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民营书业的2008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rrycheng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邦道文化”的老员工,小李(化名)的生活因为公司名称的改变也变化了太多,公司的办公地点变了,新的写字间要宽敞明亮很多,同事也增加了很多新面孔,引进了一些优秀人才……2008年,有更多的民营书业企业人员有着与小李一样的感受,因为,国有民营的合作逐步升温,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因素都促使更多的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出版企业的出现。
  
  民营策划企业:合作是趋势
  
  辽宁出版传媒旗下万卷出版有限公司在2008年相继成立辽宁万榕书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经营)、智品书业(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万邦(北京)书业发展分公司,当然,这只是见诸媒体的合作,更多的合作近两三年一直在进行,只不过不为更多的人所知罢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与出版社成立合资公司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认为,通过合作,民营书业企业获得了一个合法的法律地位,不用再像以前那样缩手缩脚,一有风吹草动就吓得哆哆嗦嗦;通过合作,企业有了更雄厚的资金和更广阔的平台,可以施展的空间更大;通过合作,企业的背后有了实力雄厚的出版社(集团)这座靠山,抗风险能力增强。
  那么民营书业企业选择独立发展怎么样呢?根据现行政策,对民营书业企业的承认作用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法律地位依然没有解决。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在对民营文化工作室开展专题调研时,肯定了民营文化企业在出版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要让其浮出水面,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只要社会形成的文化生产力,都要让它出成果,都不能让它放空。今年年底在政策上应该有突破,要找出出路和模式,其中包括用资本进行连接、整合。”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现在只是行业内的承认,不是广泛的政府承认,简单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不能够在工商局注册成立一个出版公司。民营书业企业如果不与出版社进行深度合作,而只是停留在书号合作的层面,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
  资深出版人杨文轩认为,民营书业企业的独立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但这条路会很长。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民营书业会受到进一步的挤压,市场压力会很大,如果能够与国有出版企业合作,可以獲得实现快速发展的契机。
  相信随着合作趋势的继续,在2009年,出版业会有更多的股份制企业出现。
  
  金融危机呼啸而来:几家欢乐几家愁
  
  肇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对中国这个严重依赖外商、外资、外贸来拉动经济的国家来说,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众多的中小民营企业纷纷倒闭。对于民营书业来说,因为还没有走出去,主要靠国内市场吃饭,所以特别严重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显现。一些企业的销售依然处于增长态势,虽然销售在第四季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也在可以接受和可控的范围之内。
  “金融危机是危险也是机会”,一位资深出版人告诉记者,这位老总已经经历了几次金融风波,无论是1989年经济软着陆,还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他都敏锐地对时局做出判断,快速出手,利用危机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
  对于很多处于上游的民营策划商来说,尤其是中小企业,现在最缺的就是资金,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年中,在资本市场的低迷中,磨铁文化获得风险投资,策划图书品种和规模迅速扩大。
  危机之下,方显英雄本色,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收回现金,保持现金流的通畅,并能够在竞争对手缺少资金的情况下拥有最宝贵的资金,谁就能够强占市场,重建市场格局。在危机来临之时,也是市场洗牌的时间,关键是谁能先行一步。“不能指望别人来救自己,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夏顺华如是说。
  
