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关乎自身,而且影响着学生。为此,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自我调适的方法与策略,对于保障教师的心理健康,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策略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总体来说,教师学科知识扎实,自信乐观,善于言谈,富有进取精神和开创意识。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都能有效应对学生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在心理上能够积极适应教育教学环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也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但是,受成绩评比、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群体中不良比拼、利己心理、职业倦怠、交际畏惧等心理问题也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学校进行的考评、彼此之间的竞争,在不断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提升业务素养、健康自身心理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职业自信,进行适度地自我调节,释放积压的内在情绪,把生活、工作与人际关系调适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享受事业的快乐,感受教书育人的价值。
二、教师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不良比拼
尽管教师大多由师范院校培养,不一定都是高考中的佼佼者,但是,一旦步入教师的行列,教书育人的重担在肩,就无形之中产生极强的责任心。毕竟,教师的工作关乎学生的未来。加之,作为教师,其自尊心极强,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在教师心里,教出好成绩则是对其自尊心的一种满足。为此,大部分教师都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比拼心理,尤其是任教同学科的教师,考试成绩不想拿第一的几乎没有。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除了教师的责任心、自尊心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在每一次考试之后,学校都要组织各年级召开成绩分析报告会,对不同学科的教师按照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学科成绩比较。再如,年中、年终考评,学科成绩也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项考核内容。又如,评优评先,都要考虑学科考试成绩。更为重要的就是职称评定,教师的学科教学成绩往往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一切,都促成了教师不良比拼心理的存在。
(二)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三点一线,从家到学校办公室、教室,长年累月,从事教育工作,时间一久,尤其到了四五十岁,难免产生倦怠心理。除了三点一线形成的习惯性倦怠,最重要的还是教师长期以来存在的压力,往往会导致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疲惫,常常出现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烦躁易怒的不良情绪和容忍度低、自我封闭意识强等不良心理状态,对从事的事业缺乏成就感,与同事的关系疏远,对学生的态度冷漠,对教育教学工作出现厌倦、厌烦心理。还有,极低的社会认同度,极强的归属流失感,彼此之间形成明显的反差,都导致了这种心理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倦怠性越来越强。
(三)交际畏惧
相比之下,教师的交往圈子小,除了同事就是学生,即使和家长,也仅仅是学生教育方面的沟通交流,对各行各业的关注度低,更谈不上交融性。加之,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相比其他单位更严,毕竟,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大。每日满负荷的工作,甚至连晚上、节假日都还需要加班加点,造成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少。一旦有交往的时候,又是担心这又是担心那,即使在交际场上,也心不在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工作、生活中的交际压力和畏惧心理,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交往捉襟见肘的状况。
三、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教师顺利、高效、优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教育行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要求有其行业的特殊性。
(一)热情洋溢,激情四射,乐观自信
教育教学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各方面素质,而且需要热情、激情与自信。有人说,教育教学需要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融合力,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老气横秋、冷若冰霜,对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掀不起一点波澜,学生的情绪如何调动?为此,作为教书育人特殊行业中职业工作者,教师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上课时要激情四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兴趣激发出来;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用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把积极向上、阳光美好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二)格物致知,直面挑战,乐于开创
传道、授业、解惑,缺乏探究事物原理的精神,满足眼下已获得的认知,不能从最新的教育教学新趋势中获得作为教育者的智慧,是难以胜任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而且,随着现代教育的日益多元化,新时代、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挑战。为此,教师应时刻保持格物致知、不断探索的心理心态,在尽职尽责中不言累,在任劳任怨中能开拓,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成熟的心理心态扮演复合型的教师角色,完善渊博而系统的知识结构,走在时代需要的前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影响教育学生,达到学生心目中美好、崇高形象和内在心理、精神、灵魂的统一。
(三)宽容大度,心态平衡,心理稳定
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种修炼,需要承受知识的挑战、竞争的激烈、行业的固化、家庭的抱怨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为此,教师稳定的心态、平衡的心理、宽容的心怀对做好工作极其重要。毕竟,教师的家庭、孩子需要照顾,形形色色的学生需要教育,期中、期末的成绩需要提高,每年的考核需要关注,没有稳定的心态、平衡的心态、宽容的心怀难以让自身心理变得健康。因此,宽容大度、心态平衡、心理稳定是对教师心理的基本要求。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策略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教育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明确要求,教师如何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对照心理标准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与调适呢?
