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报业竞争十分激烈,一些全国性报纸或省级都市报纸纷纷在各地市加强发行工作,开始向地市扩张,再加上广播电视媒体的强势发展、网络媒体的广泛普及和手机报等新媒体的兴起,这就让地市党报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狭小,发行量上不去,广告经营收入持续下滑,其舆论引导主体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面对这些不利形势,地市党报必须改变办报思路,整合报社资源,牢牢抓住自己的地域特色,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把这张本土名片叫响,办出特色和水平。地市党报,要在保证地市党报权威性的同时,从版式到内容进行不断革新,让版面“新”起来,让内容“活”起来,以报纸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来不断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凝聚力、公信力。这就要求我们地市党报要针对本地受众,调整办报方向,将本地受众的需求作为办报的努力方向,提高本地受众对报纸的满意度。而本地受众的满意度又往往取决于报纸服务读者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报纸对读者的服务性越强,与本地受众的联系就越紧密,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就越大。用地方特色打动读者是近年来地市党报坚守市场的法宝。贴近群众办报,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报纸,办百姓爱看的报纸,成为地市党报战胜外来强势报纸的有力武器。围绕这一办报理念,《济源日报》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尝试与探索:
从会议中挖出服务内涵
地市党报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而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及工作动向,关系到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本地受众对此非常关注。所以,在对国家及省特别是本市出台的新规划、新政策进行报道时,必须结合本市实际,从百姓的角度,向大家介绍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政策实施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大家最关心、最想了解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让新闻受众对政策有一个最清晰的认识。近年来,《济源日报》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开设政务热点追踪、权威发布等栏目,为读者解读相关法规政策,给他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指导。2006年,全省职称改革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济源市也召开了职称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有关事宜。为了让全市人民对此有全面了解,我们专门组织记者就涉及我市的有关职称改革进行采访,并以《老百姓也能评职称了》为题在政务热点追踪栏目里刊发。在这篇稿件里,记者从涉及改革的打破人才评价身份界限、申报条件更加宽松、评价方式更加简化、学历政策有所调整等四个方面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职称改革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解读,使大家对这次涉及个人利益的重大改革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为读者提供了最新的政策导航。在《建设标准卫生所农民就医更方便》这篇权威发布里,我们对农民朋友关心的全市首批6个乡镇100个标准化卫生所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并采访了受益农民。此外,还就全市494个标准化卫生所建设采访了相关部门,告诉大家关心的核心内容:这494个标准化卫生所建设任务于明年年底全部完成,以最终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市”的目标。
像这种从会议中挖掘服务内涵的挖掘型报道在《济源日报》为数不少,比如2008年11月11日,旨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河南银监局与济源市人民政府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暨信用环境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们积极与记者沟通,让其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最后以《河南银监局与市政府联手化解我市小企业融资难题》为题,将这次会议主题很好地传达给了受众。2010年7月,记者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次专题会,其采写的新闻按一般会议新闻也能发,但比较平,关注率太低。后来编辑在这篇稿子中发现了“露天高温作业下,劳动者每天可享受10元高温津贴”这句话,便与记者沟通,让其围绕这一点专门写成消息。最后这个一般性会议报道以《露天高温作业者每人每天可享受10元高温津贴》为题与读者见面,对具体情况作以解释,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些报道,写得具体详实,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服务性,读者都喜欢看。
在策划中延伸服务内涵
民生新闻最核心的要求就是以人为本,就是要用“平民视角”关注民生疾苦。衣、食、住、行是民生,就业、上学、住房也是民生。民生无小事。地市党报要在对民众生活及生存状态的切入与拓展中,实现新闻功能的延伸,并且促进具体的新闻事件达到一种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活动中,为进一步倡导全市人民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自觉践行文明,《济源日报》与团市委一起策划了“管理城市一天”系列报道,以“今天我们是文明交通监督员”、“今天我们是卫生协管员”、“今天我们是城管队员”、“今天我们是交通执法监督员”等为主题进行新闻报道。在这每期主题报道中,又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话题和活动。在“今天我们是卫生协管员”主题报道中,有外地参与体验活动的,有个体商户老板谈对创卫的感受的,有卫生监督管理员的丈夫参与体验的,还有“卫生协管员”感言的。最后形成文字《外地人参与体验后表示:我们将支持济源创卫》、《王元民:妻子是一名卫生监督管理员》、《商户老板:希望创卫不间断》……这一系列主题策划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见报后,市民感觉耳目一新,对创卫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表示将大力支持济源创卫,并努力用行动支持济源创卫,从而在全市掀起了一轮新的创卫高潮。