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取米,做作文巧妇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TA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久以来,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让师生都为之头疼的事情。许多语文老师们尽管加强了写作技巧和方法方面的训练,但是学生的作文内容仍然是苍白、空洞。究其原因,这是只顾谋求写作的技巧,却忽视了作文素材积累而造成的。素材是作文的生命载体,素材不足就会造成作文内容空洞无物,苍白无味,也就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积累素材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学会从生活实践出发,养成良好的素材積累习惯,从而提高作文写作的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素材积累;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初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的途径
  生活有多宽,作文素材就有多广。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作文的素材,学生只是没有掌握积累素材的途径。我们语文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练就一双作文的慧眼,做作文巧妇。
  (一)积累学校生活素材
  在校园生活中有着形式多样的各种团体活动,教师要调动学生参加的兴趣,并让他们把活动的参与过程描述出来,谈谈参加活动的感受和心得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能够被充分激发起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来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然后再以书面的形式总结成文并分享给其他同学。这种以校园活动作为素材的载体,可以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实现作文素材的积累。学生要积极参与学校所设计的集体活动,并以此来拓展自己的生活面,积累出丰富的作文素材。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能会有一些突发性的情况,而教师则要抓住这一切入点,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理念,这同样也能够作为作文写作的素材。例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个别学生没有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而是在课堂上交头接耳,也有的学生在课间发生了争执口角,甚至因此发生课堂突发事件等等,这些也都能够成为写作的素材。通过对这些身边所发生的事件的描写,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遵守课堂纪律,团结友爱的意义。
  (二)积累家庭生活素材
  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着许多可以作为作文积累的素材。父母的行为表现、家长和子女之间的互动、街坊邻里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等,都能够作为作文写作的素材。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要从家庭生活中积累适合作文写作的素材,将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收获运用到作文写作里来。作文往往就是对生活的真实表现和反映,其内容多是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生活是创作的源头,学生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到生活之中,来采集和积累作文素材。这不但能够使学生养成勤于实践的习惯,还能够让作文更加言之有物、生动形象。
  在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与家人沟通交流,并通过自己的眼睛记录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要学会从生活里找到作文的灵感。这些材料用到作文中,往往充满生活味道,充满真情实感,同时也加强学生与家人的沟通交流,增强与家人的情感,可谓一举多得。积累写作的素材,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加强感悟和体验,将个人情感、思想观念等用作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积累社会生活素材
  社会生活有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特点,这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积累作文素材的主要途径。例如,通过学生日常的旅行,学生能够从形态万千的自然中得到大量的奇思妙想;通过对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学生能够对未来城市的变化展开想象;通过对社会中不文明的现象,学生能大胆表达看法等。经过各种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学生亲身经历着社会生活中的艰辛与汗水、喜悦与成功,从而积累出大量的情感性强、内容发展变化较大、心理状态波动较多的作文素材,这有着其他素材积累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
  二、初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的过程
  (一)自由积累,培养积累素材的习惯
  在作文写作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质能够获得不断提高,而只有通过量变的积累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质变,这就要求学生在每天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坚持不懈地积累,以不断提升作文写作的水平。素材积累作为作文的基础,更是要持之以恒,以作文提供诸多的写作内容、经典语句、历史典故等,充实作文创作的内容,增加作文创作的内涵,为其自身作文水平的提升而夯实基础。所以,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要自由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出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要把平时阅读中读到的名言名句、经典段落摘抄或记录下来,从而在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到更多、更好的作文素材,好比一位巧妇拥有了丰富的食材一样,才能够做出一顿丰盛的大餐。当然,素材的积累习惯并非一两天就能够养成的,学生要在长期的积累中通过细小的改变来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突破。
