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资源整合·评价嵌入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ni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教材“活动·探究”单元打破了传统的篇章组元方式,它以能力为旨归,以任务为引导,以活动为路径,将听说读写做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元的动态系统。
  戏剧“活动·探究”单元编排在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包括课文《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同时包含了“文本借鉴:阅读与思考”“实践体验:准备与排练”“表演呈现:演出与评议”三个学习任务。
  在西方国家,戏剧是特别重要的课程,其集合了创作、视听、表演、舞美等多个艺术门类。一个学生,只有拥有较高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才能顺利完成这项任务,而对此的训练,其实就是一项综合能力的训练。
  基于这样的考量,结合情境教学的理念,笔者设计了以“杭城群星闪耀时”为主题的戏剧“活动·探究”单元活动,并在任教的九年级实施。以下是这一单元的实施过程与思考。
  一、确立主题、目标和资源
  本次戏剧“活动·探究”单元的主题是“杭城群星闪耀时”。笔者试图结合本土人文历史和区域特色,讓学生理解戏剧的要素和特征,并从体裁特点、人物塑造、情节设计、表演呈现等角度深入理解戏剧的特点,迁移所学。基于此,确立学习目标如下:
  ①阅读经典剧本,把握剧本要素,了解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②了解剧本创作的方法和技巧,用亲身实践的方式来表达对戏剧要素和特征的理解。
  ③在讨论交流、创作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时间管理和统筹规划的能力,提升思维水平。
  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笔者提供了三类学习资源:
  ①影像资源。影视资源:《我和我的祖国》(电影)、《红楼梦》(宝黛初见、刘姥姥进大观园1987版、1989版、2016版)、电影《十二公民》(由话剧改编)、《雷雨》(电影,1983年)、《驴得水》(电影)。话剧资源:国家大剧院版《活着》《简·爱》《暗恋桃花源》,中戏学生戏剧创作短视频(B站),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
  ②文本资源。统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文《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枣儿》,《暗恋桃花源》(剧本),《认识戏剧(节选)》。
  ③辅助资源。戏剧外教提供咨询,告知相关资料查询途径。
  “影像资源”主要为经典的话剧作品,旨在让学生鉴赏表演,了解戏剧的基本组织结构;“文本资源”主要为课内学习资料;“辅助资源”为学校聘请的专业戏剧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路的帮助。
  二、设计整合核心知识的驱动型任务
  在戏剧“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之前,学生对戏剧表演有着比较感性的认识,但在剧本写作、精细化的表演呈现等方面还有欠缺。杭州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对过去的探究也必将指达未来,笔者创设的整合核心知识的驱动任务如下:
  我们班受邀参加学校的毕业会演,主题是“杭城群星闪耀时”,请你阅读并查找有代表性的杭州人物,搜索资料,了解故事内容,以杭城的人物故事为原型,发挥想象,合理创设戏剧冲突,编写剧本并进行汇报演出。
  要完成这样的综合性任务,学生必须要了解什么是戏剧、怎样才是好的戏剧表演,同时要去阅读并筛选杭城的人物故事,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戏剧编排并汇报演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要完成诸如舞台、音效、邀请函和海报设计等一系列的小任务,这些活动构成了指向核心任务的任务群。
  三、戏剧“活动·探究”单元的言语实践活动
  “活动·探究”单元共计三个学习任务,按照班级人数、男女比例和兴趣爱好,笔者将班级分成4个小组。此次单元学习持续近3周,小组初排在课外进行,整合串场则利用课内时间,共约15课时。
  (一)制订单元学习的计划表
  单元学习计划表如表1。
  (二)教学实施与推进
  【第一阶段】文本借鉴:阅读与思考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如下:
  1.你不得不知的戏剧知识。了解学生对戏剧艺术知识的掌握情况(戏剧体裁特点、分类、剧本构成要素等),开展戏剧表演热身活动。
  (1)打招呼:两名学生上台示范用肢体打招呼,碰拳,击掌,手肘碰手肘,脚碰脚,挥手再见。
  (2)小笼包与大比萨:将面部五官不断往里收缩,想象自己的脸是包子,越紧密越好,然后想象自己的脸是大比萨,不断往外扩张。
  (3)变形记:学生上台,唯一的道具是椅子,台下的同学发指令,台上学生随台下同学的指令开展想象式表演。