  零售:当当卓越价格战 实体书店倒闭是无奈之举
  
  2008年,民营书业的一件大事就是《明朝那些事儿6》由当当首发一个月、现款、6.9折、包销20万册,不退货。此举引发了相当多实体书店的不满,实体书店不能与当当同时间向消费者提供服务,严重影响了实体书店在各地读者中的形象。仔细分析,当当网的20万现款是一个很大的诱惑,谁让那些实体书店回款慢呢!
  当当、卓越亚马逊两大网络书店巨头在2008始终高举价格大旗,及至年底,当当网30元以下订单开始免运费,卓越亚马逊则全场15万种图书6.8折优惠,进而又推出5.8折封顶专场。
  网络书店高歌猛进之时,实体书店则是节节败退。年初,香港“青文书店”老板罗志华葬身于书海,曾引起人们对民营书店经营前景的思考。年末,12月4日,开业近10年的重庆沙坪书店倒闭。近3年来,一批批民营书店告别书业,席殊书屋、上海明君以及思考乐等诸多颇负盛名的民营书店只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伴随着读者阅读、消费习惯的改变,成本上涨,网络书店迅猛发展,国有书店强势出击等多重压力,2009年传统民营书店的路将更加艰难。
其他文献
本刊讯 (记者王化兵)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轻工社从2008年11月初开始,先后举办了以呈现30年发展业绩、呈现“轻工出版”、“瑞丽”、“都市主妇”三大品牌、呈现“和谐、务实、创新”的企业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回顾过去畅谈发展”新老职工座谈会、拍摄电视短片《历史的跨越》、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举办职工歌咏大会和举办《辉煌30年》展览等。  据轻工社社长杨西京介绍,通过这
期刊
编者按:经广泛征求业内人士的意见,本刊评选出了2008年中国出版业的十大举措与十大事件,这些举措与事件对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将会广为流传并被载入出版史册。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四大资格准入制度正式写入《图书出版管理规定》    时间:5月1日  《图书出版管理规定》指出,出版辞书、地图、中小学教科书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对在报纸、期刊、图书、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单位从事出版专业技
期刊
回顾2008年教材诸相时,心情难于平复,很自然地想起了一句旧时俗语:“年年难过年年过”。盘点2008年教材政策,可以说也必须说的大事主要有四个方面:免费教材政策,教材循环使用政策,教材招标政策,教材租型政策。    一、教材招标政策使教材免费变异成了教材减费    计划2008年秋季全面推开的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出版发行招标政策,在行业持续有力的呼吁下暂停了。所以暂停,是因为招标政策的实施遭遇到若
期刊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也是喜事大事接连不断的一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纸张价涨跌、北京奥运、改革开放30年、两岸出版交流20年、全球金融危机,这些大事对中国出版业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然而这些事件都是影响和推动出版业发展的外部因素。作为一名中国出版业发展的观察者,本人愿与中国出版人一起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深入出版产业的内部,归纳出版业发展的主题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与出版同人分享
期刊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中国向世界全面展示了竞技体育运动水平、经济文化发展水平;2008年对于出版业来说,同样是数字出版的奥运年,在今年的法兰克福书展,中国的数字出版的发展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新一轮的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数字出版产业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一、数字出版已成为拓展的新空间    传统出版社从两年前对数字出版的没感觉,到如今探寻数字出版的具体问题,在思想认识和具体
期刊
年末如期而至,盘点依旧务虚。2008年的中国,从冬天的雪灾到春天的汶川地震,从夏天的奥运到今天的金融危机,留下一长串斑驳的脚印。而2008年的大众出版,无论精彩与平淡,脚步都将继续,记忆已经长存。    一、七年之痒,《百家讲坛》遭遇落寞之势    2001年创立的《百家讲坛》,到如今已是第七个年头。七年之痒,如今的《百家讲坛》早已辉煌难再,活跃在报章版面的阎崇年被掴掌,于丹受威胁等等话题,充其量
期刊
2008年的期刊市场,表面热闹非凡,报刊亭挤满了各种各样五颜六色开本不一纸张各异的不同类型杂志,而实际上,却是竞争惨烈哀鸿遍野愁绪纷飞。这一年里,有发行十几年的老杂志宣告休刊改刊或停刊;有新生的杂志创刊,但没撑到年底就迅速消失;有的杂志在12个月内改版竟不下十次;有的杂志豁出了老底要拼出个你死我活,一本十几元的杂志竟会随刊赠送价值二十几元的礼品。整整一年的时光,倏忽间就从身边溜走,很少能感到从容不
期刊
我国出版社,绝大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设立的,是按专业划分的。上世纪末,很多专业出版社主动走多元化之路,有几多收获,也遇到了很大坎坷。进入新世纪,在市场细分的变化下,专业出版社又重回专业之路。盘点2008年专业出版,不难发现,它既不像教育出版那样因政策变化而起伏跌宕,也不像大众出版那样因纸价成本飙升而整体收缩,2008年是专业出版很活跃的一年,在活跃中显示出很强的发展后劲。    调整出版格局见成
期刊
亚马逊推出新款Kindle电子书阅读器    2月9日,Amazon.com发布了大家期盼已久的新款Kindle阅读器,售价359美元(合241英镑)。此款阅读器比第一代产品更轻、更薄,拥有更大的存储空间。小说家斯蒂芬·金同时宣布,将独家在Kindle上发布新作《Ur》。  该款阅读器将于2月24日上市,售价低于老版Kindle的399美元。不过,由于亚马逊总裁杰夫·贝佐斯并未透露新款阅读器的国际
期刊
12月15日,在题为“新机遇:国际市场的未来”国际会议上,英国出版商协会(Publishers Association,以下简称PA)宣布将于2009年1月起正式启用其“打击网络盗版门户网站”(CopyrightInfringement Portal)。由PA电子犯罪科(eCrime Unit)负责的这一门户网站,将着力为英国出版企业解决其享有的作品著作權受网络服务供应商(ISP)托管的网站所侵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