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一路飙升,围绕着房子的一系列问题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针对市民提出的经济适用房买卖、房产证的办理、住房容积率能不能随意调整、谁来监管主抓工程质量监督的主管部门、廉租房如何申请与保障等问题,2010年7月9日,《济源日报》特与市纪委监察局、济源电视台等有关单位策划了“行风对话”走进基层住建篇系列报道。在对话现场,群众代表与住建部门负责人就住建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本报记者采写了大量市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稿件,如《经济适用房怎能私自买卖?》、《住房容积率不能随意调整但不是不能调整》、《谁在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上做文章》、《廉租房的三种保障方式》、《小产权房是不合法的住房》、《国家对楼间距有明确要求》、《建筑红线应当严格控制》等近20篇文章,分四期刊登在“家园”版上,全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现场释疑解惑,既解决了群众的疑问,又让住建部门通过对话,端正了工作作风,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类典型策划的民生报道,从服务方面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在服务性报道中提升服务内涵
服务性报道往往是针对某些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解答,有忠告、有建议,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找到办法,这就要求我们报道的内容必须既具有针对性,又是科学的、准确无误的。“服务民生”是《济源日报》长期坚持的一大办报理念,我们专门设置了“家园”专版,在“镜头中的民生”专栏里,及时刊登一些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对此跟踪报道,请有关专家为市民支招。如《洗车行突然蒸发,洗车卡成了废纸》、《买手机起风波》、《承留镇北勋村一居民家电视机突然爆炸起火》、《市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超期服役家电应尽快“退役”》。此外,除了常设的“民生”专版外,我们还开设了“律师信箱”、“警民信箱”,着重对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为市民提供法律援助。在《济源日报》的很多新闻报道中,几乎都能看见服务的“影子”。2009届应届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刚刚结束,在第二天的一版上,就刊登了一篇盘点性的报道,总结了招聘会的基本情况,并且对就业趋势也作了较理性的预测。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容的调整,我们及时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部分内容有调整》为题,着重回答了广大市民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内容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如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进一步扩大覆盖的范围等,可读性和服务性都很强。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将笔头、镜头对准广大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就能写出真正为读者所需要的服务性新闻。
服务性报道搞得好,可以大大增强党报与百姓的密切度,提高百姓对党报的关注度,改变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让广大读者感受到,地市党报不只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老百姓的贴心朋友,能为老百姓鼓与呼的真朋友,是联系百姓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更加愿意信任地市党报。因此,作为地市党报,必须在服务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努力学会在引导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从而更好地密切党报与读者的联系,在报业竞争中不断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者为济源日报社副总编辑)
编校:张红玲
面对这些不利形势,地市党报必须改变办报思路,整合报社资源,牢牢抓住自己的地域特色,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把这张本土名片叫响,办出特色和水平。地市党报,要在保证地市党报权威性的同时,从版式到内容进行不断革新,让版面“新”起来,让内容“活”起来,以报纸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来不断提高报纸的影响力、凝聚力、公信力。这就要求我们地市党报要针对本地受众,调整办报方向,将本地受众的需求作为办报的努力方向,提高本地受众对报纸的满意度。而本地受众的满意度又往往取决于报纸服务读者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报纸对读者的服务性越强,与本地受众的联系就越紧密,其影响力和公信力也就越大。用地方特色打动读者是近年来地市党报坚守市场的法宝。贴近群众办报,办具有地方特色的报纸,办百姓爱看的报纸,成为地市党报战胜外来强势报纸的有力武器。围绕这一办报理念,《济源日报》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尝试与探索:
从会议中挖出服务内涵
地市党报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喉舌,而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及工作动向,关系到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本地受众对此非常关注。所以,在对国家及省特别是本市出台的新规划、新政策进行报道时,必须结合本市实际,从百姓的角度,向大家介绍这些政策出台的背景、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及政策实施后人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大家最关心、最想了解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解读,让新闻受众对政策有一个最清晰的认识。近年来,《济源日报》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开设政务热点追踪、权威发布等栏目,为读者解读相关法规政策,给他们的工作、生活提供指导。2006年,全省职称改革出台了许多新政策,济源市也召开了职称工作会议,专题部署有关事宜。为了让全市人民对此有全面了解,我们专门组织记者就涉及我市的有关职称改革进行采访,并以《老百姓也能评职称了》为题在政务热点追踪栏目里刊发。在这篇稿件里,记者从涉及改革的打破人才评价身份界限、申报条件更加宽松、评价方式更加简化、学历政策有所调整等四个方面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职称改革进行了全面详细的解读,使大家对这次涉及个人利益的重大改革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把握,为读者提供了最新的政策导航。在《建设标准卫生所农民就医更方便》这篇权威发布里,我们对农民朋友关心的全市首批6个乡镇100个标准化卫生所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并采访了受益农民。此外,还就全市494个标准化卫生所建设采访了相关部门,告诉大家关心的核心内容:这494个标准化卫生所建设任务于明年年底全部完成,以最终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疾病不出乡、大病基本不出市”的目标。
