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从第一课时开始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0-02
  2015年暑假,为了参加市“教坛新秀”的评选活动,我开始针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第一课时教学进行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第一课时的课例少之又少,不论是网络上还是教育类专刊杂志,都以第二课时教学居多。同时我也留意到老师们平时无论是参赛评优还是展示观摩,也很少有人执教第一课时。很多老师都认为第一课时是教学中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等,模式固定,毫无亮点。而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中,我也很少聆听到有关第一课时的研究案例。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我认为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学生能否对文本产生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课文的欲望,能够顺利地在老师的引导下走进文本,精读感悟,就看第一课时是否能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我认为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应该成为当下语文教师们需要深思的问题。现结合本人在备课过程中的一些思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敲响课堂的第一锤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确实,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一篇新课文前,如何吸引学生,诱发他们的好学之乐,上好第一课时至关重要。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方式:
  1.注重预习,加强指导
  凡事预则立,小学生应养成预习课文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在学习新课前一定要有针对性地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对预习情况要进行检查、反馈。学生在预习中难免会遇到疑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疑问一起读课文,在读熟课文的过程中从文中尽量找到答案。通过诵读与集体讨论把容易解决的疑问消灭掉,在阅读中发现新问题并解决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产生成就感,那么阅读的兴趣自然得以提高。学生学得有兴趣,注意力集中,教师适时抓住部分关键词引导学生读通读懂一些难理解的词与句子,为后面的课时学习做好辅垫,激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2.情境导入,开篇引趣
  然而在公开课的教学上,往往是借班教学,无法布置预习任务,而且师生关系的陌生疏远,势必影响语文课的深入开展。为此,则更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设计奇妙的导语,以激发学生兴趣。有的可以故事导入,有的可以美轮美奂的画面导入,有的可从生活实践导入,有的甚至可以一个词导入……如:我在教学《钱学森》一课时,课始,先让学生欣赏火箭升天的精彩镜头,而后这样导入:“同学们,随着2003年神舟5号的顺利升天,这激动人心的场景一次次出现在世人眼前。神舟6号、神舟7号相继发射。前不久,嫦娥2号的成功发射又一次令国人为之振奋,每当此时,所有的航天工作者都会想起这么一个响亮的名字:他就是——钱学森!”总之,导语的设计,一定要做到简明扼要、引人入胜。这样,就能很好地把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调动起来,也将更好地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去。
  3.紧扣课题,质疑导入
  文题,是每篇文章的“钥匙”。它精确简练,有的点明文章的中心,有的点明文章的线索,有的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抓住文题就握住了文章大门的钥匙。在教学中巧妙地针对文题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质疑与探讨,不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例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在揭示课题之后,我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滴水穿石是一种什么现象?它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为什么?”瞬间就把学生的兴致点燃,注意力高度集中,由此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学习,并在课文中寻找答案。课堂教学到此可谓“水到渠成” 。
  4.翻转课堂,直奔主题
  一个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时代已经悄然来临。近年来,“翻转课堂”模式在语文学科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为人津津乐道。而这种课堂模式直接改变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原本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学生的课前自学任务,而教师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就可以直接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综合整理学生所提问题,引领课堂的开展,直奔课堂主题,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例如我校一青年老师在执教《月光启蒙》一课时,便尝试翻转模式,课前精心设计了一份学习任务单,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课文,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词语练习,思考:母亲在月光下给了作者哪些启蒙?读完课文后,你有哪些困惑?课伊始,老师便直接通过“人人通”学习平台展示同学们的学习任务单,反馈自学情况,并围绕“母亲在月光下给了作者哪些启蒙?”这一关键问题进入课文学习。整节课节奏明快,气氛活跃,完全颠覆了传统第一课时的教学模式。不过我认为这种学习形式更适用于具备了一定自主阅读能力的小学高年级学生。
  二、在初读中感知课文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语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读通”,尤其是低年级同学。教师在课上应让学生放声试读,学生在高声诵读中寻找生字新词,难句疑段,让学生在一字一句中逐渐“读熟”。教师针对发现的生字新词,难句疑段,进行指导读,范读,并让学生回读、互读、反复读,以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有效试读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说出对文本的体会,谈谈自身的感受,使学生在脑海里勾勒出文本粗略的形象,就算放下课本还有着清晰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领学生对不同的生字进行有重点、有取舍的识字写字训练,并巧妙地利用竞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与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和谐的氛围中落实好识字任务,完成生字教学,为后续课时打好基础。
  三、于关键处梳理文脉
  有些教師认为第一课时的教学无须解读课文,只要完成好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的任务即可,不用进行文章内容的解析。其实这样的教学观点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试问我们自己又有哪个人在初读一篇文章时就非要逐字逐句地把所有的生字与词语都理解清楚了再阅读的?