(一)提高修养,涵育胸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尚的品德是教师立身行事的高标,是树立威望、扩大影响的根本。为此,一方面,教师要以德修身,提高职业素质,在道德层面上有所建树,身正为范,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用良好的行为和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博大自己的胸怀,不斤斤计较,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多角度、多层次辩证看待问题的度量,能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能够发扬自身优点改正自身缺点,能够坦然接受批评或失败,能够冷静对待奖励或成功。不盲目,不自大,以博大的胸怀享受工作中的幸福感、自豪感,懂得满足与感恩,乐于钻研和交流。“腹有诗书气自华”,博学多才,气质与修养自显;“学问深时意气平”,专业基本功扎实过硬,学问深到一定程度,胸怀就自然开阔。
(二)树立高标,自信自强
教师职业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作为塑造人的教师,就要以教师职业为荣,敢于吃苦,乐于吃苦,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豪感为自己树立高标,自信自强,始终把自己个人的得失置于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的目标之上,做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颂者,理想、信念、“三观”的传播者,教给受教育者的做人之道,健康学生心理、高尚学生品德。尤其在疲惫时要及时调整心态,振奋精神;失意时多为学生着想,鼓足干劲;得志时迅速克制自己,思考不足。志存高远,甘心付出,用心血浇灌的学生,让祖国的“幼苗”成为将来建设国家的“参天大树”。
(三)和谐关系,充实生活
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往往个性鲜明、品质高尚,常常会被误解,被认为是自高自大,特立独行等。作为教师,虽然生活在固定而狭小的圈子里,但仍然需要和同事、学生、家长、朋友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才会在生活中得到真诚的友谊,在需要帮助时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家庭关系和谐了,就会营造心灵的港湾,把学校之中生成的壓力得以缓解和消释;就会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有效促进身心健康,成为工作、学习的一种有益动力。尤其是,教师再忙,也要懂得培养多种情趣,用精彩的业余生活调节不良情绪,找到娱乐调节和情感寄托的方式方法,有效排解不良情绪,丰富和充实业余生活。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社会都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学校,要以教育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要求提高教师自我调节心理的意识,及时发现教师存在的个性和共性心理问题,用切实有效的自我调适方法、策略进行调节,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体魄享受教育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孙铭钟.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对策[J].应用心理,2003(1):61.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关键词]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策略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总体来说,教师学科知识扎实,自信乐观,善于言谈,富有进取精神和开创意识。他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都能有效应对学生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在心理上能够积极适应教育教学环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也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但是,受成绩评比、绩效考核、评优评先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群体中不良比拼、利己心理、职业倦怠、交际畏惧等心理问题也屡见不鲜。这就需要教师正确认识学校进行的考评、彼此之间的竞争,在不断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养、提升业务素养、健康自身心理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职业自信,进行适度地自我调节,释放积压的内在情绪,把生活、工作与人际关系调适好,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享受事业的快乐,感受教书育人的价值。
二、教师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一)不良比拼
尽管教师大多由师范院校培养,不一定都是高考中的佼佼者,但是,一旦步入教师的行列,教书育人的重担在肩,就无形之中产生极强的责任心。毕竟,教师的工作关乎学生的未来。加之,作为教师,其自尊心极强,成绩的好坏不只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在教师心里,教出好成绩则是对其自尊心的一种满足。为此,大部分教师都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一种比拼心理,尤其是任教同学科的教师,考试成绩不想拿第一的几乎没有。造成这种心理的原因,除了教师的责任心、自尊心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例如,在每一次考试之后,学校都要组织各年级召开成绩分析报告会,对不同学科的教师按照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学科成绩比较。再如,年中、年终考评,学科成绩也是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项考核内容。又如,评优评先,都要考虑学科考试成绩。更为重要的就是职称评定,教师的学科教学成绩往往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一切,都促成了教师不良比拼心理的存在。
(二)职业倦怠
教师工作三点一线,从家到学校办公室、教室,长年累月,从事教育工作,时间一久,尤其到了四五十岁,难免产生倦怠心理。除了三点一线形成的习惯性倦怠,最重要的还是教师长期以来存在的压力,往往会导致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疲惫,常常出现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烦躁易怒的不良情绪和容忍度低、自我封闭意识强等不良心理状态,对从事的事业缺乏成就感,与同事的关系疏远,对学生的态度冷漠,对教育教学工作出现厌倦、厌烦心理。还有,极低的社会认同度,极强的归属流失感,彼此之间形成明显的反差,都导致了这种心理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倦怠性越来越强。
(三)交际畏惧
