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企业构建安全文化中的安全观念建设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ao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黄沙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与实例,分析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安全第一”与安全与效率、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并试图发掘与指出原有安全文化观念建设中部分矛盾,以求安全文化观念建设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观念建设
  一、前言
  安全问题一直以来即是众多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同时又是许多企业建设的永恒主题之一。不言而喻,对于煤矿等高危行业而言安全问题更是企业生产与建设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强调以人为本的前提下,煤矿企业如何做到安全生产不仅意义重大并且任务艰巨。为了能够做到并保证安全生产,煤矿企业无论是在日常生产或是设备更新还是技术引进抑或职工培训等方面,安全始终也应该作为重要因素予以考虑。构建企业安全文化也顺理成章地提上企业建设的日程表的前列。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黄沙煤矿(下称黄沙矿)从思想建设、职工培训、设备与技术更新与引进、规章和制度制定与执行等多方面入手构建企业的安全文化。本文以黄沙矿为例,探讨构建安全文化中的安全观念建设。
  黄沙矿在企业安全文化构建中的安全观念建设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较为丰富的经验。黄沙矿提出安全观念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和教育员工具有正确的安全观,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理念。高尚的品德情感。树立起“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1]。
  黄沙矿不仅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培训、设置安全文化长廊、入井安全知识考核系统、执行“手指口述”技术规范等各种措施针对企业中不同工种、不同教育背景的员工展开安全观念建设,而且还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除了在工作中有着严格的技术规范外,对于其职工在矿区内的行动坐卧等行为也有着明确的规定,如二人行走成行三人成排,统一着装与佩戴标牌等。借助于对于各种细节规范来培养职工对于各种规范的重视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便能在广大职工执行技术规范和安全规范的同时在一定程度帮助培养安全观念。
  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和探索,黄沙矿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较大提升,全矿安全生产和经营形势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黄沙矿亦有建井初期设计能力30万吨的小型矿井,发展到现在的年产120万吨的大型矿井[2]
  二、安全观念的建设
  相对于安全观念而言的各项技术、设备、制度规范等属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外部条件,安全观念则属于安全文化建设的内部因素。加强安全观念的建设,实际上是加强“人的建设”。安全观念的建设是从思想上入手,把外在的约束变为内在的自律;把外在的规范要求变为内在的主动自觉。重视观念的建设源于在正确观念的指导下才能采取正确的行为的认识。强调“人的建设”并不是说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相对于安全观念而言的其他条件和因素不重要,而是说在外部条件相对完备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发挥各种外部条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安全观念应有的转变
  笔者认为,尽管许多企业始终都在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秉持“安全第一”、“安全大于天”等理念,但是实际在理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率的关系时,安全往往处于生产与效率之后的第二位才被予以考虑,生产或者效率是第一位的。原因就在于,在以往的观念中思考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率的关系时,其自觉与不自觉的思想前提是“高效率的生产是安全建设的目的”,或者说“安全建设是实现生产的手段”。这种观点看似是一个毋庸置疑且不须深思熟虑就能尽人皆知的道理,还应进一步推敲。尽管,在常识思维中安全是保障生产的手段的这种观点有它的合理之处,但这只不过是在思考安全与生产或安全与效率的关系时的一个维度。这种思维前提是将生产作为了安全的目的,而安全是保障生产的手段。在这种维度中,将高效率生产作为第一位予以考虑,而作为保障生产手段的安全则不可避免地、理所当然地处在在第二位予以考虑。当然,笔者在这里并不是认为手段不重要。而是说,从常识思维中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来理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就会合乎逻辑地得出 “效率优先、兼顾安全” 的这样一个违背强调“安全第一”初衷的结论。换言之,尽管拥有“安全第一”这样的初衷,但是只从目的与手段的角度予以理解,则会得出一个相反的结论。因此,为了能够真正坚持“安全第一”,就应该从另一个维度来思考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维度中,需要摆脱从常识思维中的手段与目的角度来重新思考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率不再只是安全与手段的关系,而应从逻辑先在性的角度来从新理解。 换言之,在思考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率的关系时,安全与生产或者效率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在这个维度中,安全不在单单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手段,而是将安全作为生产的规范性前提。只有安全的生产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安全不再从属于生产与效率,相反而是作为生产的前提规范出现,不能满足安全这个前提的所谓生产不是真正的生产。安全不再让位于效率,而是将安全置于生产与效率之先予以考虑。
  2.安全观念转变的意义
