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对磁共振技术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磁共振技术检查和诊断,并依据临床诊断标准观察其检出率。结果:35例患者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患者中T1WI扫描见33例患者骨折显像较清晰,其中肩关节处骨折8例,踝关节处骨折9例,髋关节处骨折8例,足骨处骨折5例,腕关节处骨折3例,隐匿性骨折检出率高达94.3%,不同的骨折部位T1wI的检出率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2WI骨折的显像率为100%。结论:在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测能够明显的使检出率提高,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磁共振技术 隐匿性骨折 诊断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91-01
隐匿性骨折又称细微骨折,通常来说指的是患者经过传统的X线和CT计算机技术的检查未出现阳性骨折的征象,而患者又存在骨折的现象,具有骨折范围小、程度轻、无明显移位等特点[1]。传统的X线诊断方法阳性率偏低,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磁共振技术作为医学上的一门新兴检查技术在临床上不断完善和快速普及,尤其是在软组织的检查和诊断方面占据独特的优势,大大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了进一步探究磁共振技术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现选取3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5.4±3.2)岁。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且异常活动,经CT和X线平片扫描检查未见骨折的征象。平均病程为(33.4±11.6)h。患者主要的受伤原因有:高处坠落、车祸、挤压伤以及扭伤等。按骨折的部位来划分患者:肩关节处骨折8例,踝关节处骨折9例,髋关节处骨折8例,足骨处骨折5例,腕关节处骨折3例。
1.2 磁共振技术检查诊断方法
采用1.5T磁共振成像机对受检部位进行扫描检查,其扫描内容和参数如下:常规的SE序列T1WI常用的扫描参数为:TE20ms,TR600ms;快速SE序列T2WI常用的扫描参数为:TE100ms、TR410ms;STIR(脂肪抑制)序列主要的扫描参数为:TE90ms、TR200ms;患者都行冠状、矢状和横断位三个平面位进行扫描,层厚为0.4cm,间隔为0.3cm,矩阵245×245。选取两名放射科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医师对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仔细的评价患者的骨折情况,并得出最终的结果。
1.3 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临床症状和病史明确,活动受限,X线的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未见明确的骨折征象;②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骨皮质的损害、连续的骨小梁的中断征象,若两项或其中的一项同时存在时可确诊为骨折;③采用磁共振成像机检测T1WI及T2WI,结果数据显示出骨皮质及髓腔内均表现不规则的线状信号区域及条状低强度信号区域,提示有骨折表现;T2WI的低强度的信号区域或存在高密度影信号一致,范围大小不一[2]。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数据分析,若计量资料属于正态分布,则采用t进行检验,若属于正态分布数据,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P<0.05)表示数据差异。
2 结果
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35例患者中除肩关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外,T1WI扫描见33例患者骨折显像较清晰,其中肩关节骨折8例(87.5%),踝关节骨折9例(90.0%),髋关节骨折8例(100%),足骨骨折5例(100%),腕关节骨折3例(100%),隐匿性骨折检出率高达94.3%,不同的骨折部位T1wI的检出率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2WI骨折的显像率为100%。2例没有经T1WI检测出来的骨折患者中,T2WI显示信号为一致的低信号带。详见表l。
表1 磁共振成像检出率[n(%)]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农业和交通业不断的发展,致使各种工伤、车祸事故和外伤患者在不断的增多。隐匿性骨折也叫做不完全骨折和骨挫伤,隐匿性骨折属假阴性现象,可按照发病机制并结合临床的治疗将其分为衰竭骨折、疲劳骨折、隐性骨内骨折、隐性创伤骨折等四种亚型。一旦发生隐匿性骨折会使患者骨髓内小血管受到损伤,继而造成骨髓内的水肿和出血症状,并会时常合并半月板或韧带的损伤。若隐匿性骨折患者无法得到有效和及时的治疗,会引起进一步的退行性骨病,给患者的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3]。隐匿性骨折一般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低信号为主,提示骨痂的生成,大多为树枝样和线样改变,由于CT和X线在骨密度的变化上比较敏感,无法准确的诊断和显示出骨挫伤,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信号异常比较敏感,应多应用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
