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述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CBE模式下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训方式,希望可以对高职院校起到借鉴的作用,使其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CBE模式;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也使得市场上缺乏专业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力军,需求量很大,所以基于CBE模式的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便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
国内的旅游管理学校并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高职院校注重的是技能的实践性,但从结果来看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的基本相同,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发挥出高职院校的优势。同时学校的培养目标也不明确,导致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加上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符,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难以发挥,对前途充满迷茫。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内容和方向如出一辙,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在专业知识和素养上基本一样,这与当前的创新培养理念背道而驰。高职院校的本质工作就是培养出专业的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千篇一律的培养方法导致学生很难满足市场需求。而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不平衡造成了很多的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偏离了预定的轨道,这严重影响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CBE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中的内涵培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来进行指定的人才培养,可以在实际教学模式中设立能力本位的授课方式,将能力本位和校企合作相结合,以此来设立培养模式,还可以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来作为基础,结合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全新的人才培养。全力打造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人才培养和学生实训能够顺利的进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外实训、校内培养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搭建一个培养平台,可以快速有效的培养出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来与相关的合作企业进行对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而在教学中,应该重点突出课程的操作性和实际性,教师应该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调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接受培养。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结合学生各自的特性,因材施教。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充分掌握理論知识,再利用实践教学,让其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形成一主线、二加强、三结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特色。一主线就是以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能力为主,二加强就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三结合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实际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四对接就是实现培养目的和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正式工作过程的对接,学校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实践与企业的工作条件的对接。而在CBE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应着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在语言培养上加大力度,保证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满足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内涵,充分的满足市场需求。
(二)人才培养多元模式构建
根据实际的旅游业发展,结合高职旅游管理的培训特点,发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的重点。可以充分利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构建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第二种,“教师-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第三种,“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模式。第一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和企业为中心,主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加强,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企业的资源,将教学课堂复制到企业中去,将旅游企业复制到课堂中,以此方法来凸显职业技能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实际的培养中,让学生在校内基地进行各方面的基础能力提升,之后进入仿真公司进行专业能力的实践,最后再通过企业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达到毕业的目的,以此来打造一个“基地-仿真公司-企业”的递进培养模式。第二种培养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时由教师带领,使用企业的真实项目,这样既能对专业技能进行练习,还能够对理论知识完成巩固,并完成学生的证书培训和考试,使学生至少获得一个职业证书。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在公司内部或校外的实训基地完成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严格按照企业的制度上岗,熟悉实际的操作内容,培养实际的操作能力。第三阶段是在实习基地正式实习,培养职业道德,完成毕业作品。这就是“教师-基地-仿真公司-企业”的工学结合模式。第三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外语的培训,着重对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和和职业素质,同时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实现“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的模式培养,以此来打造“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的高端技术人才,通过对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加强,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的人文知识和专业素质;而英语证书的获得代表了学生具备基本的交流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掌握。同时在旅游企业的项目主管的指导下,可以有效的让学生获得锻炼,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等到正式进入岗位进行工作时,就能够很快的完成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整合,加强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创新能力和职业潜力,提高其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三)专业知识与素质的构建
在对专业知识与素质的构建中,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核心课程;第二,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第三,明确知识能力和态度结构。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指确定专业能力和职业性质的课程,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的计划上,应该以培养高端人才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还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能和基本的职业素质,同时按照岗位的需求,引进企业中的标准,以便学生更早的适应岗位需求,紧跟行业的变化。而在核心课程的设立上,最多不宜超过五门课,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其进行掌握与实践。在目标和规格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必须紧跟行业的发展,依照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目标和规格的培养。在目标的培养上应主要以企业的岗位为主旨;在规格的培养上应主要以“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为核心。目标与规格的培养要具体,突出高职院校的培训特点。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主体进行明确的培养,同时对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以此来突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同
(下转第234页)
(上接第174页)
时建设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照市场调研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旅游管理岗位上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同时根据“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的模式,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将其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和事件处理能力,充分满足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知识能力和态度结构主要是通过DACUM委员会对已经确定的岗位群进行研究得出的,明确的提出了其岗位要求的核心需求,明确了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这样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明确的道路,只要根据科学的培训方式就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市场的调研也能够得出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给学校提供了参考条件。
三、结论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的是人才的高度紧缺,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地点,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CBE模式为基础,将其融入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去,创新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法,以此来推动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郑新红,1977年生,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及旅游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才智,2018(19):10.
[2]杨晶.浅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5):110.
