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偷钱,只为买尊重
莉莉今年12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前不久,她偷拿家里的200元钱,一天之内挥霍光,被家长发现后拒不承认,后来承认了却死活不肯交代钱用来做什么了。莉莉的妈妈张女士情急之下打了女儿一顿,仍审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找到我咨询。“女孩家家的,才12岁就这么嘴硬,该不是得了什么心理疾病吧?”张女士忧心忡忡地问。
沟通中我了解到,张女士和丈夫都是上海市政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收入不高,但工作压力非常大,用张女士的话说,“几乎没有正常下过班,更别说周末休假了”。莉莉从小寄养在奶奶家,许多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没有养成,比如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会自己收拾书包,所以学习成绩很差,全班63名学生,她考试排名总在50名开外;不会说礼貌用语,有时还说脏话,所以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她玩。最让张女儿耿耿于怀的是,莉莉特别爱吃洋快餐,喝碳酸饮料,所以身体很胖,身高1.42米的她,体重居然有60公斤。张女士唉声叹气地说:“家有这样的孩子,哪个家长不发愁?从她上小学开始,我天天陪着她,矫正她的坏习惯,可是好像没用,这孩子让我无计可施,真是不可救药啊!”
张女士告诉我,莉莉在学校属于学习成绩和人缘都不好的“双差生”,老师有劝她转学的意思。“再不想办法挽救,这孩子的前途就完了!”她说,“前天,我发现抽屉里的钱莫名其妙地少了200元,随口问莉莉拿了没有,她很紧张,却矢口否认。我看她表情不对劲,就盘问她。她看瞒不住,只好默认,却拒绝交代钱的用途,只说花光了,一分不剩。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撬不开她的嘴,所以麻烦您,一定要跟她谈一谈,看看她到底用这笔钱做了什么。”
单独与莉莉交流,我对偷钱的事只字不提,只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她告诉我她的学习压力很大,老师讲课进度很快,她上课听不懂,家庭作业不会做,就算勉强完成了,错误也很多,所以她很不开心。“我属于很笨的那类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儿,长大了只配去工厂打工。”她的语气里充满了自暴自弃的味道,“老师现在都懒得批评我了,只是拿我当反面例子,取笑我。同学们也瞧不起我,经常嘲笑我胖。他们都叫我‘pig’,就是‘猪’。我很伤心,暗地里哭过好几回,但大家都这么叫,我只好答应。”说着说着,她的眼圈红了。
我突然发问:“你用钱给同学们买吃的喝的了吧?”
莉莉身体一颤,惊恐地盯着我,问:“阿姨怎么知道的?”
我笑了,轻拍她的肩头,温柔地说:“阿姨是猜的,但阿姨知道,你肯定不会拿那笔钱做坏事,只是有难言之隐,对吧?”
莉莉哭出了声,许久不能说话。哭过之后,她像是放下了包袱,痛痛快快地告诉了我钱的用途。原来,昨天学校开运动会,因为她身体胖,没被选中参加比赛,啦啦队也不要她,但她热情不减,积极报名参加了服务队,给参加比赛的同学做后勤保障工作。“我很感激同学们让我参加服务队,真的,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感到很光荣,发誓要为班级多做点贡献。”她说,“学校提供的热水太烫了,运动员喝不下去,我就想,要是能有瓶装矿泉水就好了,最好是我自己出钱,大家一定会感谢我,以后就会对我好一点,起码可以尊重我一点,不要再叫我‘pig’,所以……”她停下来不说了,低下头摆弄自己的手指。
“所以你就自己从家里拿了200元,买了矿泉水给同学喝,是吗?”我替她说完,刻意没用“偷”字。
她感激地抬头看看我,愧疚地点头承认。
我问:“200元全用来买矿泉水了吗?”
莉莉脸红了,吞吞吐吐地说:“前两天,班主任跟我开玩笑,说让我陪她一起减肥,今天我看超市里有一款苏打矿泉水,对减肥有帮助,虽然挺贵,狠狠心还是买了几瓶送给班主任。”
我问:“班主任接受了吗?”
莉莉说:“没有,班主任好像挺生气的,说自己不胖,为什么要喝这种水,还叫我赶快拿走。我拿走分给同学们喝,可同学们都不喝,说让我留着自己减肥用。我好没趣!”
看着眼前这个可怜兮兮的小姑娘,我不忍再说什么,于是转换话题:“为班集体做贡献,这不是什么坏事呀,为什么不敢告诉妈妈呢?”