  2.基于教材的样本解读。以《枣儿》《屈原(节选)》《天下第一楼(节选)》为范本,了解剧本的构成要素:舞台说明和台词(旁白、对白、对白)。通过演读理解人物形象,把握戏剧冲突,并绘制人物角色卡片。
  3.微剧本写作初体验。出示微小说以及由微小说改编的微剧本,通过对比明确剧本语言特点:(1)将心理活动化为动作性的画面,忌小说化描述;(2)用人物的对话和动作去推动情节,忌用直接陈述交代剧情;(3)情节集中,有戏剧冲突。
  学生在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以及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三首词中选一首,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微剧本(舞台说明和台词用不同色号笔标识),初步感知剧本创作规范;笔者评讲并分享。
  4.多幕剧《杭城群星闪耀时》创写。推荐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其故事标题分别为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护航、白昼流星,七个故事彼此独立又统整于大主题下,主人公并非名流功勋,而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将小故事与大事件相关联,同时将矛盾冲突人为聚焦,达到戏剧化的效果。
  学生观摩学习这部电影的组材方式、海报设计艺术等,明确:人物故事的切入点应小,因为打动人心的永远是故事和情感,而不是身份权威。各小组寻找具有杭州气质的代表人物,聚焦戏剧冲突,笔者作为总设计师将其按时间顺序作统整编排。   【第二阶段】实践体验:准备与排练
  “准备与排练”阶段的任务主要有四项,分别是合作组建剧组、完善剧目资料、认真排练剧目、及时反馈跟进。参照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语文作业本》的相关内容,笔者设计了如下环节:
  1.学生根据剧目角色特点,组建剧组并分工。剧组的岗位包括导演(统筹安排剧目的排练、表演)、演员(扮演角色、塑造人物)、音乐(选择音乐,烘托人物情感与剧情)、道具(根据剧情布置道具、提供道具)、服装(选择、搭配服装)、宣传(制作宣传海报、邀请函等)。
  2.完善剧本。学生在组内初读剧本材料,在实践的过程中感知剧本是否合适,结合表演再进行调整。
  3.组织排练。每组推选一位核心导演,统筹安排,分为“小组初排—连排—合成(彩排)—表演”四个阶段;整个多幕剧的串场由两位主持人调度。
  4.师生共同评议,初看表演的整体效果,并共同讨论如何调整改进。
  【第三阶段】表演呈现:演出与评议
  这个阶段的任务分为设计海报和邀请函、组织汇报演出、撰写观剧手记。
  在设计宣传海报環节,学生在线搜索优秀的海报画面,寻找规律,了解海报的组织形式。组内负责美编的学生寻找所要表演人物的相关图片,并设计关键性语句或有哲理的话,兼顾创意与审美,合成一张海报。
  笔者推荐学生观看电影《十二公民》(由话剧改编),引导学生分析评价: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位陪审员,为什么?此外,截选不同版本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片段,结合具体的细节,对比分析演员的表演。
  观剧手记卡片如下:
  观剧手记卡
  “光,落在你脸上。”舞台上的时刻,是我们的初中生涯中难得的高光时刻。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在谈及他的戏剧理念时说:“戏剧给了我空气、面包、友谊和爱情。”这,就是戏剧的魅力。
  请认真观看多幕剧《杭城群星闪耀时》,在文字框内写下你的观剧手记。你可以结合具体情节进行点评,比如台词水准、肢体动作、神态揣摩、舞台设计、气氛营造等;也可以选定某位演员,给予赞赏;还可以深入情境,设想一下,如果你是剧中的那个“他/她”,你会如何演绎。
  四、戏剧“活动·探究”单元的评价设计
  “活动·探究”单元的表现性评价贯穿在整个单元学习过程,它既是评价也是支架,支撑并构建起整个单元活动。戏剧“活动·探究”单元涉及的任务有剧本创作、舞台设计、舞台表演、观剧手记。其中前三者是一场好的戏剧演出所必不可少的,而观剧手记的撰写则引导学生通过点评去反思整个单元的学习过程。
  评价标准和细则(如表2)由笔者和学生共同商定。在四个评价维度之下,我们将具体类目再细化,每项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差(1~2分)、尚可(3~4分)、良好(5~6分)、优秀(7~8分)。利用评价标准,笔者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作“最符合”(best fit)的评判。在整个过程中,笔者收集并汇总学生阶段性的文本和视频材料作为档案文件,并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写下反思自评。
  五、戏剧“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反思
  (一)学习资源选择:必要和适切
  “活动·探究”单元学习摒弃了单纯的知识性学习,指向学生的综合素养,但因为学生能力水平层级不一,学习素材也比较纷繁,很容易在过程中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况。所以,教师很有必要在阶段性活动中提供支架和资源——范例展示或目标分解,适时嵌入指导。
