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姜堰区张沐中心小学始建于1913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百年来,学校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目前学校在“用汗水和快乐润泽生命,用生动和灵动润泽智慧,用理想和道德润泽心灵”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以“文明、进取、务实、创新”的校风、“爱生、启迪、严谨、奉献”的教风、“乐学、勤勉、广积、善用”的学风为核心,推动形成了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使之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美好价值与情感。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日,更是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置于体现学校理念、学校精神、学校品位的高度来积极构建,使其在倡导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较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所以,在“十二五”期间,学校确立了“滋养童年,润泽生命”的育人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积极开展《基于“润”文化建构无痕教育的校本研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基于“润”文化建构无痕教育的校本研究》是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于2013年11月批准立项,旨在通过“润”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来建构无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并努力探索“润体活动、润智课堂、润心教育”的最佳实施路径与操作策略,以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诗意理想教育效果。一年多以来,学校扎实地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课题申报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研究,批准立项后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实施方案、修订计划,学习、思考、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过程中提升等等。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要求,课题组结合实际,在做好每个细节的过程中提升课题研究的品质。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无痕教育,‘润’文化”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无痕教育”是通过有意味的体验式实践活动对学生主体形成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行为。这里的“有意味”指的是有目的、有情趣、有智慧、有道德,所追求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理想效果;“润”文化是校本文化。20世纪50年代,学校曾用“新沐小学”作校名,当时是从“新华乡”和骨干“张沐乡”中各取一个字,并蕴含以新的思想沐浴学生之义。再者,“沐”乃形声,五行中说水生木、木养水、有木才有水、有水就能滋润木。故产生“润”的想法。本课题结合学校已有的“润”文化,挖掘与丰富了“润”文化的内涵,提炼出了“润体活动、润智课堂、润心教育”三大实践领域:“润体”,用汗水、快乐润泽身体;“润智”,用主动、灵动润泽智慧;“润心”用理想、道德润泽心灵,涵盖学校的体育、智育、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基于校本的“润”文化来建构无痕教育是本课题着力解决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学校形成相应的经验与案例,并尝试形成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框架,这就是润泽教育与无痕教育鲜活的样本。
实践研究,浸润智慧
健全组织,有序展开 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自申报获得批准时就专门召开了主要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确定了“基于‘润’文化建构无痕教育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研究”“以汗水和快乐润泽身体的体育实践研究”“以主动和灵动润泽智慧的教学实践研究”“以理想和道德润泽心灵的德育实践研究”“基于‘润’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润体活动、润智课堂、润心教育” 六个子课题,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其进行研究。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课题组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地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抓实过程,逐步深入 首先,确保课题组集体研讨的时间。每月课题组用两节课的时间组织活动:第一节课组织一名教师围绕着课题组本阶段专题上教研课,第二节课课题组每位成员参与评课,提出实质性的建议。研讨后,由课题组组长带领所有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交流学习资料、实验体会;其次,研讨活动的全员覆盖。研讨活动中,各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填写评课表,确保了人人研讨、人人发言的准备,打破个别发言多数听的局面,达到教研覆盖全员化;再次,分析、排查问题。在课题研究初期,学校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分析:一是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性、智慧性缺乏。二是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学校教育体育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与能力,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学习:每月推荐了一本理论专著,强调细读、深读、各子课题组还可以互相阅读,每月研讨活动中学习交流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改经验,做好学习笔记和资料的搜集整理。通过学习和培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成果斐然,润泽师生
课题从立项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课题组共进行了十几次研讨活动。这十几次的研讨活动,有理论学习、有专家讲座、有课堂教学展示及课后研讨,也有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主题活动,以及与姜堰区检察院共建“润蕾”基地专题活动等等。通过研究,把“润体”“润智”“润心”这三项单个研究整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力,形成相辅相成的合力,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从而寻求“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理想教育效果。