  所以,我认为在第一课时可以根据文本特点粗略解读课文,适当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为后续课时的教学服务。这就需要教师能找出统领课文的中心,抓牢课文的重点。
  例如我在教学《水》一课时,学生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后就找到了文章总的中心句: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课件出示这句话,让学生再一次品读感知,接着我就质疑:“课文通过哪些场景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水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让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读中学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藉此寻找中心句,一点提示,突破全文,解得文意,更随时入其意境。抓牢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脉络,就对文章内容有所了解,如此研读课文,梳理脉络、理解内容自然势如破竹。
  四、留悬念至延伸课外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给人无限遐想,令人回味无穷。在结束第一课时教学时,若教师设下疑问,留下话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课文细读的兴趣,为后续课时的学习打好基础,启发思考,达到课已下,意犹在,趣依浓,思无尽的教学效果。
  如《珍珠鸟》一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感受了小珍珠鸟的可爱,体会到人与鸟之间的情谊,于是课的最后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小珍珠鸟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地逐步信赖我的呢?这人鸟之间是如何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品读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下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这就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深入探究课文的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与长短充分发挥好自身教学的特点,再结合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等特质来灵活驾驭第一课时的教学,让第一课时教学不再单调无味。
  课堂教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浸润着我们的操劳和智慧;镌刻着我们的惆怅和欣喜。让我们也来学习“换一种第一课时的教法”,努力提高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性,激发每一个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相信即使是第一课时,也必能如花儿般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几千年前马可波罗就记载了中国的丝绸之路,而今,习近平主席又把我们的丝绸之路推上了新的日程,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丝绸之路之征。  中亚五国在新丝
麦浪滚滚,收割机轰鸣,山东夏粮再获丰收,各粮食收购点陆续开秤收购,空气中满是收获的味道.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的夏收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因粮而生、伴粮成长的农业政策
期刊
胜任力是指能够区分岗位工作者绩效高低的一种整合能力,它是近三十年来管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员工创新行为是指员工为了达成
学位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5-01  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处处用语文。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教育资源。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也就是说,生活的范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范围就有多大。在此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积极探索、尝试语文教
文言文阅读教学,既要扎实有效地品词读句、涵泳咀嚼,更要重视对文本的意趣玩索,凸显出教者对文本的理性思考和对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挖掘。本文试从"哲学视角""美学视角""人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实践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采用的方法。  【关键词】汉语学习 实践教学 采用方法 目的  【中图分类号】H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7-01  少数民族学校教汉语课是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一门语言,借助汉语与人交往及为将来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汉语基础。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地区,汉语是少数民族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与知识必不可少的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教学至关重要,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教学中,应关注朗读,指导朗读,让朗读教学落到实处,以使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充分有效的训练,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朗读 感悟 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6-02  书非借不能读也,书非读不能开讲也!  语文教学,应强化朗读。
随着市场环境的日益复杂,渠道逐渐成为企业决胜千里的一项重要资产,渠道决策对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那么如何构建渠道协调关系是当前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学位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29-01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智慧和潜能,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