  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资源不是单一的,而是动态和多维的:既有静态的文本资源,也有影像资源。同时,资源不是学生模仿的终点,而是学生在完成单元项目时的支架性材料。比如:在学写剧本前,笔者“投喂”大量经典剧目和材料,使学生的学习基础是“厚实”的;在设计多幕剧之前,笔者和学生一起分析探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组材方式和切入途径,带领学生敏感地发现“讲故事”的方法;在评价作品的时候,笔者明确告知学生可以从哪几个角度点评,而这些角度也恰好是表演者需要重点把握的;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也有学生不满足于仅从纸面上了解人物,开始着手去实地探访,对此笔者也及时提供意见和资源帮助。
  (二)方案流程管理:精细和开放
  就个人而言,笔者非常喜爱杭州这座城市,同时也觉得杭州这座城市有人文有故事,将人文要素和语文素养相结合,向故事深处探寻,会“更厚重也更有看头”,不会失于戏谑。当然,教师也可以挖掘自己所处区域的特点,设计例如“南京·南京”“成都茶馆里的众生相”等不同主题的活动,同时,在特定的时代情境下,还可以结合时事背景设计例如“我和我的祖国”这一主题,以时间为线串场。
  学生对于活动设计的认同度也影响着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投入程度,在整个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无论是主题的最终敲定、人物的选择范围还是串场的形式,笔者都是和学生共同商议的,并以学生最愿意参与的方式为第一选择。在戏剧材料的阅读和创作阶段,笔者“扶着领着”,和学生一起品析人物、品味台词、修改剧本,以教师的经验和直觉判断给学生提供合理的建议。
  而后半段的实施环节,则由“教师设计”慢慢过渡为“学生自我管理”。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分配组员任务,学会在任务交织时如何协作开展,学会如何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以时间节点的倒推法来规划几场彩排等。在道具的选择、服装的租借、音效的设计上,笔者给予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才华的空间。因此,整个探究的过程,是从“收”到“放”的过程,也是教师“慢慢后退”的过程。
  (三)评价标准设计:引领和发现
  “活动·探究”单元困扰教师的,除了课文和资源需要重新筛选和整合之外,更难的一点就是评价体系的构建,“活动·探究”单元学习的评价主要是表现性评价,评价的功能不是给学生分层,而是要对学生的活动过程有正向的引导作用。
  在部分需要合作完成的工作中,不同的任务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在接受度上,语言的表达应清晰简洁,避免“不接地气”的书面化和烦琐。在戏剧表演的呈现阶段,邀请家长、老师和其他年级的同学参与观剧,将整个过程录像并推送分享到公众号,则可以将社会评价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考量。如果技术条件充分,我们也可以利用在线投票小程序来进行评价和点赞,使现场感和互动性更强。
  戏剧“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无论是对笔者还是学生而言都是初次尝试。我校开设有戏剧校本课程,班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重戏剧呈现轻戏剧文本,所以在单元设计上,笔者将剧本和剧评写作纳入,旨在引导规范写作。而在人物选择和呈现上,笔者则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展示空间。此为基于学情的一收一放,在此一并予以说明。
其他文献
摘 要:寓言改编能在读写结合中提升寓言教学的效率。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情节改编、角色设计、视角变化、背景转换等,改编同一则寓言,并组织学生解读新的寓意,以调动学生学习寓言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建构、自主习得中掌握寓言读写要素、提高寓言读写能力。   关键词:寓言教学;寓言改编;《杞人忧天》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寓言,多是短小精悍、寓意丰富的短文,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思考能力的提升有着引领作
期刊
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侧重疏通文本内容,强调文言知识如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诚然,这些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但是教学不能局限于此。教师须站在更高的角度解读课文,挖掘教材隐藏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辨。在经典文言文《石钟山记》的教学中,笔者在落实文本内容和相应的语法知识点之后,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解读课文,布置了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质疑的作业。学生从多个方面对课文进行
期刊
