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世界干极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a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题式教学是当下区域地理教学的主流形式之一,在确定区域主题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整合区域核心主干知识,利于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与核心素养的培育。该教学设计以智利的阿塔卡玛沙漠为例,在教学分析与目标设置的基础上,围绕主题设计并实施了四个探究问题,有利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阿塔卡玛沙漠;主题式;教学
  一、教学设想
  地球面貌千姿百态,不同区域的地理现象和事物纷繁复杂,如何将这看似“杂乱无章”的区域理出“头绪”来,可以从区域典型事物和现象出发,而这个典型的现象往往是教学主题确定的起点。通过典型现象入手,进而采用区域分析、区域比较的方法建构区域主线知识,实现思维品质与能力的培养。2017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区域地理教学不是面面俱到地讲述区域特征,而是以区域为背景,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主干,关注不同区域背景下区域创新发展及其原因、过程和方向,关注区域产业结构、资源、生态的特征[1]。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具备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以提升区域地理教学质量。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进行南美洲区域地理教学时,在引导学生整体认知南美洲的基础上,选择“世界干极”——阿塔卡玛沙漠这一小尺度的区域,从该区域的显著干旱特征出发,确立主题,在问题情境下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从而实现知识、能力与思维的提升。
  二、教学分析
  教学主线:通过整合区域主题特征和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以及区域地理的相关资料,将本节内容整合为以下基本教学主线:通过要素综合分析中国与智利在阿塔卡玛沙漠合作建设文特峰天文台这一重大地理事件,进而引出“世界干极”的显著特征与成因综合分析,干旱导致该地生产生活极其缺水,进而分析当地如何创造性运用地理智慧解决水资源紧缺的举措,尽管捕雾取水缓和了当地水资源短缺,但水资源仍然是当地的最大限制,进而探讨世界干极的产业发展,落实人地和谐意识的培养。
  学情分析:此部分内容教学面向高二地理选考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度总体浓厚,通过高一学年以及选考加试要求的相关专题复习,应该具备相关基础知识铺垫,但从学生地理问题解决能力来看,要素综合、尺度综合、区域比较、综合分析以及人地关系意识等素养发展参差不齐,需要在区域教学过程中通过问题探讨、课堂对话加以引导;通过课前了解,几乎没有学生去过阿塔卡玛沙漠或者熟悉了解该区域信息,学生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需要创设情境素材以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通过以上教学逻辑结构和学情分析,本教学内容主要采用对话法、讨论法、发现法等突破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通过呈现阿塔卡玛沙漠星空观测唯美视频,分析文特峰天文观测站基地选址的原因,激发学生探索宇宙与热爱自然的情趣;通过呈现阿塔卡玛沙漠的区域图,分析其成为“世界干极”的原因以及“捕霧取水”的地理原理,学会区域要素、尺度综合分析的区域认知方法,以及养成和谐人地关系分析的地理素养;通过呈现阿塔卡玛沙漠相关图文素材,分析沙漠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唤醒产业区位因素分析以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以提升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如表1所示。
  五、教学评价
  本课是笔者主持的校级公开课,在评课过程中,浙江省地理特级教师金子兴老师对本课进行了总结性指导评价:其一,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注重真实问题情境的设计,每个问题都嵌入情境中思考与探索,并且注重问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前后关联的逻辑主线,在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师生互动与学生的表现性评价,让师生互动更有意义;其二,本节课属于面向地理选考学生的区域地理复习课,当下区域地理教学的主流形式是主题式教学,本节课选取阿塔卡玛沙漠的较小尺度区域,围绕“世界干极”这一典型现象,层层推进,注重主题内容探究深度、学生参与广度以及合作学习的效度,可见,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下了很大的功夫;其三,本节课体现了核心素养的培育,如天文观测台选址的因素、多雾天气的成因分析,注重综合思维的分析,“捕雾取水”也体现了人地关系意识的培育。本节课还可以在尺度综合、区域比较分析的区域认知方法方面进行完善。
  参考文献:
  [1] 韦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这场防疫阻击战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探索新时期生态文明教育发展路径再一次成为时代诉求,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在要求。为此,可以通过网络构建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更新教育方式、紧跟时代需求等路径进一步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学教育;新冠肺炎疫情  2019年12月1日,中国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首
摘 要:本文以2019年京津苏琼高考地理试卷为例,着眼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测评进行统计分析,基于统计对比分析对试卷特点进行评述,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试题;统计对比;分析评述  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下文简称“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对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界定,并就测评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地理试题进行了举行说明。本文以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界定的四大核心素养
摘 要:文章以2019年高考地理全国Ⅰ、Ⅱ、Ⅲ卷为例,对考查的考点、核心素养、核心能力、图表类型和热点问题等进行了详尽统计与逐项解读分析。基于统计分析对试题总体特点进行宏观评述,针对部分疑点提出了商榷意见,总结教学启示,提出备考建议。  关键词:统计分析;总体特点;各卷特色;教学启示  2019年高考地理试卷除京、津、沪、苏、浙五省市单独命题,海南省委托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之外,有25个省级行政区分
摘 要:文章以“岩石与矿物”为例,以再设计过程中优化情境创设实践问题升华情感、优化技术检测知识辅助实践过程、优化任务合作学习落实实践目标三方面来关注地理实践力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地理实践力;教学优化再设计;岩石与矿物  “岩石与矿物”是借助网络平台,以学生实验讨论,通过岩石特征来区分岩石成因的新授课。笔者在听课反馈和课后反思的基础上,对“岩石与矿物”一课的教学进行再设计,通过情境优化、技术优化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其难度可以作为衡量教材质量的指标之一。2019年7月出版的新编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为了契合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内容和结构方面做出了较大改动,研究新版教材与课程标准的难度是否一致,是否符合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要求,对评判新教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孔凡哲、史宁中从正相关的角度构建教材难度的定量模型,闫春更则从负相关的角度提出“二维度四指标”的难度评价方法。文章
渝东南地区地处重庆东南部,以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与外界交流少,目前教学模式以常规教学为主,虽然常规课堂的教师讲授能单纯地完成高考任务目标,但是对国家提出要培养综合性人才,培养具备一定的人格素质和素养的人才却很难。再加上渝东南地区是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地方民族特色明显,导致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与主城区的学校差距过大,因此,渝东南地区的教学模式如何发展和走向既符合少数民族
摘 要:地理教师地理实践力教学倾向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开发教师地理实践力教学倾向及相关因素测量量表,对65位地理教师进行测量。结果发现:教师地理实践力教学倾向受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因素影响显著,但它对教学行为的影响不明显;分析认为实践资源的有限性与教育教学的现实性导致地理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建议打通教师地理实践力教学倾向到教学行为的瓶颈。  关键词:地
摘 要:本节课结合时事找准学生兴趣点,围绕“影响交通线路布局的区位因素”的不同主题,运用多种类型的活动展开教学,突出问题的引领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活动中聚焦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达成,落实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交通区位因素;探究活动;核心素养  新课标对于“交通”的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因此,作为一节新授课,从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创
一、问题的提出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制定核心素養体系,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涉及地理基本价值观念、地理基本思路和方法、地理基本活动三个维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综合思维”素养凸显了语言与交流能力、信息意识、人文情怀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立德
摘 要:文章以2020年浙津鲁高考地理试卷为例,基于高考评价体系对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测评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由此探讨地理核心素养测评的基本原则和可能路径。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地理试卷;核心素养表现水平;测评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高考考查目标凝练为“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四层考查内容。其中,必备知识是培养能力、达成素养的基础,关键能力是支撑和体现学科素养要求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