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环境因素是引起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社会的高要求、语境因素、课堂环境及口语课程设置等方面。可以从理性看待英语听说能力、营造口语学习外部环境、改善课堂环境、重视口语能力培养、将听说能力培养的重心向中小学转移等方面着手减轻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
关键词:口语焦虑;社会环境;因素;对策
一、引言
焦虑是指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产生口语焦虑,主要表现在害怕发言、发言时紧张、大脑空白、发言声音小、含混不清、词不达意、口误、口吃、表达不流畅、忘词等。口语焦虑是影响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
一般认为,语言能力、口语任务特点、环境、学习者心理及性格、教学评价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学习者英语口语焦虑(熊惠兰,2007;张茜,2009;庄帆,2010)。有研究者就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做过一些探讨,但对影响大学生口语焦虑的社会环境因素尚无专门分析研究。
二、影响口语焦虑的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的高要求
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对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对很多学生来说却难以达到。而有的用人单位在面试时还会用英语提问,面对如此高的要求,很多大学生显得无所适从,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较大。
2.语境因素
根据Krashen(1985)的“输入假设”,语言习得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而是要连续不断地进行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我国大学生一周的英语课时一般为4节,这样的课时显然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同时,在我国,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真实环境。学生面对的交流对象几乎都是以汉语为母语者,英语不是进行日常交流的手段,因此缺乏提高口语的动机和兴趣。除上英语课时在教师的要求下用英语发言外,平时很少有机会进行口语练习,一旦被要求发言或进行口语考试,平时训练不足带来的不自信就会引起焦虑。
3.课堂环境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用英语发言时常常担心自己因发音不标准、语句不流畅、用词不当等而遭到教师的指责和同学的嘲笑,因而信心不足以致焦虑。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容忍度低,易于过度否定评价和纠错,这也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心理上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在课堂上就更羞于开口。同时,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多数班级规模普遍过大,英语课堂上,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只有少数学生能得到发言机会,大多数学生只能当听众,长期处于被动倾听的状态,一旦被要求开口,就会显得“拙嘴笨舌”。
4.口语课程设置
我国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几乎从来没有上过口语课。在中学阶段,教师重词汇、语法的讲解,轻口语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做题、不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存在口语课安排课时不够的问题。同时,英语四级考试的社会权重过大,虽然教育部已经取消颁发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证书,但在很多高校,学生的四级成绩仍与学位证直接挂钩。在社会需求方面,用人单位也十分看重学生的英语四级分数。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学生的就业及以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虽然四级网考系统具有口语测试项目,但710分制四级考试不涉及口语考核。因此,为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不少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未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开展口语教学,而是将口语教学课时挪用,为学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做准备,并未为学生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
三、减轻环境因素引起的口语焦虑对策
为减轻因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可以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理性看待英语听说能力
研究者王初明认为,在我国,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要极少,“哑巴英语”应被视为常态,而不应不顾国情、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在大学全面强行推广听说训练。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有的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有的本身不善言辞,但读写能力较强。研究者张绍杰认为,外语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在外语环境下,获取信息主要靠读,交流信息主要靠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读写是第一位的,听说是第二位的。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行业及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进行分类培养。
2.营造口语学习外部环境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校园英语广播、英语小品、情景剧、口语比赛等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活动内容要具有吸引力,不仅仅为英语学习优秀者提供平台,还要调动大面积英语学习爱好者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公用邮箱、QQ群等作为学生英语交流的手段,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当众发言带来的焦虑,从而提高其自信心。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等提高学生兴趣。
3.改善课堂环境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轻焦虑。课前可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发言内容,减轻即兴发言带来的压力。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可以让学生将发言要点做成幻灯片,在面向同学作报告时借助幻灯片的提示帮助表达。课堂讨论前提供关键词和主要的句型等语料,让学生有话可说;讨论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给予帮助;小组讨论后再请学生发言,给他们足够的准备时间,或提前告知某些学生做好发言的准备。学生发言时,教师应积极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发言是有价值的,并注意把握点评的时机、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口语水平实际出发,降低口语练习难度。口语训练要遵循从模仿英语发音、朗读、背诵、陈述、讨论、演讲、辩论等由易到难的过程。
4.重视口语能力培养
目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未成为社会型考试,考试成绩还将与教学考核挂钩。因此,教师应改变围绕四级考试“打转”的教学思想,平衡口语能力培养和四级考试的矛盾。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学生在课前准备口语材料时,就已经在做阅读理解,课堂上进行的讨论等口语活动又可以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他们写作时言之有物。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不会妨碍四级考试,反而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5.听说能力培养的重心要向中小学转移
从小进行听力和语音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已经得到专家的认可。研究者王初明认为,培养学生学好外语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好头。突出听说训练,重心应向中小学阶段转移。中小学是学好英语最重要的阶段。研究者张绍杰认为,在外语教学基础阶段优先发展听说是对的,但在大学阶段还要优先发展听说应引起人们的反思。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至少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应该创设条件开展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熊惠兰.影响英语学习者口语焦虑的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2]张茜.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成因及对策[J].语文学刊,2009,(11).
[3]庄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源的调查[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2).
[4]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5).
