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简史 外一章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s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触,从她古典式乳名——彭蠡——开启。听起来,如远古的方言。叫多了,就长成音色的基因。所谓的名字,无非用来喊。喊着喊着——
  彭蠡就长大了。经彭泽、扬澜、宫亭的声声慢,出落成现今鄱阳湖的大浪淘沙。束起赣江、修水、饶河、信江、抚河,浩浩汤汤,奔湖口、注长江,缔结永恒的会晤。
  “鄱湖无风三尺浪。”
  一湖一江的强硬外交。母性与母性的妥协与较量。
  历史一眨眼,母系的岁月,转成父系的经年。饱含荷尔蒙的肌肉,在庞大的身体奔突。鄱阳湖——教父一般,聚拢方圆百里的大小叙事,一段接一段,且相互穿插,改编成民众的柴米油盐。
  夕阳西下宏大的咏叹调中,抽出一首小夜曲吧——
  渔舟唱晚。然后,蓼子花开,芦荻排山倒海。白鹤以三个声部的合唱,领衔冬季恋歌。“飞时不见云和日,落时不见湖边草。”民谣式的格律,描述天地氛围里的大气和细腻。
  鲤、鳙、鲫、鳊、鳜、鲶,是湖水里的动词。一个个动宾短语率性分娩,只待一张岁月的网,编织成堂前屋后的鸡鸣,狗跳,孩童跑。
  至于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以及大明立。姑且作为鄱阳湖的野史。
  月亮弯刀
  深夜,明媚或魅惑的脸向人间。总会有人独倚高楼,凭阳台对峙。
  夜空是一位侠客。月亮,是腰间佩戴的一把锃亮弯刀。
  多少无法考证的黑暗势力,倒毙在血刃下。
  这柄弯刀,要么出手太快,动静来不及解析;要么出手太慢,润物于无声。
  深夜,寂静地喧嚣。
  然后,黎明收拾殘局。崭新的一天,虽重新洗牌,牌局依旧。
  繁星满天时,夜空不再充当侠客,做回一位慈祥的婆婆。月亮,紧握成她手中的镰刀。星星被收割,直至翌日黎明才算完。
  童年的我,永远猜不透:大地的露珠,到底是婆婆的汗珠,还是星星的泪珠。
其他文献
三月三、清明节煮红蓝饭,是我们壮家的习俗,传说此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晋文公与介子推,带有感恩的意味。壮族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祭祀文化,我们每年的清明节扫墓都要装上几碗红蓝饭来祭拜祖先,想来也和这个传说有关吧。红蓝饭以红蓝草为染料制作而成。红蓝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我们那里不习惯去野地采,习惯自己种植,家家户户菜园里都种植红蓝草,以备三月三、清明节煮红蓝饭之需。  我妈妈是做红蓝饭
期刊
音乐从我的手机里响起,迟于夜色降临,先于雨诉说化蝶的传说。  当音乐牵出一场夜雨,时空有了湿润之美,尘世多了一种伴奏。  音乐有了灯光的助阵,梦幻时空。  夜晚用雨声洗净我的耳朵,再经过音乐的净化器净化,听觉立刻纯粹起来,迅速把音乐与雨声分开,等来了小提琴的出场,如泣如诉,像一杯高度的酱香酒,让我喝得沉醉。  音乐执意与夜雨融在一起。我好不容易从音乐里剔除雨的脚步声,不想见到小雨点淅沥沥的表情。 
期刊
最近,朋友的女儿去外地工作,我很诧异,她的父母更是焦心。她非常优秀,毕业于美国名校。满世界找个理想的工作,对她来说并非难事,只是选择太多有时也不好决断,而时间在无情流逝,年岁在悄然增长。她的父母一直要她留在成都,留在他们身边。凭她自身的条件,在成都找一个轻松、体面、收入高的工作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有父母照应,生活肯定比在外地工作舒服,事业也会比在外地顺畅。离开成都前,我跟她交流过多次,也想帮她父母劝