  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思维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安全观念彻底改变。这种改变有助于在思想上和观念上如何理解和把握安全与效率、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中坚持“安全第一”在逻辑上的一贯性。
  这种改变具有重要的意义不限于在观念上做到逻辑上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从观念上真正做到从生产第一到安全第一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不是空洞抽象的“人”,而是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就煤矿企业而言,就是包括从事井下作业的工人在内全体煤矿职工。做到以人为本,首先就要保证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任何的发展都是为了人,以人为代价的生产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精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康德指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不能为了生产与效率将人作为手段。当然,矿难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加强安全观念建设对于预防、减低矿难等灾害的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结论
  为了使得安全观念在企业安全文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则必须对以往的安全观念重新予以理解。为了使得安全观念做到逻辑上的一致性,则对于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率的关系理解必须从手段与目的的维度解脱出来,而从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率的关系中逻辑上的先在性入手来实现安全观念自身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 如无特别说明,本文所引用部分均来自于黄沙矿的内部书籍或资料。
  [2]同前。
其他文献
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公民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兴衰.2002年6月~2003年7月,本课题组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校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大学生出游意愿越来越强烈,大学生旅游市场显出了巨大的开发潜力。面对如此大的一块旅游市场,旅游企业并没有重视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本文就旅游企业应如何把握大学生旅游者的特点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  在传统旅游行业,每年的七、八月是淡季,但是有寒暑假的大学生,虽然整体
楚辞与《诗经》并称,成为是中国先秦时期诗歌的代表,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楚辞的出现是有较为广阔的文化背景的,是楚地的文人在中原文化的影响和楚地各个民族巫文化的哺育
管理作为一门科学,随着人类共同劳动而产生和发展,在工厂和企业中,管理得到了充分、完善和系统的发展。而对生产设备的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面结合本企业设备的管理实际和本人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设备管理的几点体会。  一、设备的现代化管理必须立足于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和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生产设备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和主要资产之一。它既  是企业进行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技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不同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化也逐渐地出现了融合与创新发展的新面貌.而在我国的汉语文学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崇与发展,同时,关于汉语文学的多
摘 要: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互动化的交互娱乐时代,农村广电网络建设变得尤为重要,广电网络在布局农村市场时,应当从各地农村地区网络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研农民需求的基础上,以“光纤到户”为目标,选择更加有效的方案才能使得农村廣电网络建设更加高效。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广电网络;农村地区  新媒体是数字和互联网时代的全新媒体形态,它包含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和数字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党中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相对均衡,在立法上应尽快推出科学、统一和民主的法律法规,赋予众多经
为完善中国汽车催化剂性能评价试验的理论和技术 ,对一种多段模式快速老化方法进行了考察 ,设计试作了试验装置 ,并分别采用该方法和常用的断油老化方法对含少量贵金属的国产
《论语》与《史记》语焉不详地记载了“子见南子”一事,引发了后人的复杂猜测与精彩演绎.林语堂的《子见南子》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将孔子作为“人”的一面充分展示出来.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更多的社会问题也伴随出现,这些问题为传统的通过资源权威分配来保持社会平稳发展的城市规划格局面临着挑战。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提升,利益格局也变的较为复杂,社会价值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因此为平衡社会中各种公共利益的诉求,解决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城市规划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就成为人们日渐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多元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