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EYB026)“扬州市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课题组成员:林正玉、刘在銮、钱存林、蒋伏虎、刘澄、王寅等,执笔人:钱存林。摘要:近几年来,扬州新兴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学研加速融合,产业特色日趋鲜明,产业影响日渐扩大,但也存在基础不实、方向不明等问题。要从具备较为充足的支撑要素、构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顺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选择适宜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领域。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包括: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市场需求;完善财政投融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兴产业;领域选择;政策取向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4-0052-04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世界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出现的部门和行业,是以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全局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产业发展规律表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现实要求,是形成产业发展先发优势的战略要求。若干标志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将改变扬州原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从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平台和空间。
一、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现实基础
认清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现实基础,是选择扬州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重要前提,也是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先决条件。近几年来,扬州深入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为代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基础。一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近五年来,扬州市新兴产业以年均40%速度发展,2011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42%。二是产学研加速融合。先后建立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扬州分中心、扬州—南大光电研究院、扬州—南大化学研究院、西安交大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三新”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一大批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平台,有力促进了关键技术的加快突破。201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三是产业特色日趋鲜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目前已形成产业特色明显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其新光源、新能源、电子书等产业链完整、技术先进,在国内占据领先优势。各县(市)开发区各具特色,形成了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四是产业影响日渐扩大。扬州市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位次加速前移,在国内的影响逐步加大,太阳能光伏、LED产业产能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三,电子书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电子纸生产基地,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
虽然扬州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基础不实、方向不明等现象较突出。一是产业布局趋同。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提出要把新能源、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或未来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纷纷出台一系列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尽管各有侧重,但产业趋同性难以避免,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例如,在LED照明领域,全国已有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在智能电网领域,南京牵头成立智能电网产业联盟,无锡以集成电路为特色、盐城以风力发电为主体,也先后提出了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战略。二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扬州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17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在全国还排不上前列位次。本土企业发展较慢,竞争力不强,又没有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扬州。三是人才缺口较大。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扬州发展新兴产业,不仅缺乏高端研发人才,同时面临着高级技术人才、普通熟练工人等多层次的人才供应不足。扬州市企业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企业从员人员的0.2%,远低于无锡市2009年0.5%的水平。高校專业对新兴产业支撑力不强,理工科专业有效供给不足,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发展不匹配,人才不足成为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四是创新主体不明。扬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创新,但新兴产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扬州许多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和自主创新的主体,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即使有创新转型的念想,但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不清,方向不明,“跨行找不到路子,创新舍不得票子,管理打不破框子,引才迈不开步子”的现象相当突出。五是金融支撑力度不强。扬州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撑力度尚显不足,在创业投资方向,现今只有2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在上市融资方向,扬州只有8家上市公司,远低于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后备上市梯队也比较少;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全市担保机构已备案登记的有33家,注册资本20.7亿元,担保总额30亿元,其中涉及新兴产业的不足20%。虽然扬州各金融机构挖掘内部潜力,相继推出一些融资产品,但在新兴产业企业融资中运用还较少,至于科技信贷、专利抵押等科技金融产品还是空白。
二、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领域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产业,并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科学判断和选择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和方向,是实现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和跨越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将决定扬州未来的产业层次和在总体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因此,应紧密结合扬州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慎重选择适宜发展的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体系。
1.具备较为充足的支撑要素,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前提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要素包括:关键技术、制造成本、资源禀赋、产业体系完整性、土地人才、市场需求、服务体系等。其中,有效的市场需求、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效的服务体系,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依据。在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和体现扬州特色的基本前提下,从实际出发,着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使新兴产业的方向选择与扬州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产业配套条件相适应,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如川奇光电已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纸生产企业,产量达1000万片,电子书应成为扬州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宝胜集团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实力的电缆制造企业,在高压、超高压电缆、超导电缆和传感产品技术开发上,具有业内比较优势。扬州天雨环保集团在水污染治理专用设备领域居全国前三强。这些企业在某个领域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应成为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2.构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关键
产业链的本质是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要充分考察新兴产业上下游之间相互补充和衔接的状况。新兴产业在成长过程中,是以产业链分工的形式实现产业协作关系和扩大产业规模的。新兴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产业类型各不相同、市场潜力各不相同、供给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应对新兴产业链进行细致分析,制定针对产业链不同环节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注重培育发展技术含量高、占地耗能少、产业关链度高的项目,构建技术先进、主导明确、特色明确的新兴产业发展和功能分工体系,形成独特优势效应和投资焦点效应。扬州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已形成“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的相对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础,所拥有的MOCVD数量和产能全国领先。扬州发起成立的江苏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放大了扬州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顺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基础