“妈妈肯定会让我把钱要回来的!”她冲口而出,随即声音变低,“我家很穷,爸妈为买房子节衣缩食,还向爷爷奶奶借了十几万元,妈妈平时连双袜子都舍不得买,买菜都是下午去菜场,因为下午的菜便宜些,200元对她来说可能等于一个月的菜金呢!”
我详细了解了她的成长历程,看天色已晚,就结束了当天的心理辅导。
讨好,其实是自卑
第二天,我约张女士单独见面。果然,得知女儿偷家里的钱给同学们买矿泉水喝,张女士怒不可遏:“这个败家子!家里这么困难,她还在外面大手大脚,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吗?”
“莉莉不是大手大脚,她是在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我斟酌一下她能接受的词汇,“其实,莉莉是在讨好大家,为的是让自己的处境好一点。”
“讨好?”这个词还是激怒了她,“为什么要讨好别人?太丢人现眼了!我家就是穷一点,她就是胖一点,成绩差一点,人格上可不输给别人啊!”
我说:“讨好别人,是自卑的表现,而自卑,一定是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起码,她自己认为不如别人。”
张女士还是不理解,追问道:“您说说看,她为什么自卑?她有吃有喝有穿有住,又不是单亲家庭,她缺什么?”
我用尽可能委婉的语气回答:“从莉莉的成长经历来看,她可能是缺少母爱。”
“你说什么?”她更加愤怒了,不自觉地把“您”换成了“你”。看得出,她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微笑着安抚她,并向她详细通报了我的分析结果。我认为,莉莉的自卑心理很严重,必须尽快接受心理辅导。关于造成自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缺乏母爱。莉莉从小跟姥姥姥爷长大,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尤其是跟妈妈缺乏沟通,使得她在幼年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以支持她的成长。心理学研究证明,0~3岁的幼儿都会寻求与妈妈建立依恋关系,如果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心理问题是潜在的,直到孩子长大成人,再以更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心理问题中,以自卑最为常见。没有妈妈陪伴的孩子会失去安全感,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会高,甚至认为自己是多余的孩子。 第二,自尊心严重受损,变得麻木。因为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上学以后,莉莉表现不佳,成绩落后,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嘲笑,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为这样的伤害太多了,莉莉已无力反抗,为了使自己生活得好一些,她让自己变得麻木,对打击逆来顺受。
第三,强烈的自卑感助长了虚荣心。自卑感必然带来虚荣心。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家长指责,被同学嘲笑,莉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已损失殆尽,她在心理上被逼到死角,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处于放弃学习的状态。同时,她又时刻盼望有机会改变现状,于是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第四,对前途失去信心。莉莉的同学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享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手里的零花钱也不少,而她家境不富裕,又经常听父母在家里议论不良的社会风气,认为未来的社会是“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的天下,心想就算自己再努力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
张女士认可我对莉莉心理状态的分析,不过,她仍认为莉莉没必要讨好别人。对此,我解释道,讨好是内在无价值感的外在投射。童年时,我们都是弱小的、无助的,需要父母的保护和照顾,父母之爱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营养。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他就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采取讨好的方式迎合父母的喜好和需求,让父母满意和开心。当这种心理模式固定下来,孩子以后在老师、同学等外人面前也会采取讨好的策略。
“讨好别人的孩子一定心里很难受吧?”张女士问。
我说:“是的。习惯于讨好别人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愤怒、压抑和委屈,因为要讨好,他就需要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即使如此往往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认可、反馈和回报,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会尊重一个跪在地上的人。”
张女士带着哭腔说道:“孩子太可怜了!请您一定要帮帮她!”
