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中学历史教育存在着只注重追求形式的创新而忽视历史教育真正价值的严重隐患,从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评比,到学校制定的奖励措施,再到中学教师的乐此不疲,越来越把中学历史教育推向展演式程序化的教学模式,而对国家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的培育却越来越远离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实践。必须在中学加强史实教育,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价值,让中学历史教育价值取向回归!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价值 教学模式 史实教育 民族认同感 民族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88
很多人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却不知道钓鱼岛为什么是中国的;很多人知道南海有中国的领土(海)主权,却不知道南海有多少中国的领土(海)主权;很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却不知道日本人是怎样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而严重的问题?
一、时下的现象(普遍)
当今中学历史教学,几乎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在追求一种展演式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好像不搞这种模式的教学,就根本不是现代的教学,就根本不配拿出来给人看。就像时下的中国婚礼,在哪个城市、哪个家庭,都是一个样子:无不是白色婚纱、深色西服、主持人的几个环节,千篇一律,索然无味。
二、存在的问题(严重)
如今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材料导入、引出问题、学生探究、师生联动、得出结论。这种展演式程序化了的教学,表面上看场面热闹、花样层出,实际上则存在着严重的深刻不足、思考不够的问题;说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忽略了历史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所在:通古以知今,知史以为鉴。一句最白的大白话:历史教育就是要让一个国家的人民知道他自己国家的过去,以警醒、以鞭策、以奋进。而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却只注重追求花样繁多的展演的课堂效果,至于学生是否知道了真正的历史则根本不去关注,甚至连教学者也不去关注史实本身,而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设计一堂吸引眼球的展演课件上,并美其名曰:重构课堂、翻转课堂。其实重构的只是环节,翻转的只是程序,历史教育真正应该关注的史实,却被这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展演给湮没了。一堂课“欢声笑语”,一下课了然无踪,并没有给学生灵魂深处留下一点点的印象。就好比一个导演导了部很叫座的电影,放映前人们嬉笑着排队购买电影票、爆米花、饮料,热女潮男鱼贯而入;放映结束,除了留下大量的垃圾、创下可观的票房,很快便被人们遗忘了。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什么有思想的东西,更谈不上有什么价值。电影可以不断地拍,而历史教育则是一代人的成长问题,具有单向性、阶段性、不可逆性。中国的中学,文理科比例严重失常(80%左右的学生学理科),很多人中学毕业后几乎不能接受真正的历史教育了。成年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津津乐道于那些离真正的历史十万八千里的历史肥皂剧、历史畅销戏说,这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四川大学周鼎老师的自白书,“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仿佛让人回想起鲁迅时代……周老师在自白书中坦言,如今的大学,教学似乎成了副业,高校就是一座衙门,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申报课题,“除了报账、报账,还是报账”。
周老师没想到的是,大学里的颓废,正渐渐蔓延到了中学:中学历史教学也演变成“除了创新、评比,创新、评比,还是创新、评比”。仿佛上课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专门为了博得评委们的肯定,以获得一、二、三等奖,以及教坛新星等“闪烁着光芒”的荣誉。课堂评比、论文评比发表、课题申报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位教师甚至一所学校层次高低的重要依据,而历史教育真正应该对国家、民族承担的重要责任却被忽视得没有了踪影,以至于出现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尴尬而严重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学历史教育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肯定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由“港独”占中反思到香港中学、大学历史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以致酿下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迅速下降甚至是缺失的苦酒,我们不能再等到更多类似问题出现了才去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历史教育就是要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服务!这不该去遮掩,更不能去淡化,特别不能去漠视!这一点,日、美等西方国家就做得比我们好得多,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如果我们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没有受到真正的历史教育,想想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大批留学生毕业不愿回国,又何尝不是中学、大学历史教育出了问题呢?我们不该去斥责那些不愿回归的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国家民族认同感、责任意识的淡化),责任又何尝不是出在教育者自己的身上呢?我们也不要去责怪外国人嘲讽中国游客的素质低下,他们的低下又何尝不是教师教育的失职呢?更让人忧虑的是,中学历史教育出现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几个方面。
三、对问题解决办法的探索(呼吁)
尽管笔者一直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忠实地履行着历史教师的职责,但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普通历史教师,人太微言太轻,只能写写文章,以呼吁天下同人共同觉醒,共同担当。
笔者粗陋地认为中学历史教育应该史实重于结论,必须把史实教育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真相。阅读重于听讲:尽可能多地让学生阅读、探究真正的历史。感悟重于灌输: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思考历史的问题(中学生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方法、观点——杨宁一)。用史实去触碰学生心灵的琴弦,撩拨起学生心灵深处的丝丝真情。因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去探寻“知道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是”的能力和动力,更因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决定了中学历史教育必须承担起国民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的教育重任,这样重大的责任,可不是花样繁多的展演课所能担当的,唯有史实教育才能胜任!