新兴产业是政策驱动型产业,因其发展的前瞻性、较强的社会性、生产要素的先进性等,需要政府长期培育。近十年,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出现了盲目引进外资,拼命扩大规模,导致部分新兴产业严重产能过剩。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从2006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连续5年产能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各地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把发展光伏产业放在重要位置。但2011年,光伏行业因投资过热导致产能过剩,欧债危机加剧,多国削减光伏产业补贴,美国“双反案”,光伏产业市场不景气状况十分明显。多晶硅价格2007年12月每公斤400美元降至2011年12月每公斤22美元,全产业链严重亏损。扬州许多光伏制造企业歇业。这一教训从反面告诉我们,发展新兴产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市场容量与潜力关系着产业成长的规模和潜力。较大而充满活力的市场需求,吸引大量的资金、创新型人才及新技术的投入,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生事物,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扬州要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孵化器,促进产学研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新产品的市场宣传与消费引导,满足现实需求,引导潜在需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4.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依据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要以大量的创新活动为基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初见成效。这就要求正确处理新兴产业发展的长期性与政府任期制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风,人云亦云,炒作概念,今日物联网,明日传感网,缺乏持之以恒抓产业的耐力和定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要从行业发展潜力、带头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出发,立足扬州优势和现实条件,选择适宜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咬住青山不放松”一抓几年,夯实基础,逐见成效。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并不等于发展循环经济,个别新兴产业领域也会带来高污染,如单晶硅冶炼的过程会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因此,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要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为目标,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工业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
三、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要明确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探索产业政策组合模式,建立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秩序,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配置,有效降低新兴技术商业化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1.扶持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是发展新兴产业的主体,政府要着力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一是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切实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到2015年,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积极鼓励其与有实力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办行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面向企业提供多形式、开放式、市场化的创新服务,进而激活企业技术需求,逐步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三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或企业集团,到“十二五”期末,要培育年销售过百亿元的企业10家,形成每条新兴产业链均有龙头企业,每个新兴产业群均有一批规模骨干企业的发展格局。四是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新兴产业企业骨干。重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新兴产业中的独特的生力军作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创新任务。
2.引导市场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往往存在着种种障碍,需要政府推动、应用示范、标准制定。一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培育市场需求。以政策推动新产品扩大市场应用,靠市场终端培育和拉动新兴产品发展的内需市场。加大新兴产业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发展,降低使用新兴产业产品的初始成本。扬州要充分利用“十城万盏”、“电子书进课堂”等政策机遇,强化国内外市场开拓,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二是运用财税政策创造市场需求。运用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使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具備生存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个市场空间,对前景看好、眼前困难的新兴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重要环节中的中小企业适时制定实施扶持政策。三是削除体制性障碍扩大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扬州要组建国家专业技术标准化机构3家以上,制订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内行业标准20项以上。建立尊重规则和法治的市场环境,为新兴产业产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3.完善财政投融资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突出,需要强有力系统的财政投融资政策支持。一是发展创业投资。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充分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扶持新兴产业发展。设立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性扶持基金,编制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预算,建立支持重点领域发展的专项基金。“十二五”期间,扬州发展20家以上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资本总额超过40亿元。二是推进科技金融。打造覆盖不同创新阶段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率先设立扬州科技支行,重点为科技型提供融资服务。积极开展科技担保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鼓励企业利用保险手段化解科技创新风险。三是扩大融资规模。培育和支持科技新型企业通过规范改制上市直接融资,积极推动业务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企业在境内主板上市,支持业绩突出、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融资。对成功在主板或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场以及批准公开发行债券融资的新兴产业企业,扬州市财政给予奖励。
4.优化产业布局
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土壤和根基。要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投资、遍地开发、低水平过度竞争。一是注重资源节约。在土地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采取集中开发、腾笼换鸟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项目规划和土地审批,力争创造一个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空间构架。二是注重特色发展。扬州要制定引导新兴产业专业化集聚的规划,市开发区要以规模化、高端化为方向,瞄准先进,加快建成代表扬州经济实力、创新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国家级一级开发区。其它各开发园区要更加注重以专业化和特色化为导向,争取建成更多省级以上开发区。三是注重配套开发。新兴产业开发区不单单是生产制造的载体,而应是综合型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创业孵化、生产制造、产品检测等基地,吸引相关研发、生产和管理、投融资、服务企业入驻,搞好二、三产业配套和衔接,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新兴产业的根本是人才。扬州市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至2015年全市创业创新人才总量达3000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以上。一是加快引进高端人才。要抓住当前大批海外的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用好现有的各项人才政策,认真落实扬州市出台的“绿扬金凤”引进人才优惠措施,用好每年4000万元的人才资金,重点向新兴产业倾斜。二是加大人才服务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深厚氛围,既要关心人才的工作,也要关心人才的生活,努力提升人才在扬州的生活质量,满足国际化人才在居住、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三是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引导企业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引进利用高校科研院校的高层次人才,建立和完善开放灵活、来去自由的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重大科研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开展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形成扬州本土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同时,调整扬州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设置,加快新兴产业急需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扬州发展新兴产业定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扬州市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狄乾斌,周采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1(7).
