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命课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师生之间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情感交流的活动过程。因此,生命课堂应该做到如下三个“着眼”:第一,着眼于未来,就是为学生终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第二,着眼于当下,就是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美好体验;第三,两者的结合,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巩固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良好素质。生命课堂着眼于内涵发展、激扬师生生命活力,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学业水平得以真正提升,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生命课堂:习惯良好的课堂
近几年,笔者在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一年级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听”的培养,指导学生做到“会听”。“会听”分三个层面:盯着听——让学生能盯着说话人(教师或发言的学生)听;要点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抓住要点;持续听——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长,笔者通过分阶段训练及相应的评价制度,要求学生“持续听”从5分钟、10分钟、20分钟……逐步提升。培养好以上“三听”的习惯,优化了学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则在“三听”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做到“三说”和“动手读文”。“完整说”——能用普通话,清晰、完整地进行表达,比如,能完整通顺地讲述小故事,能简单明了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礼说”——说话态度自然大方,能看着对方眼睛说话,姿态端正,语言表达有力,音量适中。“自信说”——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动手读文”——把阅读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凡读必动笔,一边读(或查阅)一边做标识,一边读一边做评注,一边读一边做概括;读后还要联系、思考,在书上简单的写一下自己的感悟。如此,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做中学”,动手读是最便捷的途径。写的本身就是手指尖的一种舞蹈,一种心灵的舞蹈。这种动手读简单易会,每次获取一点知识,积淀一点美好感受,发现一点问题,提升一点概括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到阅读并不难,且有用有效;学生会一点点喜欢阅读,把会阅读视为一种享受。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人从出生到上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就好像是播种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如果养成了好习惯,播种了适合的种子,就会有好的成长。课堂上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如端正的坐姿、正确的书写姿势、用心聆听的习惯、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良好的习惯提高教学效率,为生命课堂构成奠定基础。
生命课堂:关注差异与和谐课堂
我们常常听到有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会说“都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同一个老师上课,你为什么就不能像某某一样出色?”这就是没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正视这种差异,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如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会把生字标上拼音,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能拼读得出来,并让他带领全班朗读,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然后把拼音擦掉,让基础稍好的学生再读;最后把词语放在语境运用中,请基础扎实的学生读。如此分层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正视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各得其所,学有成就,才能让教育过程顺着自然规律发展。
关系和谐的课堂,不但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和谐,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还应该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和谐,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和谐,思品教育与科学教学的和谐。我们的课堂如果能做到以上的和谐,不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师生也会在和谐的教学关系中自然地成长。只要我们把课堂创设成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成为孩子们童心绽放的世界,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成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关系和谐的课堂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教师优美的话语、甜美的微笑,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生命课堂:体验快乐的课堂
给儿童以幸福的童年,使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成为快乐的体验,就是教育和教学追求的目标。快乐的课堂首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生动、形象、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心态积极认知活跃状态下学习,容易汲取新的知识,继而产生新的灵感。其次,快乐的课堂要根据学生“好动”“娱乐”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再次,快乐的课堂还要满足学生“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也是有基本社会需求的独立个体,他们的基本社会需求是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关爱和肯定、希望与同学们和平快乐相处,因此他们崇敬、热爱师长。基于这样的心理,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教學要求融入爱的行为之中,师生之间的的教学关系就会建立相应的情感共鸣,有了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感情渗透到学习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就会使课堂中的学生有一种如沐春雨的感觉。
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爱。”我们的课堂要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其兴趣起着决定作用,所以课堂教学要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尽可能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一年级的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在课堂导入中,我常常会引用一段谜语或者小故事,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好胜”的心理,让他们进行小组比赛,而针对他们“好动”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小活动如手指操,开火车比赛等。最后针对他们“被爱”的心理需求,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与微笑,也让他们学会小伙伴之间的相互欣赏。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掌握了知识,也能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发展规律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与情感态度的相联系是密不可分,所以,快乐的课堂要满足学生“好胜”“成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学业促进不但要全面,要恰当,而且还要及时,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融洽师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自然学生的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
生命课堂:合作探究的课堂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是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全方位调动脑、眼、耳、手、嘴等感觉器官,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生命课堂认为,合作探究学习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了就能用的机会——“一说”,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达成实质效果。此外,还应为更多学生提供对别人所说问题评价的机会——“二说”,通过问题评价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比较学习,变形式合作为实质合作。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两说”。先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以问题为核心阐释内容要点与解决思路,如何对别人所说进行问题的属性、认识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性、可兹借鉴性等进行评价。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借助“两说”使合作各方都能加深理解提升合作效率,达成实质效果。
