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昨夜又梦回故里,尽管故乡离我不过百里。我又梦见了父亲孱弱如竹的身影,仿佛他那无神的双眸正注视着门口,期盼着儿女们依次踏进门来,接受慈爱的洗礼。每每如此,我只能把痛楚与相思化为窗外淅沥的梧桐雨。雨打梧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黃昏,点点滴滴……”
父亲的生命正在经受煎熬,严重的冠心病、前列腺炎等疾病反射到头疼,折磨着他本已脆弱的神经。做了一辈子医生的他,更懂得生命的尊严。因此,与其说倍受煎熬,不如说是与命运抗争。生与死对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早已置之度外,可人的尊严不倒,精神不垮,奇迹或许就能诞生。于是,他坚守着,如同《老人与海》中战斗到最后的老人,坚守信念,坚守人的本真。
窗外的潇潇秋雨,一阵紧似一阵,就像父亲心房颤抖的频率,而我的心也不断紧缩,一阵紧似一阵。
回望父亲这一生,几多坎坷,几多辛劳,万分感念便油然而生。
父亲病重住院时,曾亲口对我说过那些往事。1950年,他十八岁参军入党,他所在那个师大部分官兵赴朝作战,伤亡惨重。尽管他也多次咬破手指,请求参战,但上级还是命令他们那个营看守劳改犯。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说他是幸运的。后来,他被保送到青岛的一所海军学校,差点成为上甘岭英雄中的一员,可当首长们安排他继续从事文书工作时,他义无反顾地服从了组织安排,他说他不后悔。第二年,他在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呆了三个月,彭总的一纸命令,让他“哪里来哪里去”,他又背起背包,怀揣着国防部长彭德怀签发的军校毕业证书,回到老家当了一名生产队的队长。
1962年,老蒋叫嚷反攻大陆,他又响应军队的召唤,备好祖父的棺木,打着绑腿,拾起战衣,辞别亲人。一双草鞋,两只香瓜,几口凉水星夜兼程,从汤沟至贵池,由贵池到芜湖,力求天明时分赶上去温州前线的火车。父亲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几乎是打着赤脚,才终于连滚带爬地按时归了队。“军令如山啊!”父亲常常感叹。上火车时,父亲说他永远也忘不了芜湖市民拥军的热情。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物质的匮乏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像的,一块烧饼就可能娶回一位漂亮的女子。但芜湖市民硬是给这些重返前线的战士们每人两个鸡蛋,一块烧饼,这就是他们一日一夜行程的全部伙食。可火车一离站,一路上看到无数的老百姓衣不蔽体,扶老携幼地逃荒,成群结队的流浪孤儿向他们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并不时地有人倒毙时,这些年轻的热血男儿早已是泪如雨下,纷纷将还带着他们体温的二只鸡蛋、一块烧饼抛向窗外。那情景,直叫人肝肠寸断,怎一个伤心了得……
多少年来,我知道父亲每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总会遥想当年,眼前仿佛就是昨天。后来,父亲在部队做了一名军医,再后来,他转业到地方被安排到地方医院,还受聘县公安局的法医多年。那年月,他热情似火,他救死扶伤,他人道主义,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什么天花、霍乱,什么鼠疫、肺痨……没有防护,也没有条件保护自己,从医半个多世纪,为新中国的医疗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无论哪里的老百姓需要,不管环境多恶劣,条件多艰苦,他和母亲就出现在哪里,毫无怨言,退休后,还临危受命,坚守一所乡村卫生院。
但后来,终因卫生改革和市场经济,他虽殚精竭虑,还是无力回天,仿佛一夜之间,他理想的王国轰然倒塌,倒塌在那个“梧桐更兼细雨”的深秋。我们不忍心他看到自己亲手创建的医院变成那残损的断垣,便在那个雨打梧桐的深秋,强迫他离开了那里,以至他常常恶梦连连、自言自语:“现在怎么了,不救死扶伤了?”以后的日子,他见惯了改革的风潮,潮起潮又落,他终于沉默寡言了。真正的退休后,他才知道他的集体身份与全民身份在待遇上是不平等的,每月三百元的生活费还要等到年底,还要自己交医保,他这才变得自卑起来。母亲开导他:“孩子们不都个个是公家的人嘛。”于是,他又逢人便说:“共产党对我还是不薄啊!”
这就是我的父亲,我的可爱又天真的老父亲。想想老父亲,我又有何德何能每月工资千余!唯有不懈地工作,才能不辜负老父亲的言传身教。
昨夜又是一场梧桐雨,敲打得我的心遍体鳞伤、整夜无眠……
今天早上,打开门一看,遍地梧桐树叶,褐黃透红,堆堆卷卷,层层叠叠,刹那间,我感觉:这难道不是昨夜相思的血泪浸染的么?