[3]刘澄,顾强,董瑞青.产业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1).
[4]方荣贵,银路,王敏.新兴技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中政府政策分析[J].技术经济.2010(12).
责任编辑:浩宇
课题组成员:林正玉、刘在銮、钱存林、蒋伏虎、刘澄、王寅等,执笔人:钱存林。摘要:近几年来,扬州新兴产业规模日益扩大,产学研加速融合,产业特色日趋鲜明,产业影响日渐扩大,但也存在基础不实、方向不明等问题。要从具备较为充足的支撑要素、构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顺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选择适宜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领域。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包括:扶持企业自主创新;引导市场需求;完善财政投融资;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新兴产业;领域选择;政策取向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4-0052-04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世界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而出现的部门和行业,是以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长远发展和全局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产业发展规律表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现实要求,是形成产业发展先发优势的战略要求。若干标志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将改变扬州原有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从而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平台和空间。
一、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现实基础
认清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现实基础,是选择扬州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重要前提,也是制定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先决条件。近几年来,扬州深入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已初步形成以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为代表,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兴产业发展体系,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现实基础。一是产业规模日益扩大。近五年来,扬州市新兴产业以年均40%速度发展,2011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9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42%。二是产学研加速融合。先后建立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扬州分中心、扬州—南大光电研究院、扬州—南大化学研究院、西安交大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三新”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一大批高水平的公共研发平台,有力促进了关键技术的加快突破。201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三是产业特色日趋鲜明。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目前已形成产业特色明显的新兴产业集聚区,其新光源、新能源、电子书等产业链完整、技术先进,在国内占据领先优势。各县(市)开发区各具特色,形成了区域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四是产业影响日渐扩大。扬州市新兴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产业位次加速前移,在国内的影响逐步加大,太阳能光伏、LED产业产能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三,电子书产业成为全球最大电子纸生产基地,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
虽然扬州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但基础不实、方向不明等现象较突出。一是产业布局趋同。目前,全国有20多个省(市)提出要把新能源、新材料、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或未来支柱产业重点发展,纷纷出台一系列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尽管各有侧重,但产业趋同性难以避免,必然导致产能过剩。例如,在LED照明领域,全国已有7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在智能电网领域,南京牵头成立智能电网产业联盟,无锡以集成电路为特色、盐城以风力发电为主体,也先后提出了智能电网产业发展战略。二是产业规模总体偏小。扬州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17家,超过50亿元的企业只有2家,在全国还排不上前列位次。本土企业发展较慢,竞争力不强,又没有世界500强的大企业、大集团落户扬州。三是人才缺口较大。人才是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扬州发展新兴产业,不仅缺乏高端研发人才,同时面临着高级技术人才、普通熟练工人等多层次的人才供应不足。扬州市企业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仅占企业从员人员的0.2%,远低于无锡市2009年0.5%的水平。高校專业对新兴产业支撑力不强,理工科专业有效供给不足,人才培养与新兴产业发展不匹配,人才不足成为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瓶颈。四是创新主体不明。扬州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创新,但新兴产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扬州许多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和自主创新的主体,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即使有创新转型的念想,但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不清,方向不明,“跨行找不到路子,创新舍不得票子,管理打不破框子,引才迈不开步子”的现象相当突出。五是金融支撑力度不强。扬州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撑力度尚显不足,在创业投资方向,现今只有2家创业风险投资公司;在上市融资方向,扬州只有8家上市公司,远低于苏州、无锡等周边城市,后备上市梯队也比较少;在担保体系建设方面,全市担保机构已备案登记的有33家,注册资本20.7亿元,担保总额30亿元,其中涉及新兴产业的不足20%。虽然扬州各金融机构挖掘内部潜力,相继推出一些融资产品,但在新兴产业企业融资中运用还较少,至于科技信贷、专利抵押等科技金融产品还是空白。
二、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领域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增长的引擎产业,并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科学判断和选择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领域和方向,是实现新兴产业的后发优势和跨越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将决定扬州未来的产业层次和在总体经济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因此,应紧密结合扬州实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慎重选择适宜发展的优势产业,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具有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体系。
