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欢《参花》主编徐文的卷首语,平实中绽光华。
和徐文主编有过一面之缘,记得那是2012年8月,《参花》编辑部组织部分吉林籍作家走进长白山采风,事后,组织了一次“幸福长白,生态长白”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发在2012年第11期长白山笔会专号上。我的两首七律,一首《英灵赋》,一首散文诗均获得一席之地。
那时,《参花》的社长、主编是青年作家王怀宇,徐文是其中一个栏目的编辑,那次长白山笔会由他带队,通过近距离接触,徐文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徐文当时看上去四十出头吧,也许更年轻些。他沉稳老练,话语不多,语速不快,一副踏踏实实的样子。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年轻人是个做学问的人。
采风结束后,我又给编辑部寄过几篇稿子,均未采用,渐渐地,和《参花》少了联系。今年,通过朋友的关系,得到了几期《参花》刊物,看到卷首语的作者几乎都是徐文,才知道他已经坐上了主编的位置上,感慨天道酬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读徐文主编的卷首语,读出了一份平实,读出了一份感动,读出了一份感慨,读出了一份感激!
一般来说,卷首语都是一篇统领全书内容的小散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或者是几句含有哲理的精美诗句。虽篇幅短小,却是开篇之作,这样的文章,要吸引人读下去,要有意境,要有趣味,要有内涵,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我每每捧读一本刊物时,还真的最喜欢读卷首语。短短的一篇小文,蹦跳出来的字,都是有灵魂、有血有肉的小精灵,让你在怦然心动中,亲近它,接受它,拥抱它。
然而,也有让你不知所云的卷首语,喋喋不休的辞藻罗列,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毫无见地的故作姿态,读完不知其所以然。
读徐文主编的卷首语,让人心生温暖,没有距离,没有故作高深的做作。仿佛他就坐在你面前,像一杯茗茶,或一壶老酒,和你聊,和你拉家常,家长里短中,不乏诗和远方。
譬如他的那篇《新年新气象》,从题目上看,应该是一篇对新的一年的希望和憧憬,展望激励,富有鼓动色彩的小散文。然而作者一反常规,全篇唠的是家长里短,讲的是儿女情长。
作者笔下的“宝宝”,可真是个“宝贝”,娇贵无赖加惰性,浮躁自私加虚无。最后一句话扔出来,哪个父母都要被砸个跟头——“只要有你们二老在,宝宝是饿不死的!”一个当下“啃老族”的娇小姐形象活脱脱站在你面前,你哭不得笑不得,咋办?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呗!
譬如那篇《守住我们的好日子》,读起来有点酸溜溜的味道,尤其是我们这代人,对比以前来说,我们现在过得就是好日子。从哪见得?作者在描述一部电视剧,演的是清朝末年灾民的情景,可是,当那些灾民出现在屏幕上时,真的让人笑喷了。这些灾民无论怎样衣不遮体,脸上无论抹上多少黑泥,都遮不住他们皮里肉外的油水,当下无饥民哟,你让导演上哪去找骨瘦如柴的演员?
没有饥民不就是好日子吗?可是,总有一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公知”們,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者有之,儿嫌母丑,狗嫌家贫者有之,羡慕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者有之。
作者在这里语重心长地开导我们,好日子来之不易,是几代人努力换来的,守住我们的好日子就是硬道理。
再如《做好事也有风险》一文,读着读着,就有点心惊肉跳了,“老人跌倒了扶不扶”还要讨论一番。就好像一则寓言故事:一只大雁飞过来,两个射手在争论大雁射下来是烤着吃还是蒸着吃的时候,大雁早就飞远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做好人、做好事本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民族的天性使然,如今却要由妈妈告诉孩子,“有老人摔倒了不要扶!”这扶不起的道德,滑下去的良知比比皆是,由此上演出一幕幕围观漠视“无助者”的悲剧,让人倒吸几口冷气。如果我们身处在一个做好事也要担风险的大环境中,不是太可怕了吗?
读徐文主编的几篇卷首语,你会发出“大俗就是大雅”的感叹!他笔下的文字没有高深地论道,没有矫情地附雅,没有刻意地渲染,就是这样娓娓道来,就是这样谆谆告诫,就是这样循循善诱,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文章不应该是编辑眼中的“钻石之于珠宝”,读者心中的“精华之于精品”吗?其文妙哉!