推车出门,梧桐雨仍在纷飞,天幕仿佛一张浸了水的地毯,能拧出水来。秋风劲吹,树叶不再旋转着起舞,浸透了太多的凄苦情愫,即便诗人也不再唯美。
披上雨衣,一路风雨兼程。想想父亲当年打着赤脚疾走在夜的星空下,我就不觉得辛苦劳累,想起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切以工作为重”,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溢满心湖,仿佛细密的雨滴漾起的涟漪,在我的心头浮浮现现。
记得今年暑假的一天,小妹要考执业医师,为了小妹能安心学习,就由父亲接送小外甥女。一天早上,父亲起床后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也是军医的妹夫冷静地处理并立即将父亲送往医院,换班了的大哥闻讯后也立刻赶往单位参与抢救。当父亲渐渐醒来后,他竟自责自己给孩子们添了麻烦,敦促他们“该上班的上班”。他还制止我们通知出门在外的大弟和二妹一家,以勉影响他们的工作。父亲一生热爱工作,热爱部队,所以,大弟几次要转业都被他制止,二妹找了个海军对象,他风趣地说:“我们家就缺空军了。”小妹要嫁给军人他第一个支持。一门五军人,一生不了情。
来到学校,我无心在梧桐雨营造的压抑氛围中迈着细碎的步子,踏踩一片片枫叶似的金黄。听着脚下沙沙作响,我顿感生命的无常。
整个校园不再喧闹,仿佛琅琅的书声和空气都被梧桐雨所覆盖,映衬得更加静谧。我习惯了桃园的喧嚷,今天孑然一人走在梧桐雨中,听雨,一脸茫然,思绪随着雨丝纷飞。
曾记得,父亲总是匆匆忙忙赶回家,挑完一大缸水后又匆匆出去。后来我来到父母身边,看着他每天都背起药箱匆匆出门,崎岖的山梁上他不知摔倒了多少次,又有多少次遇到豺狼,他凭着军人的勇敢与机智总能化险为夷。山里的所谓医院有时其实只有父亲和母亲。母亲十八岁开始干妇幼保健,也是行走匆匆,和男人一样。印象最深的还是母亲一天晚上接了三位产妇,她出诊后医院里只有父亲一人留守。深秋的午夜时分,有人在敲门,就像雨打梧桐树叶隐隐作响,警觉的父亲披衣下床,原来又一位产妇下身已出血,急需我母亲出诊,可……面对门外跪倒的老人家,医生的天职促使他又默默背起药箱。临走,他还不忘告诫我看好弟妹,如有人来,不要忘了指引人家他在哪里。
在我上初二那年,母亲要动大手术,父亲总是两地奔忙,终于高烧病倒了。没有母亲为他打针,另外的两个医生也回家了,父亲就自己备好注射器、吸好药水让我给他打针。我哆哆嗦嗦下不了“狠心”,他竟自己给自己扎了下去。其实,我很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学会了扎针,常常帮助父母参与急救病人,特别是农药中毒的病人每年都有十几个,灌肠洗胃时没有几个人是忙不开的。
见多了生离死别,也见证了感激涕零,我对生命的理解仿佛就只是那一丝丝游息。最刻骨铭心的是一位少妇的经历,她丈夫外出打工一年了,还是身无分文地回家,年轻的妻子与丈夫争吵了几句,受辱的她一时想不开,在大年三十的风雪夜喝了农药,虽经父亲竭力抢救,她终于还是香销玉陨。哭得死去活来的男人哪还顾得上冷静,死者的老父亲磕倒在我父亲的脚下,恳请暂缓时日移尸安葬。我父亲双手扶起老人并紧紧地拥抱了他,就带着我和小弟用茅草为死者在医院门外的梧桐树下搭起了一处临时的灵堂,并从我家牵出一根电线为悲怆的老人照明。屋外雨雪纷飞,罡风凄厉,梧桐树光秃秃的枝桠剧烈地摇晃着,就像哀悼逝者离散的灵魂,在风雪中、黑暗里,风的嘶鸣就像倾泻着大自然肝肠寸断的呐喊。父亲送去一杯杯热气腾腾的开水,温暧了老人冰封的心,陪伴老人度过了一个不眠的春节、一段人生的冬季。
数不清,父亲曾为多少癌症晚期的病人安魂,又多少次为孤寡的老人送终,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礼,迎来了一次又一次感激的泪涌……此时,梧桐雨仍在淅沥淅沥下个不停,我抬头仰望,雨丝从梧桐树叶上滑落,顺着我的脸颊,荡在唇边,竟漾起咸咸的苦涩。眼前再次浮现父亲憔悴的病容,揪心的疼萦绕在我如瓣的心尖。
在雨中,我乞求深秋寄一份春天,给天下的父亲。“父亲,你在家乡还好吗?”
