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创新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为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思辨的方法,分析了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以及内外驱动力,指出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和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为促进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自然生态资源种类繁多,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和“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地区早期的农村体育工作主要是以政府投入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主,并没有同当地特色体育资源结合起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推进和体育产业的加快发展,河南省内部分具有丰富体育资源的地区率先尝试将体育与乡村旅游融合,开发农村休闲体育特色旅游项目,如荥阳市古柏渡飞黄旅游区利用黄河湿地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滑沙、蹦极、射击等特色体育项目。这些休闲体育项目与当地资源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都为当地的农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经济效益。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河南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资源融合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体育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对提高居民生活体验和体育消费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河南省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
1.1 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
体育文化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体育人文资源,是“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赖以发生、发展的载体。首先,河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嵩山、云台山、白云山等名山大川纵横。以古(古文化)、拳(少林拳、太极拳)、根(黄帝故里寻根觅祖)、河(黄河)、花(洛阳牡丹)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组成了古都游、功夫健身游等体育旅游线路。其次,河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人文资源丰富。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殷墟等历史人文资源世界闻名,少林寺、陈氏太极更是享誉海内外。底蕴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对河南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基础作用。
1.2 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河南省在全国铁路和公路交通居于中心位置,铁路、公路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省内公路客运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448.54公里,6小时内可到达邻省任何一个省会城市。是东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产业转移的枢纽。航空运输快速发展,郑州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全面启动,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内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得中原者得天下”,优越的区域位置及交通运输优势为河南农村“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1.3 多样化的农村消费市场状况
河南省农村人口多、市场广,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根据202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全省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1142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13423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28576元。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河南农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与之相伴的农村体育、乡村休闲旅游等潜在产业价值将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会有效激发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关注和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助推河南省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
2 河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宣传力度不够,融合发展观念落后
从市场需求极其巨大潜力来看,河南体育文化产业的对外宣传力度仍然不够,市场有待培育。如少林寺也仅仅是一个旅游观光景点,而不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游客只对到少林寺旅游有兴趣,却较少关注河南的其他体育文化资源。此外,如何充分挖掘河南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地方的体育文化产品开发在形式上过于单一,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如太极拳发源地在陈家沟,虽然无形的体育旅游價值较高,但由于其区位条件较差,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陈氏太极拳虽闻名于世,但太极旅游开发却远远不够。一些地方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观念不够科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发展从而导致体育文化资源乱开发,管理不善,发展质量不高等现象。
2.2 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外流严重
从经济方面来说,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相对来说资金缺乏,除了部分自然资源条件突出的部分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由于财政的压力,投入的资金量相对较少,产业间的融合规模和范围相对较小。从人才供给方面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对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体育又懂旅游开发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河南省人才凝聚力不足。腾讯网显示:2020年末,河南户籍人口位居全国第一,但流出人口达到约1300万之多。河南大学2018届毕业生中,入学生源近八成来自省内,但就业在省内的却只有56.48%的。
2.3 品牌影响力较低
由于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部分体育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收益,品牌意识不足,造成本土体育旅游产品知名度较低,存在缺少能拿得出手的体育品牌问题。同时,体育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体育消费也多停留在如运动服装、器材等物质消费层面,与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较少。要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体育品牌文化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打造体育旅游品牌不仅仅是产品形象的树立,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潜在的宣传,更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追求。
