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安化县生猪生产现状调查与产业发展思考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p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化是个山区农业大县,同时也是省定瘦肉型猪生产县,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条件,为生猪生产发展提供坚实的防疫屏障,更是近几年来全省唯一没有动物疫病流行的“清净县”。2010年,全县生猪养殖总产值达14.5亿元,已成为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1年成功跨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
  1.生猪产业的发展规模、区域分布及在我县富民强县、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1)发展规模。近年来,由于猪价及畜产品价格持续高价运行,在国家能繁母猪补贴与保险、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等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极大地调动了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生猪生产得到了空前、快速发展。据统计,2010年全县生猪饲养量144.2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5.5万头,出栏86.26万头,全县生猪养殖总产值达14.5亿元。至今年三季度止,全县生猪饲养量152.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5.98万头,出栏84.2万头,现已成功跨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
  (2)区域分布。我县农民历来就有传统养猪习惯,生猪产业分布在全县各地,随着规模化、适度化、标准化养殖步伐的不断加快,其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养殖习惯较好的梅城、乐安、仙溪、大福、长塘、羊角、江南、田庄、东坪等乡镇产量较大,占全县总产量的70%以上,生猪产能相对集中。
  (3)在富民强县、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工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县生猪产业总量大,2010年仅出栏生猪产值达14.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3,养殖业总产值的1/2,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生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饲料、兽药、建材、服务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据调查统计,我县年需生猪饲料35万吨以上,加上兽药、疫苗等治疗保健品费用,带动饲料兽药业产值8亿元以上;全县每年新增规模养殖户100户以上,新建栏舍15万平方米以上,需要大量建筑材料,带动了水泥、红砖、钢材等第二产业的发展。
  2.生猪产业的良种繁育、养殖产业化现状
  (1)良种繁育现状。目前,全县有能繁母猪5.98万头,其中良种母猪4.2万头,良种公猪685头,母猪良种比率70%左右,各乡镇和部分中心村均建立了生猪人工授精服务站点,能基本满足全县能繁母猪繁殖需要。
  (2)生猪产业化现状。近年来,部分非农资金投入生猪养殖产业,新建猪场陆续投产,规模养殖户增加,生猪产业化发展速度加快。据摸底调查,今年新增生猪养殖小区5个,新增较大规模养殖场(户)15户,目前全县共有生猪养殖小区38个,规模养猪场(户)1397户,年出栏生猪46.5万头,规模化养猪占全县生猪总量的46.8%。
  3.支撑生猪产业化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现状
  我县非常重视生猪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养殖新技术、新产品在生猪生产上的应用。近年来,推广了“生猪热应激综合防控技术”,解决了夏季高温引起的生猪热应激问题;2009年进行了“零排放”生态养殖技术推广试点,现已在我县兴农猪场、芙蓉农牧公司、顺发种养公司等规模场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去年开始实行专人包场指导彭美华生猪养殖场、付作华黑猪养殖场等6个规模猪场完成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水平。下阶段目标是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力度,扩大推广面。
  4.生猪产业的疫病防控、饲料供应、信息化管理和科技培训与推广等服务体系状况
  (1)生猪疫病防控到位。我县生猪疫病防控体系健全,措施得力,全县尚未发生重大疫病流行。一是成立了专门领导机构。县人民政府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具体指导并监督全县重大疫病的防控、扑杀、封锁等工作;二是组建了专职防疫队伍。2006年,我县选聘了88名专职动物防疫员,组建了乡镇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在此基础上,在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每年聘请了200余名村级专职动物防疫员,充实了防疫队伍。三是筹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质。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每年采购生猪的各类疫菌苗达300万头份,消毒药品5吨,消毒器械400台(套);四是采取了有力的防疫措施。县局每年召开动物防疫专门会议4次以上,部署安排春防、秋防工作。每年年初與各乡镇政府和动防站签订防疫责任状,将动物防疫工作落实情况纳入乡镇站目标考核管理,作为评优晋级的先决条件。同时,县动物防疫监督管理站每年组织6次以上的防疫督查,明查暗访,确保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疫病免疫密度达100%。
