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土地整理项目规划是最重要的项目,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介绍规划的主要内容以及依据原则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当前规划设计受到的制约因素,最后在分析这些制约因素的同时,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整理规划;制约因素;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广阔,但人均土地面积偏低,所以就需要协调好我国的人地矛盾及相关的占有量的关系,使其能够保持平衡,并且让我国的农田土地得到合理的规划与利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实施开展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复杂繁多的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土地整理工作在我国的实施与开展,我国现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土地整理的经验与措施,整理的水平与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现今我国在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方面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及制约性的因素,进而导致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设计规划及实施过程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农田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一、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概念与特征
1.相关概念。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是指对特定农村区域里的田、水、路、林、村等进行土地关系调整,从而改善土地用途,促进产出率和利用率提升的活动。基本农田建设,即在土地上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或其他能促进产出效益提升的设施,促进农田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持续利用。国家对基本农田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即经过整理后的耕地及时划定为基本农田, 实行永久保护。
2.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特征
(1)先导性。土地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项目设施的前提和基础,土地规划在整个基本农田整理过程中发挥着先导性引导作用,土地规划主要用来确定被整理土地的整理理论、性质、选址、工程量、投资量、工期和土地利用等要素,只有制定合理高效的土地规划,才能让基本农田整理有序进行。
(2)统筹性。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涉及政策文件、工程建设等多方面要素的系统工作。在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现实情况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基本农田整理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能通过规划设计来对各项建设进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3)工程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绝不仅仅是一项纸上谈兵的工作,它更是一项需要多方配合的工程建设内容。这就要求土地规划设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在各项分项和单体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工程设计。
(4)政策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过程中,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工地承包经营权等各种权属关系的协调,因此在整理过程中,要充分用好政策,最大限度保护农民权益。
二、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设计规划
1.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设计规划的内容。进行基本农田土地资源的整理设计与规划是开展土地资源整理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措施,其在设计与规划的时候需要对该地区的土地基本情况,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该地区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因素等等进行详细的考察、分析与研究。并通过相关的研究来制定详细的土地整理的目标与任务以及相关的实施手段及标准等等。依据不同的土地资源的情况来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的类型,并对相关的基础配套的设施进行完善等等,以此来提升该地区的土地资源的环境。由此,再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农田、道路等进行施工与建设,保障农村的相关基础设计,提升农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在施工与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的设施与政策。
2.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设计规划的原则
(1)提升土地利用率。对基本农田进行土地整理的目的就是提升农田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扩大农田的耕作面积,进而增加农民耕作的产量,最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对此,就需要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调整该地区水、路、树等资源的分布情况,对未利用的荒地、沙地等进行科学的应用,减少闲置土地的面积,扩大农田的利用规模。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农田的基本设施进行更新与完善,对当地农作物的种类进行调整或者是改良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
(2)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就基本农田的土地整理工程来说,开展实施该工程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其不仅涉及到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在进行土地资源整理的设计与规划的时候,需要从长远的利益角度出发,同时兼顾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性的效益,将其进行全面的结合。
(3)因地制宜。由于我国的国土资源面积广阔,所跨越的经度较多,地形地势等地貌也正较多。因此,在进行土地资源的整理与规划设计时,需要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地形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规划。通过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与设计,能够对不同地形地貌的土地资源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此来改善土地的质量,提升其利用的效率。同时,针对不同地形地貌特征的土地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规划,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应用。
三、当前土地整理设计中的制约因素
1.客观因素。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设计时,相关的土地资源的数据及资料十分欠缺,相关的资源数据不详实、不完整,进而就会造成所制定的设计与规划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由于我国当前的农业耕作制度仍旧是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思想,因此在设计规划的时候就会容易农民们之间的土地纠纷,相关的政府部门就会制定多种限制的条件来对设计与规划形成一定的制约。除此之外,我国在土地整理规划方面,民众的参与度较低,进而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与争议,严重地影响到了工程建设与实施的进度。同时,由于在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缺少相关民众的参与,其在建设时候的难度会有所增加。
2.主观因素。我国在开展土地资源整理方面工作的时间较短,缺乏专业的人员与队伍。进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能借助一些概念、理论性的知识来进行设计与指导。同时,很多的工程在设计与规划的时候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没有对当地进行实际、深入的考察,只设计符合相关单位满意的方案。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不充足,进而在施工的过程中随意的改变或者是删减施工的步骤,造成设计与实际严重不符的情况。
四、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对策
1.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制度的建立。在进行土地整理时,所设计制定的规划、变更以及施工、验收等环节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其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与监督的制度。对相关的设计标准,管理的制度以及施工时的技术要求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进而增强其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提升土地整理的效率。
2.提升公共素质。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对农民们普及与土地整理相关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帮助农民们更好地了解土地整理的优势及重要性,提升农民们土地整理的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应用多元化的媒体传播平台来向公众普及土地整理的相关内容,让农民们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土地整理的设计过程中来,进而使得相关的设计与规划更加的科学、合理。
我国现阶段在土地整理方面的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困难,对此,相关的部门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进而全面的提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的设计与规划的效率,使得相关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高校的开展,帮助我国的农业更好、更高的发展,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沈阳年.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导刊,2011(2).