相比之下,教师的交往圈子小,除了同事就是学生,即使和家长,也仅仅是学生教育方面的沟通交流,对各行各业的关注度低,更谈不上交融性。加之,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也相比其他单位更严,毕竟,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大。每日满负荷的工作,甚至连晚上、节假日都还需要加班加点,造成了人际交往的机会少。一旦有交往的时候,又是担心这又是担心那,即使在交际场上,也心不在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工作、生活中的交际压力和畏惧心理,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交往捉襟见肘的状况。
三、教师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要求
心理健康是教师顺利、高效、优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障。教育行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要求有其行业的特殊性。
(一)热情洋溢,激情四射,乐观自信
教育教学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各方面素质,而且需要热情、激情与自信。有人说,教育教学需要很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融合力,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老气横秋、冷若冰霜,对于教学内容和学生活动掀不起一点波澜,学生的情绪如何调动?为此,作为教书育人特殊行业中职业工作者,教师要精神饱满、热情洋溢,上课时要激情四射,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兴趣激发出来;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用健康的心态和高尚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把积极向上、阳光美好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二)格物致知,直面挑战,乐于开创
传道、授业、解惑,缺乏探究事物原理的精神,满足眼下已获得的认知,不能从最新的教育教学新趋势中获得作为教育者的智慧,是难以胜任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而且,随着现代教育的日益多元化,新时代、新课改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挑战。为此,教师应时刻保持格物致知、不断探索的心理心态,在尽职尽责中不言累,在任劳任怨中能开拓,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成熟的心理心态扮演复合型的教师角色,完善渊博而系统的知识结构,走在时代需要的前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因势利导、水到渠成地影响教育学生,达到学生心目中美好、崇高形象和内在心理、精神、灵魂的统一。
(三)宽容大度,心态平衡,心理稳定
教书育人的工作是一种修炼,需要承受知识的挑战、竞争的激烈、行业的固化、家庭的抱怨等诸多方面的压力。为此,教师稳定的心态、平衡的心理、宽容的心怀对做好工作极其重要。毕竟,教师的家庭、孩子需要照顾,形形色色的学生需要教育,期中、期末的成绩需要提高,每年的考核需要关注,没有稳定的心态、平衡的心态、宽容的心怀难以让自身心理变得健康。因此,宽容大度、心态平衡、心理稳定是对教师心理的基本要求。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策略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和教育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的明确要求,教师如何才能在工作与生活中对照心理标准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与调适呢?
(一)提高修养,涵育胸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尚的品德是教师立身行事的高标,是树立威望、扩大影响的根本。为此,一方面,教师要以德修身,提高职业素质,在道德层面上有所建树,身正为范,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用良好的行为和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博大自己的胸怀,不斤斤计较,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和多角度、多层次辩证看待问题的度量,能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我,能够发扬自身优点改正自身缺点,能够坦然接受批评或失败,能够冷静对待奖励或成功。不盲目,不自大,以博大的胸怀享受工作中的幸福感、自豪感,懂得满足与感恩,乐于钻研和交流。“腹有诗书气自华”,博学多才,气质与修养自显;“学问深时意气平”,专业基本功扎实过硬,学问深到一定程度,胸怀就自然开阔。
(二)树立高标,自信自强
教师职业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然从事了这一职业,作为塑造人的教师,就要以教师职业为荣,敢于吃苦,乐于吃苦,以高度的责任感、自豪感为自己树立高标,自信自强,始终把自己个人的得失置于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的目标之上,做文化科学知识的传颂者,理想、信念、“三观”的传播者,教给受教育者的做人之道,健康学生心理、高尚学生品德。尤其在疲惫时要及时调整心态,振奋精神;失意时多为学生着想,鼓足干劲;得志时迅速克制自己,思考不足。志存高远,甘心付出,用心血浇灌的学生,让祖国的“幼苗”成为将来建设国家的“参天大树”。
(三)和谐关系,充实生活
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往往个性鲜明、品质高尚,常常会被误解,被认为是自高自大,特立独行等。作为教师,虽然生活在固定而狭小的圈子里,但仍然需要和同事、学生、家长、朋友等,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才会在生活中得到真诚的友谊,在需要帮助时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家庭关系和谐了,就会营造心灵的港湾,把学校之中生成的壓力得以缓解和消释;就会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幸福,有效促进身心健康,成为工作、学习的一种有益动力。尤其是,教师再忙,也要懂得培养多种情趣,用精彩的业余生活调节不良情绪,找到娱乐调节和情感寄托的方式方法,有效排解不良情绪,丰富和充实业余生活。
总之,教师的心理健康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社会都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学校,要以教育行业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要求提高教师自我调节心理的意识,及时发现教师存在的个性和共性心理问题,用切实有效的自我调适方法、策略进行调节,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体魄享受教育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孙铭钟.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与对策[J].应用心理,2003(1):61.
(责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