  (2)饲料供应来源广泛。供应我县生猪产业的商品饲料主要包括全价配合料、浓缩精料和核心预混料,其中后2种饲料需要养殖户添加玉米、豆粕等原料。商品饲料主要有厂家直接供货(主要是大型猪场)和经经销商供货两种途径,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以养殖户到原料中转站采购为主,部分养殖户直接到我县产粮区收购,来源渠道广,品质较好。据调查,我县有饲料兽药经营户120多家,主要饲料品牌40多个,饲料年消耗量达48万吨。
  (3)信息管理逐年加强。为了掌握全县生猪生产动态,引导生猪生产健康发展,加强了与乡镇站及养殖户信息交流,建立了生猪信息库。一是生猪生产实行月报制,按月上报各地生猪生产情况,分析发展动态。二是建立生猪生产监测台帐,按季上报规模场户的存、出栏情况,分析养殖大户的发展趋势。三是建立生猪养殖档案,规模场(户)实行饲料、免疫、治疗用药登记,跟踪生猪死淘、出栏、转群等异动情况,完善生猪产品的质量监测追溯系统。四是开展生猪生产调查。县局每年组织2次以上的摸底调查,详细了解全县生猪情况及生产走势。2007年以来,共收集各类信息表格4.5万多张,整理数据十万余个,撰写分析报告50个,为制定生产发展计划,指导生产提供了基础。
  (4)科技培训与推广形式多样。在科技培训和推广方面,我县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普及科学养猪技术。一是利用县局多功能会议室培训乡(镇)、村两级专业技术骨干和养殖大户,提高基层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二是利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养猪技术。三是利用劳动技能转移培训平台,提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养殖技能。四是利用县直部门扶贫工作平台、“阳光工程”培训,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提高农民养猪技术。五是发挥专业人员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帮扶活动。近年来,我局共组织或协助组织部、县委党校、科技局、扶贫局、人事局、移民局、县残联等部门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和送科技下乡活动1000多场次,参加培训学员6500人,累计3.6万多人次,发放培训教材5000套,科技图书3500本,课场笔记本等学习用品2400多份,印发技术要点2.5万多张。   5.生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污染及污染治理、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环境污染现状。生猪规模化生产,粪污集中排放,给猪场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我县目前规模养殖户共存栏猪35.8万头,其中一半以上未经处理向周围环境直接排放,按平均每头猪年排放粪尿2.5吨计算,规模猪场每年直接排放的粪在45万吨左右,排泄物中的氨气、硫化氢、磷及微量元素污染周边空气、水和土壤。
  (2)污染治理措施。目前我县减少规模猪场粪尿污染的措施主要在如下四方面:一是集中收粪,发酵后用于农业施肥;二是通过沉淀发酵池,处理后上清液排放;三是沼气池发酵,实现沼肥利用;四是试行发酵床生态养殖,实现粪尿“零排放”。据调查统计,我县60%左右的规模养殖户采用上述措施处理猪场的粪污排出物。
  (3)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目前我县生猪产业循环经济发展较慢,除部分猪粪发酵用作肥料外,用于生产沼气的比例相对较小,生猪产业其他副产品综合利用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产业链延伸须找准突破口,实现新的循环经济增涨点。
  二、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
  1.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1)基本思路。生猪产业一直是我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生猪生产的基本思路是以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养殖,走有安化特色的生猪产业发展道路。
  (2)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县生猪年出栏达195万头,出栏率达150%,区域布局合理,生产规范,形成3个生猪生产优势区,生猪产量占全县的75%,外销生猪120万头;良种繁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猪肉品质明显改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基本完善,生猪无公害生产基地达100%,全部实现无公害化生产。
  2.生猪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企业
  (1)关键环节。一是疫病控制环节。严防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等传染病在我县的发生和流行。二是技术普及环节。要建立生猪产业发展的技术推广基金,加强培训推广力度,提高生猪产业的技术水平。三是质量监控环节。加强质量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四是产品加工流通环节。扩大产品加工比重,搞活生猪流通,以销定量,认市定产。
  (2)重点企业。我县生猪产业发展必须依靠的重点企业:一是急需引进一家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生猪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支持安化县辉华牧业有限公司、安化县农丰生猪专业合作社、安化县芙蓉牧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生猪产业龙头企业的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扩大发展;三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饲料加工企业,满足生猪产业发展的饲料需求。
  3.围绕生猪产业化发展需求解决的关键技术和需要搭建的技术创新平台