[2]高向軍.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
关键词:土地整理;土地整理规划;制约因素;对策
我国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广阔,但人均土地面积偏低,所以就需要协调好我国的人地矛盾及相关的占有量的关系,使其能够保持平衡,并且让我国的农田土地得到合理的规划与利用。但是在实际过程中,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在实施开展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复杂繁多的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近年来,随着土地整理工作在我国的实施与开展,我国现已经积累了很多的土地整理的经验与措施,整理的水平与技术也随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现今我国在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方面仍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以及制约性的因素,进而导致农田土地整理项目的设计规划及实施过程不能按时按量的完成,农田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一、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概念与特征
1.相关概念。基本农田土地整理,是指对特定农村区域里的田、水、路、林、村等进行土地关系调整,从而改善土地用途,促进产出率和利用率提升的活动。基本农田建设,即在土地上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或其他能促进产出效益提升的设施,促进农田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持续利用。国家对基本农田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即经过整理后的耕地及时划定为基本农田, 实行永久保护。
2.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特征
(1)先导性。土地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项目设施的前提和基础,土地规划在整个基本农田整理过程中发挥着先导性引导作用,土地规划主要用来确定被整理土地的整理理论、性质、选址、工程量、投资量、工期和土地利用等要素,只有制定合理高效的土地规划,才能让基本农田整理有序进行。
(2)统筹性。土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涉及政策文件、工程建设等多方面要素的系统工作。在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的现实情况里,由于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基本农田整理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只能通过规划设计来对各项建设进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3)工程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绝不仅仅是一项纸上谈兵的工作,它更是一项需要多方配合的工程建设内容。这就要求土地规划设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只有如此才能在各项分项和单体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工程设计。
(4)政策性。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过程中,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工地承包经营权等各种权属关系的协调,因此在整理过程中,要充分用好政策,最大限度保护农民权益。
二、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设计规划
1.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设计规划的内容。进行基本农田土地资源的整理设计与规划是开展土地资源整理的最主要的手段与措施,其在设计与规划的时候需要对该地区的土地基本情况,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该地区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因素等等进行详细的考察、分析与研究。并通过相关的研究来制定详细的土地整理的目标与任务以及相关的实施手段及标准等等。依据不同的土地资源的情况来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的类型,并对相关的基础配套的设施进行完善等等,以此来提升该地区的土地资源的环境。由此,再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农田、道路等进行施工与建设,保障农村的相关基础设计,提升农田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在施工与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依据实际的施工情况来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控制与管理的设施与政策。
2.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设计规划的原则
(1)提升土地利用率。对基本农田进行土地整理的目的就是提升农田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扩大农田的耕作面积,进而增加农民耕作的产量,最终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对此,就需要对该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调整该地区水、路、树等资源的分布情况,对未利用的荒地、沙地等进行科学的应用,减少闲置土地的面积,扩大农田的利用规模。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农田的基本设施进行更新与完善,对当地农作物的种类进行调整或者是改良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土地的利用效率。
(2)将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就基本农田的土地整理工程来说,开展实施该工程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工程,其不仅涉及到了该地区的土地资源,同时也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在进行土地资源整理的设计与规划的时候,需要从长远的利益角度出发,同时兼顾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等多方面、综合性的效益,将其进行全面的结合。
(3)因地制宜。由于我国的国土资源面积广阔,所跨越的经度较多,地形地势等地貌也正较多。因此,在进行土地资源的整理与规划设计时,需要依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地形特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规划。通过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与设计,能够对不同地形地貌的土地资源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此来改善土地的质量,提升其利用的效率。同时,针对不同地形地貌特征的土地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与规划,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应用。
三、当前土地整理设计中的制约因素
1.客观因素。在进行土地整理的设计时,相关的土地资源的数据及资料十分欠缺,相关的资源数据不详实、不完整,进而就会造成所制定的设计与规划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由于我国当前的农业耕作制度仍旧是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思想,因此在设计规划的时候就会容易农民们之间的土地纠纷,相关的政府部门就会制定多种限制的条件来对设计与规划形成一定的制约。除此之外,我国在土地整理规划方面,民众的参与度较低,进而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与争议,严重地影响到了工程建设与实施的进度。同时,由于在设计与规划的过程中缺少相关民众的参与,其在建设时候的难度会有所增加。
2.主观因素。我国在开展土地资源整理方面工作的时间较短,缺乏专业的人员与队伍。进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能借助一些概念、理论性的知识来进行设计与指导。同时,很多的工程在设计与规划的时候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没有对当地进行实际、深入的考察,只设计符合相关单位满意的方案。并且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的不充足,进而在施工的过程中随意的改变或者是删减施工的步骤,造成设计与实际严重不符的情况。
四、基本农田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对策
1.加强对项目的监管制度的建立。在进行土地整理时,所设计制定的规划、变更以及施工、验收等环节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其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与监督的制度。对相关的设计标准,管理的制度以及施工时的技术要求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进而增强其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提升土地整理的效率。
2.提升公共素质。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时候,需要对农民们普及与土地整理相关的重要性以及意义,帮助农民们更好地了解土地整理的优势及重要性,提升农民们土地整理的意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应用多元化的媒体传播平台来向公众普及土地整理的相关内容,让农民们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土地整理的设计过程中来,进而使得相关的设计与规划更加的科学、合理。
我国现阶段在土地整理方面的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与困难,对此,相关的部门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处理,进而全面的提升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工作的设计与规划的效率,使得相关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高校的开展,帮助我国的农业更好、更高的发展,提升农作物的产量。
参考文献:
[1]沈阳年.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问题探讨[J].国土资源导刊,2011(2).
[2]高向軍.土地整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