吴康虞,以文行知名,尤笃好古,所得遂初堂帖,自晋王南平、王右军,唐欧阳率更、颜鲁公,宋二米、二蔡、苏端明、赵承旨,皆得真本,模以勒石。[3]
《中国古籍版刻词典》的简介,给我们留下吴康虞与吴惟明是否是一人的疑问。张伯英的《法帖提要》在介绍《逸初堂法帖》时,整段都将父亲和儿子的“名字”混淆。汪世清据“丰南吴氏世系表”[4]断定:“吴濬,字惟明,号康虞。”而张长虹在《精神的肖像:明人“别号图”与山林之思》[5]一文也沿袭这一说法。笔者对这几种说法皆有质疑,现举数例以论证。
首先一条非常有力的证据是关于吴惟明用印的记载:
吴惟明,字康虞,明万历时人。喜藏书、校书,家有“群雅斋”、“翠带楼”,藏有《毂梁注疏》、《千字文》等,又尝助焦竑校刊《横浦集》。藏书印有“吴惟明印”、“康虞父”、“群雅斋”等。[6]
“吴惟明印”是其钤盖名章。“康虞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另外,《秘殿珠林》也有吴惟明印章的记载。
吴惟明与竟陵派领袖人物钟惺关系交好,钟惺《隐秀轩集》记载了三人同游摄山之事:“时同游者,为新安吴康虞惟明,闽商孟和家梅,林茂之古度。”[7]商家梅,字孟和,福建闽县人。林古度,字茂之,福建福清人。二人皆以诗文称,有诗文集传世。钟惺与吴惟明是好友,似不会出现称呼出错或“名字”颠倒的问题。
冯梦祯和吴惟明交往过密。《快雪堂日记》记载了冯梦桢拜访丁南羽、吴康虞、苏四水、程孺文四人之经过:“十六,阴,西北风,下午微雪飘洒。管先生见访舟中,城门舟壅,良久始得出,顺风,顷刻抵吴江。于叔宗宅晤新安丁南羽、吴康虞、苏四水、程孺文。”[8]苏四水史料记载不详。丁云鹏,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徽州著名的画家。程汉,字孺文,徽州歙县人,诗文得名。此处吴康虞亦以字行,该文献也是条有力的证据。
由此推测:吴惟明,字康虞。而关于“丰南吴氏世系表”所录,“吴濬”可能是康虞之曾用名,成年之后,用惟明较多,友人多称吴康虞。
吴惟明信奉佛教,人称“康虞居士”。龙膺《吴康虞景赞》曾对其相貌作详细的描述: “方额长眉,修髯秀骨。气盎于面,神清于肤。志隘八垓,目空千古。乃蒻其笠,衲其衣,棕其履。之人也,儒而释者耶?古德云:深入知地,净通还源。客尘观尽,妙气来宅。吾谓子之似也。”[9]对其外貌的描摹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冠笠衲衣的居士之像,这使得吴康虞的历史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吴惟明出身商人家庭,又以儒释治身,热衷于书画鉴藏活动和刻书活动。除了结交商界好友外,还经常向当时的士人群体靠拢,所行之事皆得儒雅,在文人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瞿冕良编著:《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60页。
[2]瞿冕良编著:《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60页。
[3]张伯英;戚云龙等编:《张伯英集·独坐》,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第238页。
[4]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63页。
[5]张长虹:《精神的肖像:明人“别号图”与山林之思》,《装饰》,2017年03期,第20页。
[6]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三,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第199页。
[7]钟惺:《隐秀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90页。
[8]冯梦桢:《快雪堂日记》,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60页。
[9]龙膺著:《龙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5页。
关键词:吴惟明;徽商;名字
作者简介:高树浩(1992-),男,汉族,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书法史、书画鉴藏史;陈君兰(1993-),女,汉族,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为汉语言文字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法学、词汇学、方言学。