  (1)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要按照“科技求发展,品牌求效益”的整体思路,在重大疫病防控技术,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绿色饲料开发技术,粪污综合处理及利用技术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2)需要搭建的技术创新平台。生猪产业化发展需要搭建的技术创新平台是建立县级生猪生态养殖技术中心,为全县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重点加强生猪重大疫病的监测,研究防控机制,开发低氮、低磷、无抗绿色饲料,探索粪污综合处理及利用技术。
  4.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基地建设方案
  建设洢水流域、泥溪河流域、资水流域3个生猪生产优势区,重点布局在清塘、乐安、梅城、仙溪、大福、长塘、羊角、江南、田庄、东坪等11个乡镇。
  基地建设方案:重点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50个,新建栏舍27.6万m2,沼气池1.83万m3,污水净化池3.66万m3,标准排污沟16.65万米,配套建设消毒池、消毒间和消毒设施等,项目总投资14194万元,其中自筹7000万元,招商引资5194万元,申请国家投资2000万元,建成后可年出栏生猪100万头,新增效益4500多万元。
  三、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生猪产业发展中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
  一是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联合攻克生猪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二是引导农业院校毕业生投身生猪事业,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建立县级生猪生态养殖技术中心,配备经费,加强生猪健康养殖关键技术的攻关与推广,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2.生猪产业发展的新型养殖模式
  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新型养殖模式有三种。一是依靠生猪专业合作社(协会)模式,社员内部开展合作互助,共同发展;二是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向农户供种、供料、供服务,回收产品,统一销售,延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三是依靠养殖小区发展。在地理位置好,养殖集中地区发展为生猪养殖小区,完善小区内服务体系,鼓励小区农户发展规模养殖,扶持发展生猪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3.生猪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积极引导和培养社会服务中介,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县乡两级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组建队伍,配备经费和交通工具,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发展社会服务中介,引导生猪养殖户以当地龙头大户为首,成立生猪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为会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依靠企业提供资金、饲料和技术,实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4.生猪产业发展中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生豬产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必须立足当地实际,整合循环链各主体间的共生互惠优势,科学合理发展。在中低山区,以发展“猪—沼—果(林、草)”的生态养殖模式为主;在中小水库周边,以发展“猪—沼—鱼”的生态养殖模式为主;在养殖小区和居民相对集中的区域,以发展发酵床“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为主。
  5.生猪产业发展中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建议
  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依靠政策支持,建立稳定生猪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大财政扶持。一是建议上级将2011—2015年国家生猪生产优势区县纳入生猪良种补贴项目县;二是要加大生猪保险的财政补贴,农户自负部分比例不超过20%,切实减轻养殖户负担,降低生猪养殖疫病风险。三是对西部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在项目安排上实行倾斜政策,缩小贫困地区的发展差距。其次要实行税收优惠。生猪产业发展用地、用材优先解决,并减免部分税费;减免生猪产业流通、加工环节税收,增强市场竞争力。再次,要鼓励信贷支持。各级涉农金融部门每年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低息支农贷款,打破担保障碍,实行农户联保或合作社内部联保,鼓励农信部门开展发展生猪产业的中小额贷款。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户实行授信支持,简化贷款程序,切实解决贷款难,利息高的问题。
其他文献
种子的发芽率是种子生活力的一种具体表现,也是种子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生产上使用的杂交水稻种子,有相当部分质量往往达不到80%发芽率指标,主要由于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浸种时间的过长以及两优培九等种子中小糙米过多等因素引起,从而影响杂交水稻的生产和发展。通过近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对杂交稻种子發芽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为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  一、杂交稻种子发芽率低的主要原因  1.裂颖种子  杂交稻种
期刊