希望我们的历史教育者关注史实教育,改革历史课程的设置(主管者的责任),改变历史课堂的教学(执教者的职责),更希望我们的国人关注自己国家、民族真正的历史!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育价值 教学模式 史实教育 民族认同感 民族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80088
很多人知道钓鱼岛是中国的,却不知道钓鱼岛为什么是中国的;很多人知道南海有中国的领土(海)主权,却不知道南海有多少中国的领土(海)主权;很多人知道南京大屠杀,却不知道日本人是怎样制造南京大屠杀的。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尴尬而严重的问题?
一、时下的现象(普遍)
当今中学历史教学,几乎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在追求一种展演式程序化的教学模式,好像不搞这种模式的教学,就根本不是现代的教学,就根本不配拿出来给人看。就像时下的中国婚礼,在哪个城市、哪个家庭,都是一个样子:无不是白色婚纱、深色西服、主持人的几个环节,千篇一律,索然无味。
二、存在的问题(严重)
如今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千篇一律:材料导入、引出问题、学生探究、师生联动、得出结论。这种展演式程序化了的教学,表面上看场面热闹、花样层出,实际上则存在着严重的深刻不足、思考不够的问题;说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却忽略了历史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所在:通古以知今,知史以为鉴。一句最白的大白话:历史教育就是要让一个国家的人民知道他自己国家的过去,以警醒、以鞭策、以奋进。而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却只注重追求花样繁多的展演的课堂效果,至于学生是否知道了真正的历史则根本不去关注,甚至连教学者也不去关注史实本身,而是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设计一堂吸引眼球的展演课件上,并美其名曰:重构课堂、翻转课堂。其实重构的只是环节,翻转的只是程序,历史教育真正应该关注的史实,却被这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展演给湮没了。一堂课“欢声笑语”,一下课了然无踪,并没有给学生灵魂深处留下一点点的印象。就好比一个导演导了部很叫座的电影,放映前人们嬉笑着排队购买电影票、爆米花、饮料,热女潮男鱼贯而入;放映结束,除了留下大量的垃圾、创下可观的票房,很快便被人们遗忘了。因为它根本就没有什么有思想的东西,更谈不上有什么价值。电影可以不断地拍,而历史教育则是一代人的成长问题,具有单向性、阶段性、不可逆性。中国的中学,文理科比例严重失常(80%左右的学生学理科),很多人中学毕业后几乎不能接受真正的历史教育了。成年后,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是津津乐道于那些离真正的历史十万八千里的历史肥皂剧、历史畅销戏说,这真是一个国家的悲哀。
四川大学周鼎老师的自白书,“相信讲好一门课比写好一篇论文重要的人,今夜死去了”,仿佛让人回想起鲁迅时代……周老师在自白书中坦言,如今的大学,教学似乎成了副业,高校就是一座衙门,高校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申报课题,“除了报账、报账,还是报账”。
周老师没想到的是,大学里的颓废,正渐渐蔓延到了中学:中学历史教学也演变成“除了创新、评比,创新、评比,还是创新、评比”。仿佛上课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专门为了博得评委们的肯定,以获得一、二、三等奖,以及教坛新星等“闪烁着光芒”的荣誉。课堂评比、论文评比发表、课题申报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位教师甚至一所学校层次高低的重要依据,而历史教育真正应该对国家、民族承担的重要责任却被忽视得没有了踪影,以至于出现本文开头所描述的尴尬而严重的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中学历史教育价值取向出了问题,肯定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由“港独”占中反思到香港中学、大学历史教育出了严重的问题,以致酿下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迅速下降甚至是缺失的苦酒,我们不能再等到更多类似问题出现了才去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历史教育就是要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服务!这不该去遮掩,更不能去淡化,特别不能去漠视!这一点,日、美等西方国家就做得比我们好得多,值得我们去深刻反思。
如果我们在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没有受到真正的历史教育,想想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大批留学生毕业不愿回国,又何尝不是中学、大学历史教育出了问题呢?我们不该去斥责那些不愿回归的学生,他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国家民族认同感、责任意识的淡化),责任又何尝不是出在教育者自己的身上呢?我们也不要去责怪外国人嘲讽中国游客的素质低下,他们的低下又何尝不是教师教育的失职呢?更让人忧虑的是,中学历史教育出现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几个方面。
三、对问题解决办法的探索(呼吁)
尽管笔者一直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忠实地履行着历史教师的职责,但作为一名普通中学的普通历史教师,人太微言太轻,只能写写文章,以呼吁天下同人共同觉醒,共同担当。
笔者粗陋地认为中学历史教育应该史实重于结论,必须把史实教育放在第一位,尽可能多地让学生知道历史的真相。阅读重于听讲:尽可能多地让学生阅读、探究真正的历史。感悟重于灌输: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去思考历史的问题(中学生要把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理论、方法、观点——杨宁一)。用史实去触碰学生心灵的琴弦,撩拨起学生心灵深处的丝丝真情。因为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去探寻“知道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是”的能力和动力,更因为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决定了中学历史教育必须承担起国民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的教育重任,这样重大的责任,可不是花样繁多的展演课所能担当的,唯有史实教育才能胜任!
希望我们的历史教育者关注史实教育,改革历史课程的设置(主管者的责任),改变历史课堂的教学(执教者的职责),更希望我们的国人关注自己国家、民族真正的历史!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