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乡村中学美术课程改革之我见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chi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华民族的的又一次腾飞,中华民族艺术由模仿西方到中西融合再到民族艺术的回归历经坎坷,终于我们迎来了民族艺术再次的复苏。如何让新一代的艺术创造潜能源源不断地成为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取决于我们的艺术教育,而我们国家的大部分人口在农村,所以农村美术课直接关系到国民文化艺术素养和民族文化春天的到来。
  当前美术课程设置存在一些不能忽视的问题,如总体模式比较单一;课程内容缺乏整体考虑;教学内容多而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技能轻审美的倾向。尤其是各民族文化的呈现和继承以及他的历史和审美几乎没有。我们应充分尊重传统,发掘和保留传统的优良资源,只有站在民族文化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才会有百花齐放的时候,因为你熟悉的是中华文化,你从小受的是儒道思想的教育,中华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任何一门文化艺术脱离这片土壤,都是没有生命力的,都会得不到人民的认可,也就会失去他的存在价值。中国有56个民族,地大物博,中国在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有着美术文化和教育巨大的优秀传统,这是民族艺术的根基,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如何了解,继承,发展和创新众多的民族文化成了美术课程的难题。我认为美术应该开设地方教材,有几个好处。
  
  1有利于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美术教学逻辑是专业的逻辑,美术专业的逻辑。它是以美术专业的概念、技能、方法、手段和体系来构建的。相对来说,这种逻辑,较为系统,较为科学与成熟。但这种逻辑与非专业的教育有冲突,造成目标游离;要求过高;方法呆板,文化层面上的要求得不到落实。用专业的方式来要求非专业的学生是不可取的,我们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审美观念及审美方法,不是培养画家。美术本身具有抽象性,理解一件世界性的作品需要历史及民族文化底蕴,这样一些超出学生生活阅历的作品学生能够理解吗?只有经历过的东西才有可能被理解,在当前把美术当成是可学可不学的负课的乡村。不理解的东西会让这些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只有用本地方的文化艺术来构建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方法,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进行比较。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而这些都要建立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民歌、民风、民属、范画、民艺、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像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2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我国是人口大国,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种类比较多,如何让所有的民族文化都得以继承和发展,只有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也就是在艺术文化教学中增加地方文化,然后到中华文化这个大熔炉中进行融合。只有当我们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处理好,真正光大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勇于吸纳世界上的一切先进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自主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建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更多更广泛地“走出去”,在世界文化多元的格局中发出应有的光辉。文化的发展有很强的继承性,延续性,任何新文化都要面对传统,都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方式进行创新。一般来说,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创造中形成的,又是在不断创造中被突破和创新而走向现代的。在这过程中,滞后的文化总要被先进的文化所取代,古老的传统总会在现代的竞争中被刷新。在一定意义上,现代化就是先进化。这种先进性是在历史纵向与全球横向的双重比较中被识别和确定的。但是每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总有自己的优长,而且这种传统文化还是特定国家和民族存在的历史标志,也是发展现代文化的前进基础。
  
  3有利于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继承优秀文化传统,要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既要广收博采、熔铸万物,又必须保持其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古今中外许多事实证明:国家要独立,不仅政治上、经济上要独立,思想文化上也要独立。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是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激荡,竞争日趋激烈。文化领域的竞争,不仅表现在文化产品的市场覆盖上,更表现在文化价值观的渗透上。而后者的影响往往更加深远。由于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正确领导,我国新时期的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外来文化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振奋民族精神,努力提高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身发展的活力,才能保证民族文化艺术的独立性。
  
  4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形成
  
  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倾向,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加强趣味性、应用性。可以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涵养人文精神。美育教育不仅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其高度开发与利用将直接关系到国家艺术教育领域的兴衰。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根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积累,其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思想观念、礼仪制度、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不同层面的丰富内容。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几千年始终保持延续发展,维系着民族成员的心理纽带,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美术课程标准》和地方特色为双背景,根据乡土资源优势,结合学生在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程标注和学生发展需要的美术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把美术知识的获取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其他文献
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际,在普及实验教学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如何适应新形势,是一个摆在科学课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改革科学实验教学谈几点看法。    1树立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动手操作之能力    科学实验是科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
期刊
目前,小学生在校学习负担过重,严重地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怎样做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上多使用愉快教育法,变“苦”学为“乐”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愉快教育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年龄小,对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感兴趣的就愿意学,不感兴趣的就不愿意学。而愉快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受到教育,学习新的知识。学生的精力集中,学习主动,教学效果好。
期刊
【摘 要】 在职高生的发展中,语文知识是形成各科技能的基础。但职高学生普遍基础差,上好一堂语文课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教育新模式不断出现,职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作为职业教育文化课程基础的语文课,也必定要进行改革。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开放型课堂    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技能性的社会复合型人才,特别是最近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出现,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而语文作为职业教育的基础学科,也必须为这一模
期刊
创新精神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以及长大成人后不可缺少的精神品质,有无创新精神也是评价学生心理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面对新世纪各种竞争和挑战,小学体育课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任务,努力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同步提高。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1激创新热情    体育课为学生提供了视野开阔的活动空间。小学生本应在体育课上学的较为轻松、活泼,创新热情较为高涨。但是,有的教
期刊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这里所说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实践。其本质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因此,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定将有力地推动教育改革的深化,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现在就小学阶段创新教育的认识和实施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1正确
期刊
我认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宗旨是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主体地位是通过主体精神体现出来的,是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生动活泼地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必须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这一主渠道来培养和激发学生探索与创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导”,充分“导”。    1课前诱导兴趣,埋下创新
期刊
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时代呼唤着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从创新意识抓起。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尊重信任学生,精心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情境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新课程理念更加突出了这一目标,那么,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又是如何培养的呢?    1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是培养儿童创新意识的前提。    1.1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作为小学教师,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实,我
期刊
【摘 要】 随着幼儿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推广,“TPR”——全身反应教学法越来越得到广大幼儿英语教师的认可。本文在综合前人对TPR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TPR——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教学技能特征与素质要求,并就TPR教学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全身反应教学法教学技能特征培养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Engl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教育教学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机会,实验教学在课程中占重要地位,教学中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的精神,结合教材的内容,大胆放手,让学生开放内心空间,经过科学探究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因此,我们应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实验在科学学习中的功能和作用,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