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ou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BL教学法是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的“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的一种教学模式,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特别是在医学教学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PBL的核心是“以问题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生贯穿始末,教师只在关键时刻起点拨、支架和教练的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技工学校机械专业基础课程,与生产实践密不可分。在这一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结合现场参观或实习进行教学,同时穿插PBL教学法,把传统的那种“告知式地教,接受式地学”转变为在PBL教学法引导下的积极主动研究式的学习,使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通俗,易于掌握。下面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谈PBL教学法的应用。
  一、PBL教学模式
  PBL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的作用,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教师的工作重点是精心设计“问题”,学生围绕“如何解决问题”展开学习。其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PBL教学模式
  二、PBL教学法的实施
  “铸造”是毛坯生产的一种常用方法,是《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一章重要内容,按照传统教学法,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效率低下。特别是对技校学生而言,由于学生基础差,厌学情绪浓厚,效果更不尽人意。为此,我们结合现场参观和见习,采用PBL教学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教师设计和展示问题
  设计“问题”是教师的中心任务,教师必须精心准备,需要把所授的知识点贯穿在“问题”中,并且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是结构不良的(ill-structured)、开放的(opened)、真实的、具有可探索性。
  “铸造”这一章内容包含以下主要知识点:铸造分类、砂型材料、砂型铸造工艺流程、铸件质量分析、特种铸造方法等。针对这些知识点,我们设置以下问题:
  (1)车床底座和导轨毛坯是如何生产的?汽车的轮毂和挖掘机的斗齿毛坯又是如何生产?(铸造分类)
  (2)如何使“一盘散沙”变得坚韧,耐热,透气?(砂型材料)
  (3)车床底座需经过多少工艺环节才能由废钢变成毛坯?各环节的技术要领是什么?(砂型铸造的工艺流程)
  (4)常见的铸造缺陷有哪一些?如何避免?(铸件质量分析)
  (5)特种铸造包含哪些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和应用?(特种铸造)
  2.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布置学生阅览教材,查阅资料,然后下工厂参观或见习。
  一听说下工厂参观或见习,学生欢呼雀跃。在参观或见习的过程中, 学生深入生产岗位,细心观察,仔细揣摩,了解各工艺环节的技术要领,认真地去寻找和探索教师所布置问题的答案。在车间与学生的座谈会上,学生聚精会神,仔细聆听工厂技术员的讲解,特别是当工厂安全员讲述以前发生的安全事例时,学生露出惊讶的表情,血淋淋的教训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而亲临现场所获知的感性认识在学生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根深蒂固,一生受益。
  3.学习成果展示
  重新回到课堂上后,我们要求每位同学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小组的形式派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内容广泛。有的同学把教材中讲述的内容与实际参观中工人师傅的操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异同;有些同学阐述对教师所布置问题的理解,公布答案;有的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述参观中所发生的趣事,享受快乐学习;有些同学体味铸造工人的辛苦,一滴汗水,一份辛勤,才有一丝收获。
  总之,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激烈辩论,教师布置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至于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学生认识更全面,理解更透彻,并且学以致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而且思想教育也渗透在了整个教学活动中。
  4.师生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进步发展,而不是“秋后算帐”。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的形式完成。
  首先,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自评、互评,而当学生自评互评完成以后,教师的点评往往值得学生期待,教师应及时捕捉学生的进步,不吝啬赞美之辞,有时一句漫不经心的表扬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极大的震动,形成共鸣,影响一生。例如,有一位同学发言时,指出工人师傅不戴安全帽,违反安全操作规程;还有一位同学指出工厂用电不规范。这时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说法,不迷信权威,在安全问题上坚持原则。
  最后,教师应对全部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问题”进行适当点评。
  5.问题后的反思
  问题解决以后,应进行必要的反思,要提炼所学到的知识,布置新问题,并让学生去解决新问题,而且新问题应与所学知识息息相关,并有一定的延伸性。例如,针对“铸造”这一内容,我们布置了新问题:车床主轴箱漏油(学生实习时曾经见到过),有可能与铸造的那一些缺陷有关系?学生七嘴八舌:“气孔”“缩孔”“砂眼”“裂纹”。后来组织同学到现场一看,二个原因一是铸造裂纹,二是主轴孔装配密封不好。
  这种通过学生耳闻目睹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得出的答案,往往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触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油然而生,主动创造的意识喷薄而出,而知识的迁移能力也不断获得提升。
  教学实践证明,PBL教学法采用“先问题,后学习”的教学策略,具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问题的设置给学生指明了方向,学生的自动参与和主动学习提高了兴趣,活跃了思维,而课堂上的讨论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强化了应用,因此,PBL教学法符合认知规律,非常适合技校学生的“学情”。
  当然,PBL教学法也存在不足:一是费时;二是学生自律性差;三是对教学条件要求很高。但是,只要我们扬长避短,结合实际,合理运用,就一定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亦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职业学校的学生踏入社会、进入企业后,和企业中的学徒工相比,除了拥有相对较高的理论水平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精神。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进行职业精神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就业问题上,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想象而确立的职业奋斗目标,即个人渴望达到
介绍了集成触发器TCA785的主要功能及使用方法,将其应用于电磁涡流刹车电源,由于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部《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中提到,检验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根本标准是学生有无较强的就业能力,能否顺利、高质量地就业,而就业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在校
人们常说,西塘风景美如画。于是这个假期,我们全家决定去西塘游玩儿。清晨的西塘可真静啊!当东方第一缕阳光洒在西塘河面上,整个西塘就苏醒过来了。河边的柳树,梳理着它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