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的海南,风光旖旎,热浪撩人。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术交流大会在此间成功举行!这是我国康复医学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作为运动疗法专业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委员、我国康复医学的开拓者之一,南京医学院教授周士枋,自然欣喜交集、踌躇满志。直至返程途中,周教授才有了一点空暇,于是,伴着机器的轰鸣,随着海轮的起伏,记者就康复医学的一些问题请教了他——
周教授说,康复医学的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古代的康复医学,历史悠久;二是近代的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具体讲,是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近代康复医学的建立。这是因为残酷的战争造成了人员大量伤亡,留下了很多残疾、截瘫士兵,怎么办?现实呼唤着康复。据美国的一项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有数千名截瘫士兵,5年内,他们无一幸免地全部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截瘫士兵增加更多,但20年后仍有50%的人存活,这是什么原因呢?无疑应当归功于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康复手段的有效干预。因此,周教授强调指出:功能障碍的人一定要重视和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是独立于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联系。周教授说,临床医学的对象是疾病,它重视疾病的诊断,其主要任务是挽救生命、治疗疾病、逆转病理过程;而康复医学的对象则是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可能是疾病造成(可发生在疾病过程中,亦可出现在疾病逆转后),也可能与疾病无关,如先天性残疾、某些遗传病等,它强调的是障碍诊断,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障碍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以帮助人体激发内在的、潜在的管理能力。临床医学的目的是治愈疾病,而康复医学的目的则是减轻障碍程度,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其中,也包括了人的精神、心理、回归社会等功能的恢复。
那么,近代康复医学的具体对象有哪些呢?除开传统的偏瘫、截瘫、盲、聋、哑、白痴、弱智等残疾人之外,更大量的则是一些慢性脏器病患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依照欧美国家的标准,在家休息2个月以上,仍不能从事正常工作的慢性病患者即算残疾人,就应当接受康复治疗。对此,周教授解释说,一位肺气肿病人,动辄喘息,甚者连说话、穿衣都困难,当然应算残疾;一位心脏病病人,才爬了一层楼,便心绞痛发作,当然应算残疾。这些功能障碍者都应在康复之列。实践证明,疾病治疗过程中,甚至某些急性病的早期,康复医学的适时介入,确实有利于疾病逆转,有利于功能恢复。正因为如此,国家卫生部已将大中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立列入“八五”重点规划,并要求将这些医院逐步建成具有预防、治疗、康复全面功能的新型医院。
对于康复治疗手段之一的理疗,即光、电、热治疗(包括推拿、按摩),读者大概不会陌生。但周教授指出,这些仅仅是辅助手段,而最基本、最重要的则是运动疗法。因为功能的恢复只有依靠自主的功能锻炼。躺在床上不动,而希望恢复、提高心肺等功能,那是“天方夜谭”,在此问题上,别无他路。另外,康复治疗的手段还包括:作业治疗(意在恢复精细、手眼协调功能);言语治疗;心理治疗;肢具治疗;传统康复治疗(按摩、气功、针灸、中药)等。
谈到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现状时,周教授表示,既有喜也有忧。对于“忧”,记者似乎更感兴趣。今年初,刚从澳大利亚访问、留学归来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励建安大夫说,我国的康复医学同欧美国家相比,确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有经济、技术上的,更有认识、意识上的。表现在:①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就目前情况看,全国范围内仅有少数综合性大医院建立了康复医学科、少数几家疗养院成立了康复中心。现状与需要远远不相适应,②部分临床医生认为“治愈”的病人不需要康复。殊不知病理过程虽然逆转了,但功能尚未恢复,某些障碍依然存在。⑨病人不理解、不配合。他们甚至不认为康复对他们是一种需要,相反,企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励大夫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康复医生的母亲中风了,一侧肢体瘫痪,几天后,她让母亲自己练习穿衣、吃饭,不料,老人家竟大发雷霆,骂其不孝,就是不愿意动。因此,励大夫对记者说,我国的康复医学要上新台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设法增强全民的“康复意识”。我不禁点头,十分赞同励大夫的精辟见解。
周士枋教授长期从事康复医学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成果颇丰。虽然年逾花甲,但依然壮心不已。展望未来,他对记者说,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当务之急是队伍建设,一是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提高,二是要尽快培养出掌握系统康复知识的大、中专专门人才。另外,康复医学的组织结构要进一步完善,即在一个地区逐步建立起以技术高水准的康复中心为服务最高层、综合性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为中间层、社区康复中心为基础层的“金字塔”式康复模式。尤其是社区康复中心的建立和工作,更具群众性和普及性,更适应我国国情。这一中心的功能应包括收治大量的一艘性障碍病人,直接指导病人康复;培训社会康复人员及病人家属;协助残疾人就业等。社区康复的实施与推广,亦是能否让康复医学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关键所在……
机器在轰鸣,海轮在起伏。我的采访暂告一个段落。记者衷心希望我国的康复医学日臻完善,更上一层楼,为病人造福!为社会造福!