滋润心灵,启迪心智 通过该课题研究,在“润”文化的浸养下,学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育人目标得以实现。在课题研究中,学校编制的一年级“八好润童年,童心乐飞扬”、二年级“文明点亮璀璨童年,文化润泽精彩人生”、三年级“书香书韵润泽智慧,雅言雅行涵养气质”、四年级“博爱滋润心灵,博学启迪智慧”、五年级“德润心田 ,慧启心灵,智开心胸”、六年级“润,泽也、滋也,益也。雨润万物,温润而泽”等目标正在得以实现;其次,学生个性得到展示。学校开设了体育类和文艺类近二十个学生社团,并以“我的社团我做主”为口号,做到人人进社团、个个有特长。另外,为了响应习近平主席“体育强国梦”的号召,学校“以快乐足球为抓手”,聘请江苏省第一届足球选拔赛冠军队球员柳冬梅担任校足球队专业教练,对学生进行足球训练;再次,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润智”课堂的实践研究下,班子成员从我做起,努力打造快乐课堂,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最后,培养了学生心智。学校注重润体,开展了飞翔篮球、细绳翻动、律动竹竿、毽花飞舞、旋风陀螺、铁环滚滚、快乐足球等二十多个比赛项目,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学习气氛,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心智能力。 科研引领,助力成长 “润”文化的课题研究不仅给教师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首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学校从事一线教学和管理的骨干,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他们先后主持、承担和完成多项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年轻教师的成长更是有目共睹:黄吉俊、王园教师在姜堰区“一三一”教学法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张红教师获二等奖,钱玉教师在姜堰区青年教师数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秦月红教师在泰州市青年教师数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其次,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得到提高。本课题核心组成员沙华中校长是姜堰区教育局教科室在学校的挂职干部,因此,课题拥有了区教育局教科室经常性指导的丰富资源,通过这次课题的设立和方案设计的教师,理论知识也会更充实。两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各类论文评比活动三十多篇在省、市、区获奖,秦月红教师的论文《数学创意润泽心灵》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基于‘润’文化建构无痕教育的校本研究》给学校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让“润智”课堂教学如何更大地焕发活力,让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最快地得以提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如何把“润心”研究渗透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每个环节,需要大家更精心地研究和策划。为此,下阶段学校将明确任务、加强考核,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要求实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课后个体反思,加强对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提问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主评价,以此来确保最终的研究成果。
“立足高起点,追求高品位,面对新征程,沐浴新曙光。”通过开展“润”文化的校本研究,张沐中心小学实现了“时代与经典、基础与创新、滋润与厚重、理想与追求”的智慧融合,用理想、用灵动、用快乐,演绎着师生共同幸福的人生内涵。从润德走向润智,从润体走向润心,学校将继续丰富、完善“润”文化内涵,探索校园文化最佳的实施路径与操作策略,将无痕教育进行到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寻求一条基于儿童、适合儿童的“润”文化校本教研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沐中心小学)
《基于“润”文化建构无痕教育的校本研究》是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于2013年11月批准立项,旨在通过“润”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来建构无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框架,并努力探索“润体活动、润智课堂、润心教育”的最佳实施路径与操作策略,以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诗意理想教育效果。一年多以来,学校扎实地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课题申报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研究,批准立项后的深入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实施方案、修订计划,学习、思考、研究、课题组成员在过程中提升等等。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要求,课题组结合实际,在做好每个细节的过程中提升课题研究的品质。
教育无痕,润物无声
“无痕教育,‘润’文化”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无痕教育”是通过有意味的体验式实践活动对学生主体形成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行为。这里的“有意味”指的是有目的、有情趣、有智慧、有道德,所追求的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意理想效果;“润”文化是校本文化。20世纪50年代,学校曾用“新沐小学”作校名,当时是从“新华乡”和骨干“张沐乡”中各取一个字,并蕴含以新的思想沐浴学生之义。再者,“沐”乃形声,五行中说水生木、木养水、有木才有水、有水就能滋润木。故产生“润”的想法。本课题结合学校已有的“润”文化,挖掘与丰富了“润”文化的内涵,提炼出了“润体活动、润智课堂、润心教育”三大实践领域:“润体”,用汗水、快乐润泽身体;“润智”,用主动、灵动润泽智慧;“润心”用理想、道德润泽心灵,涵盖学校的体育、智育、德育,旨在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基于校本的“润”文化来建构无痕教育是本课题着力解决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学校形成相应的经验与案例,并尝试形成相应的理论与实践框架,这就是润泽教育与无痕教育鲜活的样本。
实践研究,浸润智慧