期刊
春天是破晓的时候最好。渐渐发白的山顶,有点亮了起来,紫色的云彩微細地飘横在那里,这是很有意思的。  夏天是夜里最好。有月亮的时候,不必说了,就是暗夜里,许多萤火虫到处飞着,或只有一两个发出微光点点,也是很有趣味的。飞着流萤的夜晚连下雨也有意思。  秋天是傍晚最好。夕阳辉煌地照着,到了很接近山边的时候,乌鸦都要归巢去了,三四只一起,两三只一起急匆匆地飞去,这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更有大雁排成行列飞去,
期刊
与卿书  饮下这杯月色,我就醉了。  脱下戏服,把百合、牡丹、芍药、木槿……穿在身上。  我嗔念流水的柔情,贪恋草木的香气,体内的花粉化作腰间流云;  我的胭脂秘制在桃花蕊里,窖一坛沉香,等流水来取走,赐我永世的爱。  风声挑破我,三千落花都是骨血,辗转于流水与明月之间,体内的荒原一次次卷起青草的风暴,  点凉露为火焰,虚拟一场无法无天的爱情。  多少流年虚度,而人间芳华正好;我的香气爆裂,陌生人
期刊
树木对我来说,一直是言辞最恳切感人的传教士。当它们结成部落和家庭,形成森林和树丛而生活时,我尊敬它们。当它们只身独处时,我更尊敬它们。它们好似孤独者,它们不像由于某种弱点而遁世的隐士,而像伟大而落落寡合的人们,如贝多芬和尼采,世界在它们的树梢上喧嚣,它们的根源扎在无垠的大地之中,唯独它们不会在其中消失,而是以它们全部的生命力去追求成为独一无二的自我:实现它们自己的,寓于它们之中的法则,充实它们自己
期刊
无论是在追求科学知识的路上,还是在追求神秘圣灵的途中,光始终在前面召唤我们,而我们生命中不断涌现的意义也在对其做出回应。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  黎明时分,在菲律宾帕劳群岛上的一个大湖中,一场舞会正在上演。数百万只金色的水母,每只都有茶杯大小,竞相朝东方,也就是太阳升起的方向游去。它们一接触到曙光就都停了下来。然后,太阳慢慢地从东转到西,这些水母就跟着它的弧线游动。黄昏来临之际,这个独特的水
期刊
春天总是一夜而至。后知后觉的你还来不及换上新鲜的衣裳,只瞧见窗外的孩子放风筝,又闻得隔壁的大妈炒香椿。  一推门,天地万物全都羽化出了翅膀。  草木熙熙,走在其间,仿佛你是赤裸的,只披着繁花的颜色。你放眼四周,竟找不着一张年迈的脸庞,所有人都映着绯红与鹅黄,晃着耀眼的光。  盛夏并不可怕,只要你躲在树阴底下。高大的槐树最能变戏法,在你眼皮底下将艳阳藏匿,只留下筛过的光斑点点,飘忽地撒在你的身上。 
期刊
枯  他们就诗学问题谈论着枯的美,每个诗人都竭尽所能在枯里攫取。话题由浓转淡,像茶汤被慢慢滤干,直到露出小小的枯的本体,除了破败还是破败。  我在江畔独步寻花,垂柳悬垂的秋千已荡出些许春意。在低处,白茅的嫩芽正从成堆的枯叶里拱出,新旧在自然中完成美好的交接。  在步道的里侧,栅栏圈住了一潭枯荷。微风不燥,她们像迟暮的美人在镜面中哑默:也曾炫舞的灰色裙摆凌乱摊开,也曾婀娜的高挑身材骨瘦如柴,也曾抱团
期刊
风  人近中年,已是多事之秋。这时有风,将我摇晃,我看到风中的弧线就是一次人生的轨迹。我不断地书写究竟有什么意义?诗人日月兰说:“鸟如果飞得太高,它的叫声必渺茫,必然很少被人听见。这样的话,叫得再动听也必枉然。”好在我自认飞得还不是太高,太远。我所有的书写都是生活真实的写照,相对于高蹈,是低。相对于澄澈,是浑浊。就像风从工业区刮过,卷起纸屑、尘沙、塑料袋、煤灰,这就是我的日常。我不断在作品中增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