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shengqi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借助注释等方法理解课文的内
  容,体会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学习并借鉴。
  3.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古汉语精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古人的读书方法和态度,学习并借鉴。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古汉语精练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名言趣导入
  1.回顾旧知,引发期待。
  同学们之前积累了不少名言吧?我们来回忆回忆。老师说上句,你们接下句。
  (逐句出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再齐读。
  2.关联要素,导入新课。
  (总结学生发言后投影出示第八单元导读页,齐读人文要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要怎么读呢?苏轼的这句话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除此之外,关于读书,古人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出示课题,朱熹的古文。)
  【设计意图:在进入新课学习之前,名言接龙既能唤起学生原有的积累,又能关联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期待,同时紧扣古文关于读书的主题。】
  二、初读知古文
  1.初读古文,整体感知。
  (1)完成学习活动一,注意看要求。
  (出示活动一要求)
  自由读古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注意文中的停顿。
  (2)指名读,师正音。(指导“矣、岂”的读音)师生合作读。
  (3)师范读,提示学生注意倾听,在教师停顿的地方做标注。
  2.再读古文,读好停顿。
  (1)你们标注老师刚才停顿的地方就是老师在这则古文中的断句,(出示断句)以前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的人为了便于理解和读得明白就根据具体的语境给古文断句。你们也试试。
  (2)生自由练习读,生生评价。
  3.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生通读古文的基础上,再进行“断句”读好停顿,“断句”对阅读古文很重要,对于学生又是陌生的。在这里,学生听教师范读时,在停顿的地方做标注,教师再出示断句的古文,就是让学生能大致了解“断句”的规律,读出停顿,也为下一步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含义奠定基础。】
  三、品读解文意
  1.理解文意,梳理学法。
  过渡:读着读着,我们就读出了古文的味道。这则古文讲的又是什么呢?接下来完成学习活动二,认真阅读活动要求。
  (出示活动二要求)
  读古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1)逐句出示古文原文。(生边
  说,师边梳理理解古文意思的方法。)
  (出示句子:“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2)梳理学法。“余”“尝”“此”之前学过,可以回顾记忆知道它的意思,总结方法为——记;“谓”和“漫浪”可以通过看文中的注释明白意思,总结方法为——看;“则”字可以猜一猜它的意思,总结方法为——猜,如果猜出来的意思和古文语境不吻合,再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换个合适的词语,总结方法为——换;“既”字的意思,可以用组词加一加的方法,组词“既然”,总结方法为——加;剩下词句的意思与今天白话文的意思相差无几,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直接保留下来,总结方法为——留。
  (梳理总结,板书:记、看、猜、换、加、留。)
  2.迁移学法,嘗试运用。
  过渡:试着用以上方法解释其他句子意思,在句子旁批注自己所用的方法。
  (1)出示句子:“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区分“急”的古今义,在古文中是“要紧、重要”的意思,现在的“急”表示“着急”的意思。明白词义随着时间和生活的演变会发生变化是古文中的一种现象。
  (2)出示句子:“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指导学生借助反问词“岂”、语气词“乎”,读好反问句。
  (3)学生尝试将反问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改为陈述句。
  (4)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发现古文中“也”“矣”“乎”的相同点。(都是语气词,一般没有实际的意思。)再借助语气词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3.归纳总结,拓展学法。
  总结:当然,理解古文的意思,除了我们总结的这些方法外,其实还有很多,如翻阅资料、向别人请教等。总之,学习古文、理解古文意思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学习。
  4.合作对读,疏通文意。
  齐读古文,师生合作对读,师生交换合作对读。(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
  【设计意图:学古文最难的就是理解意思。文中有注释的实词学生很容易掌握,可其他字词却不好理解,引导学生将陌生的古文和我们今天的文字对接,总结出学习的规律,梳理出学法,能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诵读明内涵
  1.熟读古文,发现特点。
  (1)再读古文(师生、生生对读)。
  过渡:我在说古文意思的时候,用了很长一段话,你们只用四句文言文就都说清楚了,由此可见,古文有什么特点?(言简意赅,这也正是古文的独特之处。)
  (2)朱熹说读书有三到,你们刚才在读书时坐得端正,声音洪亮,说明做到了“眼到、口到”。思考:怎么才能做到“心到”?
