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作者结合县教育界开展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就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线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头脑里已经有了新课程的理念,但现实的情况是课堂教学的效率仍然不高。这种新课程理念一套套,课堂上却“我行我素”、“涛声依旧”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根源在哪里呢?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陶行知先生说过: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理念。要提高课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要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我县教育界开展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谈谈我的看法。
一、反复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找准课堂教学“行动指南”
教师只有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而落实新课程标准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课堂显现出扑朔迷离、气象万千,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教法,一千种课堂。也正因为这样,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格外引人关注,常常受到局外乃至局内人士的攻击,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误尽苍生”。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也总结出了许许多多的原则、方法和规律,有些很先进,有值得借鉴和遵循的地方。但我认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本的出发点、行动的指南,它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
二、注重语文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
学习,特别是语文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学习的环境。如果学生置身其间,就会与课文作者一起喜怒哀乐;就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情感,甚至产生情感共鸣;就会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准确建构。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导入是创设情境的重要环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注重语文课堂中的“协作”与“对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所以,知识的意义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而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准确的知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创建理解掌握的平台。语文教学也时时与学生的主动建构分不开,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体验、感悟,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与作者乃至与作品中的人物的距离;只有让学生通过与教材,与作者、作品的多维对话,才能使他们不断地储备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格。因此,语文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多为学生搭建主动建构的平台,特别是要注重语文课堂中的“协作”与“对话”,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语文。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的阅读材料,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会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阅读材料产生新的洞察和建构,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使其处于超然自由的状态。而快乐的情感常常会催生兴趣,使学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强烈愿望,因此充满情趣的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技巧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反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学技巧多种多样,比如,故设悬念,引而不发,巧设铺垫,“插科打诨”,激将引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思辨疑惑,……教学技巧要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长来选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也非常重要,这一教学技巧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则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评价首先要以鼓励、鞭策为主,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变化,其次,要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可以用热情的语言进行赞美、激励,也可以用眼神进行鼓励,还可以用动作(如鼓掌)表示赞赏。除了教师的直接评价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
五、注重知识的“个人化”,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教师要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注重知识的“个人化”,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从而使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内化为学生自主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当学生接受了普遍的信息后,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把这些普遍化的信息理解、加工、赋予个人意义的过程,这样,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而在解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观照,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这一“个人化”的知识,不能简单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作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作出相应的教学引导。
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过程,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这才是我们提高語文课堂效率的真正法宝。
总之,语文教师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学“行动指南”,注重语文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注重语文课堂中的“协作”与“对话”,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创设充满情趣、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注重知识的“个人化”,关注学生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深浅。语文教师还要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以人为本”,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张楚延主编.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4]用人文精神照亮心灵.北京教育.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一线教师通过培训学习,头脑里已经有了新课程的理念,但现实的情况是课堂教学的效率仍然不高。这种新课程理念一套套,课堂上却“我行我素”、“涛声依旧”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导致这种理念和行为相脱节的根源在哪里呢?关键是先进的教学理念没有被内化。陶行知先生说过: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只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实际感受联系起来,才有可能构建起属于自身的新理念。要提高课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要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结合我县教育界开展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活动谈谈我的看法。
一、反复研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找准课堂教学“行动指南”
教师只有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里的精华内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而落实新课程标准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课堂显现出扑朔迷离、气象万千,一千个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教法,一千种课堂。也正因为这样,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格外引人关注,常常受到局外乃至局内人士的攻击,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少、慢、差、费”,“误尽苍生”。所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语文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也总结出了许许多多的原则、方法和规律,有些很先进,有值得借鉴和遵循的地方。但我认为《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是根本的出发点、行动的指南,它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关键。
二、注重语文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
学习,特别是语文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学生能动学习的环境。如果学生置身其间,就会与课文作者一起喜怒哀乐;就会与作品中的人物交流情感,甚至产生情感共鸣;就会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准确建构。
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导入是创设情境的重要环节,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老师曾经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对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为主的,强化第一印象,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导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导入”顾名思义就是“引导”“进入”的意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设计出有效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对文本的学习。即找准学习的切入点,给予铺垫、相机诱导。迅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唤醒学生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三、注重语文课堂中的“协作”与“对话”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所以,知识的意义不能机械地灌输给学生,必须靠学生根据其个人先前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而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准确的知识,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创建理解掌握的平台。语文教学也时时与学生的主动建构分不开,只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体验、感悟,才能拉近他们与教材、与作者乃至与作品中的人物的距离;只有让学生通过与教材,与作者、作品的多维对话,才能使他们不断地储备知识,培养能力,提升人格。因此,语文老师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多为学生搭建主动建构的平台,特别是要注重语文课堂中的“协作”与“对话”,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语文。
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经验世界,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通过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方式进入同样的阅读材料,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助,他们会看到各种不同的理解和思路,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理清自己的思路,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他们会不断地对自己和别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阅读材料产生新的洞察和建构,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的统一,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重要性。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当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就会使其处于超然自由的状态。而快乐的情感常常会催生兴趣,使学生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强烈愿望,因此充满情趣的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教师要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技巧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反映,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教学技巧多种多样,比如,故设悬念,引而不发,巧设铺垫,“插科打诨”,激将引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思辨疑惑,……教学技巧要根据文本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长来选取。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积极评价,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也非常重要,这一教学技巧如果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则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课堂教学的实效。评价首先要以鼓励、鞭策为主,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展变化,其次,要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可以用热情的语言进行赞美、激励,也可以用眼神进行鼓励,还可以用动作(如鼓掌)表示赞赏。除了教师的直接评价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
五、注重知识的“个人化”,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教师要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注重知识的“个人化”,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从而使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内化为学生自主的行为,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当学生接受了普遍的信息后,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把这些普遍化的信息理解、加工、赋予个人意义的过程,这样,知识才能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孕育了文本解读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自然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而在解读过程中,由于个体原有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的参与和观照,同样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感悟和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这一“个人化”的知识,不能简单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对学生的理解作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作出相应的教学引导。
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过程,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这才是我们提高語文课堂效率的真正法宝。
总之,语文教师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学“行动指南”,注重语文课堂学习“情境”的创设,注重语文课堂中的“协作”与“对话”,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巧妙运用教学技巧,创设充满情趣、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注重知识的“个人化”,关注学生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深浅。语文教师还要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以人为本”,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从而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张楚延主编.简明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4]用人文精神照亮心灵.北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