  (二)精心选材,培养精选素材的能力
  通过自由的积累,学生逐渐拥有了丰富的素材,然后还要学会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培养精选素材的能力。首先,要根据作文的题目或主题组织相应的写作素材,素材的选择要力求真实准确,不能偏离写作主题。像那些独自一人打倒多个小偷、捡到失物苦等失主若干个小时的情节是虚假且经不起推敲的。如果写作的素材是胡乱捏造的,那只能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另外,写作素材的选择也不可过于狭小。不能一遇到社会公益的写作主题,就是募捐、志愿者行动;遇到母爱的写作主题,就是妈妈冒着雨雪纷飞的天气送吃送喝;遇到教师的写作主题,就说教师呕心沥血的备课教学等等。这种材料单一、陈旧虚假的问题,往往是作文写作中所要避免的。真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生要能够从积累的素材中精选出合适的内容,才能够创作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三)将素材与中心相联系,做到言之有情
  在素材精选的过程中,要素材和中心相联系,要通过对素材的鉴别、筛选比较等来力求新颖性,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例如,当遇到“我的老师”这样的写作题目时,如果按照惯性思维来准备素材,往往会写教师平日里是如何的辛苦,每天批改作业到深夜,不顾身体操劳而坚持教学工作,如何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在这些写作素材中,教师似乎成了一个标签化、模块化的角色,依此而创作出来的作文也就千人一面,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学生能够独辟蹊径,抓住教师健忘的缺点来组织素材:教师忙于给学生指导和批改作业,忘记给家里买菜;为了辅导学生,而屡次忘记孩子的生日,没能带孩子去游乐场等。通过这些素材来对教师进行描写,就能够将教师的形象血肉丰满的表现出来,才能够做到言之有情。只有不受写作惯性思维的束缚,才能够将内心真实的情感写出来,才能够让文章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震撼性。只有从生活中得到亲身的体验,将自身的所见、所闻、所得融入作文写作中,将素材与写作的中心结合起来,让生活来教会我们写作,从而真正做到言之有情。   三、初中生学会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一)学会在观察中积累素材
  通过观察来进行积累,就是要从观察所得的感受和体验来提炼写作的素材。学生要养成细心观察周边环境事物的好习惯。例如当遇到观察动物的作文时,学生要挑选一种身边可以接触到的小动物,通过对其形态习性、作息习惯等内容的观察,再加上有关这种动物的趣闻轶事。然后将这些用笔记录下来,并做好动物日常行为的观察记录,以积累写作的素材。例如,有位同学观察动物时十分认真、仔细,以卡片的形式记录下对仓鼠的观察日记:“今天,妈妈买回来一只灰色的小仓鼠,它待在笼子里,似乎因为怕冷而缩起小爪子,用它黑乎乎的小眼睛看着大家,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我伸出手想摸它一下,它被吓得退了一步。我拿来葵花籽喂它,只见它先是闻了闻,然后捡起来就吃,小小的嘴巴一张一合的,吃完后,用黑乎乎的小眼睛看着我,像在对我表示感谢。真是有趣极了!”这位学生形象生动的记录,激起了同学们的热情,纷纷发表自己对动物的观察所得,似乎有着说不完的内容,后续的作文写作就自然顺畅多了。
  (二)学会从体验中积累素材
  体验能够让我们得到大量的作文素材,而体验式的素材积累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生活体验。但由于许多学生缺乏对各种事物的直接体验,面对间接体验时因缺少深刻的认识,而不利于素材的积累。因此,学生只有亲身经历后,才能够将生活中的体验和感受积累而成作文的素材。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可先设计一个相应的教学环节。例如,当遇到《拔河比赛》这种作文主题时,教师可先安排拔河的游戏环節,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来实现作文素材的积累。在具体操作中,可按照男女比例等实际情况,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比赛组。在拔河比赛中,看哪个组获胜,之后再举行颁奖仪式。当拔河比赛结束之后,在作文教学时再指导学生将亲身体验用作文的形式描述出来。比如,比赛队员的行为举止、心理动态、神态表情等。在这种充满乐趣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把亲身体验的所见所闻真实地表达出来,其作文自然而然就显得真实感人。另外,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尽量地组织和安排一些集体活动或游戏,让学生能够从亲身经历中获得写作素材的积累,使他们能够为作文写作积累足够的素材,才能做到言之有物。
  (三)学会从媒体资源中积累素材
  近些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获得了较多的使用,这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素材积累的方式。由于多媒体自身的技术优势,能够将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得他们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各种新鲜事物,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当前教学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教师可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充实作文教学的内容,不但能够从许多特级教师那里学到优秀的教学方法,还有助于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例如在学习《爱莲说》一文后,要求学生写牡丹花的作文题目中,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介绍牡丹花的生长环境、各个成长阶段的形态、花期、品种等,从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牡丹花的许多资料信息,由此而积累到许多描写牡丹花的写作素材。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不但能够充实作文教学的内容,也能够调动起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热情。
  四、结语
  素材积累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去积累素材、运用素材,从而使自身的作文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黄秀云.小学作文素材积累现状分析及途径[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6).