[中图分类号]:K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晚明徽州,物富人丰,诸业兴盛,孕育了一大批“贾而好儒”的商人,吴惟明即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他是万历年间的太学生,且从事鉴藏活动,又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刻书业、制墨业,对当时的士人阶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吴惟明的父亲是徽州富商吴良儒,惟明至孝,在经商时常随身携带陆叔平所画其父《溪阳图》。吴惟明之子是吴士谔,字謇叔,好收藏,继承家业。吴氏一生无诗文集等著述传世,相关史料对其记载较零散。在翻检文献过程中,发现吴惟明的“名字”存在严重混淆问题,如下所录:
吴康虞,明万历新安人。刻印过宋张九成《横浦文集》20卷、《横浦心传》3卷、《横浦日新》1卷附施德操《孟子发题》1卷。[1]
吴惟明,明万历新安人。刻印过宋张九成《横浦文集》20卷、《家传》1卷、《孟子发题》1卷、《心传》3卷、《日新》1卷。按:此与“吴康虞”条所刻印书类似。疑即一人,待考。[2]
康虞,字謇叔,以家藏名跡勒石。李维桢为之序日……友人吴康虞,以文行知名,尤笃好古,所得遂初堂帖,自晋王南平、王右军,唐欧阳率更、颜鲁公,宋二米、二蔡、苏端明、赵承旨,皆得真本,模以勒石。[3]
《中国古籍版刻词典》的简介,给我们留下吴康虞与吴惟明是否是一人的疑问。张伯英的《法帖提要》在介绍《逸初堂法帖》时,整段都将父亲和儿子的“名字”混淆。汪世清据“丰南吴氏世系表”[4]断定:“吴濬,字惟明,号康虞。”而张长虹在《精神的肖像:明人“别号图”与山林之思》[5]一文也沿袭这一说法。笔者对这几种说法皆有质疑,现举数例以论证。
首先一条非常有力的证据是关于吴惟明用印的记载:
吴惟明,字康虞,明万历时人。喜藏书、校书,家有“群雅斋”、“翠带楼”,藏有《毂梁注疏》、《千字文》等,又尝助焦竑校刊《横浦集》。藏书印有“吴惟明印”、“康虞父”、“群雅斋”等。[6]
“吴惟明印”是其钤盖名章。“康虞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另外,《秘殿珠林》也有吴惟明印章的记载。
吴惟明与竟陵派领袖人物钟惺关系交好,钟惺《隐秀轩集》记载了三人同游摄山之事:“时同游者,为新安吴康虞惟明,闽商孟和家梅,林茂之古度。”[7]商家梅,字孟和,福建闽县人。林古度,字茂之,福建福清人。二人皆以诗文称,有诗文集传世。钟惺与吴惟明是好友,似不会出现称呼出错或“名字”颠倒的问题。
冯梦祯和吴惟明交往过密。《快雪堂日记》记载了冯梦桢拜访丁南羽、吴康虞、苏四水、程孺文四人之经过:“十六,阴,西北风,下午微雪飘洒。管先生见访舟中,城门舟壅,良久始得出,顺风,顷刻抵吴江。于叔宗宅晤新安丁南羽、吴康虞、苏四水、程孺文。”[8]苏四水史料记载不详。丁云鹏,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徽州著名的画家。程汉,字孺文,徽州歙县人,诗文得名。此处吴康虞亦以字行,该文献也是条有力的证据。
由此推测:吴惟明,字康虞。而关于“丰南吴氏世系表”所录,“吴濬”可能是康虞之曾用名,成年之后,用惟明较多,友人多称吴康虞。
吴惟明信奉佛教,人称“康虞居士”。龙膺《吴康虞景赞》曾对其相貌作详细的描述: “方额长眉,修髯秀骨。气盎于面,神清于肤。志隘八垓,目空千古。乃蒻其笠,衲其衣,棕其履。之人也,儒而释者耶?古德云:深入知地,净通还源。客尘观尽,妙气来宅。吾谓子之似也。”[9]对其外貌的描摹给我们呈现出一幅冠笠衲衣的居士之像,这使得吴康虞的历史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吴惟明出身商人家庭,又以儒释治身,热衷于书画鉴藏活动和刻书活动。除了结交商界好友外,还经常向当时的士人群体靠拢,所行之事皆得儒雅,在文人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瞿冕良编著:《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60页。
[2]瞿冕良编著:《中国古籍版刻辞典》,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60页。
[3]张伯英;戚云龙等编:《张伯英集·独坐》,中国文史出版社,2017年,第238页。
[4]汪世清:《艺苑查疑补证散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163页。
[5]张长虹:《精神的肖像:明人“别号图”与山林之思》,《装饰》,2017年03期,第20页。
[6]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三,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第199页。
[7]钟惺:《隐秀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590页。
[8]冯梦桢:《快雪堂日记》,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60页。
[9]龙膺著:《龙膺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