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商事处罚和解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就商事违法行为的处理,通过协商一致达成和解协议以替代行政处罚.行政和解功能为商事处罚和解制度确立提供正当基础,应采取肯定列举和否定排除方式明确商事处罚和解的适用条件.商事处罚和解程序包括启动程序、协商程序、协议签订以及终止程序,应赋予行政机关提起和解动议的权利,将整改方案和措施作为协商的核心,和解协议应当公开并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协议达成或者不符合适用条件时应当终止和解程序.商事和解协议属于行政协议,相对人不履行商事和解协议时,其应承担违约责任,行政机关不应重启行政处罚程序
【机 构】
:
海南大学法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事处罚和解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就商事违法行为的处理,通过协商一致达成和解协议以替代行政处罚.行政和解功能为商事处罚和解制度确立提供正当基础,应采取肯定列举和否定排除方式明确商事处罚和解的适用条件.商事处罚和解程序包括启动程序、协商程序、协议签订以及终止程序,应赋予行政机关提起和解动议的权利,将整改方案和措施作为协商的核心,和解协议应当公开并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协议达成或者不符合适用条件时应当终止和解程序.商事和解协议属于行政协议,相对人不履行商事和解协议时,其应承担违约责任,行政机关不应重启行政处罚程序.
其他文献
《国家安全法》司法适用是探索其实际立法效果、探究公众对其理解程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83份援引《国家安全法》的涉及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案例进行实证考察发现:《国家安全法》适用案例整体呈上升趋势,但相关案例数量极少;《国家安全法》被援引法条多集中于总则章节;二审程序的案例占比不低;各诉讼主体将《国家安全法》与生产生活领域具体安全法规相混淆.基于“概念-功能”的问题分析视角,探明《国家安全法》司法适用疏漏成因在于:各诉讼主体对国家安全概念与个人权利的混淆、对《国家安全法》司法功能存在误解.基于“法律规范-法律实践-
随着通讯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的国际平行诉讼逐渐增多,禁诉令也越来越频繁地被适用.虽然禁诉令制度的初衷用于解决不同司法辖区法院之间的管辖权争夺问题,但是近年来通讯标准必要专利纠纷中呈现出的禁诉令“竞赛”趋势,反而增加了不确定性,不利于争议解决,甚至导致管辖权的冲突和司法权的对抗.未来,我国应基于关于禁诉令适用的司法实践探索,结合既有民事诉讼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禁诉令相关规则,积极和审慎地推进禁诉令制度,保障我国当事人的合法诉讼权利,维护我国正当的司法管辖权.
现行《著作权法》关于表演者权的条文在“表演”上缺乏清晰界定,在“何谓表演者”上混同了表演者与表演者权享有者概念,立法的缺失为司法带来困惑和混乱.故而从“表演行为”、“表演客体”、“表演主体”三个层面递进式地推敲“表演者”概念,针对“表演行为”立法上的空白性、“表演客体”立法上的模糊性、“表演主体”立法上的扩张性,借助法学方法论,以法律解释及法律漏洞理论为视角,界定表演行为为表达以供外在感知的且应当具备最低程度的“创造性”的行为;厘清“文学艺术作品”表演客体;构建表演者权主体制度对表演主体理性回归,明确“表
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是实现2035年中国建设目标的必然要求.加强知识产权,尤其是商业秘密保护,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5次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其商业秘密管理与保护的意识及当前状况堪忧: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管理与保护手段严重欠缺、行政执法与司法诉讼成案率低、胜诉更难.区块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已在司法领域逐渐落地实施并已展现其突出的安全优势与证据优势.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应充分利用区块链平台与技术优势并妥善解决其固有不足,推动商业秘密领域的企业自我管理、行政管理与司
当代法国作家弗朗索瓦?邦特别关注反映工人和工厂的题材,探讨全球化进程中工人境遇的边缘化和工厂世界的荒芜化等社会现象.他的代表作《大宇》引领了21世纪初全球化浪潮下法国工人题材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革新.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通过对大宇破产事件的解读、对现实的断片式再现、访谈与戏剧相结合的小说创作手法,着力描绘了工人世界“日常下”的事物,呈现了全球化背景下法国产业工人断片式的生存现实.《大宇》在传统小说形式基础上的文艺创新完成了对传统现实主义的继承与革新,访谈与戏剧的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现实主义张力,使小说化成了与记忆
企业合规具有内在的道德性,主要表现为合规可以促使企业尊重道德义务,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建立合规体系有助于企业减少损失,切割责任,获得行政和刑事处理上的宽大处理,实现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看,企业合规可以克服行政监管外部监管的局限性,通过引入协商、对话、妥协和契约的理念,激活企业自我监管的能力,提高外部监管的有效性,为大型企业防范违法犯罪活动开辟一条新的监管方式.而从社会公共利益衡量的角度来看,企业合规机制的推行,表面上使企业付出了高额管理成本,使涉案企业获得额外收
2020年是我国企业合规不起诉的元年,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在试点中存有争议.合规不起诉是企业犯罪的新型治理方式,企业通过付出代价获得重生.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不仅适用于轻罪还适用于重罪.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应当只针对企业,而非个人.立足于我国的实践情况,企业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对象呈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现在的小微企业逐步扩展至大中型企业,从国内企业逐步扩展至大型跨国企业.我国需不断总结企业合规不起诉的本土经验、借鉴域外的实践经验,为世界的企业合规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以控制社会风险、维护社会安全为内生动力与天然偏向的预防性刑法,在刑事立法中的主要表现是犯罪化,并面临着象征性立法、过度刑法化等质疑和批判.预防性刑法在我国的发迹和发展带来了刑法构造与功能的嬗变,包括刑法的表现形式、刑法的价值支撑与策略等方面.预防性刑法与谦抑精神存在形式抵牾与实质吻合,不应将预防性刑法与谦抑精神进行虚无对立.预防性刑法在发展中应批判式地继承传统刑法所坚守的谦抑精神.预防性刑法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不可盲目遏止.但是为了纠正预防性刑法的天然价值偏向,实现预防性刑法科学、稳定、健康发展,需要运用公
机构编制法定化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往对机构编制法定化的理解限于国家法律层面,运用国家法律对机构编制进行规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需要与我国机构设置、公权力行使的实际情况出发,机构编制法定化应当包括机构编制国家立法,也包括机构编制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在机构编制法定化中,国家立法和党内法规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作用,应当统筹推进、分工衔接,处理好党的领导与政务公开、制度稳定与机构改革、建章立制与革故除旧的关系.
企业合规改革的大力推行,不仅会影响乃至改变检察机关在企业犯罪治理中的角色扮演,也将带来检察裁量权在涉企刑事案件中的扩张,尤其是在合规考察对象的准入上,检察机关必然拥有较大的裁量权.为提升涉罪企业合规考察制度的公信力,消除社会公众的疑虑和担忧,减少企业合规改革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有必要立足制度建构,以域外企业犯罪暂缓起诉协议和不起诉协议的适用为镜鉴,结合一些试点检察机关对合规考察制度的初步探索,从对象条件、证据条件、公益条件、配合条件、合规条件、补救条件等6个方面,对合规考察制度的适用条件进行评析和重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