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建设的理念创新与团队建设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lm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世界近现代史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为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喜爱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精品课程,使其能够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勃勃生机,为此,在课程建设中,不仅要明确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理清建设思路,并据此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关键词]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可持续发展团队
  [中图分类号]K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4—0056—04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是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一门传统的优势主干基础课程,已经有50多年历史。如何将这门课程建设成为不同系别、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喜爱的、符合时代发展的精品课程,使其能够始终保持勃勃生机,是我们建设这门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多年的建设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要达到这一目标,不仅要明确课程建设的理论指导、理清建设思路,并据此改革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而且要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一、精品课程建设的理念创新
  
  实际上,伴随着1954年北京师范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前身)的创建和历史系的建立,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就成为历史系的主干基础课程。经过1954—1965年的创建阶段,1972—1982年的重建阶段,1983—2000年的发展阶段,以及2000年以来的进一步改革,已经使这门课程位于国内的领先地位,并为以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始终注重理念的创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史观来指导课程建设。具体地说,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否定“西欧中心论”,承认文明的多样性,并以全球史观的视角看待各种存在的文明的发展与交往,从而使课程在理念的层面上与国际接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于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经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世界市场,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当时就已经提出了看待世界历史的全球视角,也就是全球史观。
  尽管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上述论述,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西欧中心论”以及阶级斗争史学的影响,缺少对世界近现代史的总体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二战后西方学术界的一些进步思想传人国内。在世界历史方面,英国学者杰夫里-巴勒克拉夫最早系统提出以“全球史观”来撰写世界历史,他在1955年出版的论文集《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中,提倡史学研究要“跳出欧洲、跳出西方、将视线投射到所有的地区和所有的时代”;在1978年出版的《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进一步指出:“认识到需要建立全球的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的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西方史学界在七八十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或整体历史的时代。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过认真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世界历史的整体的论述,及时吸收国际学术界对世界历史研究的新成果,终于在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建设方面完成了新的理念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世界近现代史的课程教学体系方面,我们从大历史的视角,长时段地重构世界近现代史,突破世界近代、现代和当代史的传统划分,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本的理论指导,站在国际学术界最新发展的全球史的高度,以世界全局的眼光,摆脱“西欧中心论”的束缚,注重人类自身的活动,综合考察自十五六世纪以来的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揭示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从而勾勒整个世界日益联系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和人类历史走向全球化的进程。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路创新
  
   在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建设的思路创新方面,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人手。
  第一,从上述理念创新的高度,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着眼于15世纪以来的世界整体发展,注重揭示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变迁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因此,我们认为,随着资本主义在欧亚大陆农耕世界内部的西欧的萌芽生长,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十七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以及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现代化浪潮,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和对外扩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20世纪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现实,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国际关系体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非殖民化进程与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力量的不断增长,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国际组织的发展与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化问题,恐怖主义与反恐战争等等,是决定这个长时段历史发展的主要问题,也是本课程讲述的重点内容。
  在教材建设方面,最突出的有三点。
  (1)从基本的资料建设人手,将教材建设置于坚实的资料基础之上。从1980—2007年,我们陆续出版了《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二、三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1982、2007年出版),填补了我国史学界在此之前尚无世界通史现代部分的资料的空白;1990—1996年,我们还陆续出版了《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第二、第三分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1996年出版),进一步填补了我国世界当代史缺少教学参考资料的空白。
