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引导与管理

来源 :河南教育·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xue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引导与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和存在,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其成员和正式组织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这就需要加强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教育管理与正确引导, 使之扬长避短。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
  
  美国管理学家梅奥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首次提出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并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种。正式组织是指为有效实现特定组织目标,经过自觉筹划和设计,并具有具体的规范、规则和制度的组织,带有明显的管理者的意图和价值取向,以效率逻辑为行动标准。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是相伴相生的,是由正式组织存在的群体中一些成员,在满足心理需要的推动下,自发地联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些联合行动的松散组织,以感情逻辑作为行动标准。梅奥指出,人是社会动物,有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心理需要,因此非正式组织确实存在于长期合作的社会群体中,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其成员的行为。
  高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方面的需求,并且随着高校扩招力度的加大,高校中的正式组织——班级、党团支部、学生会已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自发地形成非正式组织就成为必然。
  一、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及类型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指除团学组织外,高校学生中实际存在着的、完全由大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是没有经过学校或其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及管理下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因学习的需要而组合在一起的,还有因为业余兴趣爱好聚集的,也有因情感等方面需要组合成的。非正式组织大多数是以自愿的形式形成的,且以一定的情趣为基础,具有不稳定性,可以由一个组织分裂为几个小群体,也可以由几个小群体聚合成一个大规模的组织,一个组织中的人也可能与其他组织中的人组合成新的组织。根据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不同特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消极保护型
  这类非正式组织主要以组织内个体心理安全需要和情感需要的满足为目的,又可以分为地域亲缘型、情感包容型两种常见类型。
  地域亲缘型是指以来自同一地域或相近地区的学生为成员,以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风俗和习惯为基础,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老乡会”等是此类组织的典型形式,具有明显的自我欣赏和较强的排斥异乡人的心态。这类组织跨系、跨院校,活动空间大,成员较固定,消极保护的功能明显,容易形成许多不稳定因素,甚至支持其成员违反规章制度。
  情感包容型是指由个性相近、心理相容或见解相似的成员,自发建立起来的非正式组织。这类组织感情色彩比较浓厚,成员在对问题认识的角度和方法上相同或接近,感情较深,相互间比较信任,讲义气、重友情是这类组织成员信守的准则。这类组织具有排他性,容易因个人感情而意气用事,对其他同学甚至整个校园环境易产生不信任感。
  2.积极发展型
  这类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满足组织内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可以分为学习型、兴趣爱好型两种常见类型。
  学习型是指以满足成员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为基础,以提高学习能力或实际运用能力为目的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这类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多为有浓厚学习兴趣、学习勤奋、勤于思考的学生,他们对自身要求严格,遵守纪律,经常在一起讨论学术上的问题,交流学习经验。
  兴趣爱好型是指非正式组织内成员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为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组建的非正式组织。其成员来源广泛,相对固定,多为校园课外活动的活跃分子,组织活动的内容比较明确。
  3.组织干扰型
  这类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满足成员情感安全、情绪发泄为目标,不惜干扰正式组织的运作和管理,甚至对抗校园的管理制度,它又可以分为不合作型和对抗型。
  不合作型是指通过正式组织个人意愿无法或很难得以实现的学生联合起来形成干扰正式组织运作的非正式组织,表现为消极抵制、散播虚假信息和不满情绪等。
  对抗型是指由因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受到处分的学生或通过正式组织中个人意愿无法或很难得以实现的学生,联合起来形成反抗正式组织的非正式组织。这类组织一般规模较小,但凝聚力很强。
  二、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既有一般意义上的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又由于高校学生群体的特色而具有自身的特色。
  1.自发性强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以相近的心理特征为前提,以同级别的心理需求作为其凝聚力的。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自发特性表现突出,同时相对于社会其他领域而言,高校更为开放、平等的环境对学生非正式组织约束较少,这使非正式组织的自发性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2.内聚性强
  一般而言,非正式组织成员的爱好、需要相容,成员在交往中有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在非正式组织内容易形成一致意见,引起强烈的共鸣。非正式组织成员往往具有很强的内聚性,组织内成员表现出很强的凝聚力。大学生年龄相近,刚步入成年期,大多是刚离开家庭独立进入一个相对集中的环境中生活,自身的盲动性与对新环境的探索心理的结合使他们更容易感情用事和从众。
  3.隐性影响力大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很多没有明确的名称、组织结构和活动场所,也没有明确的成文制度和规则,并且人数一般相对较少,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虽然如此,但若干不同类型、形式、功能的积极性质的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与活动,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使学生在各个方面获得发展与完善,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教学与活动的不足。
  4.核心人物威信高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目标,或经历、兴趣、爱好,或情感上的互补、心理上的依恋,维系的纽带较强。同时,有自发形成的核心人物,其活动能力强,有号召力,在群体中依靠个人能力、魅力形成的威信较高,核心人物的言行往往会左右群体成员的行为,虽然没有成文的规则,但整个群体以核心人物为中心形成不易为外界环境影响的凝聚力强的组织。
  三、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作为学生自发形成的组织形式,与团学组织并存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有形或无形的影响。
  1.对成员个体的导向作用,分担了正式组织的领导和管理职能
  非正式组织内存在着很强的团体内聚力,在无形中促使成员都要遵守不成文的非正式组织规范和行为准则,个体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语言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非正式组织的影响。因此,非正式组织对其成员个体的行为导向作用与团学组织一样发挥着学生思想和言行的塑造功能。
