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器杀伤力,是所有武器设计师们追求的东西。但是在一些特殊场合,尤其是在和平年代,国家武装力量往往要面对“武器威力太大”的尴尬,比如对付愤怒的人群,对付盘踞贵重民用设施的恐怖分子等等。在一些情况下,非致命(或者说软杀伤)武器会比高爆炸弹更加有效。
非致命武器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种主要针对人。除了电棍之外,辣椒水、洋葱碎末等都能对人产生威胁却不危及生命。一些商店会卖一种“防狼喷雾”,你能发现其成分列表中就有辣椒提取物。眼睛沾到、或者喉咙呛到辣椒的经历,相信是很“难忘”的。目前,催泪瓦斯的成分主要是氯乙酰苯,它对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性很强,可以很容易达到驱散人群的目的。不过这也会相应产生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可能造成慌乱、踩踏等情况。所以防暴警察总是更多地使用大盾牌、高压水枪、橡皮子弹,而对催泪瓦斯的使用往往比较谨慎。
还有一些气体,比如笑气(煮沸硝酸铵的水溶液就能收集到)闻起来会令人感到愉悦进而昏睡,甚至忘了自己在打劫……莫斯科歌剧院人质事件是通过强力的催眠气体解决问题的,只是由于这种军用品的效果太猛,很多体质较弱的人质不幸死于它所引起的并发症。
闪光手榴弹(就是CS里面每人能买两个的那种东西)在反恐、特种部队当中很常见。那种剧烈的声响和闪光不会造成生命危险,但可以致人失明数十秒钟,失去听力数小时。一般来说,这数十秒的迷茫,已经足以让军队精英们制服恐怖分子了。
低功率微波武器,能够在一秒钟内加热人体皮肤温度到40摄氏度以上,从而产生强烈的烧灼感,足以使士兵们惊慌地逃离战壕。
喷射式黏接剂,可以把人黏在某个地方动弹不得,比如小巷里的逃犯……
这些武器有些已经走进军队数十年,而更多的仍在实验阶段。它们带着浓烈的“非致命”色彩,在军中扮演着重要又搞笑的角色……相信几十年之后,欧洲警察们对付足球流氓的时候会更加得心应手。
另一种非致命武器所攻击的目标是电子设备、计算机、车辆、燃料……它们是为削弱敌方的战斗力和战争潜力而设计的。
陶瓷糠。经过发泡处理的细碎陶瓷粉末很轻,可以随风飘扬,如果被发动机吸入,就会熔化并在某处凝固,就像精密机器当中被撒进了沙子,如不清洗,发动机很快会报废,而清理起来又是万分麻烦的。如果这些陶瓷糠像泡沫塑料那样不吸水,又像金属屑那样不被静电吸引,那就真的很要命了。
石墨炸弹。用爆炸方式散布大量直径纳米级的极长导电石墨丝,可以迅速让变送电中心瘫痪,使工业生产大受影响,居民士气大大受挫。在科索沃战争中这种武器被首次使用,造成严冬之中许多家庭无法取暖……
电脑病毒。这个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不过实际上,网络技术在战争中的威力往往被小说家们高估了。军队网络数据系统的保密性之高,防范意识之强,对非数学专业人士来说绝对遥不可及,只要您对密码学稍有涉猎,就会发现这一点。电脑病毒对金融、商业等民用系统的攻击或许可以奏效,但妄想通过软件手段直接让敌方军事指挥网络瘫痪,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这类非致命武器还包括使燃料凝结无法使用的细菌、能黏住各种机械部件的强力气雾胶水等等。
不仅仅是某种新技术,一种思路也可以成为一种武器,所谓“飞花摘叶皆可伤人”。比如发明人造卫星之初,就有人作出这样的假设:向环月球轨道发射一枚火箭,让它环绕月球一圈后自东向西进入地球轨道(为什么不直接向西发射呢?可以问问物理老师),然后在某个高度大量释放金属颗粒,这些“金属尘暴”就会向每个地球轨道上卫星迎面飞来,把它们彻底击毁……当然,战争结束之后我们恐怕也就看不到天气预报的卫星云图了。
这样的非致命武器也许对人并不危险,但对受害国往往是十分致命的,有时候这些似乎不起眼的“软钉子”很可能会成为战斗中的决定因素。
(作者留言:非常非常感谢大家一年来对我的支持。明年我希望能介绍一些大家更喜欢的内容。希望大家踊跃地给我来信提意见、出题目,我的邮箱是ddlucky@hot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