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叮铃铃……”上课了,我像往常一样夹着书本向教室走去,本该安静的教室却喧闹异常,原来班上有两个同学正因为小矛盾而打得不可开交,其他同学劝架的、看热闹的、起哄的交织成一片。“别打了!老师来了!”有同学提醒道。然而,这两个孩子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旁若无人地扭打在一起,似乎根本没有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
“怎么了?”我向其他同学了解他们打架的原委,原来是由于同桌占位而引发的。“是这样,小事一桩!”我如此想道。为了不让这样的偶发事件影响正常的教学时间,我拉开他们二位,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请大家回位,强调现在是上课时间,有什么事下课再解决。听到我的号令,孩子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但那两个孩子还是有些忿忿不平。上课了,其他同学都开始进入状态,只有那两个孩子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事件中缓过神来。我装作没看见,继续讲课,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还是超出我的忍耐。他们开始是小声争吵,后来争吵声越来越大,我故意不理,这时一个孩子已经站了起来,另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眼看一场“战争”竟然要在我眼皮子底下爆发了。
“太不象话了,还有没有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还有没有把课堂秩序放在眼里!”看到如此场景,我是气不打一处来,一股冲动涌上心头,真想“怒吼”一声来遏制他们的放肆行为,并让肇事者受到惩罚,好发泄我心中的一番怨气。但我最终没有选择这样做,因为我想起某位教育专家的一句话:“简单、粗暴的发火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教育学生不能以体罚与变相体罚为手段。”
课是上不下去了,我的“缓兵之计”也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回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有学生都以惊愕和看热闹的表情关注着发生的一切,也关注着我。“该怎么办?”我一遍遍在心中焦急地询问自己。显然,现在学生的情绪非常激动,如果我也跟着激动,震慑不成反而让他们跟我对着干的话,那么我又该如何收场呢?到那时,局面可能难以控制……
空气似乎在刹那间凝固,我明白此时此刻不能再沉默,更不能发火。我突然想起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采取“活动激励法”委婉而艺术地处理这样类似的事件,于是,我决定“如法炮制”。我调整好情绪,微笑着说:“怎么那么激动?嫌距离下课的时间太长了吧?那好,现在我们全班停课来处理你们的事情。”
接着,我请那两个孩子到讲台前来,他们刚要争辩却被我制止了。我说:“你们争吵的原因我已经知道了,现在我不想评判谁对谁错,这样吧!你们也不必打架,换个方式来做个公平决斗,如果你们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回到自己的座位,谁就从此拥有两个位子,而另一个人则愿赌服输。但如果两人都没有抢到,则老师从此将座位收回,你们自愿站着上课,如何?”“好!”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活像两只好斗的小公鸡。
“行!规则我来定。”这时,我分别用布把他们的眼睛蒙了起来,让他们原地正、反各转三圈,“现在你们可以去寻找刚才争抢的座位了,注意:谁要偷看谁就犯规,就算自动认输。”由于眼睛被蒙上又失去了方向,他们两人都在原地迟疑了良久,才小心翼翼地向前迈步,本能地伸出双手向前摸索。教室里桌椅居多,难免磕磕碰碰,再加上其他的孩子看到他们的样子都感到非常好笑,有指方向的也有起哄的,搞得他们更加不知所措。而我则站在旁边一言不发,隔岸观火,大约五分钟后,意料之中,他们谁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
这时,我饶有兴趣地将他们拉回到讲台前,“在刚才的决斗中你们谁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怎么样?我把座位收回了?”这时,两个孩子都觉得很尴尬。为了给他们找个台阶下,我继续说道:“这样吧!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之中谁愿意先将蒙在自己眼睛上的布取下,并帮助对方回到属于你们俩的座位,承诺从此与对方分享,不再发生无谓的争吵,老师就可以网开一面将座位重新分配给你们。”
“我愿意!”戏剧性的变化,两个孩子又异口同声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选择了其中一个更为好事的孩子,将他的眼布取下,只见他欣喜地牵着同桌的手一起回到了座位上。全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人与人之间接触、交往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当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心态最重要。我们要懂得相互谦让,懂得相互谅解,懂得与人合作、与人分享。要知道你们未来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也有很多不可预见的状况,许多事情都不是光靠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就能成功的,这其间少不了他人的帮助。同学间、朋友间的友情将是你们一生的财富,携手与共才能走向光明与成功!”
孩子们听完都会意地点点头,课堂继续,纪律特别好……
【反思】
课堂充满挑战,有时挑战的是教师是否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有时挑战的是教师是否具备冷静的思维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状况;有时挑战的是教师是否掌握高超的育人艺术能“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
面对每日灵动的课堂,面对天天成长的孩子,面对时时可能遭遇的挑战,作为教师倘若仅仅采用一贯的“师道尊严”来简单解决问题,可能收效甚微甚至还有可能让“师道尊严”也经受挑战。
“挑战无处不在”,面对学生的挑战,你我准备好了吗?