  [2]苗红.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11).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左宗棠是清末重臣,生前享有崇高威望,身后声名却几度浮沉。  1885年夏秋,74岁高龄的左宗棠临危受命,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督办闽海军务,不料病逝于福州。清政府一直缅怀、歌颂这位中兴名臣的伟大功绩。但辛亥革命前夕,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党人提出的核心口号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清政府服务的汉族官员,尤其是曾国藩、左宗棠等重臣,一概成为“汉奸”“叛徒”。抗战八年,同仇敌忾,左宗棠的功业,再受瞩目。后来,
【摘要】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微观视角考量,指导学生由浅入深挖掘文本的深层意蕴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兼顾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上下游,以文学批评理论为指导,提出探究文学文本意蕴的三条路径,即语言解读法、社会历史解读法和心理解读法,并以《荷塘月色》为例,阐述三种解文路径的运用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本意蕴;语言;社会历史;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是我的教育之追求。语文教学中,我坚持“阅读才是硬道理”的原则,带领孩子们海量阅读、共读共写,力求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海量阅读;共读共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每天都在涛声依旧地演绎着教育的故事,但是如何从平凡中获取阅读的幸福与快乐,促进学生的
名字来由有意思  长安街上,天安门两侧,高高的黄瓦红墙,便是皇城墙了。红墙上开两个黄瓦拱券门,分别写着三个遒劲大字“南池子”“南长街”,这些都是民国旧迹,算来也一百年有零了。东边的是南池子,西边的是南长街。南池子再往北,是北池子,南长街往北,那自然就是北长街了。您看,北京传统的地名设置,有时就是这么直白。  其实以前更直白,这两条街干脆是一个名字。那时候就懂得共享经济了,在清代不同的地图上,一会儿
【摘要】审题是中考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答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笔者结合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归纳审题时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  【关键词】审题;限制语;文本;引号作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考试中,从看到题目到动笔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审题。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通过认真审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理清要求与问题,明确文本与问题的种种联系。笔者
【摘要】当前,学生的个体发展空间十分广阔,而这与丰富性的课外阅读有很大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新标准、新形势下的课外阅读有效引领方式进行不断探索,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引领策略予以完善,将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提高,进而使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得到培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小学课外;课外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课程形态在新课程标准下逐步向立体化
【摘要】阅读教学中“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情境课堂,抓住课文留白,给孩子一片自由畅想的空间。这样的课堂才能迸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示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的语言得到运用。  【关键词】自主质疑;情境创设;课文留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大人一起读”栏目自2017年9月出现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教材,这样的新举措旨在通过学校、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来抛砖引玉,由课堂阅讀延伸到课外阅读,由教师教学生阅读放权给家长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它不仅带动亲子阅读、拓展课外阅读,还推进了全民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托起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最重要支柱。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也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本文以《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片段为例,从四个方面谈如何做好朗读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效性;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下面以我执教的《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几个片段为例,谈
【摘要】《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章篇幅精练,主旨相近,意蕴深远,表现了两位作者高洁傲岸、刚正不阿的风骨与情操,这种精神是君子文化的典型组成部分。在古诗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有效利用文本蕴含的君子文化因素,既是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君子人格的养成。  【关键词】《陋室铭》;《爱莲说》;君子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部编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