像这种从会议中挖掘服务内涵的挖掘型报道在《济源日报》为数不少,比如2008年11月11日,旨在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河南银监局与济源市人民政府支持小企业发展试点暨信用环境建设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们积极与记者沟通,让其挖掘会议背后的新闻,最后以《河南银监局与市政府联手化解我市小企业融资难题》为题,将这次会议主题很好地传达给了受众。2010年7月,记者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次专题会,其采写的新闻按一般会议新闻也能发,但比较平,关注率太低。后来编辑在这篇稿子中发现了“露天高温作业下,劳动者每天可享受10元高温津贴”这句话,便与记者沟通,让其围绕这一点专门写成消息。最后这个一般性会议报道以《露天高温作业者每人每天可享受10元高温津贴》为题与读者见面,对具体情况作以解释,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这些报道,写得具体详实,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服务性,读者都喜欢看。
在策划中延伸服务内涵
民生新闻最核心的要求就是以人为本,就是要用“平民视角”关注民生疾苦。衣、食、住、行是民生,就业、上学、住房也是民生。民生无小事。地市党报要在对民众生活及生存状态的切入与拓展中,实现新闻功能的延伸,并且促进具体的新闻事件达到一种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活动中,为进一步倡导全市人民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自觉践行文明,《济源日报》与团市委一起策划了“管理城市一天”系列报道,以“今天我们是文明交通监督员”、“今天我们是卫生协管员”、“今天我们是城管队员”、“今天我们是交通执法监督员”等为主题进行新闻报道。在这每期主题报道中,又分别设计了不同的话题和活动。在“今天我们是卫生协管员”主题报道中,有外地参与体验活动的,有个体商户老板谈对创卫的感受的,有卫生监督管理员的丈夫参与体验的,还有“卫生协管员”感言的。最后形成文字《外地人参与体验后表示:我们将支持济源创卫》、《王元民:妻子是一名卫生监督管理员》、《商户老板:希望创卫不间断》……这一系列主题策划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见报后,市民感觉耳目一新,对创卫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表示将大力支持济源创卫,并努力用行动支持济源创卫,从而在全市掀起了一轮新的创卫高潮。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一路飙升,围绕着房子的一系列问题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针对市民提出的经济适用房买卖、房产证的办理、住房容积率能不能随意调整、谁来监管主抓工程质量监督的主管部门、廉租房如何申请与保障等问题,2010年7月9日,《济源日报》特与市纪委监察局、济源电视台等有关单位策划了“行风对话”走进基层住建篇系列报道。在对话现场,群众代表与住建部门负责人就住建队伍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本报记者采写了大量市民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稿件,如《经济适用房怎能私自买卖?》、《住房容积率不能随意调整但不是不能调整》、《谁在利用职务之便在工程上做文章》、《廉租房的三种保障方式》、《小产权房是不合法的住房》、《国家对楼间距有明确要求》、《建筑红线应当严格控制》等近20篇文章,分四期刊登在“家园”版上,全面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现场释疑解惑,既解决了群众的疑问,又让住建部门通过对话,端正了工作作风,拉近了与市民的距离,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这类典型策划的民生报道,从服务方面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在服务性报道中提升服务内涵
服务性报道往往是针对某些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解答,有忠告、有建议,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找到办法,这就要求我们报道的内容必须既具有针对性,又是科学的、准确无误的。“服务民生”是《济源日报》长期坚持的一大办报理念,我们专门设置了“家园”专版,在“镜头中的民生”专栏里,及时刊登一些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对此跟踪报道,请有关专家为市民支招。如《洗车行突然蒸发,洗车卡成了废纸》、《买手机起风波》、《承留镇北勋村一居民家电视机突然爆炸起火》、《市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超期服役家电应尽快“退役”》。此外,除了常设的“民生”专版外,我们还开设了“律师信箱”、“警民信箱”,着重对市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为市民提供法律援助。在《济源日报》的很多新闻报道中,几乎都能看见服务的“影子”。2009届应届毕业生大型招聘会刚刚结束,在第二天的一版上,就刊登了一篇盘点性的报道,总结了招聘会的基本情况,并且对就业趋势也作了较理性的预测。关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内容的调整,我们及时与劳动保障部门联系,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部分内容有调整》为题,着重回答了广大市民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调整内容比较关心的几个问题,如改革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进一步扩大覆盖的范围等,可读性和服务性都很强。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将笔头、镜头对准广大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就能写出真正为读者所需要的服务性新闻。
服务性报道搞得好,可以大大增强党报与百姓的密切度,提高百姓对党报的关注度,改变党报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让广大读者感受到,地市党报不只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老百姓的贴心朋友,能为老百姓鼓与呼的真朋友,是联系百姓与政府的桥梁和纽带,更加愿意信任地市党报。因此,作为地市党报,必须在服务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牢固树立为读者服务的观念,努力学会在引导中服务、在服务中引导,从而更好地密切党报与读者的联系,在报业竞争中不断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
(作者为济源日报社副总编辑)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