隐匿性骨折由于其特殊的位置性,且骨关节的结构比较粗大,同时骨折情况不够彻底,使得骨折线也不是很清晰,例如踝关节骨折、肩关节骨折等多种骨折。近些年来,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引进,使得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率大大的提高,特别是针对四肢关节部位等一系列的复杂类骨折来说,磁共振成像技术表现出更高的利用价值[4]。通常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骨挫伤的检查中,其检出率比较高,不同的扫描参数对比后可以得出骨折的具体数据,对于隐匿性骨折患者较为适用。因此,当临床中应用X线无法使患者的骨折显影,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明显表现出骨折时,应该立即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 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主要利用的是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所释放的能量其衰减的程度都表现在物质的内部环境和物质的内部结构中,磁共振成像以此为依据,并利用外加的梯度磁场对发射电磁波进行检测,最后可以知道物体的构成部分原子核的具体位置以及其主要种类[5]。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与CT扫描有别,它不仅要扫描横断面图像,也需要对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进行扫描,同时还需要获得T1WI、T2WI,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和脉冲序列,多层面和多回波的自旋回波技术为最常用的技术。扫描时间参数包括回波时间(TE)和脉冲重复间隔时间(TR),使用短TR和短TE可得T1WI,而用长TR和长TE可得T2WI,以毫秒计时间。依回波时间的长短,T2WI可分为轻、中、重三种,在不同T2WI中病变的信号强度变化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性质。若T1WI呈现低信号,在轻、中、重度T2WI上则呈现高信号,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信号强度呈现递增表现,也就是说在重T2WI上信号特强。
本次研究表明,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35例患者中除肩关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外,T1WI扫描见33例患者骨折显像较清晰,检出率:94.3%,不同骨折部位T1wI的检出率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骨折显像率100%。2例未经T1WI检测出的骨折中,T2WI显示信号为一致的低信号带。
总之,在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测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使检出率提高,帮助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好的把握住治疗时机,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景武;沈国鑫.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01).
[2]戴平丰;章士正;范顺武;等.MRI在胫骨平台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13,23(8):503-504.
[3]郭智萍;赵建;李石玲.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分析[期刊论文]-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06).
[4]王正林.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的诊断分析及检查策略[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145-146.
[5]侯安海;陈幸福;周晓燕;等.低场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24-225.
【关键词】 磁共振技术 隐匿性骨折 诊断 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291-01
隐匿性骨折又称细微骨折,通常来说指的是患者经过传统的X线和CT计算机技术的检查未出现阳性骨折的征象,而患者又存在骨折的现象,具有骨折范围小、程度轻、无明显移位等特点[1]。传统的X线诊断方法阳性率偏低,易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近年来由于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磁共振技术作为医学上的一门新兴检查技术在临床上不断完善和快速普及,尤其是在软组织的检查和诊断方面占据独特的优势,大大提高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为了进一步探究磁共振技术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现选取3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5.4±3.2)岁。患者入院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受伤部位肿胀、疼痛,且异常活动,经CT和X线平片扫描检查未见骨折的征象。平均病程为(33.4±11.6)h。患者主要的受伤原因有:高处坠落、车祸、挤压伤以及扭伤等。按骨折的部位来划分患者:肩关节处骨折8例,踝关节处骨折9例,髋关节处骨折8例,足骨处骨折5例,腕关节处骨折3例。
1.2 磁共振技术检查诊断方法
采用1.5T磁共振成像机对受检部位进行扫描检查,其扫描内容和参数如下:常规的SE序列T1WI常用的扫描参数为:TE20ms,TR600ms;快速SE序列T2WI常用的扫描参数为:TE100ms、TR410ms;STIR(脂肪抑制)序列主要的扫描参数为:TE90ms、TR200ms;患者都行冠状、矢状和横断位三个平面位进行扫描,层厚为0.4cm,间隔为0.3cm,矩阵245×245。选取两名放射科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医师对磁共振成像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仔细的评价患者的骨折情况,并得出最终的结果。
1.3 临床诊断标准
①患者临床症状和病史明确,活动受限,X线的检查结果显示为阴性,未见明确的骨折征象;②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观察,主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骨皮质的损害、连续的骨小梁的中断征象,若两项或其中的一项同时存在时可确诊为骨折;③采用磁共振成像机检测T1WI及T2WI,结果数据显示出骨皮质及髓腔内均表现不规则的线状信号区域及条状低强度信号区域,提示有骨折表现;T2WI的低强度的信号区域或存在高密度影信号一致,范围大小不一[2]。
