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学习中,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会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要导入英美文化,让学生掌握相关内容。
一、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注重文化导入的方法
1.讲解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词汇教学中,应介绍一些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汇,例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低”之类贬义的词语,而英语中“a lucky dog”的意思为幸运儿,从这儿就可看出两种文化的不同。此外还有许多词,只有将它们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学生才更易于掌握和理解。
2.创设对话所发生的文化语境
在具体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时间、地点、语题、交际双方的情感和个性、社会角色及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语言练习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文化语境:
第一,角色表演。例如:在讲有关打招呼的用语“Nice to meet you!”“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时,应让学生懂得不同问候语的使用对象以及使用时的时空意境。如,可设置这样的情景,在外地旅游时偶然遇到一位老朋友Mary,这时打招呼可以用“Hi, Mary!Nice to see you!What a surprise!”如果学生用“Nice to meet you!”就不合适,这句话是用在与对方初次见面时。
第二,将阅读课文改成对话。例如:在学完“ Famous People”这一单元之后,可设置以下练习:Suppose a student named Wang Ying is interviewing Ernest Hemingway about his life and struggle for World WarⅠ.Please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3.帮助学生获取课文中的文化信息
教材中涉及到什么就讲什么,帮助学生获取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在讲授“Festivals”这一主题时,我们就可以将西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学生对西方社会的了解。西方人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追求,视时间为金钱,人们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以致吃饭问题显得无足轻重,这与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所以词汇“hamburger、sandwich、chips and fried chicken”等就应运而生了。
4.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让我们知道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但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就会不一样。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学生”,按照中文的语法,应说“He is my a student.”但按照英语语法应该说“He is a student of mine.”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在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这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帮助学生注意语用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人们的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现将语言与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语用差异列举如下:
1.称呼
称呼习惯方面,中西方有很大不同。英美国家常称男士“Mr.”,女士“Miss.”,这些称呼应与姓相连。“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相连也不与名相连,单独使用。在中国习惯上有“李同志、黄主任、张校长、林老师”等称呼,在英美国家除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显得亲切、自然。如在教材中出现“Good morning, doctor”,“doctor”如果直接用来称呼教师则不符合英美人士的习惯,而应说,“Good morning, teacher(Teacher Lin)”。
2.表示关心
汉语里可以对任何人发问:“你多大了?”以表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除了对小孩,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免冒犯他人隐私。所以在交际中,要避免问一些“关心”式的问题,例如:你多大了?你结婚了吗?你每月赚多少钱?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涉及个人隐私,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3.谦虚
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常常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不是很好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在教学中,应教学生听到英美人士的赞扬时,可以用“Thank you!”来回答。
4.打电话
打电话时,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习惯。例如:英语国家人们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电话铃响,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没有打错电话。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一些打电话时的常用语,如介绍自己时要用“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问对方是谁应说“Is that …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 speaking?”
总之,语言学习并非是十分枯燥的,它因为有了文化而变得生动、鲜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导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地道的英语,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责编 陈 颖)
一、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注重文化导入的方法
1.讲解词汇的文化内涵
在词汇教学中,应介绍一些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汇,例如:“狗”这个词在汉英两种语言里的表义是一样的,但中国人常用“狗眼看人低”之类贬义的词语,而英语中“a lucky dog”的意思为幸运儿,从这儿就可看出两种文化的不同。此外还有许多词,只有将它们放在社会文化背景中,学生才更易于掌握和理解。
2.创设对话所发生的文化语境
在具体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时间、地点、语题、交际双方的情感和个性、社会角色及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语言练习中,教师要给学生介绍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文化语境:
第一,角色表演。例如:在讲有关打招呼的用语“Nice to meet you!”“Nice to see you!”“How are you?”时,应让学生懂得不同问候语的使用对象以及使用时的时空意境。如,可设置这样的情景,在外地旅游时偶然遇到一位老朋友Mary,这时打招呼可以用“Hi, Mary!Nice to see you!What a surprise!”如果学生用“Nice to meet you!”就不合适,这句话是用在与对方初次见面时。
第二,将阅读课文改成对话。例如:在学完“ Famous People”这一单元之后,可设置以下练习:Suppose a student named Wang Ying is interviewing Ernest Hemingway about his life and struggle for World WarⅠ.Please make a dialogue between them.
3.帮助学生获取课文中的文化信息
教材中涉及到什么就讲什么,帮助学生获取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在讲授“Festivals”这一主题时,我们就可以将西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增加学生对西方社会的了解。西方人将“成功”作为人生的一大追求,视时间为金钱,人们过着快节奏的生活,以致吃饭问题显得无足轻重,这与我国“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观念是不同的,所以词汇“hamburger、sandwich、chips and fried chicken”等就应运而生了。
4.让学生体会文化对语法的影响
语法让我们知道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但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就会不一样。如要表达“他是我的一个学生”,按照中文的语法,应说“He is my a student.”但按照英语语法应该说“He is a student of mine.”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了解中西方在思维习惯上的差异,这对于学习英语语法,减少中国式英语的错误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帮助学生注意语用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人们的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现将语言与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的语用差异列举如下:
1.称呼
称呼习惯方面,中西方有很大不同。英美国家常称男士“Mr.”,女士“Miss.”,这些称呼应与姓相连。“Sir”和“Madam”一般既不与姓相连也不与名相连,单独使用。在中国习惯上有“李同志、黄主任、张校长、林老师”等称呼,在英美国家除某些特定工作头衔,如法官、医生、博士、教授、教士等外,一般是直呼其名,显得亲切、自然。如在教材中出现“Good morning, doctor”,“doctor”如果直接用来称呼教师则不符合英美人士的习惯,而应说,“Good morning, teacher(Teacher Lin)”。
2.表示关心
汉语里可以对任何人发问:“你多大了?”以表关心和亲切。而在英语国家除了对小孩,人们不轻易问一个成年人特别是女士或老人的年龄,以免冒犯他人隐私。所以在交际中,要避免问一些“关心”式的问题,例如:你多大了?你结婚了吗?你每月赚多少钱?这些“关心”式的问题对英美国家人士来说,涉及个人隐私,不宜过问,否则就是失礼。
3.谦虚
谦虚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中国人常常用自我否定来表示谦虚。在送礼物时,中国人常谦虚说:“小小礼物,不成敬意”。不了解中国文化的外籍人士自然不知道这是“谦虚”的说法,他们会很纳闷为什么要送一件自己认为不是很好的小礼物给别人。因此在教学中,应教学生听到英美人士的赞扬时,可以用“Thank you!”来回答。
4.打电话
打电话时,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习惯。例如:英语国家人们打电话的模式一般为:电话铃响,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打电话者要求与某人通话。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没有打错电话。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用一些打电话时的常用语,如介绍自己时要用“This is … speaking.”而不是“I am …”。问对方是谁应说“Is that …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 speaking?”
总之,语言学习并非是十分枯燥的,它因为有了文化而变得生动、鲜活,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文化导入,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到真正地道的英语,从而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责编 陈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