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小学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指出,使中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能够很好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个人创新思维的起点,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产生好奇时,他的创新思维将处于最活跃时段。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加以利用,锻炼学生。
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行顺序讲解,这样便于学生听讲和对知识点的记忆。有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反顺序讲课。不照书讲课,学生听得新奇,耳目一新,好奇心很自然地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不自觉间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讲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我没有按常规直接演示实验过程,而是首先把前几届学生做的、质量很好的实验标本给学生看。在一片赞叹声中,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在后面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适度鼓励学生的冒险精神。创新往往离不开冒险。在条件允许时,适当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很必要。例如,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时,需要活的鼠妇(俗称潮虫)标本。一般教师会先告诉学生在哪里可以采集到鼠妇,或者自己采集。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学生先学习了本节内容后,自己去捕捉鼠妇。
到郊外捕捉鼠妇,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必须克服怕难、怕脏、怕苦的思想,还需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这样,正好激发了学生的冒险精神。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平时,除了完成指定的课内探究活动外,我还常常给学生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例如,我布置了“废电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让学生课外完成。一开始,学生会产生许多疑问,废电池真的影响生物的生长吗?废电池里的什么东西影响生物的生长?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废电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用动物还是用植物来做试验更好?接着学生开始设计一套探究活动方案,动手实践,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设疑、质疑和解疑三个思维过程。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的目的。
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力。有时候,学生的创新思想火花是一闪而过的,教师需要创设平台,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这些难得的火花得以发展。
例如,在“叶绿体的提取与分离”探究活动中,按课本要求,首先教师演示实验,提出注意事项,学生模仿一遍。我却不做演示实验,而是先与学生讨论,预测探究活动的结果,指出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自己探究。结果,学生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做试验,想出了许多解决困难的方法,其中不乏闪光点。如划滤液细线,这是整个探究活动中最难的一步。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不用传统的吸管划滤液细线,而是采用类似于木工弹线的办法来划线,划出来的滤液细线,又细又直,颜色均匀,成功率100%,后面的实验结果也很成功。
作者单位 广西玉林市第三中学
(实习编辑 李华凯)
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一个人创新思维的起点,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产生好奇时,他的创新思维将处于最活跃时段。因此,教师要巧妙地加以利用,锻炼学生。
通常情况下,教师都是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行顺序讲解,这样便于学生听讲和对知识点的记忆。有时候,教师可以采取反顺序讲课。不照书讲课,学生听得新奇,耳目一新,好奇心很自然地被调动起来,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不自觉间得到了培养。
例如,在讲解“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时,我没有按常规直接演示实验过程,而是首先把前几届学生做的、质量很好的实验标本给学生看。在一片赞叹声中,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在后面的探究实验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适度鼓励学生的冒险精神。创新往往离不开冒险。在条件允许时,适当培养学生的冒险精神很必要。例如,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时,需要活的鼠妇(俗称潮虫)标本。一般教师会先告诉学生在哪里可以采集到鼠妇,或者自己采集。我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让学生先学习了本节内容后,自己去捕捉鼠妇。
到郊外捕捉鼠妇,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们必须克服怕难、怕脏、怕苦的思想,还需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这样,正好激发了学生的冒险精神。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平时,除了完成指定的课内探究活动外,我还常常给学生布置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亲身实践。例如,我布置了“废电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探究活动,让学生课外完成。一开始,学生会产生许多疑问,废电池真的影响生物的生长吗?废电池里的什么东西影响生物的生长?用什么方法来检测废电池对生物生长的影响?用动物还是用植物来做试验更好?接着学生开始设计一套探究活动方案,动手实践,解决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设疑、质疑和解疑三个思维过程。这样,就能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习惯、拓展学生创新思维空间的目的。
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想象力。有时候,学生的创新思想火花是一闪而过的,教师需要创设平台,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让这些难得的火花得以发展。
例如,在“叶绿体的提取与分离”探究活动中,按课本要求,首先教师演示实验,提出注意事项,学生模仿一遍。我却不做演示实验,而是先与学生讨论,预测探究活动的结果,指出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学生自己探究。结果,学生个个兴致勃勃,积极做试验,想出了许多解决困难的方法,其中不乏闪光点。如划滤液细线,这是整个探究活动中最难的一步。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不用传统的吸管划滤液细线,而是采用类似于木工弹线的办法来划线,划出来的滤液细线,又细又直,颜色均匀,成功率100%,后面的实验结果也很成功。
作者单位 广西玉林市第三中学
(实习编辑 李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