拒绝,未必是敌意
我对莉莉的心理辅导持续了四个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题是提高其自我价值感。首先,我用五次辅导时间引导莉莉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鼓励她坚信自己是可爱的、有优点的。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让她拿给同学填写,询问同学对自己的看法。问卷收回了15份,同学们对她的看法基本一致。莉莉说:“真没想到,同学们没有那么瞧不起我,他们之所以有时候鄙视我,是因为我太没自尊了。”该过程的目的正是帮助莉莉建立自尊。其次,在建立自尊的基础之上,我又帮莉莉拥有自信心。在心理学上,自尊是自信的基础,没有自尊的自信无非是虚张声势,因为自尊是由外而内的心理状态,而自信是由内而外的心理动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心理辅导,同学们惊讶地发现,莉莉变了,变得阳光快乐、平静优雅了。由于有了自信心,她的学习成绩也渐渐提升。
第二阶段的主题是调节人际关系心理。我向莉莉形象地描述讨好别人的孩子是如何把人际关系搞砸的:“如果你总是讨好别人,对别人很好,什么事都愿意帮助别人,会给别人留下很友善的印象,于是他们内心会对你有所期待,对你提要求,如果你每次都满足他们,他们就会进一步提要求,甚至指使你做许多事,把你当小跟班。那你成什么人了?你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而活?你肯定会心里不平衡,对指使你的人不满吧?看,你这样不可能交到知心朋友,因为朋友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没有平等与尊重,你们只有利益关系。”我告诉莉莉,与同学相处,要养成一个习惯:不要对别人期待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待太多,自己内心的需要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通过这一阶段的心理辅导,莉莉基本破除了内心的讨好模式。
第三阶段的主题是建立人际关系等级。我告诉莉莉,所谓人际关系是分等级的,至少要把周围的人分为亲密关系、朋友关系、一般关系三个人际关系等级,然后区别对待。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属于亲密关系,与他们亲近一些,多付出一些,甚至讨好他们也没关系,因为你的付出往往能得到同等的回报。朋友关系指的是能与之说知心话的人,你愿意为他提供帮助,同时他也愿意帮助你,重要的是,你们是平等的,必须相互尊重;而一般关系包括班里的其他同学、不大熟悉的老师等。
“对朋友关系、一般关系,你在为他们付出之前,要问清自己,内心是否真的愿意去做,如果不愿意,可以拒绝。”我说,“拒绝,未必是敌意的表示,毕竟你的精力、能力有限。只要你态度明确,对方通常也不会怪罪。”
莉莉问:“如果对方怪罪呢?”
我说:“那就表示对方不尊重你,不是你的朋友,不值得你为他付出……”
莉莉接过我的话说:“那就没必要为他付出了,是吗?”
我大声表扬她悟性高。
四个月后,莉莉已经改掉了讨好人的习惯,不仅没有让人讨厌,反而为她赢得了好几个知心朋友。张女士告诉我,莉莉下一步的目标是减肥。
“这孩子现在做事很有信心。”张女士欣慰地说,“她说既然学习能搞好,那么减肥也一定可以成功!”
【编辑:陈彤】
莉莉今年12岁,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女生。前不久,她偷拿家里的200元钱,一天之内挥霍光,被家长发现后拒不承认,后来承认了却死活不肯交代钱用来做什么了。莉莉的妈妈张女士情急之下打了女儿一顿,仍审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找到我咨询。“女孩家家的,才12岁就这么嘴硬,该不是得了什么心理疾病吧?”张女士忧心忡忡地问。
沟通中我了解到,张女士和丈夫都是上海市政部门的基层工作人员,收入不高,但工作压力非常大,用张女士的话说,“几乎没有正常下过班,更别说周末休假了”。莉莉从小寄养在奶奶家,许多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没有养成,比如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会自己收拾书包,所以学习成绩很差,全班63名学生,她考试排名总在50名开外;不会说礼貌用语,有时还说脏话,所以小朋友们都不喜欢跟她玩。最让张女儿耿耿于怀的是,莉莉特别爱吃洋快餐,喝碳酸饮料,所以身体很胖,身高1.42米的她,体重居然有60公斤。张女士唉声叹气地说:“家有这样的孩子,哪个家长不发愁?从她上小学开始,我天天陪着她,矫正她的坏习惯,可是好像没用,这孩子让我无计可施,真是不可救药啊!”
张女士告诉我,莉莉在学校属于学习成绩和人缘都不好的“双差生”,老师有劝她转学的意思。“再不想办法挽救,这孩子的前途就完了!”她说,“前天,我发现抽屉里的钱莫名其妙地少了200元,随口问莉莉拿了没有,她很紧张,却矢口否认。我看她表情不对劲,就盘问她。她看瞒不住,只好默认,却拒绝交代钱的用途,只说花光了,一分不剩。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撬不开她的嘴,所以麻烦您,一定要跟她谈一谈,看看她到底用这笔钱做了什么。”
单独与莉莉交流,我对偷钱的事只字不提,只问她在学校的情况。她告诉我她的学习压力很大,老师讲课进度很快,她上课听不懂,家庭作业不会做,就算勉强完成了,错误也很多,所以她很不开心。“我属于很笨的那类孩子,不是读书的料儿,长大了只配去工厂打工。”她的语气里充满了自暴自弃的味道,“老师现在都懒得批评我了,只是拿我当反面例子,取笑我。同学们也瞧不起我,经常嘲笑我胖。他们都叫我‘pig’,就是‘猪’。我很伤心,暗地里哭过好几回,但大家都这么叫,我只好答应。”说着说着,她的眼圈红了。
我突然发问:“你用钱给同学们买吃的喝的了吧?”