  (2)以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史观新编世界通史教材。受教育部委托,本学科的齐世荣先生和武汉大学的吴于廑先生站在国际学术界研究的高度,主编了国内第一部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全球史观的视角考察世界历史发展的高校教材《世界史》(全6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1994年出版,被通称为“吴齐本”)。这部教材包括世界古代史编2卷,世界近代史编2卷和世界现代史编2卷,是教育部推荐的高校教材,并为大多数高校选用,海外也购买了版权。本课程的一些教师参加了这部教材世界近、现代史编的撰写。从2000年开始,我们对“吴齐本”教材《世界史》(全6卷)进行全面修订,2002年这项修订工作被列入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重点教材。目前修订工作已经完成,变为《世界史》(全4卷,齐世荣主编),其中古代1卷,近代1卷、现代卷2卷,已经由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007年出版。
  (3)正在编写我们自己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为了解决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需要,也能够使历史专业的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的内容有更为全面系统概括的了解。我们正在编写有着自己特色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该教材已经列入北京市精品教材出版计划,将于2009—2010年出版。
  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进一步探讨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世界近现代史的教学。在此期间,承担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老师先后承担了8项教学研究和教改课题,它们是: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建立全新的世界现代史学科体系》(1997—2002年),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与南开大学等7校合作,我校负责世界现代史部分,2002—2004年),《世界近现代史》(2004—2006年),《现代国际关系史》(2004—200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史》(2004—2005年),《美国现代化历程》(2005—2006年)等课程建设项目;承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大课的教学》(2003—2006年)和《世界近代人物研究》(2003—2004年)等首都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另外我们发表教学研究和学术动态论文10篇,如:《本科世界近代史课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大课的教学》《从“欧洲中心史观”到“文明形态史观”和“全球史观”》《20世纪世界历史体系的多样性与编纂实践》《全球史与世界史异同刍议》《近年来我国的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近年来中国史学界关于二战期间日本侵华问题的研究述评》《世界体系》《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习世界史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近年来,我们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1项合作),2位教师获得校级优秀主讲教师称号,1位教师获首都师范大学大学生科研立项优秀指导教师,并获得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2006年)。承担本课程的教师还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和优秀课程奖励5项。这些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的实施,以及教学研究的论文,为我们建设世界近现代史精品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对象方面,世界近现代史课程不仅是历史系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而且作为基础课向全校的各专业学生开放,已经成为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一。实践证明,本课程不仅具有基础性,而且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特别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解决了非历史专业的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难题。这些年来,其他各系学生选课踊跃,并给出了平均85分以上的好评价。
  第二,坚持进行高层次的科学研究,以科研作为课程建设的基础,不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建设的成果。
  在进行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仅以近5年为例,我们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8项,北京市级项目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九五重大项目《20世纪的历史巨变》(学习出版社2005年出版),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首批优秀成果,2006年该专著获得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参加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五项目《国际冷战中的大国战略关系研究》(01BSS011)该项目的成果于2007年被国家社科基金领导办公室选入《成果要报》,作为对中央领导决策的参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牧畜王国的兴衰——美国西部开放牧区发展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和《英国对土耳其海峡政策的演变》(中国社科出版社2007年出版),成果鉴定都被评为“优秀”。
  这些科研成果,进一步支撑了世界近现代史课程的建设处于国内领先的水平之上。2006年该课程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三、精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我们非常重视老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培养青年教师这两项工作,从而使我们这支教学队伍能够保持着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敬业精神,力量比较雄厚,具有较高水平,学历层次高,教学能力强,不仅保证了世界近现代史课程这门课程的精品水平,而且能够保持这门课程继续在高水平上不断发展。
  在教学团队的建设方面,课程负责人是关键,老教师是支柱,年轻教师是基础。这里我们仅就青年教师的培养谈一些具体的做法和亲身的体会。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梯队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在这方面我们有着悠久的传统。鉴于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但缺少教学实践的特点,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 制定老教师的传帮带制度,由老教师一对一地帮助新教师,从分析教材、撰写教案、课堂讲授、课后答疑、期末考核、指导本科生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各个环节人手,对青年教师给以具体指导。我们的三位青年教师都是在老教师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即使这些青年教师已经能够独立承担几门课程,在教学方面的指导也没有间断。
  2 为青年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在教学工作量有限的情况下,尽量安排青年教师多上讲台的机会,给青年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
  3 实行试讲、听课和评课制度,指导教师和课程梯队成员不定期地召开会议进行讨论。
  4 鼓励青年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手段的革新,鼓励并提供适当的条件支持他们进行课件建设和网络课程的建设。例如,我们承担的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与南开大学等合作)就是主要由青年教师完成的;在《世界近现代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课程建设方面,青年教师也承担了重要的任务,并且完成得很好。