周教授说,康复医学的发展可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古代的康复医学,历史悠久;二是近代的康复医学,发展迅速。具体讲,是两次世界大战促进了近代康复医学的建立。这是因为残酷的战争造成了人员大量伤亡,留下了很多残疾、截瘫士兵,怎么办?现实呼唤着康复。据美国的一项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遗有数千名截瘫士兵,5年内,他们无一幸免地全部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截瘫士兵增加更多,但20年后仍有50%的人存活,这是什么原因呢?无疑应当归功于康复医学的发展和康复手段的有效干预。因此,周教授强调指出:功能障碍的人一定要重视和接受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是独立于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存在着联系。周教授说,临床医学的对象是疾病,它重视疾病的诊断,其主要任务是挽救生命、治疗疾病、逆转病理过程;而康复医学的对象则是功能障碍,功能障碍可能是疾病造成(可发生在疾病过程中,亦可出现在疾病逆转后),也可能与疾病无关,如先天性残疾、某些遗传病等,它强调的是障碍诊断,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障碍的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综合性康复治疗,以帮助人体激发内在的、潜在的管理能力。临床医学的目的是治愈疾病,而康复医学的目的则是减轻障碍程度,改善人的生活质量,其中,也包括了人的精神、心理、回归社会等功能的恢复。
那么,近代康复医学的具体对象有哪些呢?除开传统的偏瘫、截瘫、盲、聋、哑、白痴、弱智等残疾人之外,更大量的则是一些慢性脏器病患者,如某些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患者。依照欧美国家的标准,在家休息2个月以上,仍不能从事正常工作的慢性病患者即算残疾人,就应当接受康复治疗。对此,周教授解释说,一位肺气肿病人,动辄喘息,甚者连说话、穿衣都困难,当然应算残疾;一位心脏病病人,才爬了一层楼,便心绞痛发作,当然应算残疾。这些功能障碍者都应在康复之列。实践证明,疾病治疗过程中,甚至某些急性病的早期,康复医学的适时介入,确实有利于疾病逆转,有利于功能恢复。正因为如此,国家卫生部已将大中型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立列入“八五”重点规划,并要求将这些医院逐步建成具有预防、治疗、康复全面功能的新型医院。
对于康复治疗手段之一的理疗,即光、电、热治疗(包括推拿、按摩),读者大概不会陌生。但周教授指出,这些仅仅是辅助手段,而最基本、最重要的则是运动疗法。因为功能的恢复只有依靠自主的功能锻炼。躺在床上不动,而希望恢复、提高心肺等功能,那是“天方夜谭”,在此问题上,别无他路。另外,康复治疗的手段还包括:作业治疗(意在恢复精细、手眼协调功能);言语治疗;心理治疗;肢具治疗;传统康复治疗(按摩、气功、针灸、中药)等。
谈到我国康复医学发展现状时,周教授表示,既有喜也有忧。对于“忧”,记者似乎更感兴趣。今年初,刚从澳大利亚访问、留学归来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励建安大夫说,我国的康复医学同欧美国家相比,确有相当大的差距,不仅有经济、技术上的,更有认识、意识上的。表现在:①各级领导重视不够,就目前情况看,全国范围内仅有少数综合性大医院建立了康复医学科、少数几家疗养院成立了康复中心。现状与需要远远不相适应,②部分临床医生认为“治愈”的病人不需要康复。殊不知病理过程虽然逆转了,但功能尚未恢复,某些障碍依然存在。⑨病人不理解、不配合。他们甚至不认为康复对他们是一种需要,相反,企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励大夫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康复医生的母亲中风了,一侧肢体瘫痪,几天后,她让母亲自己练习穿衣、吃饭,不料,老人家竟大发雷霆,骂其不孝,就是不愿意动。因此,励大夫对记者说,我国的康复医学要上新台阶,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设法增强全民的“康复意识”。我不禁点头,十分赞同励大夫的精辟见解。
周士枋教授长期从事康复医学的教学、科研和实践,成果颇丰。虽然年逾花甲,但依然壮心不已。展望未来,他对记者说,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当务之急是队伍建设,一是现有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提高,二是要尽快培养出掌握系统康复知识的大、中专专门人才。另外,康复医学的组织结构要进一步完善,即在一个地区逐步建立起以技术高水准的康复中心为服务最高层、综合性大医院的康复医学科为中间层、社区康复中心为基础层的“金字塔”式康复模式。尤其是社区康复中心的建立和工作,更具群众性和普及性,更适应我国国情。这一中心的功能应包括收治大量的一艘性障碍病人,直接指导病人康复;培训社会康复人员及病人家属;协助残疾人就业等。社区康复的实施与推广,亦是能否让康复医学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关键所在……
机器在轰鸣,海轮在起伏。我的采访暂告一个段落。记者衷心希望我国的康复医学日臻完善,更上一层楼,为病人造福!为社会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