  (3)出示:我们读书时要做到:“____、___、____。”如果心不在这里,就会“_____________”,心和
  眼既然不专心一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到之中,“____”最重要。心已经到了,“__________
  _______?”
  (教师引读,生填空读。)
  2.熟读成诵,理解内涵。
  (1)出示空白页,学生挑战背记。
  过渡:在朱熹的古文中,有一句话老师想送给你们共勉:“读书有三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你们最想用文中哪一句来勉励自己,或者送给谁?说说自己的理由。
  (2) 学生交流。
  (3) 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在理解古文意思的基础上层层递进熟读成诵,不断推进理解古文的进度,在合适的时机点拨,让学生从古人书中获得经验成长。再把古文的内涵通过赠言的方式沉淀下来,留在心中。】
  五、活读扩积累
  1.走近作者,读活古文。
  过渡:我们读了朱熹的古文,再来读一读朱熹本人。(出示朱熹简介)
  朱熹是宋代的理学家。他这一生都在读书、写书、教书,教书、读书、写书。他的文章至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出示朱熹两首诗《观书有感·其一》《观书有感·其二》,指名读,说说诗意,积累成诵。播放朱熹与武夷精舍的纪录片,了解他的理学思想。)
  总结:关于读书,古人也提出了八大读书法。我们来读一读。想有更多的了解,大家课后可以再找些资料进行深入研究。
  2.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1)推荐阅读孔子的《论语》。
  (2)选取关于读书的文言文名句制作成书签。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是学习古文的门道,此处还整合了关于读书的主题活动,意在把握读书的主题,梳理相关信息,把握重点内容。】
  (作者单位:海南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戏剧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育戏剧运用于语文学科,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直观,令学生更热情地投入学习并乐于协作互助,从而在丰富的体验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以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中的“识字加油站”“我的发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以及“和大人一起读”为例,谈谈融
期刊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学习亦是如此。预习是语文学习全过程中的第一环节。实践证明,预习能有效地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更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二年级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方面都比一年级有了提高,在此阶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习惯基础。  一、方法引路,规范行动  低年级课程目标要求:识字写字仍是二年级的重点,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
期刊
摘要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它要求我们用最简洁快速的方法求出最正确的答案。应该舍弃繁琐的解题思路,整合出最合理的方法,达到优化教学思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简化问题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 “植树”问题 教学策略 优化思路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数学广角”把植树的问题归总到一单元,进行了全面的“植树”问题的教学,就是把摆花盆、装路灯、插红旗、
期刊
问题产生  日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给学生的一项常规性作业。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每周至少要布置1~2篇日记,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但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些普遍问题:  1.80%以上的学生把这一作业当作一种负担。学生在这一作业的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应付的学生比例占50%以上。  2.目前班级学生较多,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因此,认真批改很难。往往只给
期刊
统编本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出现了较长篇幅的课文,开展朗读指导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对低年级的教学来说,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活动无疑是一项高效的阅读策略。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教学任务,进行高效的课文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了我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统编本教材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文中配有精美的插图,如何利用好这些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
期刊
在统编本教材中我们发现,每个学段都有丰富生动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凸显了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时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立意也更加鲜明。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习俗、传统美德以及文化内涵。传统节日的文化元素,是语文教学丰富的资源。  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传统节日文化和教材联结,有意识地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转
期刊
【教学理念】  “快乐读书吧”的读书活动,虽然主要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但是教师要在读书活动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以《中国古代寓言》中的两篇寓言为引子,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由此激发学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从而达到海量阅读。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三本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
期刊
记者:余校长,您好!在您长达34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中,是如何寻找自己的专业方向,并最终聚焦于言语创造的?  余志君:在一线教学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定下专业坐标并持之以恒地实践研究,确非易事。确切来说,我是在2004年成为一名特级教师之后,才拨云见雾般找到并确认自己的研究方向。也就是说,我成了特级教师,才认真考虑“特”在哪里,于是着手提炼教学主张,基于教学主张开展系列聚焦言语表达与儿童创造
期刊
【教学目标】  1.借助图片、儿歌等,正确认读b、p、m、f,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  母ɑ、o、i、u组成的音节,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重点】  1.正确拼读b、p、m、f和单韵  母ɑ、o、i、u组成的音节。  2.能在四线格内准确书写b、  p、m、f,掌握书写技巧。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过程】  
期刊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组教材以“伟人”为专题,让学生从多个侧面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大禹治水》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大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的故事。全文结构清晰,语言精练。课文脉络非常清楚,治水前后两个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显了大禹的奉献精神和疏导治水的智慧。  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初步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大禹的奉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