摘 要:要完成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的学习目标——写人物时要让人物“立”起来,教师可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开展”技法:抓住关键,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活”外貌;突出人物语言背后的意蕴,写“深”语言;分解核心动作“丰满”动词,写“灵”动作。   关键词:写作教学;人物描写;写作方法  写作教学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写作核心知识。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的学
期刊
摘 要: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新诗教学分量颇重,一线教师在教学上屡有犯难。提高对新诗的认识,进而深入探寻其内部规律,找出新诗的“魂”,并从诗人的个性、语言的凝练、诗歌的神韵方面入手品读,是我们读诗、解诗乃至教写新诗的关键。   关键词:新诗;新诗教学;统编教材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五四”以后,人们的书面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白话与文言虽然同属汉语系统,使用的文字也都是汉字,但两者从语感
期刊
一、研究缘起  (一)微视频引发的情境故事  一日看到一个抖音短视频,内容是有人在拍落叶,旁白文字这样写道:  环卫大姐说:“你慢慢拍,拍好了我再扫。”这份小美好,让生活多了份温暖,多了份欣喜,多了份诗意。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老教师,笔者不由得对这个视频生出几分感慨,也引发了对语文写作教学的一些深层思考。  曾几何时,刚刚迎来新一届学生,忙忙碌碌间眨眼便到了深秋,校园大门的道路两旁整
期刊
一、文本阐释  两千五百年前,有一位史官叫左丘明。他是孔子的“同耻”之辈,他是司马迁称誉的“鲁君子”;他以“记事”的《左传》与“记言”的《国语》擎起文化双桅,擦亮中华历史的璀璨星空;他是雅斯贝尔斯所说的世界“轴心时代”的代表人物,兼具史家之风度、文人之气质。在文化传承与理解创新上,他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左传》是他的传世瑰宝,《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经典,前人有言“烛之武一言,贤于百万
期刊
摘 要:语文测试命题的价值取向从关注对学习结果的客观评定到重视学生的学习效能,突出测试对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最终将评价发展成为一种学习策略,强调测试对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的有效引导。近年来浙江省初中语文试题的命制坚持“考试既是检测评价,也是学习指导”的思想,并逐步探索出植入语文知识、融入学习策略、活用答题范例、展示思维过程、引导学习路径、设置情境任务等“学习指导”命题策略。   关键词:语文测试;
期刊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细细品读课文,反复地推敲语言,准确把握作者思路,并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通过借勺水兴洪波、借常识悟情感、借细节品韵味和借拓展促提升等方法深入挖掘文本,探究文章的精髓、要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教学方法  一篇文章就是一个世界——情的世界,它的字字句句背后皆是作者的至情至意。它往往有很多看点,有无穷内涵,可圈可点之处多如繁星。这就要求教师要耐着性子走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学习任务群“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1]进行设计。学生的学科素养不只是静态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无法全部直接传递。同时,高中语文统编教材采用任务群编排体例,教材由不同的学习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又由一篇篇独立的文章组成,每篇文章又承载了该单元不同的知识点。因而,教师在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时需建立与知识点、文
期刊
摘 要:2011—2019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有关“语文核心素养”主题的文献共有2479条,通过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功能对这些文献加以分析,可以观察到:从发文数量看,该领域研究在2011—2015年处于萌芽阶段,在2016—2017年处于快速起步阶段,在2018—2019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同时中小学一线教师发文数量不多;就研究层次来看,核心期刊发文数量较少。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学者间的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