莉莉身体一颤,惊恐地盯着我,问:“阿姨怎么知道的?”
我笑了,轻拍她的肩头,温柔地说:“阿姨是猜的,但阿姨知道,你肯定不会拿那笔钱做坏事,只是有难言之隐,对吧?”
莉莉哭出了声,许久不能说话。哭过之后,她像是放下了包袱,痛痛快快地告诉了我钱的用途。原来,昨天学校开运动会,因为她身体胖,没被选中参加比赛,啦啦队也不要她,但她热情不减,积极报名参加了服务队,给参加比赛的同学做后勤保障工作。“我很感激同学们让我参加服务队,真的,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我感到很光荣,发誓要为班级多做点贡献。”她说,“学校提供的热水太烫了,运动员喝不下去,我就想,要是能有瓶装矿泉水就好了,最好是我自己出钱,大家一定会感谢我,以后就会对我好一点,起码可以尊重我一点,不要再叫我‘pig’,所以……”她停下来不说了,低下头摆弄自己的手指。
“所以你就自己从家里拿了200元,买了矿泉水给同学喝,是吗?”我替她说完,刻意没用“偷”字。
她感激地抬头看看我,愧疚地点头承认。
我问:“200元全用来买矿泉水了吗?”
莉莉脸红了,吞吞吐吐地说:“前两天,班主任跟我开玩笑,说让我陪她一起减肥,今天我看超市里有一款苏打矿泉水,对减肥有帮助,虽然挺贵,狠狠心还是买了几瓶送给班主任。”
我问:“班主任接受了吗?”
莉莉说:“没有,班主任好像挺生气的,说自己不胖,为什么要喝这种水,还叫我赶快拿走。我拿走分给同学们喝,可同学们都不喝,说让我留着自己减肥用。我好没趣!”
看着眼前这个可怜兮兮的小姑娘,我不忍再说什么,于是转换话题:“为班集体做贡献,这不是什么坏事呀,为什么不敢告诉妈妈呢?”
“妈妈肯定会让我把钱要回来的!”她冲口而出,随即声音变低,“我家很穷,爸妈为买房子节衣缩食,还向爷爷奶奶借了十几万元,妈妈平时连双袜子都舍不得买,买菜都是下午去菜场,因为下午的菜便宜些,200元对她来说可能等于一个月的菜金呢!”
我详细了解了她的成长历程,看天色已晚,就结束了当天的心理辅导。
讨好,其实是自卑
第二天,我约张女士单独见面。果然,得知女儿偷家里的钱给同学们买矿泉水喝,张女士怒不可遏:“这个败家子!家里这么困难,她还在外面大手大脚,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吗?”
“莉莉不是大手大脚,她是在做好事,为班级做贡献。”我斟酌一下她能接受的词汇,“其实,莉莉是在讨好大家,为的是让自己的处境好一点。”
“讨好?”这个词还是激怒了她,“为什么要讨好别人?太丢人现眼了!我家就是穷一点,她就是胖一点,成绩差一点,人格上可不输给别人啊!”
我说:“讨好别人,是自卑的表现,而自卑,一定是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起码,她自己认为不如别人。”
张女士还是不理解,追问道:“您说说看,她为什么自卑?她有吃有喝有穿有住,又不是单亲家庭,她缺什么?”