  5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更高的学位,并提供相应的条件。目前我们有1位青年教师正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6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青年教师的水平。一是送青年教师出国进修,我们已经有1位青年教师到美国访学1年,收获很大,回来已经开设了1门双语课程,受到中外学生的欢迎。二是邀请国际学者来讲学。近几年来我们已经邀请了8位11人次的美、英、法、意等国的教授来此交流,使青年教师不出国门也能够感受国际学术界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成果。三是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国内交流,提高专业水平。近5年来,我们的青年教师平均每人每年都能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和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2—3次,大大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也使他们得到了学术上的提升。
  7 大胆鼓励并要求青年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目前我们的《世界近现代史》教材的编写者就包括三位青年教师,他们的思路和见识使老教师也很受启发。
  由于坚持采取了上述培养措施,我们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已经很有成效。举其要点:
  1 我们的三位青年教师都能够独立承担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和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世界当代史等主干课程,每人还能够独立开出2门以上的选修课,教学效果得到学生和教学梯队成员的肯定与好评。
  2 一位我们培养多年的青年教师,2000年获得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文科一等奖,2002年获得第八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5年度入选北京市属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百人工程”入选者。他独立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纳粹德国阴影下的英法关系研究1933—1936》,(00CSS002)已经结题,专著即将出版,并在权威核心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又独立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两次世界大战间英国应对国际危机的决策研究》,已经晋升教授。
  3 另一位青年教师负责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资源库建设项目——《历史学科网络资源(素材)库的建设与应用》(与南开大学等7校合作)的世界现代史部分,得到专家好评,这项教改成果于2005年获得了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目前承担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项目:《美国对纳粹德国的外交政策》,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已经晋升为副教授。
  4 另一位青年教师经过培养,获得2003—2004学年首都师范大学“优秀主讲教师”称号,2004年9月获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目前参加教育部项目《整体欧洲史》教材编写。
  从这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做出的成绩可以看出,我们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成效是显著的,世界近现代史这门课程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吴丹]
其他文献
摘 要 《1978年美国印第安人宗教自由法》的制定和颁行,对美国印第安人争取和维护自身宗教信仰及其自由实践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美国印第安人利用这部法律诉诸司法实践积极为自身争取宗教自由权利,这一过程生动而鲜明地彰显了信仰与理性在当代美国社会场景下的冲突和对话,从而丰富和深化对作为美国历史文化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印、白关系史的理解,美国文化群体应当逐渐走出“两极”对立的思维模式而趋向从印、白文化
[关键词]20世纪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继承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6-0096-03    20世纪的中国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化: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伴随着三次历史性巨变,分别产生了影响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的三大理论成果:孙中
宋明以来宗族制度形成理论的探讨,似可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为界,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一个时期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封建社会形态视野下的近世宗族农村公社论、族权论、宗法思想论、土地关系制约论四论;在后一个时期,则从研究问题的实际出发,对前一个时期的理论基础有所突破,主要反映在宗族民众化、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的“三化”、国家认同论、宗族乡约化以及对宗族形成原因的综合分析方面。把握近世宗族制的形成及其性质,
25%有招聘计划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将在未来12个月内寻找有这类技能的人。  过去18个月以来,BCU的Zulpo成立了一个项目管理办公室,有6个专业人员管理信用社越来越多的项目。他说,他现在想为工作人员增加一个专业职位,以应对工作量的增长。  他对这位候选者抱有很高期望:他需要一位具备专业项目经理(PMP)资质的人才,具备硕士学历且曾经成功打理过多个项目,同时有能力同其他多方业务合作伙伴协作并同时
[摘要]1930年6月,西康甘孜县发生了大金寺和白利乡争夺庙产的事件,随印演变成第三次康藏纠纷,直到1940年才完全解决。它与当时西康地区发生的格桑泽仁事件、诺那事件、甘孜事件以及班禅返藏事件、西康正式建省等重大政治事件都有着密切关联,并对1930年代乃至以后的川、康、藏局势及国民政府的国家统一运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国民政府,大白金利事件,班禅返藏  [中图分类号]K26 [文献标识
架起桥梁的第一步从理解问题开始。IT部门和安全运维部门几十年来一直是各自为政,所以员工的想法是“如果没出问题,就不要去修理了。”但事实上,问题已经出现了,很少有人意识到由此产生的影响。  据Forrester最近代表端点安全公司Tanium进行的一项研究,67%的受访IT领导承认,很难推动这两个部门之间的合作,部门之间的分歧扩大了已经存在的互信鸿沟,导致更加难以解决问题。  研究发现,在安全部门和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人力部门可能会说是人才,研发部门可能会说是技术,生产部门可能会说是产品,营销部门可能会说是品牌……  但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客户!因为客户能给企业带来赖以生存或持续盈利的回报!  在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信息化总监张辉看来,也是如此:“客户才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资产。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客户,就决定了你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而双环传动从一个做摩托车配
海量数据分析已成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  在新的数字化企业中,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决策更加依赖于对海量数据的即时分析,由于内存计算技术的广泛需求和快速发展,未来企业关键业务将从过去的“以处理器为中心”向“以内存驱动计算”转型。  基于对客户需求趋势的判断,近日新华三发布了新一代HPE Superdome Flex服务器平台。新一代服务器平台不仅延续了来自Superdome X
摘 要?演玉门油矿的开发始于1939年1月。由于苏联不愿提供钻探设备,从美国购买的大型钻机和储炼设备又滞留缅、越,翁文灏只得依靠资源委员会留美技术团队,从国内各矿拆运旧钻机并自制储炼设备。他们克服了设备落后、资金不足、交通不畅以及人为的干扰,使得玉门油矿的原油产量从1939年的10余万加仑增长到1944年的2000余万加仑。玉门油矿的开发为抗战军事和国统区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能源保证。翁文灏为玉门油矿
[摘要]威廉·米切尔预见到空军将在未来的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提出了“空权论”,据此阐述了“空中国防论”和战略轰炸的思想,论述了空军的战术以及美国空军在世界上的作用,提出了一系列有远见的空军战略设想,重视空军人员的教育和培养。他还在实战中显示了高超的空军指挥才能,并为建立一支独立的美国空军而不遗余力。  [关键词]威廉·米切尔,空权论,空中国防论,战略轰炸,空军的战术  [中图分类号]K7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