[摘 要] 在对隆化县耕地地力评价因子4大类10项指标的全面分析基础上,确定单因子权重和单因子隶属度,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系统的支持下,对全县耕地生产潜力作出正确评价,并对周边相同条件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隆化县;耕地地力;指标分析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人类物质产品的来源地。耕地地力评价是根据所在地特定气候区域以及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
期刊
[摘 要] 棉铃虫是当前棉花生产中一种重要的害虫,认真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棉铃虫的发生规律,搞清棉铃虫发生的原因,坚持压低越冬代基数,狠治一代,控制二代保蕾花,主治三代保成铃为目的,通过改善棉田的水肥条件,充分利用农业防治措施,以保护天敌、以虫治虫、以益控害的生物防治,结合诱杀、生物和化学防治,积极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保证棉花优质超高产。  [关键词] 滴灌棉田;棉铃虫;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近
期刊
[摘 要] 该文主要介绍了玉米空杆形成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关键词:玉米;空杆;形成;原因;防治;措施空秆是玉米生产中常见的现象,空秆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玉米产量,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科学管理,才能提高玉米产量。  一、玉米空秆形成的原因  1.营养失调  在雌穗分化阶段,如果营养不良,光合面积较小,有机物积累少,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提高。玉米旺长阶段,矿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長旺盛,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我们对滨州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意在呼吁加强我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森林功能,减轻自然灾害,保护地球,保护家园,为有利人类生存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生态防护林建设;重要性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等功能,因此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强、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象征。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气象灾害频发,生态环
期刊
[摘 要] 云岭黑山羊是云龙县畜牧业生产中的一个优势畜种。本文结合当地的养殖环境,从“种,料,管,防”等方面概述云岭黑山羊的养殖技术。  [关键词] 云岭黑山羊;饲养;技术要点  云龙县地处云岭山脉澜沧江纵谷区,是云南省大理州西部,位于东经98°52′至99°46′和北纬25°28′至26°23′之间,总面积4401km2。2010年末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3.5%。人口密度为45人
期刊
[摘 要] 介绍蛋鸡育雏期场址选择、雏鸡引进、环境整治、饲养管理及疫病控制技术。从幼雏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分析饲喂、饮水、密度 、断喙、防寒保暖、补充光照、通风换气、控制湿度、饮水、改善营养水平、疾病防疫和减少应激等方面,提出了蛋鸡育雏饲养管理措施,以期为蛋鸡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公害;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育雏应选择非疫区种鸡场生产的无污染健康雏鸡,种鸡场的种鸡群中
期刊
猪气喘病又名猪支原体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咳嗽、气喘为主要特征。大小猪均有易感性,其中哺乳仔猪及幼猪最易发病,其次是妊娠后期及哺乳母猪。成年猪多呈阴性感染。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和阴性感染猪,病原体长期存在于病猪的呼吸道及其分泌物中,随咳嗽和喘气排除体外后,通过接触经呼吸道而使易感猪感染。本病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已冬春节较多见,发病后不仅治疗成本高、短期难以根除
期刊
[摘 要] 介绍了射阳县2例仔猪副伤寒的发病情况,分析了其发病原因、主要症状、病理变化,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仔猪副伤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健词] 仔猪副伤寒;症状;病因;诊治  仔猪副伤寒病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腹泻为主、严重为害仔猪生长的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该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内的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多发,无季节性,气候骤变,温度变化较大,
期刊
每到春秋重大动物疫病集中防疫时,走村入户查看畜禽防疫情况,总能见到大大小小的畜禽养殖场(户)都喂养着几条犬,有的养殖场(户)还在办公区喂养着猫。缓解精神压力,看家護院放盗贼是大多数喂养犬、猫人的初衷,然而,在满足个人喜好获益的同时,却忽略了犬、猫的粪便污染环境,传播疫病,尤其是猫弓形体虫病,每克感染弓形体的猫粪中含有1千万个原虫,而10个,就会让猪只趴下。不仅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体健康构成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