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加速宜黄教育发展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taolove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速教育事业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就宜黄县而言,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超前发展,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尤其近年来,通过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机制创新、放开搞活的办法,全县教育事业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宜黄教育发展的总体水平与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体制尚未理顺,投入增长仍然达不到规模快速增长和质量提高的要求;教师队伍建设和人事制度改革亟待加强;职业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快速调整。要实现我县经济较快发展,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把宜黄建设成产业强县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就必须坚持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和优先发展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坚持教育改革创新,以新锐的理念和创新的机制,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民办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教育。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国民整体素质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第一,发展教育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在区域性竞争日益加剧的发展格局中,赢得人才就是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宜黄要在全市率先实现工业化,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推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就必须落实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人力资源特别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争创人才优势。
  第二,发展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面旗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使人们最大程度地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只有像抓GDP增长、抓财政增收那样,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加速发展教育事业,才能努力造就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各类高素质劳动者。
  第三,发展教育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效益优先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受其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改革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进教育制度的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另一方面也加重了社会上教育的不公平现象,扩大了校际间的差距,薄弱学校问题明显突出。所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通过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用创新的理念和机制,为宜黄教育发展提速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当前教育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坚持教育改革创新。
  第一,不断创新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多元投入格局。要进一步打破教育单一依靠国家投资的旧格局,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坚持社会事业社会办,努力形成“办学主体多样化、投资渠道多样化、办学形式多样化”的新格局。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集资办学,采取国有民办、民办公助、合作制等多种模式办学,保持各类教育发展的强劲活力。一是政府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财政优先保证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同时,要大力实施教育扶贫。二是实现义务教育投入多元化。要把民办教育引入基础教育,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外来资本有序进入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办学者的要求,选派占该校骨干教师一定比例的行政管理人员或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三是吸引社会资本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引资办学,积极推进开放式办学。同时,强化政府引导力度,使师资、专业、管理、设施、场地等诸多资源打破校际界线,实现科学配置和资源共享。
  第二,不断创新政策优势,努力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教育的宏观统筹,加大政策推动力度。一是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打破教育行政的、体制的樊篱,制定一系列能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师资源的优惠政策。加快县内教师队伍的合理流动,成立教师交流中心,实现教师资源共享。二是鼓励“名校”扩大办学规模和改造“薄弱学校”。正确处理好抓住重点和扶持一般的关系,建设好重点学校,改造和提升薄弱学校,拓展优质学校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减少择校压力。鼓励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中小学兼并重组较差的学校,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集团办学,着力打造几所重点学校。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实行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就是要立足宜黄县实际,“先点后面”,逐步建成一批环境好、设施全、管理优、质量高的农村中小学,在学校面貌、卫生设施、食宿条件、仪器设备、图书装备、管理流程等方面确立达标样板,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按标准一所一所地建好办好发展好。
  第三,不断创新用人机制,加快建立市场化用工制度。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教师。要打破只进不出、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旧机制,坚持因事设岗、按岗聘任、竞争上岗的原则改革现有的教育人事制度。一是强化校长队伍建设。改革校长任命制,实行竞争上岗,推行聘任制、选任制、考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努力建设一支懂教育、善管理、会经营的专家型校长队伍。二是实施名师引进办法。坚持从省内外公开招聘和引进优秀教师、大学毕业生,凡来宜黄从事教育工作的名优校长、特级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师、国家级青年骨干教师和博士、硕士研究生,不受学校编制、增人计划和专业技术结构比例限制,用人单位提供相应标准的住房和一定数量的安家费,政府按每人每年一定标准补贴给学校。加强对教师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估,建立各级别名师认定制度。三是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教师全员合同制,建立起教职工合理流动机制,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改革现有分配制度。通过用人制度的改革,逐步建立起“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高能低”的动态管理新机制,建设一支与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相适应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突出主攻方向,提高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水平
  
  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剧增,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继续教育和就业培训构成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抓住机遇,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一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培养农业人才的农业教育体系。我们要扩大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做好职业入门的基础性工作,使其尽快适应城镇经济发展和加工制造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断强化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加大“农科教”统筹力度,完善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骨干、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三级职业培训和成人教育网络。鼓励就地培训和入城培训结合、职业培训和职业中介服务结合,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二是倡导“以就业为导向”的新观念,及时调整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和劳动准入制度,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化厂校结合,推行产学并举,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围绕我县产业结构培养“本地化”应用型人才,特别注重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地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学历文凭教育、职业训练、劳动技能培训多种教育形式共同发展。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作者单位:宜黄县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 吕江虹 实习编辑 刘 晶
  E-mail:Ljh_qq@sina.com
其他文献
编者按:金秋九月,硕果累累。在第二十三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奋战在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代表座谈。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教育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中的重要意义,高度评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业绩,对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广大教师提出了
学生体质下降令人担忧    今年4月,南昌某报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参加高考的高欣(化名)同学,却因患了心肌炎住进了医院。高欣是南昌市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一向成绩优秀。但自从上了高中后,他的身体素质就明显下降,这不,在高考前的关键时刻,高欣却因病毒性感冒诱发了心肌炎。一面是严峻的高考,一面是孩子的健康,守护在病房的高妈妈自然是心急如焚。如高妈妈这样为孩子体质担忧的家长大有人在,日前,南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的知识创新人才,而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智慧型”教师。缺乏智慧的教育导致教育活动与学生的鲜活生命脱节,导致知识与智慧脱节,导致科学与人生脱节;缺乏智慧的教育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和快乐,教给了学生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生活;缺乏智慧的教育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赋予学生真正的人生幸福。因此,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智慧型”教师,探讨有关“智慧型”教师的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