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和谐的气氛中生活,心情是愉快的,思维是活跃的。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能力提供一个适宜的“土壤”。语文课堂上怎样进行和谐、有效的沟通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有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而应以一个合作者、启迪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地给学生以爱,对学生“和风细雨”,做到“随风潜入人,润心细无声”,从而使学生从内深处去接受老师,把老师当成是一个知心朋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形成了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沟通。宽松、愉悦使师生之间极具亲和力,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动了真心,吐了真情,就敢于奇思妙想,敢于异想天开,敢于“胡说八道”。如《20年后的……》这题习作,我对学生说:“我真荣幸,能与这么多朋友一起畅想未来,共享欢乐”。有学生举手说:“老师真把我们当朋友?”我肯定地说:“对呀!”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胆地去想象。这时,我又对学生说:“怎样想就怎样说”,“你们自由选择,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独特见解用喜爱的方式写出来。再如又一次初读课文后,请同学起来讲讲课文的故事内容,没有学生举手,就说:“怎么,没有同学敢说?大胆一点!”还是没有同学举手,这时有点生气了:“怎么回事?平时你们不都挺能说的嘛?”看到老师不高兴了,前排的一位同学犹犹豫豫地把手举起来。我看了他一眼,慢慢地环顾教室:“大家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这样吧,再读读课文,然后先和同学讲讲。”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再请同学们复述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举手了。我的期望(复述)和学生的行动(无人举手)形成了冲突,如果这时简单粗暴地批评,有可能把冲突扩大化、严重化,我给予了充分的理解,采取了协商、折中的办法;学生也采取了积极的回应,再读课文、和同学先谈,然后积极举手发言。师生冲突通过协商,有效地进行沟通,得到了解决,促进了学生学习。
2.营造新型的对话氛围
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环境中,处处谨小慎微,思想就会受到压抑,干什么事都看大人的眼色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说得上创新呢?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只随从老师的意见,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缺乏不同意见的交流,学生的思维就不灵活、不广阔,缺乏求异思维,写出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新型的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愉快地写作,自由地表达。
2.1 师生对话。我在课堂上善于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学生的意见;用赞扬的语气肯定学生的回答。我还常常鼓励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鼓励学生多问,敢于质疑,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诚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能宽容和理解学生,并积极引导,和学生一起探讨,没有用框框来束缚学生,使学生产生焦虑、害怕。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敢于和老师交流,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如毕业班学生给母校或老师的建议书的习作,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中,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条条新颖独特的建议。
2.2 生生对话。我在平时很注意教育学生理解、尊重别人,学会协作和宽容,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事物,常常有不同的看法。这时,我努力引导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已见,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来,与大家讨论、交流。如漫画《假文盲》的习作,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无拘无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因此习作中出现了真知灼见的观念,懂得遵守社会公德,悟到了善,发现了美,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讲究有效沟通的策略
3.1 语言沟通的艺术。语言沟通主要指教师通过谈话、讲述、提问等方式,使师生双方达成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从而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上互相协调,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3.2 非语言沟通的艺术。通过体态、动作、表情或情境沟通。老师通过体态语言,创设情境,巧妙地把自己的意图和理解和学生沟通,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4.合作是和谐、有效沟通的必经之路
4.1 师生合作——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沟通。学生学习的学习进程到了一个关键点的时候,教师要敏锐地把握课堂,组织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去思考、探讨、解决问题。
4.2 生生合作——在交流中沟通。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认为这样好吗?结果一部分学生认为好,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好。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把认为好的学生作为正方,把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反方,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为了在辩论中取胜,正方和反方分别组成了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从不同的途径去搜集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辩论,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而为了反驳对方,每一个人都竭尽全力去研究课文、搜集材料、组织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沟通,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情感和思想也得到了陶冶,教学目标在有效的沟通中实现了。