关键词:CBE模式;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也使得市场上缺乏专业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人才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力军,需求量很大,所以基于CBE模式的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便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
国内的旅游管理学校并没有清晰的专业定位。高职院校注重的是技能的实践性,但从结果来看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的基本相同,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发挥出高职院校的优势。同时学校的培养目标也不明确,导致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难以找到合适的位置,加上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不符,导致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难以发挥,对前途充满迷茫。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内容和方向如出一辙,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创新性和独立性。在专业知识和素养上基本一样,这与当前的创新培养理念背道而驰。高职院校的本质工作就是培养出专业的人才来满足市场的需要,但千篇一律的培养方法导致学生很难满足市场需求。而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不平衡造成了很多的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偏离了预定的轨道,这严重影响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
二、CBE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中的内涵培养
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来进行指定的人才培养,可以在实际教学模式中设立能力本位的授课方式,将能力本位和校企合作相结合,以此来设立培养模式,还可以把学生的职业素养来作为基础,结合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全新的人才培养。全力打造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人才培养和学生实训能够顺利的进行,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外实训、校内培养相结合的培训方法,搭建一个培养平台,可以快速有效的培养出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来与相关的合作企业进行对接,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而在教学中,应该重点突出课程的操作性和实际性,教师应该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此来调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主动的接受培养。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结合学生各自的特性,因材施教。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充分掌握理論知识,再利用实践教学,让其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形成一主线、二加强、三结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特色。一主线就是以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能力为主,二加强就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三结合就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与实际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四对接就是实现培养目的和旅游行业人才需求的对接,人才培养过程与正式工作过程的对接,学校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教学实践与企业的工作条件的对接。而在CBE模式下的人才培养,应着重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使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需在语言培养上加大力度,保证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满足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内涵,充分的满足市场需求。
(二)人才培养多元模式构建
根据实际的旅游业发展,结合高职旅游管理的培训特点,发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下的重点。可以充分利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构建三种人才培养模式。第一种,“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第二种,“教师-基地-仿真公司-企业”模式;第三种,“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模式。第一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和企业为中心,主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加强,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企业的资源,将教学课堂复制到企业中去,将旅游企业复制到课堂中,以此方法来凸显职业技能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实际的培养中,让学生在校内基地进行各方面的基础能力提升,之后进入仿真公司进行专业能力的实践,最后再通过企业进行职业素养的培训,达到毕业的目的,以此来打造一个“基地-仿真公司-企业”的递进培养模式。第二种培养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时由教师带领,使用企业的真实项目,这样既能对专业技能进行练习,还能够对理论知识完成巩固,并完成学生的证书培训和考试,使学生至少获得一个职业证书。第二个阶段是通过在公司内部或校外的实训基地完成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严格按照企业的制度上岗,熟悉实际的操作内容,培养实际的操作能力。第三阶段是在实习基地正式实习,培养职业道德,完成毕业作品。这就是“教师-基地-仿真公司-企业”的工学结合模式。第三种培养模式主要注重外语的培训,着重对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学生的人文和和职业素质,同时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实现“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的模式培养,以此来打造“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的高端技术人才,通过对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加强,能够使学生掌握专业的人文知识和专业素质;而英语证书的获得代表了学生具备基本的交流能力和职业技能的掌握。同时在旅游企业的项目主管的指导下,可以有效的让学生获得锻炼,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等到正式进入岗位进行工作时,就能够很快的完成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整合,加强对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创新能力和职业潜力,提高其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三)专业知识与素质的构建
在对专业知识与素质的构建中,要明确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核心课程;第二,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第三,明确知识能力和态度结构。专业的课程主要是指确定专业能力和职业性质的课程,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的计划上,应该以培养高端人才为核心,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还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潜能和基本的职业素质,同时按照岗位的需求,引进企业中的标准,以便学生更早的适应岗位需求,紧跟行业的变化。而在核心课程的设立上,最多不宜超过五门课,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其进行掌握与实践。在目标和规格的培养上,高职院校必须紧跟行业的发展,依照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目标和规格的培养。在目标的培养上应主要以企业的岗位为主旨;在规格的培养上应主要以“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为核心。目标与规格的培养要具体,突出高职院校的培训特点。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为主体进行明确的培养,同时对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进行严格要求,以此来突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自身特点。同
(下转第234页)
(上接第174页)
时建设能力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依照市场调研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旅游管理岗位上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同时根据“双技能+双证书+双素质”的模式,实现对人才的培养。将其培养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具备很强的应变能力和事件处理能力,充分满足旅游市场的人才需求。知识能力和态度结构主要是通过DACUM委员会对已经确定的岗位群进行研究得出的,明确的提出了其岗位要求的核心需求,明确了企业对毕业生的技能、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这样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提供了明确的道路,只要根据科学的培训方式就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市场的调研也能够得出企业对于人才的具体需求,给学校提供了参考条件。
三、结论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伴随的是人才的高度紧缺,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地点,高职院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CBE模式为基础,将其融入到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中去,创新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法,以此来推动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郑新红,1977年生,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及旅游教育研究。
参考文献
[1]张伟.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才智,2018(19):10.
[2]杨晶.浅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