(作者单位:上饶市第五小学江西上饶334000)
责任编辑 谢光灵
“叮铃铃……”上课了,我像往常一样夹着书本向教室走去,本该安静的教室却喧闹异常,原来班上有两个同学正因为小矛盾而打得不可开交,其他同学劝架的、看热闹的、起哄的交织成一片。“别打了!老师来了!”有同学提醒道。然而,这两个孩子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旁若无人地扭打在一起,似乎根本没有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
“怎么了?”我向其他同学了解他们打架的原委,原来是由于同桌占位而引发的。“是这样,小事一桩!”我如此想道。为了不让这样的偶发事件影响正常的教学时间,我拉开他们二位,并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请大家回位,强调现在是上课时间,有什么事下课再解决。听到我的号令,孩子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但那两个孩子还是有些忿忿不平。上课了,其他同学都开始进入状态,只有那两个孩子似乎还没有从刚才的事件中缓过神来。我装作没看见,继续讲课,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还是超出我的忍耐。他们开始是小声争吵,后来争吵声越来越大,我故意不理,这时一个孩子已经站了起来,另一个孩子也不甘示弱,眼看一场“战争”竟然要在我眼皮子底下爆发了。
“太不象话了,还有没有把我这个老师放在眼里!还有没有把课堂秩序放在眼里!”看到如此场景,我是气不打一处来,一股冲动涌上心头,真想“怒吼”一声来遏制他们的放肆行为,并让肇事者受到惩罚,好发泄我心中的一番怨气。但我最终没有选择这样做,因为我想起某位教育专家的一句话:“简单、粗暴的发火是教师无能的表现,教育学生不能以体罚与变相体罚为手段。”
课是上不下去了,我的“缓兵之计”也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回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所有学生都以惊愕和看热闹的表情关注着发生的一切,也关注着我。“该怎么办?”我一遍遍在心中焦急地询问自己。显然,现在学生的情绪非常激动,如果我也跟着激动,震慑不成反而让他们跟我对着干的话,那么我又该如何收场呢?到那时,局面可能难以控制……
空气似乎在刹那间凝固,我明白此时此刻不能再沉默,更不能发火。我突然想起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采取“活动激励法”委婉而艺术地处理这样类似的事件,于是,我决定“如法炮制”。我调整好情绪,微笑着说:“怎么那么激动?嫌距离下课的时间太长了吧?那好,现在我们全班停课来处理你们的事情。”
接着,我请那两个孩子到讲台前来,他们刚要争辩却被我制止了。我说:“你们争吵的原因我已经知道了,现在我不想评判谁对谁错,这样吧!你们也不必打架,换个方式来做个公平决斗,如果你们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回到自己的座位,谁就从此拥有两个位子,而另一个人则愿赌服输。但如果两人都没有抢到,则老师从此将座位收回,你们自愿站着上课,如何?”“好!”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活像两只好斗的小公鸡。
“行!规则我来定。”这时,我分别用布把他们的眼睛蒙了起来,让他们原地正、反各转三圈,“现在你们可以去寻找刚才争抢的座位了,注意:谁要偷看谁就犯规,就算自动认输。”由于眼睛被蒙上又失去了方向,他们两人都在原地迟疑了良久,才小心翼翼地向前迈步,本能地伸出双手向前摸索。教室里桌椅居多,难免磕磕碰碰,再加上其他的孩子看到他们的样子都感到非常好笑,有指方向的也有起哄的,搞得他们更加不知所措。而我则站在旁边一言不发,隔岸观火,大约五分钟后,意料之中,他们谁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
这时,我饶有兴趣地将他们拉回到讲台前,“在刚才的决斗中你们谁也没有找到自己的座位。怎么样?我把座位收回了?”这时,两个孩子都觉得很尴尬。为了给他们找个台阶下,我继续说道:“这样吧!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们之中谁愿意先将蒙在自己眼睛上的布取下,并帮助对方回到属于你们俩的座位,承诺从此与对方分享,不再发生无谓的争吵,老师就可以网开一面将座位重新分配给你们。”
“我愿意!”戏剧性的变化,两个孩子又异口同声地回答了我的问题。我选择了其中一个更为好事的孩子,将他的眼布取下,只见他欣喜地牵着同桌的手一起回到了座位上。全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时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人与人之间接触、交往难免会有磕磕碰碰,当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心态最重要。我们要懂得相互谦让,懂得相互谅解,懂得与人合作、与人分享。要知道你们未来人生的道路还很长,也有很多不可预见的状况,许多事情都不是光靠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就能成功的,这其间少不了他人的帮助。同学间、朋友间的友情将是你们一生的财富,携手与共才能走向光明与成功!”
孩子们听完都会意地点点头,课堂继续,纪律特别好……
【反思】
课堂充满挑战,有时挑战的是教师是否具有丰厚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学生的奇思妙想;有时挑战的是教师是否具备冷静的思维以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状况;有时挑战的是教师是否掌握高超的育人艺术能“化干戈为玉帛,化戾气为祥和”。
面对每日灵动的课堂,面对天天成长的孩子,面对时时可能遭遇的挑战,作为教师倘若仅仅采用一贯的“师道尊严”来简单解决问题,可能收效甚微甚至还有可能让“师道尊严”也经受挑战。
“挑战无处不在”,面对学生的挑战,你我准备好了吗?
(作者单位:上饶市第五小学江西上饶334000)
责任编辑 谢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