总之,和谐、有效地沟通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和桥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通过倾听、协商和引导,避免发生冲突,妥善地解决冲突,采用语言和非语言的策略、合作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有效地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工作对象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活动着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有居高临下的师道尊严,而应以一个合作者、启迪者、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地给学生以爱,对学生“和风细雨”,做到“随风潜入人,润心细无声”,从而使学生从内深处去接受老师,把老师当成是一个知心朋友。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的,形成了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有效地沟通。宽松、愉悦使师生之间极具亲和力,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动了真心,吐了真情,就敢于奇思妙想,敢于异想天开,敢于“胡说八道”。如《20年后的……》这题习作,我对学生说:“我真荣幸,能与这么多朋友一起畅想未来,共享欢乐”。有学生举手说:“老师真把我们当朋友?”我肯定地说:“对呀!”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大胆地去想象。这时,我又对学生说:“怎样想就怎样说”,“你们自由选择,想怎样写就怎样写”。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独特见解用喜爱的方式写出来。再如又一次初读课文后,请同学起来讲讲课文的故事内容,没有学生举手,就说:“怎么,没有同学敢说?大胆一点!”还是没有同学举手,这时有点生气了:“怎么回事?平时你们不都挺能说的嘛?”看到老师不高兴了,前排的一位同学犹犹豫豫地把手举起来。我看了他一眼,慢慢地环顾教室:“大家可能还没有准备好。这样吧,再读读课文,然后先和同学讲讲。”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再请同学们复述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举手了。我的期望(复述)和学生的行动(无人举手)形成了冲突,如果这时简单粗暴地批评,有可能把冲突扩大化、严重化,我给予了充分的理解,采取了协商、折中的办法;学生也采取了积极的回应,再读课文、和同学先谈,然后积极举手发言。师生冲突通过协商,有效地进行沟通,得到了解决,促进了学生学习。
2.营造新型的对话氛围
一个学生如果生活在“专制型”的环境中,处处谨小慎微,思想就会受到压抑,干什么事都看大人的眼色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怎么说得上创新呢?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只随从老师的意见,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缺乏不同意见的交流,学生的思维就不灵活、不广阔,缺乏求异思维,写出的作文往往千篇一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努力营造新型的师生、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愉快地写作,自由地表达。
2.1 师生对话。我在课堂上善于用商量的口吻,征求学生的意见;用赞扬的语气肯定学生的回答。我还常常鼓励学生动脑筋说自己的话,不要人云亦云;鼓励学生多问,敢于质疑,诚恳地欢迎学生提出问题,诚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对于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我能宽容和理解学生,并积极引导,和学生一起探讨,没有用框框来束缚学生,使学生产生焦虑、害怕。学生精神放松,思维活跃,敢于和老师交流,敢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意见,如毕业班学生给母校或老师的建议书的习作,平等、和谐的师生对话中,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条条新颖独特的建议。
2.2 生生对话。我在平时很注意教育学生理解、尊重别人,学会协作和宽容,同学之间相互关心,团结友爱。有人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同一班级的学生对同一事物,常常有不同的看法。这时,我努力引导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各抒已见,使学生乐于把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来,与大家讨论、交流。如漫画《假文盲》的习作,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无拘无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因此习作中出现了真知灼见的观念,懂得遵守社会公德,悟到了善,发现了美,自由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3.讲究有效沟通的策略
3.1 语言沟通的艺术。语言沟通主要指教师通过谈话、讲述、提问等方式,使师生双方达成相互理解、相互认同,从而在学习目标、学习方式上互相协调,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3.2 非语言沟通的艺术。通过体态、动作、表情或情境沟通。老师通过体态语言,创设情境,巧妙地把自己的意图和理解和学生沟通,不仅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语文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4.合作是和谐、有效沟通的必经之路
4.1 师生合作——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沟通。学生学习的学习进程到了一个关键点的时候,教师要敏锐地把握课堂,组织进行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去思考、探讨、解决问题。
4.2 生生合作——在交流中沟通。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对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认为这样好吗?结果一部分学生认为好,一部分学生认为不好。教师抓住这一时机,把认为好的学生作为正方,把认为不好的学生作为反方,在课堂上展开辩论。为了在辩论中取胜,正方和反方分别组成了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对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从不同的途径去搜集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去证明自己小组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辩论,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而为了反驳对方,每一个人都竭尽全力去研究课文、搜集材料、组织语言。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充分的沟通,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情感和思想也得到了陶冶,教学目标在有效的沟通中实现了。
总之,和谐、有效地沟通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和桥梁,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当通过倾听、协商和引导,避免发生冲突,妥善地解决冲突,采用语言和非语言的策略、合作教学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有效地沟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