3 推动河南农村“体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转变观念,创新农村“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政府与社会各界应转变思想,改变那种认为体育属于公共事务,不能从事营利性活动的观念。结合河南农村的地方特色,把体育融入到乡村旅游、人文传承当中,大力发展新兴的农村体育文化产业,推进新的体育形态,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既要对传统体育人文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又要不断吸收借鉴世界范围内体育文化的有益成果,引导发展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带,并为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活力。同时,应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从“办”向“管”的转变。政府的职责是通过制定政策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监管和扶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此,政府应逐步完善相关体系建设,如信息化体系、风险防范体系等。 3.2 培育优势体育旅游产业和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在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河南在古都文化、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现实基础,应作为重点农村体育旅游产业门类进行发展,加大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其影响力,组建起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的河南体育旅游产业群和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河南体育旅游产业品牌。同时,积极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一方面是要在国内积极展开推广、交流与合作,主办或参加各类体育文化产品博览会、研讨会,进一步加大对地方体育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展跨国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推荐河南体育旅游产业。
3.3 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河南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可采取政府购买、PPP、以奖代补、贴息等多种途径;为农村创新性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为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所需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到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来。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是人才的引进,鼓励和支持体育人才、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到农村创业,投身于推进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事业中来;另一方面是内部人才的培养,对当地农民加强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培育能够承担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激发多方主体参与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
3.4 立足河南农村,开发“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乡村体育旅游项目
河南体育与乡村旅游产业资源要素的融合发展,不能照搬城市大众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盲目地投资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体育旅游项目。关键点就在于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体育人文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将具有河南特色的体育文化资源嵌入到乡村旅游当中,并进行整合优化,开发出新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首先,以河南农村民间传统体育人文资源为开发重点。传统体育动作虽然没有西方竞技体育项目那样普及和吸引眼球,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却博大精深。因此,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是要充分挖掘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的文化元素,并将这些体育文化元素植入到乡村旅游产业当中,对其进行包装设计和宣传。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文、标识、建筑、服装等来营造烘托独具河南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其次,积极开发参与型传统体育人文项目。在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以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为主导,开发出具有较强参与性的体育旅游项目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地方农村深厚的传统体育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
4 结语
河南农村“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顺应农村体育发展的新形势,为农村体育的振兴提供新的契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河南省要明确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地位,找准切入点与支撑点,努力探索并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農村“体旅文商农”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编号2020BTY008;河南省体育局体育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2148;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编号:2021YB0060。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自然生态资源种类繁多,民间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这为农村体育资源的开发和“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河南地区早期的农村体育工作主要是以政府投入的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主,并没有同当地特色体育资源结合起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推进和体育产业的加快发展,河南省内部分具有丰富体育资源的地区率先尝试将体育与乡村旅游融合,开发农村休闲体育特色旅游项目,如荥阳市古柏渡飞黄旅游区利用黄河湿地自然资源优势开发滑沙、蹦极、射击等特色体育项目。这些休闲体育项目与当地资源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都为当地的农村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经济效益。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河南体育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资源融合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体育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对提高居民生活体验和体育消费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河南省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
1.1 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
体育文化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体育人文资源,是“体旅”产业融合发展赖以发生、发展的载体。首先,河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嵩山、云台山、白云山等名山大川纵横。以古(古文化)、拳(少林拳、太极拳)、根(黄帝故里寻根觅祖)、河(黄河)、花(洛阳牡丹)等为特色的旅游资源组成了古都游、功夫健身游等体育旅游线路。其次,河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人文资源丰富。少林寺、龙门石窟、清明上河园、殷墟等历史人文资源世界闻名,少林寺、陈氏太极更是享誉海内外。底蕴丰厚的体育文化资源对河南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基础作用。
1.2 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
河南省在全国铁路和公路交通居于中心位置,铁路、公路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省内公路客运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448.54公里,6小时内可到达邻省任何一个省会城市。是东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产业转移的枢纽。航空运输快速发展,郑州大型航空枢纽建设全面启动,新郑国际机场是国内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得中原者得天下”,优越的区域位置及交通运输优势为河南农村“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1.3 多样化的农村消费市场状况
河南省农村人口多、市场广,蕴藏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根据202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显示,2018年全省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1142元,其中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是13423元,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28576元。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河南农村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与之相伴的农村体育、乡村休闲旅游等潜在产业价值将会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需求潜力,将会有效激发大量闲置的社会资本关注和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助推河南省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
