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践建设的几条策略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nley45518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师风既是一个学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老师是春蚕,播种春天的希望;老师是红烛,映红学生的脸庞。三尺讲台,成就了多少国家栋;一尺教鞭,结出了多少拔头桃李。一介书生,日夜操劳,渴求的是内心的纯净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中等和高等教育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地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新机制新方法,对于解决当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突出问题,全面推进教师素质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基础教育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一、“一大一小”促进培养良好师德师风
  教育的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直接肩负着培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其职业道德(师德)比其他职业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形象是每一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在教育岗位上取得成功的力量之所在。
  小学时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未来。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是社会的规范、人类的楷模。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等。每个学期,学校设计师德师风评议表,细化,发放给学生和家长各一份,让学生和家长在不记名的状态下,以小(学生)和大(家长)的观察者的角度對老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议,打分,同时在意见栏写下需要改进的地方。督促教师在本职工作中形成良好的气质、行为准则、风尚及行业风气等。
  二、“互评”式查漏补缺,树好师风之旗
  教师教学互评是同行教师相互进行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为目的,以同行教师为评价者,对被评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的或潜在的价值的判断。教学互评旨在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反馈,评议和交流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实现评价双方教师的共同发展。
  “教师互评”则不但强调评价者是同行教师,更强调教师间评价的相互性。教师互评与教师同行评价这一区别表达了两种不同的观念,教师间的相互评价体现的是教师间的双向的、互动式的评价,而不是单向的评价。相互评价中,双方地位是平等的,相互尊重信任的合作关系。教师互评要求平等互助基础上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交流,是体现教师主体性的、主动的评价。从外延上,“教师同行评价”包含“教师互评”,而在内涵上,“教师互评”内涵更为丰富。使用“教师互评”代替“教师同行评价”有助于评价的组织者树立民主、平等、发展的评价观念,切实发挥教师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发展性的指导学校评价工作实践。
  教师互评与教师自评。从概念的关系看,“教师互评”与“教师自评”并不是相对的一对概念。与“教师自评”相对的是“教师他评”,即“教师同行评价”,而与“教师相互评价”相对的是“单向的教师评价”。因此开展教师互评并不妨碍教师自评的开展。相反,教师互评在一定程度上包含自我评价的因素,开展教师互评在很大程度上能推动教师自评的开展。
  在互评过程中,听课教师既评别人,也评自己,从而实现了同行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双重评价角色.听课教师通过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方式实现了自我评价。因此,教师教学互评是能够比较好实现自评与他评给合的评价。二是互评,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形成合力;教师教学互评是同行教师相互进行的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为目的,以同行教师为评价者,对被评教师的教学工作实现的或潜在的价值的判断。教学互评旨在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反馈,评议和交流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实现评价双方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树榜样,强师德之魂
  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力量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在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学校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注重挖掘师德典型。先是各教研组向学校推荐优秀人选,再次学校守师德,正教风,树形象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审定上报。通过严格、公正的筛选,全体教师纷纷表示:在工作中一定要向身边的师德榜样学习,用自己扎实的工作、高尚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综上所述,师德师风建设是建校之基、立校之本、兴校之源,是一项重大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每一个人民教师长期奋斗的艰巨任务。让每一位人民教师怀着对学生高度负责,对社会高度负责、对科学高度负责的态度,“明师道、铸师德、扬师风、强师能”,使自己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使自己能够担负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历史重任。
其他文献
一、引言  颜色词是构成习语的重要语素,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机制和视觉神经,对颜色刺激的感受从理论上讲并无本质的区别,英汉习语产生共同联想实属情理之中。  然而,不同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价值观念的迥异,观察角度的不同,对色彩的感知取向就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喻义的差异。比如:巴西人忌绿,日本人忌黄,泰国人忌红,比利时人忌蓝,土耳其人忌花色。英汉两种语言在颜色取向上的差
期刊
对特殊生的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现在总是听到教师这样的感叹,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社会的发展,各种负面影响对校园的冲击不可避免给学校教育带来了难度,其实从教育本身而言,我们的教师在对特殊生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这样的误区,以为通过一两次的教育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其实教育学生特别是特殊生,教师要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反复是正常的现象,对他们的教育有时是一场马拉松式的长跑,
期刊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产物,它的积极作用也被各个行业所认同,特别是在教育行业中,能为学生提供新型的知识点获取途径。班主任在小学德育课堂中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需求出发,设计合理的运用策略,引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德育课堂,自主挖掘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思想道德高度。班主任要不断积累信息技术使用经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德育平台,将小学德育效果最大化。  一、提
期刊
数学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从自身实际教学出发,说说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联系生活,搭建桥梁,让学生想创新  (1)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师要将能生活片段结合教学情境,整合教学资源,
期刊
在解析几何中求动点的轨迹方程问题是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基础,求点的轨迹是把基本知识、方法技巧、逻辑思维能力、解题能力集于一体的过程,因此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求曲线的轨迹方程问题,贯穿于圆锥曲线的始终,也是高考热点问题之一。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时,要审清题意、确定解题方法、逐步解答、综合陈述、完整作答等环节,其基本步骤是:  ①设点: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的任一点坐标;②列式:写出适合条件的
期刊
作诗、写文章,都很注重开头和结尾,自古皆然。署名白乐天的《金针诗格》说:“破题欲似狂风卷浪,势欲滔天;落句欲似高山放石,一去无回。”明代谢榛《四溟诗话》卷一也说:“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尤其是结尾,好的结尾能让引人遐想,余味无穷。这样的结尾符合中国人含蓄内敛的名族性格,自然也就成为了中华名族的审美诉求。经过古代文人的长期实践,他们发现,“以景结情”这种现象可以使读者从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物理教学中,为使学生有一个“物理环境”,物理实验是不可缺少的,有人形象地称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味”。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作为物理教师应怎样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一、通过物理实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课本上的知识虽是前人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是正确的,但对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要想完全掌握这些知识,还必须
期刊
化学课程改革后,课本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唯一依据,而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范例和素材。中考复习是对初中所学的知识、方法以及学科思想、观念的全面整合与归纳,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课本的地位毋庸置疑。 然而,在复习的过程中,老师们可能会发现“回归课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许多学生会认为,新课学完了,完全可以与课本说再见了。老师布置了复习课本的任务,不少学生觉得复习课本没意思,还不如做几道复习题,甚至有的
期刊
“新时代金华精神是什么?是不放弃一个孩子的信念坚守;是不放过一个知识点的执着精神;是不忽略一个家长的真诚相待;是不浪费一刻光阴的拼搏进取……”近日,浦江县大溪中小组织开展“弘扬金华精神 争当五个表率”青年教师演讲比赛。教师们讲述着自己的感悟、自己的故事,诠释着教师的“责任、担当、奉献”精神。  “一年级的孩子天真、调皮,他们中也许有瓦特、牛顿、爱迪生,我要以满腔的爱心赋予我的学生。当孩子们产生厌学
期刊
摘要: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关注生命的整体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重视生命的体验性。教学目标要以人为本、教学内容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过程要注重动态生成、教学模式要走向交往与对话。  关键词:生命化课堂教学 特征 建构策略  一、生命化课堂教学的涵义  何谓生命化课堂教学?国内学者对生命化课堂教学的界定并不完全一致。有学者从生命教育的视角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