1.4 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4.0进行数据分析,若计量资料属于正态分布,则采用t进行检验,若属于正态分布数据,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P<0.05)表示数据差异。
2 结果
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35例患者中除肩关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外,T1WI扫描见33例患者骨折显像较清晰,其中肩关节骨折8例(87.5%),踝关节骨折9例(90.0%),髋关节骨折8例(100%),足骨骨折5例(100%),腕关节骨折3例(100%),隐匿性骨折检出率高达94.3%,不同的骨折部位T1wI的检出率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2WI骨折的显像率为100%。2例没有经T1WI检测出来的骨折患者中,T2WI显示信号为一致的低信号带。详见表l。
表1 磁共振成像检出率[n(%)]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农业和交通业不断的发展,致使各种工伤、车祸事故和外伤患者在不断的增多。隐匿性骨折也叫做不完全骨折和骨挫伤,隐匿性骨折属假阴性现象,可按照发病机制并结合临床的治疗将其分为衰竭骨折、疲劳骨折、隐性骨内骨折、隐性创伤骨折等四种亚型。一旦发生隐匿性骨折会使患者骨髓内小血管受到损伤,继而造成骨髓内的水肿和出血症状,并会时常合并半月板或韧带的损伤。若隐匿性骨折患者无法得到有效和及时的治疗,会引起进一步的退行性骨病,给患者的生活等造成严重的影响[3]。隐匿性骨折一般以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部分低信号为主,提示骨痂的生成,大多为树枝样和线样改变,由于CT和X线在骨密度的变化上比较敏感,无法准确的诊断和显示出骨挫伤,而磁共振成像检查对信号异常比较敏感,应多应用于隐匿性骨折的诊断。
隐匿性骨折由于其特殊的位置性,且骨关节的结构比较粗大,同时骨折情况不够彻底,使得骨折线也不是很清晰,例如踝关节骨折、肩关节骨折等多种骨折。近些年来,由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引进,使得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率大大的提高,特别是针对四肢关节部位等一系列的复杂类骨折来说,磁共振成像技术表现出更高的利用价值[4]。通常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骨挫伤的检查中,其检出率比较高,不同的扫描参数对比后可以得出骨折的具体数据,对于隐匿性骨折患者较为适用。因此,当临床中应用X线无法使患者的骨折显影,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明显表现出骨折时,应该立即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 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主要利用的是核磁共振的原理,由于所释放的能量其衰减的程度都表现在物质的内部环境和物质的内部结构中,磁共振成像以此为依据,并利用外加的梯度磁场对发射电磁波进行检测,最后可以知道物体的构成部分原子核的具体位置以及其主要种类[5]。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与CT扫描有别,它不仅要扫描横断面图像,也需要对矢状面和冠状面图像进行扫描,同时还需要获得T1WI、T2WI,所以应选择合适的扫描参数和脉冲序列,多层面和多回波的自旋回波技术为最常用的技术。扫描时间参数包括回波时间(TE)和脉冲重复间隔时间(TR),使用短TR和短TE可得T1WI,而用长TR和长TE可得T2WI,以毫秒计时间。依回波时间的长短,T2WI可分为轻、中、重三种,在不同T2WI中病变的信号强度变化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性质。若T1WI呈现低信号,在轻、中、重度T2WI上则呈现高信号,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信号强度呈现递增表现,也就是说在重T2WI上信号特强。
本次研究表明,经过磁共振成像检查,35例患者中除肩关节骨折和踝关节骨折外,T1WI扫描见33例患者骨折显像较清晰,检出率:94.3%,不同骨折部位T1wI的检出率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WI骨折显像率100%。2例未经T1WI检测出的骨折中,T2WI显示信号为一致的低信号带。
总之,在隐匿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技术进行检测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能够明显的使检出率提高,帮助临床治疗过程中很好的把握住治疗时机,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可在临床诊断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景武;沈国鑫.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在细微及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1,(01).
[2]戴平丰;章士正;范顺武;等.MRI在胫骨平台隐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和临床意义[J].中华骨科杂志,2013,23(8):503-504.
[3]郭智萍;赵建;李石玲.胫骨下1/3螺旋骨折合并后踝隐匿性骨折的影像分析[期刊论文]-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06).
[4]王正林.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的诊断分析及检查策略[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4):145-146.
[5]侯安海;陈幸福;周晓燕;等.低场磁共振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