(图/德力格仁贵)
责任编辑赵霭雯
父亲的生命正在经受煎熬,严重的冠心病、前列腺炎等疾病反射到头疼,折磨着他本已脆弱的神经。做了一辈子医生的他,更懂得生命的尊严。因此,与其说倍受煎熬,不如说是与命运抗争。生与死对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早已置之度外,可人的尊严不倒,精神不垮,奇迹或许就能诞生。于是,他坚守着,如同《老人与海》中战斗到最后的老人,坚守信念,坚守人的本真。
窗外的潇潇秋雨,一阵紧似一阵,就像父亲心房颤抖的频率,而我的心也不断紧缩,一阵紧似一阵。
回望父亲这一生,几多坎坷,几多辛劳,万分感念便油然而生。
父亲病重住院时,曾亲口对我说过那些往事。1950年,他十八岁参军入党,他所在那个师大部分官兵赴朝作战,伤亡惨重。尽管他也多次咬破手指,请求参战,但上级还是命令他们那个营看守劳改犯。比起那些牺牲了的战友,他说他是幸运的。后来,他被保送到青岛的一所海军学校,差点成为上甘岭英雄中的一员,可当首长们安排他继续从事文书工作时,他义无反顾地服从了组织安排,他说他不后悔。第二年,他在南京陆军军官学校呆了三个月,彭总的一纸命令,让他“哪里来哪里去”,他又背起背包,怀揣着国防部长彭德怀签发的军校毕业证书,回到老家当了一名生产队的队长。
1962年,老蒋叫嚷反攻大陆,他又响应军队的召唤,备好祖父的棺木,打着绑腿,拾起战衣,辞别亲人。一双草鞋,两只香瓜,几口凉水星夜兼程,从汤沟至贵池,由贵池到芜湖,力求天明时分赶上去温州前线的火车。父亲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几乎是打着赤脚,才终于连滚带爬地按时归了队。“军令如山啊!”父亲常常感叹。上火车时,父亲说他永远也忘不了芜湖市民拥军的热情。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物质的匮乏是现在的人们难以想像的,一块烧饼就可能娶回一位漂亮的女子。但芜湖市民硬是给这些重返前线的战士们每人两个鸡蛋,一块烧饼,这就是他们一日一夜行程的全部伙食。可火车一离站,一路上看到无数的老百姓衣不蔽体,扶老携幼地逃荒,成群结队的流浪孤儿向他们伸出脏兮兮的小手,并不时地有人倒毙时,这些年轻的热血男儿早已是泪如雨下,纷纷将还带着他们体温的二只鸡蛋、一块烧饼抛向窗外。那情景,直叫人肝肠寸断,怎一个伤心了得……
多少年来,我知道父亲每次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总会遥想当年,眼前仿佛就是昨天。后来,父亲在部队做了一名军医,再后来,他转业到地方被安排到地方医院,还受聘县公安局的法医多年。那年月,他热情似火,他救死扶伤,他人道主义,多少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什么天花、霍乱,什么鼠疫、肺痨……没有防护,也没有条件保护自己,从医半个多世纪,为新中国的医疗事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无论哪里的老百姓需要,不管环境多恶劣,条件多艰苦,他和母亲就出现在哪里,毫无怨言,退休后,还临危受命,坚守一所乡村卫生院。
但后来,终因卫生改革和市场经济,他虽殚精竭虑,还是无力回天,仿佛一夜之间,他理想的王国轰然倒塌,倒塌在那个“梧桐更兼细雨”的深秋。我们不忍心他看到自己亲手创建的医院变成那残损的断垣,便在那个雨打梧桐的深秋,强迫他离开了那里,以至他常常恶梦连连、自言自语:“现在怎么了,不救死扶伤了?”以后的日子,他见惯了改革的风潮,潮起潮又落,他终于沉默寡言了。真正的退休后,他才知道他的集体身份与全民身份在待遇上是不平等的,每月三百元的生活费还要等到年底,还要自己交医保,他这才变得自卑起来。母亲开导他:“孩子们不都个个是公家的人嘛。”于是,他又逢人便说:“共产党对我还是不薄啊!”
这就是我的父亲,我的可爱又天真的老父亲。想想老父亲,我又有何德何能每月工资千余!唯有不懈地工作,才能不辜负老父亲的言传身教。
昨夜又是一场梧桐雨,敲打得我的心遍体鳞伤、整夜无眠……
今天早上,打开门一看,遍地梧桐树叶,褐黃透红,堆堆卷卷,层层叠叠,刹那间,我感觉:这难道不是昨夜相思的血泪浸染的么?
