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市民人文主义者的实践与“积极生活”思想

来源 :历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kuiyuxin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上半期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运动,是我国文艺复兴研究中长期被忽视的方面之一。实际上,从萨留塔蒂开始直到帕尔米利,这一时期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者始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肯定他们的贡献,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广泛参加了当时的社会实践活动,发展了"积极生活"的思想。本文试图对此做一些初步的探索。应当说明,为了论述方便,本文在某些场合借用了西方著名文艺复兴史家巴隆所提出的"市民人文主义者"的概念,来特指文中提到的那些活跃在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人文主义者。1955年,巴隆在《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的危机》一书中,曾用"市民人文主义"来形容佛罗伦萨人文主义运动在1400年前后发生的重大转折,而"市民人文主义者"则代表了一个与这一重大转折相联系的新的知识分子群体。三十年来,巴隆的观点虽然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批评,但他提出的一些基本概念却被西方史学界广泛接受。另一位著名文艺复兴史家克里斯太勒把巴隆的"市民人文主义者"概括为"通过作为共和国的政治家和企业家而把人文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有教养的市民"。
其他文献
淮军从19世纪60年代初产生,一直到这个世纪末才由"新建陆军"代替,存在了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它自成一系,愈来愈成为清王朝国家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但是,史学界对于淮军的研究显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这里,仅就淮军初建的几个问题作一些探讨.一、曾国藩是否排斥李鸿章?
沃尔夫冈·顾彬2007年3月28日于瑞士伯尔尼大学的演讲中,回顾了十卷本《(波恩)中国文学史》的编著过程。由于人们难以想象,完成这样一项卷帙浩繁的工程,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付出怎样的艰辛,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伯尔尼大学的讲演也可视作一篇自述文。它讲述了在为该项工程寻找合适的出版社、合格的编者的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难,同时也坦然描绘了在标准与价值取舍问题上一段充满绝望和疑虑的心路历程。
清前期,尤其是雍、乾以后,人口迅速增长,以至突破三亿.要解决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当然首先要发展生产: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品种.但在流通领域里,能否合理分配粮食,组织好粮食的正常流通,也对人民生活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为此,加强粮食的调剂与储备,就成为各级官员以至最高统
在讨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时,有一种观点认为:封建统治阶级把重农抑商作为传统的、重要的经济政策,保护和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是造成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因为它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内涵、历史作用,以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农业与商业的关系等问题,作了片面、绝对化的理解.本文拟就此谈一点粗浅看法.
日本的法西斯主义,没有希特勒、墨索里尼那样的首魁,也没有德、意法西斯主义那样的政党,它是在军部的控制下,通过连绵不断的对外战争,借助天皇权威确立起来的.这是日本法西斯主义的基本特点,同时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的疑难所在.对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政治体制的认识,否定论者认为是战时体制或者军国主义体制,肯定论者认为是天皇制法西斯或者军部法西斯.许多著述都重视军部的主导作
回顾中国行会史的研究,过去国外研究的成果要比国内多一些。长期以来,国内只有本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一本《中国行会制度史》和寥寥可数的一般通论式的文章。自50年代开展有关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讨论以来,行会问题才逐渐引起人们关注。最初发表的讨论文章,有不少只是从文献史料中搜集有关雇和佣的记载,而很少考虑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并就此确认这种雇佣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性质。随着讨论的进展,人们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要论证这种雇佣劳动是否具有"自由"性质,应该首先考察这一时代的生产劳动者,有没有摆脱封建依附地位(封建劳役和行会强
在西方史学理论界,倡言史学主体认识存在差异的观点已成时尚。的确,主体认识间的差异是导致历史认识相对性的主要原因,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但西方的某些学者却由此而走向了极端。科林武德断言"每个历史学家都是从一个观点出发来反映宇宙的一个单子,而这个观点永远也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的观点。"麦克奈尔亦认为,历史的真理和谬误全以人的主观认识为转移,在一人是真实的历史,在另一人可能是荒谬的神话。再加上现代物理学家海森伯的"测不准原理"对史学界的影响,历史认识的绝对相对主义形成当今西方史学界的一股思潮。这股思潮对我国
陈寅恪先生(1890—1969年)是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对于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历史研究,把这个领域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深研梵文、巴利文,兼通蒙、藏、满等语文,用以研究佛学史、民族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陈先生博学广识,他的著述涉及许多学术领域,对我国历史学的发展产生过多方面的影响。这里,我只就他在蒙古学方面的贡献和治学方法,讲一些个人的体会。陈先生曾经有志于依据波斯文和蒙、汉文献编写一部综合性的"蒙古史",但这个宏愿并没有能够实现。现存的论著,主要是关于《蒙古源流》一书的研究。《蒙古源流》是明朝万历年
家庭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制度,通过对它的解剖,可以透析出当时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思想、文化、道德等各种复杂关系。秦自商鞅变法后逐渐形成的家庭制度,在中国古代家庭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人们未曾深刻探讨的一个课题。一、商鞅变法前秦的家庭形态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这种大家庭是一个血缘亲属关系复杂、人数众多、组织庞大的宗族集团。宗族集团或异财,或共财,或异财共财相结合。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
"账房"是苏州纱缎庄的俗称。"账房放料,机工代织"的生产经营方式,最早出现在清康熙年间,一直作为苏州丝织业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形态,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由于材料的限制,以往的研究局限于鸦片战争之前,至于鸦片战后"账房"的命运如何?它怎样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发展演化?人们对此尚不很清楚。本文主要运用档案与文献资料,探讨"账房"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在鸦片战后的发展变化,以就正于各位方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