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浮罗定市金鸡镇会龙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属典型的石灰岩苦旱地区,资源缺乏,帮扶前人均耕地0.45亩,人口2718,全村户数699户,其中贫困户166户734人,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就医难……是云浮乃至粤西北地区最典型的贫困村。
2009年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如一缕春风,给这个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活力和改变。会龙村作为罗定市市长卓志强在扶贫“双到”工作中的挂点村,在卓市长的关心下,市直宣传线口各帮扶责任單位,带着把群众当自己亲人的关怀之心、深厚感情和集体的智慧,突出智力帮扶、保障帮扶和产业化帮扶“三个重点”,综合各类投入资金共800多万元,在老区村扶贫工作中书写出旧貌换新颜的动人篇章。
写好“智力帮扶”文章,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各帮扶单位突出以解放村民思想为先导,动员引导,助其思想脱贫;以增强村民的自我发展信心为重点,建立农家书屋和农民夜校,助其文化脱贫;以农技培训为主线,开办培训辅导班;提升村民自我发展能力,扶助贫困学子,助其知识脱贫。
写好“产业帮扶”文章,培育脱贫致富经济增长点。产业帮扶是脱贫致富的关键。紧紧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目标,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辣椒产业化扶贫项目,着重打造“三个基地”,一是打造500亩辣椒产业化种植基地,以“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向贫困户和农户免费提供种苗、肥料、防寒薄膜、技术等,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二是打造勒堑山区旱地综合利用基地,积极发动贫困户开展立体种养,形成山塘养鱼、山脚种辣椒、山上养殖(羊、牛、鸡等)的立体开发模式;三是打造村级长效扶贫基金,使得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8.5万元。
写好“保障帮扶”文章,构筑脱贫致富的民生基础。在帮扶“双到”工作中,本着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孤寡老残均有所养、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的原则,各帮扶单位积极实施安居扶贫、医保社保扶贫和生活扶贫等多项保障扶贫措施。
到2012年底,会龙老区村有劳力贫困户人平均纯收入由原来不足2500元到现在的6500多元,100%的贫困家庭实现脱贫,村集体年收入由原来的5000元到现的8.5万元,自然村到村委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自然村内有硬底化环村道路。
通过三年的努力,会龙老区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构筑了脱贫致富的民生新底线、新基础,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穷山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2009年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如一缕春风,给这个村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活力和改变。会龙村作为罗定市市长卓志强在扶贫“双到”工作中的挂点村,在卓市长的关心下,市直宣传线口各帮扶责任單位,带着把群众当自己亲人的关怀之心、深厚感情和集体的智慧,突出智力帮扶、保障帮扶和产业化帮扶“三个重点”,综合各类投入资金共800多万元,在老区村扶贫工作中书写出旧貌换新颜的动人篇章。
写好“智力帮扶”文章,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各帮扶单位突出以解放村民思想为先导,动员引导,助其思想脱贫;以增强村民的自我发展信心为重点,建立农家书屋和农民夜校,助其文化脱贫;以农技培训为主线,开办培训辅导班;提升村民自我发展能力,扶助贫困学子,助其知识脱贫。
写好“产业帮扶”文章,培育脱贫致富经济增长点。产业帮扶是脱贫致富的关键。紧紧围绕村有主导产业、户有致富项目的目标,全面实施整村推进辣椒产业化扶贫项目,着重打造“三个基地”,一是打造500亩辣椒产业化种植基地,以“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向贫困户和农户免费提供种苗、肥料、防寒薄膜、技术等,提高了贫困户的收入;二是打造勒堑山区旱地综合利用基地,积极发动贫困户开展立体种养,形成山塘养鱼、山脚种辣椒、山上养殖(羊、牛、鸡等)的立体开发模式;三是打造村级长效扶贫基金,使得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8.5万元。
写好“保障帮扶”文章,构筑脱贫致富的民生基础。在帮扶“双到”工作中,本着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孤寡老残均有所养、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配套的原则,各帮扶单位积极实施安居扶贫、医保社保扶贫和生活扶贫等多项保障扶贫措施。
到2012年底,会龙老区村有劳力贫困户人平均纯收入由原来不足2500元到现在的6500多元,100%的贫困家庭实现脱贫,村集体年收入由原来的5000元到现的8.5万元,自然村到村委道路全部实现硬底化,自然村内有硬底化环村道路。
通过三年的努力,会龙老区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构筑了脱贫致富的民生新底线、新基础,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昔日的穷山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