推车出门,梧桐雨仍在纷飞,天幕仿佛一张浸了水的地毯,能拧出水来。秋风劲吹,树叶不再旋转着起舞,浸透了太多的凄苦情愫,即便诗人也不再唯美。
披上雨衣,一路风雨兼程。想想父亲当年打着赤脚疾走在夜的星空下,我就不觉得辛苦劳累,想起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切以工作为重”,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溢满心湖,仿佛细密的雨滴漾起的涟漪,在我的心头浮浮现现。
记得今年暑假的一天,小妹要考执业医师,为了小妹能安心学习,就由父亲接送小外甥女。一天早上,父亲起床后突然倒地,不省人事,也是军医的妹夫冷静地处理并立即将父亲送往医院,换班了的大哥闻讯后也立刻赶往单位参与抢救。当父亲渐渐醒来后,他竟自责自己给孩子们添了麻烦,敦促他们“该上班的上班”。他还制止我们通知出门在外的大弟和二妹一家,以勉影响他们的工作。父亲一生热爱工作,热爱部队,所以,大弟几次要转业都被他制止,二妹找了个海军对象,他风趣地说:“我们家就缺空军了。”小妹要嫁给军人他第一个支持。一门五军人,一生不了情。
来到学校,我无心在梧桐雨营造的压抑氛围中迈着细碎的步子,踏踩一片片枫叶似的金黄。听着脚下沙沙作响,我顿感生命的无常。
整个校园不再喧闹,仿佛琅琅的书声和空气都被梧桐雨所覆盖,映衬得更加静谧。我习惯了桃园的喧嚷,今天孑然一人走在梧桐雨中,听雨,一脸茫然,思绪随着雨丝纷飞。
曾记得,父亲总是匆匆忙忙赶回家,挑完一大缸水后又匆匆出去。后来我来到父母身边,看着他每天都背起药箱匆匆出门,崎岖的山梁上他不知摔倒了多少次,又有多少次遇到豺狼,他凭着军人的勇敢与机智总能化险为夷。山里的所谓医院有时其实只有父亲和母亲。母亲十八岁开始干妇幼保健,也是行走匆匆,和男人一样。印象最深的还是母亲一天晚上接了三位产妇,她出诊后医院里只有父亲一人留守。深秋的午夜时分,有人在敲门,就像雨打梧桐树叶隐隐作响,警觉的父亲披衣下床,原来又一位产妇下身已出血,急需我母亲出诊,可……面对门外跪倒的老人家,医生的天职促使他又默默背起药箱。临走,他还不忘告诫我看好弟妹,如有人来,不要忘了指引人家他在哪里。
在我上初二那年,母亲要动大手术,父亲总是两地奔忙,终于高烧病倒了。没有母亲为他打针,另外的两个医生也回家了,父亲就自己备好注射器、吸好药水让我给他打针。我哆哆嗦嗦下不了“狠心”,他竟自己给自己扎了下去。其实,我很小就在父母的熏陶下学会了扎针,常常帮助父母参与急救病人,特别是农药中毒的病人每年都有十几个,灌肠洗胃时没有几个人是忙不开的。
见多了生离死别,也见证了感激涕零,我对生命的理解仿佛就只是那一丝丝游息。最刻骨铭心的是一位少妇的经历,她丈夫外出打工一年了,还是身无分文地回家,年轻的妻子与丈夫争吵了几句,受辱的她一时想不开,在大年三十的风雪夜喝了农药,虽经父亲竭力抢救,她终于还是香销玉陨。哭得死去活来的男人哪还顾得上冷静,死者的老父亲磕倒在我父亲的脚下,恳请暂缓时日移尸安葬。我父亲双手扶起老人并紧紧地拥抱了他,就带着我和小弟用茅草为死者在医院门外的梧桐树下搭起了一处临时的灵堂,并从我家牵出一根电线为悲怆的老人照明。屋外雨雪纷飞,罡风凄厉,梧桐树光秃秃的枝桠剧烈地摇晃着,就像哀悼逝者离散的灵魂,在风雪中、黑暗里,风的嘶鸣就像倾泻着大自然肝肠寸断的呐喊。父亲送去一杯杯热气腾腾的开水,温暧了老人冰封的心,陪伴老人度过了一个不眠的春节、一段人生的冬季。
数不清,父亲曾为多少癌症晚期的病人安魂,又多少次为孤寡的老人送终,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礼,迎来了一次又一次感激的泪涌……此时,梧桐雨仍在淅沥淅沥下个不停,我抬头仰望,雨丝从梧桐树叶上滑落,顺着我的脸颊,荡在唇边,竟漾起咸咸的苦涩。眼前再次浮现父亲憔悴的病容,揪心的疼萦绕在我如瓣的心尖。
在雨中,我乞求深秋寄一份春天,给天下的父亲。“父亲,你在家乡还好吗?”
(图/德力格仁贵)
责任编辑赵霭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