1.具备较为充足的支撑要素,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前提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本支撑要素包括:关键技术、制造成本、资源禀赋、产业体系完整性、土地人才、市场需求、服务体系等。其中,有效的市场需求、完善的产业基础设施和高效的服务体系,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依据。在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和体现扬州特色的基本前提下,从实际出发,着力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使新兴产业的方向选择与扬州经济发展水平和相关产业配套条件相适应,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突破。如川奇光电已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子纸生产企业,产量达1000万片,电子书应成为扬州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宝胜集团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最具竞争实力的电缆制造企业,在高压、超高压电缆、超导电缆和传感产品技术开发上,具有业内比较优势。扬州天雨环保集团在水污染治理专用设备领域居全国前三强。这些企业在某个领域代表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应成为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重点领域。
2.构造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关键
产业链的本质是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要充分考察新兴产业上下游之间相互补充和衔接的状况。新兴产业在成长过程中,是以产业链分工的形式实现产业协作关系和扩大产业规模的。新兴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产业类型各不相同、市场潜力各不相同、供给结构各不相同。因此,应对新兴产业链进行细致分析,制定针对产业链不同环节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注重培育发展技术含量高、占地耗能少、产业关链度高的项目,构建技术先进、主导明确、特色明确的新兴产业发展和功能分工体系,形成独特优势效应和投资焦点效应。扬州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已形成“衬底材料—外延片—芯片—封装—应用”的相对完整产业链,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础,所拥有的MOCVD数量和产能全国领先。扬州发起成立的江苏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放大了扬州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3.顺应市场需求结构变化,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基础
新兴产业是政策驱动型产业,因其发展的前瞻性、较强的社会性、生产要素的先进性等,需要政府长期培育。近十年,各级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新兴产业的发展,但出现了盲目引进外资,拼命扩大规模,导致部分新兴产业严重产能过剩。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例,从2006年以来,我国光伏产业连续5年产能和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在各地制定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把发展光伏产业放在重要位置。但2011年,光伏行业因投资过热导致产能过剩,欧债危机加剧,多国削减光伏产业补贴,美国“双反案”,光伏产业市场不景气状况十分明显。多晶硅价格2007年12月每公斤400美元降至2011年12月每公斤22美元,全产业链严重亏损。扬州许多光伏制造企业歇业。这一教训从反面告诉我们,发展新兴产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需求是决定产业形成的基础条件,市场容量与潜力关系着产业成长的规模和潜力。较大而充满活力的市场需求,吸引大量的资金、创新型人才及新技术的投入,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生事物,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扬州要充分利用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孵化器,促进产学研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有效地应对市场变化,实现新产品的市场宣传与消费引导,满足现实需求,引导潜在需求,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起步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4.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是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的依据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要以大量的创新活动为基础,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才能达到一定的规模,初见成效。这就要求正确处理新兴产业发展的长期性与政府任期制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风,人云亦云,炒作概念,今日物联网,明日传感网,缺乏持之以恒抓产业的耐力和定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要从行业发展潜力、带头效应、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出发,立足扬州优势和现实条件,选择适宜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咬住青山不放松”一抓几年,夯实基础,逐见成效。同时,发展新兴产业并不等于发展循环经济,个别新兴产业领域也会带来高污染,如单晶硅冶炼的过程会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因此,选择新兴产业发展领域,要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为目标,开展减量化、再利用关键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技术研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组织实施清洁生产技术、绿色工业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示范模式。
三、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
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要明确企业在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探索产业政策组合模式,建立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秩序,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配置,有效降低新兴技术商业化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
1.扶持企业自主创新