  2.对成员个体的情感调节功能,有助于增强组织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大多数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较好地满足了大学生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和心理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情感的“保护圈”、受到挫折时发泄情绪的通道,减轻了各种原因引起的孤独感和恐惧感,保证了学生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心态平衡,对成员的社会化定式、人际关系、激励、需要等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正式组织的稳定性和班级、团支部等组织的稳定性和凝聚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培养并锻炼了学生干部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开展的各类校园活动对成员个性和才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团体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干扰作用的影响,成员受到群体的支持、赞赏和鼓舞,发展了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社交能力、演讲能力等。这些活动作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培养、锻炼了优秀的学生干部。
  4.团体压力大,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果非正式组织的团体利益和目标追求与正式组织的利益和目标相冲突,就会造成个体的角色冲突,增加学生的思想顾虑。另外,非正式组织对成员的导向作用也会出现倾向保守、给个体造成不良压力等消极影响。与正式组织的压力相比,非正式组织的团体压力更大,可能迫使个人脱离正式团体所要求的行为规范。
  四、积极引导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服务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出现和存在以其特有的功能对其成员和正式组织产生着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因此,要加强对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教育管理和正确引导,使之扬长避短。
  1.区别非正式组织的不同性质,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对于积极发展型的非正式组织,要保护、利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消极保护型非正式组织,要坚持正面引导和热情帮助的方针,注意联络其成员的感情,给他们以充分的信任,注意发挥其积极作用、消除消极影响。对于组织干扰型非正式组织,高校要密切关注,及时防范,避免产生消极后果。对于对抗型的非正式组织,高校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强管理,特别对那些违反校纪而教育不改者,要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取缔或处理。
  2.根据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特点,积极引导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高校要根据学生间相互信任的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帮助、取长补短,提高其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多找学生沟通联系,及时了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疑惑及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从而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威信高、号召力大的特点,要注意挖掘学生中不同组织内的核心人物,鼓励其竞争、担任学生干部职务,发挥其才干,利用他们去做好其他成员的工作,从而把整个非正式组织纳入实现正式组织目标的轨道。
  3.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引导功能、娱乐功能和对不良风气的抵制作用。要强化非正式组织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角色意识,使他们有一个发挥自己才华、展示一技之长的机会和场所。还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大学生行为规范,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把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教育与管理纳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中来。
  4.重视沟通渠道的建立与完善,抑制负面情绪的蔓延
  高校要注意网络环境下对非正式组织的引导与管理。注重引导学生增强对各种信息的筛选和过滤能力,选择良性发展的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在网络中将主流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和规范转变成非正式群体的组织文化和行为规范。建立内容丰富、健康的工作网站,进行互动交流。在网络环境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加入有主题的虚拟社区,从而引导非正式组织成员实现积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黄明睿.非正式组织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及其管理[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4).
  [3]吴志斌.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引导[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4]杨玲.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与校园稳定[J].法制与经济,2009,(5).
  [5]马永义.高校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特征分析及管理研究[J].教学研究,2007,(11).责编:路童
其他文献
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委联合复审,双钱轮胎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钱集团)最终以出色的表现和非凡的业绩,顺利通过"国家认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Evenness指数和Richness指数,对三江平原依兰县先锋林场的人工落叶松进行了生物多样性的测度,并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对不同群落不同层物种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定向抚育的落叶松人工
<正>核心价值引导要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切实解决价值取向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旗帜鲜明、观点明确。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似是而非,核心价值引导就是空话,
正在崛起的中国以其非凡的引资业绩闻名于世,但是FDI的好处并不是每一个地区都能感受得到,大量FDI聚集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零星的外资散落在西部地区的强烈反差引起了国内外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苦难的身影,因而这种主题也是经常被世界文学所运用的主题之一。我们经常在余华的作品中也会看到苦难,一直都是其渲染和强调的基调与主题,并将它上升
从聚酯的结构设计、帘线浸胶工艺和在轮胎中的应用3个方面阐述聚酯结构特点与产品性能的关系。聚酯帘线行业应该密切关注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把握市场先机,进一步发展壮大;在
教育制度作为教育控制的手段,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强制力,还因为它内在地表达、传递、推行着被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原则。教育制度的内在价值是教育制度的灵魂和根基所在。教育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