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文版《高中语文读本》使用例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秋季开始,浙江省高中学生开始使用与苏教版必修(以下称“课本”)配套的浙江文艺出版社版的《语文读本》(以下称“读本”)。实际教学中,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很多学校,学生虽然拿着读本,但是并没有有效利用,使读本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读本的使用情况作一些回顾与总结,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语文读本》的教学价值
  课内得法,还要课外得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学生要“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而《读本》就属于这“其他读物”,是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供学生自由选读和教师引导阅读的双重优点。
  从学生角度来看,选读大部头的经典名著作品,还是比较简单的,而选读另一些散落在各种书目和作品中的优秀作品,搜寻、购买都耗时耗力而且费钱。因此,给学生提供《读本》,使之能便捷地选读,应该说是体现了人文关怀。
  从教师角度来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光靠必修教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而《读本》正是为教师提供了这样一个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便利平台。
  更为可喜的是,这套《读本》的选文思路,“不是课本内容亦步亦趋的重复,不是课本内容简单的增加或所谓深化,也不是课本的‘翻版’,而是大胆地超越人教版或苏教版课本的模式,着眼于大语文,着眼于厚素养,精选了大量典范性作品,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夯实,思想觉悟的提高,精神品位的提升,创造了充分的条件,构筑了比较坚牢的基础。”
  二.《语文读本》的使用例谈
  使用好《语文读本》,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引入法
  所谓引入法,就是强调课内外结合,将读本文章引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必修教材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引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作为课前预习的阅读材料
  对于这套语文读本的体例,编者在《序》里有这样一段话:“每套有四个专题”,“专题前面有导语,每篇或者板块后面有问题设计。我们按照‘生活与经验’、‘理解与分析’、‘评价与应用’这样的体例结构设计问题和活动,只是为了遵循一般的阅读规则”。除此之外,其实很多的选文后面还有跟文章的内容紧密相连的“资料卡片”,多为知识性的短文。这样就构成了完整的从作品体验到知识获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当课堂教学要涉及一些学生相对陌生的领域,读本中的选文在课前作为预习的材料是非常适合的。
  如课本《必修一》的第三个专题“月是故乡明”出现“对话栏”,涉及一个新的领域——评点。之前学生对评点作品知之甚少,我们就可以把读本[一]中曹雪芹《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节选)》这一选文连同选文后面“评价与应用”部分作为专题学习之前的预习材料布置给学生。尽管这一选文在阅读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学生阅读之后对什么是“评点”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体会,对什么是“眉批”、“夹批”或“旁批”也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程度好的学生甚至能简单地归纳出评点内容和方法。这样一方面了解了“评点”,更重要的是很多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为后面的《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以及学生课外阅读《红楼梦》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2、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读本中的选文的编排尽管有自己的体例,但还是有很多是跟课本的编排紧密相关的。典型的就是课本《必修四》有第三个专题“笔落惊风雨”,读本[四]中有“唐诗·宋词·元曲”的专题与之对应。其中的“唐诗气象”、“宋词情韵”中的选文完全可以与课本中的诗词结合,这就给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可以把同一作者的同一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如《登高》与《旅夜抒怀》都是杜甫晚年颠沛流离时的作品,可从中找出内容和形式上的相同和不同点。也可以把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品放在一起学习,从而更清楚地认识诗人的独特的创作风格,如李白的《蜀道难》与《把酒问月》都体现了李白的豪迈的诗风和浪漫的想象;柳永的《雨霖铃》与《八声甘州》都是婉约词风的代表作。甚至可以把同一题材的不同作者的诗作进行比较,如 “登高”这一题材,课本中有杜甫的《登高》,读本中有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杜牧的《九月齐山登高》。把这三首诗放在一起品读,学生就对“登高”抒怀之作有更深入的认识。适当运用此类方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多样化,探究式的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展开了。学生阅读并欣赏了这许多优秀诗作,对诗人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诗歌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3、作为课堂延伸的阅读材料
  成功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成为课外阅读的引领。师生共同欣赏思想深邃、语言优美的文章,和谐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常常会觉得课堂的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因此,教师要适时地作好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工作,用读本中优秀的选文来进一步充实学生的头脑,让学生体味阅读的快乐。
  如课本《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中,有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课前的“活动体验”要求学生把文章带给家长看,请家长画出引起共鸣的词句,有可能的话,给孩子写封信,说说心里话。课堂教学就从学生交流引发父母共鸣的语句开始,同时请几位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家长给自己的信。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隐藏在父母每天的“唠叨”背后的真切的爱。“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学生吟咏杨子的这些文句往往意犹未尽,此时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读本[一]中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这篇小说叙述十八岁的“我”独行在山区的公路上投宿无门、汽车抛锚、行囊遭窃等遭遇,描写生动具体,学生读后会有不同的解读,从中得到一些人生的感悟。这正是课文学习很好的延伸。
