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并且这种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笔者以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他们内心的精神世界的了解,研究他们独处时的感受,由此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
一、以现象学分析原因
作为中国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留守儿童的概念是独特的,是一个专有名词,具有时代的明显特征,其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是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城市打工,不在他们身边,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见面,他们或者独立生活,或者和父母辈的亲人生活在一起。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使人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开始关注。但是,现阶段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只是从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立场切入,很少涉及通过对他们行为的分析而探寻其内心的精神世界以及进一步研究他们在独处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本文以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例的现象学分析和反思教师的生活体验,引起教育者对留守儿童的理解和关注。著名的现象学教育学者马克斯·范梅南曾经说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文本的反思,以期提升我们的思想,增加我们的实际经验或机智。”
真正教育的实现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去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找到真正能够和他们相处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思考建立怎样的教育关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方法应以现象学的分析为基础。下面,笔者就以留守儿童强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他的内心世界。
二、强是一个怎样的学生:理解留守儿童的自我生活体验
强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独自一人生活,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他失去了本应该拥有的父母的关爱。父母的关爱可以使儿童的内心世界更加完整。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强生活的完整性被打破,这使他常常处于恐惧的状态,特别是在夜晚。但他即使很恐惧也不愿意和祖父生活在一起,而宁愿和“坏朋友”在一起,因为他是孤独的。所以,教育工作者、父母如果不能走進强的内心,不能给强真正的爱,再好的教育策略也是没用的。
三、教育构想必须建立在理解之上
强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个,他平时不上课,结交“坏朋友”。他的行为不是个别和特殊的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家庭背景不一样,缺乏关爱以及自身孤独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构成了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
教师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应该意识到什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东西,这对留守儿童来说很重要;二是这种重要的东西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还有什么缺失,家庭和学校该如何补偿。强的问题应该通过父母和教师的角度来看,进而获取对于他来说存在的意义。然而,这种最基本的需要也没有引起教育者的注意,也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教师只是根据他的外在表现来判断他们的行为,而没有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教师应该知道通过与强相处,来判断他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四、理解行为意义:教育的原始出发点
人的同情心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应该富有同情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日常行为是教师对留守儿童关注的一个点,教师应该对他们的行为(正常行为和不正常行为)进行理解并探寻其中的原因;第二,教师应该看到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是存在优点和缺点的,应该将其放到社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审视。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有的教师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缺点上面,进而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教育;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继而对他们进行奖励和鼓励。虽然两种选择都具有合理性,但是教师都没有看到个体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个体都有脆弱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脆弱性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和关照。每个学生既有好的品质,又有缺点,对于好的品质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对于坏的品质教师应该让他们引起注意,探究这种缺点所产生的原因。每个学生的特征不同,教师应该注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隐私,教师应替学生进行保密;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受到伤害,对于易伤害到学生的地方教师应该格外注意,不要因为不当的举止和言行对学生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应该思考:学生的脆弱之处在哪里?学生的好品质是什么?学生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总之,教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学校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替代父母的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
一、以现象学分析原因
作为中国社会中一种普遍的现象,留守儿童的概念是独特的,是一个专有名词,具有时代的明显特征,其具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是某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城市打工,不在他们身边,可能只有春节的时候才能见面,他们或者独立生活,或者和父母辈的亲人生活在一起。
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使人们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开始关注。但是,现阶段对留守儿童的研究只是从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立场切入,很少涉及通过对他们行为的分析而探寻其内心的精神世界以及进一步研究他们在独处时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本文以现象学的研究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对案例的现象学分析和反思教师的生活体验,引起教育者对留守儿童的理解和关注。著名的现象学教育学者马克斯·范梅南曾经说过:“对生活的体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行为进行文本的反思,以期提升我们的思想,增加我们的实际经验或机智。”
真正教育的实现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去探寻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行为,找到真正能够和他们相处的方式和途径以及思考建立怎样的教育关系。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方法应以现象学的分析为基础。下面,笔者就以留守儿童强为研究的对象,分析他的内心世界。
二、强是一个怎样的学生:理解留守儿童的自我生活体验
强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独自一人生活,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他失去了本应该拥有的父母的关爱。父母的关爱可以使儿童的内心世界更加完整。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强生活的完整性被打破,这使他常常处于恐惧的状态,特别是在夜晚。但他即使很恐惧也不愿意和祖父生活在一起,而宁愿和“坏朋友”在一起,因为他是孤独的。所以,教育工作者、父母如果不能走進强的内心,不能给强真正的爱,再好的教育策略也是没用的。
三、教育构想必须建立在理解之上
强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个,他平时不上课,结交“坏朋友”。他的行为不是个别和特殊的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存在。家庭背景不一样,缺乏关爱以及自身孤独所带来的不安全感构成了留守儿童的精神世界。
教师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应该意识到什么是人生存最基本的东西,这对留守儿童来说很重要;二是这种重要的东西是否真的存在,如果真的存在,还有什么缺失,家庭和学校该如何补偿。强的问题应该通过父母和教师的角度来看,进而获取对于他来说存在的意义。然而,这种最基本的需要也没有引起教育者的注意,也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教师只是根据他的外在表现来判断他们的行为,而没有真正走入他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教师应该知道通过与强相处,来判断他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应该是发自内心的。
四、理解行为意义:教育的原始出发点
人的同情心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应该富有同情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日常行为是教师对留守儿童关注的一个点,教师应该对他们的行为(正常行为和不正常行为)进行理解并探寻其中的原因;第二,教师应该看到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是存在优点和缺点的,应该将其放到社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审视。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有的教师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生的缺点上面,进而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教育;有的教师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继而对他们进行奖励和鼓励。虽然两种选择都具有合理性,但是教师都没有看到个体存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每个个体都有脆弱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脆弱性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和关照。每个学生既有好的品质,又有缺点,对于好的品质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对于坏的品质教师应该让他们引起注意,探究这种缺点所产生的原因。每个学生的特征不同,教师应该注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隐私,教师应替学生进行保密;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受到伤害,对于易伤害到学生的地方教师应该格外注意,不要因为不当的举止和言行对学生造成伤害。所以,教师在真正面对学生时,应该思考:学生的脆弱之处在哪里?学生的好品质是什么?学生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总之,教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学校对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日常的生活中应该替代父母的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促进其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