企业是发展新兴产业的主体,政府要着力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条件。一是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引导企业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二是切实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到2015年,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积极鼓励其与有实力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创办行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面向企业提供多形式、开放式、市场化的创新服务,进而激活企业技术需求,逐步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三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或企业集团,到“十二五”期末,要培育年销售过百亿元的企业10家,形成每条新兴产业链均有龙头企业,每个新兴产业群均有一批规模骨干企业的发展格局。四是加快培育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新兴产业企业骨干。重视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发展新兴产业中的独特的生力军作用,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各类科技创新任务。
2.引导市场需求
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往往存在着种种障碍,需要政府推动、应用示范、标准制定。一是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培育市场需求。以政策推动新产品扩大市场应用,靠市场终端培育和拉动新兴产品发展的内需市场。加大新兴产业产品的政府采购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发展,降低使用新兴产业产品的初始成本。扬州要充分利用“十城万盏”、“电子书进课堂”等政策机遇,强化国内外市场开拓,扶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二是运用财税政策创造市场需求。运用税收、贴息、补贴等政策,使在完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具備生存能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一个市场空间,对前景看好、眼前困难的新兴产业特别是产业链重要环节中的中小企业适时制定实施扶持政策。三是削除体制性障碍扩大市场需求。“十二五”期间,扬州要组建国家专业技术标准化机构3家以上,制订或参与制订国际国内行业标准20项以上。建立尊重规则和法治的市场环境,为新兴产业产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3.完善财政投融资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新兴产业发展初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十分突出,需要强有力系统的财政投融资政策支持。一是发展创业投资。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充分吸引社会资本,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扶持新兴产业发展。设立新兴产业发展财政性扶持基金,编制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专项预算,建立支持重点领域发展的专项基金。“十二五”期间,扬州发展20家以上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机构,资本总额超过40亿元。二是推进科技金融。打造覆盖不同创新阶段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率先设立扬州科技支行,重点为科技型提供融资服务。积极开展科技担保贷款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鼓励企业利用保险手段化解科技创新风险。三是扩大融资规模。培育和支持科技新型企业通过规范改制上市直接融资,积极推动业务规模大、综合实力强、在国内同行业领先的企业在境内主板上市,支持业绩突出、成长性好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积极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企业债券融资。对成功在主板或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场以及批准公开发行债券融资的新兴产业企业,扬州市财政给予奖励。
4.优化产业布局
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土壤和根基。要高度重视新兴产业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防止盲目投资、遍地开发、低水平过度竞争。一是注重资源节约。在土地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采取集中开发、腾笼换鸟等措施,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新兴产业的项目规划和土地审批,力争创造一个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空间构架。二是注重特色发展。扬州要制定引导新兴产业专业化集聚的规划,市开发区要以规模化、高端化为方向,瞄准先进,加快建成代表扬州经济实力、创新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国家级一级开发区。其它各开发园区要更加注重以专业化和特色化为导向,争取建成更多省级以上开发区。三是注重配套开发。新兴产业开发区不单单是生产制造的载体,而应是综合型的企业总部、研发中心、创业孵化、生产制造、产品检测等基地,吸引相关研发、生产和管理、投融资、服务企业入驻,搞好二、三产业配套和衔接,为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创造良好的投资经营环境。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新兴产业的根本是人才。扬州市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至2015年全市创业创新人才总量达3000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以上。一是加快引进高端人才。要抓住当前大批海外的留学人员(归国)创业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用好现有的各项人才政策,认真落实扬州市出台的“绿扬金凤”引进人才优惠措施,用好每年4000万元的人才资金,重点向新兴产业倾斜。二是加大人才服务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深厚氛围,既要关心人才的工作,也要关心人才的生活,努力提升人才在扬州的生活质量,满足国际化人才在居住、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三是加强人才交流合作。引导企业加强与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引进利用高校科研院校的高层次人才,建立和完善开放灵活、来去自由的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四是加强人才培养。依托重大科研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开展扬州发展新兴产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形成扬州本土的新兴产业发展领军人才。同时,调整扬州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和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设置,加快新兴产业急需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扬州发展新兴产业定向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扬州市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狄乾斌,周采萍.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与管理.2011(7).
[3]刘澄,顾强,董瑞青.产业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1).
[4]方荣贵,银路,王敏.新兴技术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中政府政策分析[J].技术经济.2010(12).
责任编辑: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