健全组织,有序展开 学校成立了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自申报获得批准时就专门召开了主要成员会议,共同探讨课题的研究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怎样进行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以什么形式呈现研究成果等问题。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下,确定了“基于‘润’文化建构无痕教育的现实意义与价值研究”“以汗水和快乐润泽身体的体育实践研究”“以主动和灵动润泽智慧的教学实践研究”“以理想和道德润泽心灵的德育实践研究”“基于‘润’文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润体活动、润智课堂、润心教育” 六个子课题,采用调查法、文献法、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其进行研究。本课题组织管理网络采用多层各级分管制,课题负责人负责整个课题研究工作,并组织管理好各个子课题的正常活动,子课题负责人负责每一子课题的正常开展。课题组注重过程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制度,及时地总结研究情况,以指导下一阶段的工作。
抓实过程,逐步深入 首先,确保课题组集体研讨的时间。每月课题组用两节课的时间组织活动:第一节课组织一名教师围绕着课题组本阶段专题上教研课,第二节课课题组每位成员参与评课,提出实质性的建议。研讨后,由课题组组长带领所有成员认真学习有关教学理论,交流学习资料、实验体会;其次,研讨活动的全员覆盖。研讨活动中,各课题组成员认真地填写评课表,确保了人人研讨、人人发言的准备,打破个别发言多数听的局面,达到教研覆盖全员化;再次,分析、排查问题。在课题研究初期,学校对在校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分析:一是学校分管教学的人员深入课堂进行广泛听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性、智慧性缺乏。二是组织教师广泛讨论,排查学校教育体育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为了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水平与能力,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强化学习:每月推荐了一本理论专著,强调细读、深读、各子课题组还可以互相阅读,每月研讨活动中学习交流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改经验,做好学习笔记和资料的搜集整理。通过学习和培训,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成果斐然,润泽师生
课题从立项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期间课题组共进行了十几次研讨活动。这十几次的研讨活动,有理论学习、有专家讲座、有课堂教学展示及课后研讨,也有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主题活动,以及与姜堰区检察院共建“润蕾”基地专题活动等等。通过研究,把“润体”“润智”“润心”这三项单个研究整合起来,发挥整体效力,形成相辅相成的合力,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从而寻求“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理想教育效果。
滋润心灵,启迪心智 通过该课题研究,在“润”文化的浸养下,学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首先,育人目标得以实现。在课题研究中,学校编制的一年级“八好润童年,童心乐飞扬”、二年级“文明点亮璀璨童年,文化润泽精彩人生”、三年级“书香书韵润泽智慧,雅言雅行涵养气质”、四年级“博爱滋润心灵,博学启迪智慧”、五年级“德润心田 ,慧启心灵,智开心胸”、六年级“润,泽也、滋也,益也。雨润万物,温润而泽”等目标正在得以实现;其次,学生个性得到展示。学校开设了体育类和文艺类近二十个学生社团,并以“我的社团我做主”为口号,做到人人进社团、个个有特长。另外,为了响应习近平主席“体育强国梦”的号召,学校“以快乐足球为抓手”,聘请江苏省第一届足球选拔赛冠军队球员柳冬梅担任校足球队专业教练,对学生进行足球训练;再次,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润智”课堂的实践研究下,班子成员从我做起,努力打造快乐课堂,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涨,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最后,培养了学生心智。学校注重润体,开展了飞翔篮球、细绳翻动、律动竹竿、毽花飞舞、旋风陀螺、铁环滚滚、快乐足球等二十多个比赛项目,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出了浓郁温馨的学习气氛,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心智能力。 科研引领,助力成长 “润”文化的课题研究不仅给教师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也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首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组核心成员都是学校从事一线教学和管理的骨干,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他们先后主持、承担和完成多项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年轻教师的成长更是有目共睹:黄吉俊、王园教师在姜堰区“一三一”教学法赛课活动中获一等奖、张红教师获二等奖,钱玉教师在姜堰区青年教师数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二等奖,秦月红教师在泰州市青年教师数学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其次,理论水平、教研能力得到提高。本课题核心组成员沙华中校长是姜堰区教育局教科室在学校的挂职干部,因此,课题拥有了区教育局教科室经常性指导的丰富资源,通过这次课题的设立和方案设计的教师,理论知识也会更充实。两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各类论文评比活动三十多篇在省、市、区获奖,秦月红教师的论文《数学创意润泽心灵》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基于‘润’文化建构无痕教育的校本研究》给学校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教师自我评价和反思不到位,理论修养必须再加强;让“润智”课堂教学如何更大地焕发活力,让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最快地得以提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如何把“润心”研究渗透到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的每个环节,需要大家更精心地研究和策划。为此,下阶段学校将明确任务、加强考核,进一步明晰研究目标、拓展研究内容,进行案例研究和个案研究;要求实验教师课前集体备课、课后个体反思,加强对自身教学行为和课堂提问质量的自我反思和自主评价,以此来确保最终的研究成果。
“立足高起点,追求高品位,面对新征程,沐浴新曙光。”通过开展“润”文化的校本研究,张沐中心小学实现了“时代与经典、基础与创新、滋润与厚重、理想与追求”的智慧融合,用理想、用灵动、用快乐,演绎着师生共同幸福的人生内涵。从润德走向润智,从润体走向润心,学校将继续丰富、完善“润”文化内涵,探索校园文化最佳的实施路径与操作策略,将无痕教育进行到底,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寻求一条基于儿童、适合儿童的“润”文化校本教研之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张沐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