(责任编辑 慧玥)
和徐文主编有过一面之缘,记得那是2012年8月,《参花》编辑部组织部分吉林籍作家走进长白山采风,事后,组织了一次“幸福长白,生态长白”征文大赛。获奖作品发在2012年第11期长白山笔会专号上。我的两首七律,一首《英灵赋》,一首散文诗均获得一席之地。
那时,《参花》的社长、主编是青年作家王怀宇,徐文是其中一个栏目的编辑,那次长白山笔会由他带队,通过近距离接触,徐文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徐文当时看上去四十出头吧,也许更年轻些。他沉稳老练,话语不多,语速不快,一副踏踏实实的样子。给人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年轻人是个做学问的人。
采风结束后,我又给编辑部寄过几篇稿子,均未采用,渐渐地,和《参花》少了联系。今年,通过朋友的关系,得到了几期《参花》刊物,看到卷首语的作者几乎都是徐文,才知道他已经坐上了主编的位置上,感慨天道酬勤,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读徐文主编的卷首语,读出了一份平实,读出了一份感动,读出了一份感慨,读出了一份感激!
一般来说,卷首语都是一篇统领全书内容的小散文,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或者是几句含有哲理的精美诗句。虽篇幅短小,却是开篇之作,这样的文章,要吸引人读下去,要有意境,要有趣味,要有内涵,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我每每捧读一本刊物时,还真的最喜欢读卷首语。短短的一篇小文,蹦跳出来的字,都是有灵魂、有血有肉的小精灵,让你在怦然心动中,亲近它,接受它,拥抱它。
然而,也有让你不知所云的卷首语,喋喋不休的辞藻罗列,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毫无见地的故作姿态,读完不知其所以然。
读徐文主编的卷首语,让人心生温暖,没有距离,没有故作高深的做作。仿佛他就坐在你面前,像一杯茗茶,或一壶老酒,和你聊,和你拉家常,家长里短中,不乏诗和远方。
譬如他的那篇《新年新气象》,从题目上看,应该是一篇对新的一年的希望和憧憬,展望激励,富有鼓动色彩的小散文。然而作者一反常规,全篇唠的是家长里短,讲的是儿女情长。
作者笔下的“宝宝”,可真是个“宝贝”,娇贵无赖加惰性,浮躁自私加虚无。最后一句话扔出来,哪个父母都要被砸个跟头——“只要有你们二老在,宝宝是饿不死的!”一个当下“啃老族”的娇小姐形象活脱脱站在你面前,你哭不得笑不得,咋办?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呗!
譬如那篇《守住我们的好日子》,读起来有点酸溜溜的味道,尤其是我们这代人,对比以前来说,我们现在过得就是好日子。从哪见得?作者在描述一部电视剧,演的是清朝末年灾民的情景,可是,当那些灾民出现在屏幕上时,真的让人笑喷了。这些灾民无论怎样衣不遮体,脸上无论抹上多少黑泥,都遮不住他们皮里肉外的油水,当下无饥民哟,你让导演上哪去找骨瘦如柴的演员?
没有饥民不就是好日子吗?可是,总有一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公知”們,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者有之,儿嫌母丑,狗嫌家贫者有之,羡慕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者有之。
作者在这里语重心长地开导我们,好日子来之不易,是几代人努力换来的,守住我们的好日子就是硬道理。
再如《做好事也有风险》一文,读着读着,就有点心惊肉跳了,“老人跌倒了扶不扶”还要讨论一番。就好像一则寓言故事:一只大雁飞过来,两个射手在争论大雁射下来是烤着吃还是蒸着吃的时候,大雁早就飞远了。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做好人、做好事本来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民族的天性使然,如今却要由妈妈告诉孩子,“有老人摔倒了不要扶!”这扶不起的道德,滑下去的良知比比皆是,由此上演出一幕幕围观漠视“无助者”的悲剧,让人倒吸几口冷气。如果我们身处在一个做好事也要担风险的大环境中,不是太可怕了吗?
读徐文主编的几篇卷首语,你会发出“大俗就是大雅”的感叹!他笔下的文字没有高深地论道,没有矫情地附雅,没有刻意地渲染,就是这样娓娓道来,就是这样谆谆告诫,就是这样循循善诱,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样的文章不应该是编辑眼中的“钻石之于珠宝”,读者心中的“精华之于精品”吗?其文妙哉!
(责任编辑 慧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