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两说”的机会,也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交往、体验的机会,久而久之使学生愿交往、会合作、善于交流,在众人面前敢说、爱说、会说话,说有分量的话,从而完善人格,提升生命质量,达成实质效果。
综上所述,打造良好习惯、关注差异、关系和谐、体验快乐、合作探究的生命课堂,将是实施有效课堂的最佳途径,也是着眼于内涵发展、激扬师生生命活力,深化教育改革的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月流小学)
生命课堂:习惯良好的课堂
近几年,笔者在担任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放在首位。一年级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听”的培养,指导学生做到“会听”。“会听”分三个层面:盯着听——让学生能盯着说话人(教师或发言的学生)听;要点听——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抓住要点;持续听——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长,笔者通过分阶段训练及相应的评价制度,要求学生“持续听”从5分钟、10分钟、20分钟……逐步提升。培养好以上“三听”的习惯,优化了学的方式,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则在“三听”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学生做到“三说”和“动手读文”。“完整说”——能用普通话,清晰、完整地进行表达,比如,能完整通顺地讲述小故事,能简单明了地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有礼说”——说话态度自然大方,能看着对方眼睛说话,姿态端正,语言表达有力,音量适中。“自信说”——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动手读文”——把阅读与动手操作相结合,凡读必动笔,一边读(或查阅)一边做标识,一边读一边做评注,一边读一边做概括;读后还要联系、思考,在书上简单的写一下自己的感悟。如此,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做中学”,动手读是最便捷的途径。写的本身就是手指尖的一种舞蹈,一种心灵的舞蹈。这种动手读简单易会,每次获取一点知识,积淀一点美好感受,发现一点问题,提升一点概括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到阅读并不难,且有用有效;学生会一点点喜欢阅读,把会阅读视为一种享受。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人从出生到上小学这个年龄阶段,就好像是播种阶段,因为这个阶段对人的身心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个阶段,如果养成了好习惯,播种了适合的种子,就会有好的成长。课堂上注意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如端正的坐姿、正确的书写姿势、用心聆听的习惯、流畅的语言表达习惯……良好的习惯提高教学效率,为生命课堂构成奠定基础。
生命课堂:关注差异与和谐课堂
我们常常听到有教师批评学生的时候会说“都坐在同一个教室里,同一个老师上课,你为什么就不能像某某一样出色?”这就是没有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当正视这种差异,针对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如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会把生字标上拼音,让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能拼读得出来,并让他带领全班朗读,使其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然后把拼音擦掉,让基础稍好的学生再读;最后把词语放在语境运用中,请基础扎实的学生读。如此分层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正视差异,因材施教,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各得其所,学有成就,才能让教育过程顺着自然规律发展。
关系和谐的课堂,不但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教学与学习之间的和谐,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和谐,课内与课外的和谐。还应该包括: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和谐,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和谐,思品教育与科学教学的和谐。我们的课堂如果能做到以上的和谐,不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师生也会在和谐的教学关系中自然地成长。只要我们把课堂创设成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成为孩子们童心绽放的世界,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然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成长。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关系和谐的课堂才能达到最好效果。教师优美的话语、甜美的微笑,让学生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
生命课堂:体验快乐的课堂
给儿童以幸福的童年,使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成为快乐的体验,就是教育和教学追求的目标。快乐的课堂首先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学”的心理需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生动、形象、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心态积极认知活跃状态下学习,容易汲取新的知识,继而产生新的灵感。其次,快乐的课堂要根据学生“好动”“娱乐”的需求,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再次,快乐的课堂还要满足学生“依恋”“被爱”的心理需求。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也是有基本社会需求的独立个体,他们的基本社会需求是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关爱和肯定、希望与同学们和平快乐相处,因此他们崇敬、热爱师长。基于这样的心理,教师要把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格的尊重和必要的教學要求融入爱的行为之中,师生之间的的教学关系就会建立相应的情感共鸣,有了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状态,并把这种感情渗透到学习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就会使课堂中的学生有一种如沐春雨的感觉。
教育家皮亚杰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爱。”我们的课堂要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其兴趣起着决定作用,所以课堂教学要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尽可能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一年级的学生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在课堂导入中,我常常会引用一段谜语或者小故事,满足他们“好奇”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好胜”的心理,让他们进行小组比赛,而针对他们“好动”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小活动如手指操,开火车比赛等。最后针对他们“被爱”的心理需求,不吝啬自己的表扬与微笑,也让他们学会小伙伴之间的相互欣赏。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掌握了知识,也能确保他们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发展规律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与情感态度的相联系是密不可分,所以,快乐的课堂要满足学生“好胜”“成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学业促进不但要全面,要恰当,而且还要及时,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融洽师生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自然学生的成就感也得到了满足。
生命课堂:合作探究的课堂
自主探究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只是在教学中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全方位调动脑、眼、耳、手、嘴等感觉器官,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
生命课堂认为,合作探究学习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学了就能用的机会——“一说”,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达成实质效果。此外,还应为更多学生提供对别人所说问题评价的机会——“二说”,通过问题评价使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比较学习,变形式合作为实质合作。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两说”。先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以问题为核心阐释内容要点与解决思路,如何对别人所说进行问题的属性、认识的准确性、表达的清晰性、可兹借鉴性等进行评价。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借助“两说”使合作各方都能加深理解提升合作效率,达成实质效果。
合作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两说”的机会,也就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交往、体验的机会,久而久之使学生愿交往、会合作、善于交流,在众人面前敢说、爱说、会说话,说有分量的话,从而完善人格,提升生命质量,达成实质效果。
综上所述,打造良好习惯、关注差异、关系和谐、体验快乐、合作探究的生命课堂,将是实施有效课堂的最佳途径,也是着眼于内涵发展、激扬师生生命活力,深化教育改革的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月流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