责编:路童
关键词:口语焦虑;社会环境;因素;对策
一、引言
焦虑是指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我国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会产生口语焦虑,主要表现在害怕发言、发言时紧张、大脑空白、发言声音小、含混不清、词不达意、口误、口吃、表达不流畅、忘词等。口语焦虑是影响我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
一般认为,语言能力、口语任务特点、环境、学习者心理及性格、教学评价方式等因素会影响学习者英语口语焦虑(熊惠兰,2007;张茜,2009;庄帆,2010)。有研究者就如何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情绪、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做过一些探讨,但对影响大学生口语焦虑的社会环境因素尚无专门分析研究。
二、影响口语焦虑的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的高要求
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其中,对大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用英语进行交谈,能经准备后就所熟悉的话题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对很多学生来说却难以达到。而有的用人单位在面试时还会用英语提问,面对如此高的要求,很多大学生显得无所适从,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较大。
2.语境因素
根据Krashen(1985)的“输入假设”,语言习得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而是要连续不断地进行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我国大学生一周的英语课时一般为4节,这样的课时显然不够,不利于学生的口语水平提高。同时,在我国,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真实环境。学生面对的交流对象几乎都是以汉语为母语者,英语不是进行日常交流的手段,因此缺乏提高口语的动机和兴趣。除上英语课时在教师的要求下用英语发言外,平时很少有机会进行口语练习,一旦被要求发言或进行口语考试,平时训练不足带来的不自信就会引起焦虑。
3.课堂环境
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用英语发言时常常担心自己因发音不标准、语句不流畅、用词不当等而遭到教师的指责和同学的嘲笑,因而信心不足以致焦虑。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错误容忍度低,易于过度否定评价和纠错,这也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导致心理上的恐慌和不安全感,在课堂上就更羞于开口。同时,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多数班级规模普遍过大,英语课堂上,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只有少数学生能得到发言机会,大多数学生只能当听众,长期处于被动倾听的状态,一旦被要求开口,就会显得“拙嘴笨舌”。
4.口语课程设置
我国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几乎从来没有上过口语课。在中学阶段,教师重词汇、语法的讲解,轻口语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只会做题、不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还未受到足够重视,存在口语课安排课时不够的问题。同时,英语四级考试的社会权重过大,虽然教育部已经取消颁发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证书,但在很多高校,学生的四级成绩仍与学位证直接挂钩。在社会需求方面,用人单位也十分看重学生的英语四级分数。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学生的就业及以后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虽然四级网考系统具有口语测试项目,但710分制四级考试不涉及口语考核。因此,为使学生顺利通过考试,不少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未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开展口语教学,而是将口语教学课时挪用,为学生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做准备,并未为学生创造口语练习的机会。
三、减轻环境因素引起的口语焦虑对策
为减轻因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可以尝试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理性看待英语听说能力
研究者王初明认为,在我国,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要极少,“哑巴英语”应被视为常态,而不应不顾国情、社会需求等实际情况在大学全面强行推广听说训练。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有的能言善辩、口若悬河,有的本身不善言辞,但读写能力较强。研究者张绍杰认为,外语学习的直接目的是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在外语环境下,获取信息主要靠读,交流信息主要靠写。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读写是第一位的,听说是第二位的。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行业及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进行分类培养。
2.营造口语学习外部环境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校园英语广播、英语小品、情景剧、口语比赛等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提供练习口语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活动内容要具有吸引力,不仅仅为英语学习优秀者提供平台,还要调动大面积英语学习爱好者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如公用邮箱、QQ群等作为学生英语交流的手段,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当众发言带来的焦虑,从而提高其自信心。教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音频等提高学生兴趣。
3.改善课堂环境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减轻焦虑。课前可提前让学生准备好发言内容,减轻即兴发言带来的压力。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可以让学生将发言要点做成幻灯片,在面向同学作报告时借助幻灯片的提示帮助表达。课堂讨论前提供关键词和主要的句型等语料,让学生有话可说;讨论时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给予帮助;小组讨论后再请学生发言,给他们足够的准备时间,或提前告知某些学生做好发言的准备。学生发言时,教师应积极回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发言是有价值的,并注意把握点评的时机、方式,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表扬。教师还应从学生的口语水平实际出发,降低口语练习难度。口语训练要遵循从模仿英语发音、朗读、背诵、陈述、讨论、演讲、辩论等由易到难的过程。
4.重视口语能力培养
目前,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还未成为社会型考试,考试成绩还将与教学考核挂钩。因此,教师应改变围绕四级考试“打转”的教学思想,平衡口语能力培养和四级考试的矛盾。英语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学生在课前准备口语材料时,就已经在做阅读理解,课堂上进行的讨论等口语活动又可以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使他们写作时言之有物。教师应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不会妨碍四级考试,反而会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5.听说能力培养的重心要向中小学转移
从小进行听力和语音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已经得到专家的认可。研究者王初明认为,培养学生学好外语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好头。突出听说训练,重心应向中小学阶段转移。中小学是学好英语最重要的阶段。研究者张绍杰认为,在外语教学基础阶段优先发展听说是对的,但在大学阶段还要优先发展听说应引起人们的反思。因此,为有效提高学生口语水平,至少从中学阶段开始就应该创设条件开展对学生听说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熊惠兰.影响英语学习者口语焦虑的因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
[2]张茜.析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成因及对策[J].语文学刊,2009,(11).
[3]庄帆.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焦虑源的调查[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0,(2).
[4]王初明.从外语学习角度看大学英语教学和考试的改革[J].外语界,2010,(5).
责编:路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