我用尽可能委婉的语气回答:“从莉莉的成长经历来看,她可能是缺少母爱。”
“你说什么?”她更加愤怒了,不自觉地把“您”换成了“你”。看得出,她在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微笑着安抚她,并向她详细通报了我的分析结果。我认为,莉莉的自卑心理很严重,必须尽快接受心理辅导。关于造成自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缺乏母爱。莉莉从小跟姥姥姥爷长大,与父母相处的时间不多,尤其是跟妈妈缺乏沟通,使得她在幼年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以支持她的成长。心理学研究证明,0~3岁的幼儿都会寻求与妈妈建立依恋关系,如果这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有的心理问题是潜在的,直到孩子长大成人,再以更强烈的方式表现出来。心理问题中,以自卑最为常见。没有妈妈陪伴的孩子会失去安全感,对自己的评价也不会高,甚至认为自己是多余的孩子。 第二,自尊心严重受损,变得麻木。因为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上学以后,莉莉表现不佳,成绩落后,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嘲笑,使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因为这样的伤害太多了,莉莉已无力反抗,为了使自己生活得好一些,她让自己变得麻木,对打击逆来顺受。
第三,强烈的自卑感助长了虚荣心。自卑感必然带来虚荣心。经常被老师批评,被家长指责,被同学嘲笑,莉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已损失殆尽,她在心理上被逼到死角,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处于放弃学习的状态。同时,她又时刻盼望有机会改变现状,于是虚荣心变得强烈起来。
第四,对前途失去信心。莉莉的同学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生活上享受着无微不至的照顾,手里的零花钱也不少,而她家境不富裕,又经常听父母在家里议论不良的社会风气,认为未来的社会是“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的天下,心想就算自己再努力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还不如过一天算一天。
张女士认可我对莉莉心理状态的分析,不过,她仍认为莉莉没必要讨好别人。对此,我解释道,讨好是内在无价值感的外在投射。童年时,我们都是弱小的、无助的,需要父母的保护和照顾,父母之爱是孩子最重要的心理营养。但是,如果孩子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注,他就会压抑自己真实的感受,采取讨好的方式迎合父母的喜好和需求,让父母满意和开心。当这种心理模式固定下来,孩子以后在老师、同学等外人面前也会采取讨好的策略。
“讨好别人的孩子一定心里很难受吧?”张女士问。
我说:“是的。习惯于讨好别人的孩子,内心充满恐惧、愤怒、压抑和委屈,因为要讨好,他就需要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即使如此往往也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认可、反馈和回报,因为每一个人都不会尊重一个跪在地上的人。”
张女士带着哭腔说道:“孩子太可怜了!请您一定要帮帮她!”
拒绝,未必是敌意
我对莉莉的心理辅导持续了四个月,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题是提高其自我价值感。首先,我用五次辅导时间引导莉莉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尤其是鼓励她坚信自己是可爱的、有优点的。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让她拿给同学填写,询问同学对自己的看法。问卷收回了15份,同学们对她的看法基本一致。莉莉说:“真没想到,同学们没有那么瞧不起我,他们之所以有时候鄙视我,是因为我太没自尊了。”该过程的目的正是帮助莉莉建立自尊。其次,在建立自尊的基础之上,我又帮莉莉拥有自信心。在心理学上,自尊是自信的基础,没有自尊的自信无非是虚张声势,因为自尊是由外而内的心理状态,而自信是由内而外的心理动力。通过这一阶段的心理辅导,同学们惊讶地发现,莉莉变了,变得阳光快乐、平静优雅了。由于有了自信心,她的学习成绩也渐渐提升。
第二阶段的主题是调节人际关系心理。我向莉莉形象地描述讨好别人的孩子是如何把人际关系搞砸的:“如果你总是讨好别人,对别人很好,什么事都愿意帮助别人,会给别人留下很友善的印象,于是他们内心会对你有所期待,对你提要求,如果你每次都满足他们,他们就会进一步提要求,甚至指使你做许多事,把你当小跟班。那你成什么人了?你是为自己而活还是为别人而活?你肯定会心里不平衡,对指使你的人不满吧?看,你这样不可能交到知心朋友,因为朋友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没有平等与尊重,你们只有利益关系。”我告诉莉莉,与同学相处,要养成一个习惯:不要对别人期待太多,也不要让别人对你期待太多,自己内心的需要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满足。通过这一阶段的心理辅导,莉莉基本破除了内心的讨好模式。
第三阶段的主题是建立人际关系等级。我告诉莉莉,所谓人际关系是分等级的,至少要把周围的人分为亲密关系、朋友关系、一般关系三个人际关系等级,然后区别对待。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人属于亲密关系,与他们亲近一些,多付出一些,甚至讨好他们也没关系,因为你的付出往往能得到同等的回报。朋友关系指的是能与之说知心话的人,你愿意为他提供帮助,同时他也愿意帮助你,重要的是,你们是平等的,必须相互尊重;而一般关系包括班里的其他同学、不大熟悉的老师等。
“对朋友关系、一般关系,你在为他们付出之前,要问清自己,内心是否真的愿意去做,如果不愿意,可以拒绝。”我说,“拒绝,未必是敌意的表示,毕竟你的精力、能力有限。只要你态度明确,对方通常也不会怪罪。”
莉莉问:“如果对方怪罪呢?”
我说:“那就表示对方不尊重你,不是你的朋友,不值得你为他付出……”
莉莉接过我的话说:“那就没必要为他付出了,是吗?”
我大声表扬她悟性高。
四个月后,莉莉已经改掉了讨好人的习惯,不仅没有让人讨厌,反而为她赢得了好几个知心朋友。张女士告诉我,莉莉下一步的目标是减肥。
“这孩子现在做事很有信心。”张女士欣慰地说,“她说既然学习能搞好,那么减肥也一定可以成功!”
【编辑:陈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