2 河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2.1 宣传力度不够,融合发展观念落后
从市场需求极其巨大潜力来看,河南体育文化产业的对外宣传力度仍然不够,市场有待培育。如少林寺也仅仅是一个旅游观光景点,而不是一个区域性的概念,游客只对到少林寺旅游有兴趣,却较少关注河南的其他体育文化资源。此外,如何充分挖掘河南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地方的体育文化产品开发在形式上过于单一,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如太极拳发源地在陈家沟,虽然无形的体育旅游價值较高,但由于其区位条件较差,宣传力度不够等原因,造成了陈氏太极拳虽闻名于世,但太极旅游开发却远远不够。一些地方的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观念不够科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发展从而导致体育文化资源乱开发,管理不善,发展质量不高等现象。
2.2 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外流严重
从经济方面来说,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相对来说资金缺乏,除了部分自然资源条件突出的部分地区以外,大部分地区由于财政的压力,投入的资金量相对较少,产业间的融合规模和范围相对较小。从人才供给方面来说,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容和方式不断丰富,对于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既懂体育又懂旅游开发的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多,但目前河南省人才凝聚力不足。腾讯网显示:2020年末,河南户籍人口位居全国第一,但流出人口达到约1300万之多。河南大学2018届毕业生中,入学生源近八成来自省内,但就业在省内的却只有56.48%的。
2.3 品牌影响力较低
由于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处于初级阶段,部分体育企业盲目追求短期收益,品牌意识不足,造成本土体育旅游产品知名度较低,存在缺少能拿得出手的体育品牌问题。同时,体育产品种类较为单一,体育消费也多停留在如运动服装、器材等物质消费层面,与地方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较少。要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体育品牌文化的引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打造体育旅游品牌不仅仅是产品形象的树立,对于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潜在的宣传,更是建设企业文化的追求。
3 推动河南农村“体旅”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转变观念,创新农村“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政府与社会各界应转变思想,改变那种认为体育属于公共事务,不能从事营利性活动的观念。结合河南农村的地方特色,把体育融入到乡村旅游、人文传承当中,大力发展新兴的农村体育文化产业,推进新的体育形态,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消费需求。既要对传统体育人文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又要不断吸收借鉴世界范围内体育文化的有益成果,引导发展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体育文化产业带,并为其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始终保持活力。同时,应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从“办”向“管”的转变。政府的职责是通过制定政策为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进行监管和扶持,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此,政府应逐步完善相关体系建设,如信息化体系、风险防范体系等。 3.2 培育优势体育旅游产业和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
在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应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河南在古都文化、少林武术、陈氏太极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资源条件和现实基础,应作为重点农村体育旅游产业门类进行发展,加大包装策划和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其影响力,组建起布局合理独具特色的河南体育旅游产业群和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河南体育旅游产业品牌。同时,积极开发国内外两个市场:一方面是要在国内积极展开推广、交流与合作,主办或参加各类体育文化产品博览会、研讨会,进一步加大对地方体育旅游产品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开展跨国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推荐河南体育旅游产业。
3.3 加大资金支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河南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可采取政府购买、PPP、以奖代补、贴息等多种途径;为农村创新性提供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为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所需资金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到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来。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是人才的引进,鼓励和支持体育人才、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等到农村创业,投身于推进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事业中来;另一方面是内部人才的培养,对当地农民加强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培育能够承担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激发多方主体参与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积极性。
3.4 立足河南农村,开发“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乡村体育旅游项目
河南体育与乡村旅游产业资源要素的融合发展,不能照搬城市大众休闲体育的发展模式,盲目地投资与当地实际情况不相符的体育旅游项目。关键点就在于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体育人文资源,做到因地制宜、特色突出,将具有河南特色的体育文化资源嵌入到乡村旅游当中,并进行整合优化,开发出新的独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首先,以河南农村民间传统体育人文资源为开发重点。传统体育动作虽然没有西方竞技体育项目那样普及和吸引眼球,但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却博大精深。因此,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是要充分挖掘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的文化元素,并将这些体育文化元素植入到乡村旅游产业当中,对其进行包装设计和宣传。在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文、标识、建筑、服装等来营造烘托独具河南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氛围。其次,积极开发参与型传统体育人文项目。在河南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开发过程中,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资源,以传统体育文化内涵为主导,开发出具有较强参与性的体育旅游项目让消费者参与其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地方农村深厚的传统体育文化魅力和文化价值。
4 结语
河南农村“体旅”产业的融合发展顺应农村体育发展的新形势,为农村体育的振兴提供新的契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河南省要明确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地位,找准切入点与支撑点,努力探索并培育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体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亮点。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農村“体旅文商农”融合发展的思路与政策研究,编号2020BTY008;河南省体育局体育课题研究项目,编号202148;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编号:2021YB0060。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