  (二)参与法
  所谓参与法,就是借用《读本》中的素材,配合教学作适当的安排,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苏教版教材在编排上有个特色,就是提出了“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且在“活动体验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走进语文,走进生活”,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有老师为找不到理想的材料来开展语文活动而苦恼。
  笔者的做法是运用《读本》提供的选文和相关的材料来参与语文活动,这样既解决了老师的苦恼,对学生来说,也省下了到处查找资料的时间,使得语文活动能有效的展开。
  比如,课本《必修四》中的第四专题是“走进语言现场”,有演讲、访谈、辩论三种语文活动。其中以辩论为最难组织,既要有一个针锋相对的辩题,又要学生花大量时间查找资料来准备辩论。其实,读本[三]的“诸子散文”专题中有一个非常经典的“人性善恶”的辩题,《读本》选了孟子的《告子上(节选)》、荀子的《性恶(节选)》,提供了这两篇文章的译文,还在“资料卡片”中集中收录了三篇较权威的讨论人性善恶的文章,这样就为我们提供了既易懂又较详尽的辩论素材。只要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可以进行辩论词的撰写了。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也曾以“人性善恶”为辩论题,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范例。在课堂辩论结束之后组织观看这场辩论赛的视频资料,同学们一方面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打算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自己的观点及论据,另一方面也可感受辩论时针锋相对的现场氛围和体会论辩语言的魅力所在。
  (三)渗透法
  所谓渗透法,就是利用《读本》的独特的语言材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研究性学习中去的一种方法。
  这套读本充分贯彻和体现了新课程的先进理念,其编排就渗透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要求。读本[一]有“红楼梦”专题,读本[二]有“鲁迅”专题,读本[三]有“人间词话”专题,读本[四]有“哈姆雷特”专题。这些专题都有一定的深度,完全可以用来作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素材。
  笔者在高一寒假中,利用《读本》的“红楼梦”专题指导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效果不错。
  例如,一学生在阅读了《红楼梦》之后写了《遗落的美丽》:
  在花瓣如雪、花般飘落的季节,我睁大好奇的双眼闯入你的世界,但你却默默地提着花锄无声地潜入我的意志……
  黛玉总是无法学会世故,命运使她饱受病痛的折磨。在无数次的挣扎之后,她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凄凉与痛楚。当她得知对宝玉的感情终成虚幻,便倔强地选择离开,只留下她的香魂四处飘荡。
  刹那间,美丽仿佛精巧的花瓶滑落,“咔嚓”一声便碎成一朵已然衰败的花朵,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峻的光……
  也有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对《红楼梦》的理解:
  在这里,人不能自己掌控人生。
  不管同学们如何解读《红楼梦》,不管他们如何评价作品中的具体人物和思想内容,都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因为他们谈出了自己的见解,第一次有意识地致力于探究性学习。
  语文教师有责任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亲近《语文读本》的机会,使他们能在五彩缤纷的语文世界中自由翱翔,体验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从而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我们努力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得益。
  
  郭玲,教师,现居浙江杭州。
其他文献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和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普活动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初赛已顺利举行,总决赛将于2010年7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教育这方广阔的沃土上,在实践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追求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心中的有效课堂又是什么样的?应该给孩子一
“非预设性”、“非指示性”现身6年多来,经历了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也接受着教育界不断的质疑与挑战。概括起来有如下方面。  (1)开放教学目标,导致放任自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要追求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课堂目标可以任意取舍、自由确定。自由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而不是目标本身。  (2)开放学习材料,过于“学生中心”。课堂无固定结构、无固定内容,按学生提出的目标与内容进行学习讨论,过高估计学生的
6月13至1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制档案处置工作研讨会在我省召开。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档案局的业务指导处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国家档案局李和平
就实际而言,我们的绝大部分企业管理整体优化的水平还不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比如,近年来一些企业只注意抓市场,却忽略了现场,管理中心外移,而不是内沉。在某
我国通过对“嫦娥一号”卫星探测数据的处理、分析与研究,目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填补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空白,其中,根据“嫦娥一号”卫星数据制作的“全月球影像图”达到
人在一生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学习上的困难、生活上的困难,待人处事上的困难等等。纯粹一帆风顺是不可想象的事。“0岁方案”主张将来发展越困难的事物,越要让孩子提前接触,提
由中国金属学会炼钢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10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于1998年12月6~9日在郑州举行。会议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中国钢铁工业如何实现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今天一早,我作为《市场星报》和《课外生活》的小记者,和其他小伙伴们一起,来到了心驰神往的科大讯飞。科大讯飞是专门研究智能语音及语音技术软件的公司。像“灵犀语言助手
是我!王子殿下曾经向我开枪,还记得我吗?啊,原来是你!你没有死,太好了!向你开枪的事我很抱歉。看,我已经受到了惩罚!先不提这些了,我给你带来了萝卜。你今天没吃东西,一定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