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科学的生物教学看小学与初中课程的衔接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q5296328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新课改实施以来,自然课被科学课代替,并且进入化学、物理与生物部分,同时也让小学科学课程变得更为充实。在初中教学中,生物作为小学科学中生物部分的延续与继承,具有紧密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物部分;初中课程;衔接
  受教育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影响,课程理论的研究一直忽略了内在联系以及整体性,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与小学的课程衔接明显存在很大问题。在新课改实施后,对于这方面的突破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也对全日制教育科学和生物课程的衔接有了新的认识。
  一、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的结构特点
  在新课标改革以来,小学课程逐渐以综合性课程为主,而初中课程更注重综合与分科的衔接力度。在这个过程中,整体是将各种类型的课程按照横向组织的方式,从不同的学科、课程中相互整合,进而推动整体效应。一贯是根据各种学科以及纵向结构,强调课程顺序性与连续性。小学科学和初中生物在课程安排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从而在循环中不断强化、加深、巩固、拓展,在呈现出一定的梯度的同时,让其有效开展。
  在教学课程安排中,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在教学理念上存在很多共同点,主要包括:面向学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探究性学习等。在面向学生的同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对应的指导,更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进行教学;不仅要结合学生的天资、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民族、地区差异、文化背景,还必须根据教学、教材、课程安排的灵活性,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发展。
  二、提高科学课程中小学衔接力度的策略
  1.基于小学科学的策略
  为了保障中小学的衔接力度,可以先从生物学的角度出发,正确看待小学科学教材内容,从而摆脱从最爱到最怕的变化,在引导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的同时,更好地为生物教学打下基础。在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老师必须关注学习兴趣的“可持续培养”,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在成功中激发学习兴趣,不仅是收获知识,同时也是收获成功的喜悦。此时,老师可以对个人成功原因进行分析,例如,敢于探究、善于思考等,通过鼓励学生探究,进而得到更好的成果。对于失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存在两个误区:一是不够注重教育,二是策略偏颇,将上一次失败的原因归结成下一次失败的原因。这样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让学生自暴自弃,丧失学习信心。
  例如,在《一天的食物》中,主要由一天的食物与食物分类构成。作为一个单元的初始课程,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在这个章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开展这两个活动,让前者为后者准备,后者巩固前者;再将教材分类作为教学内容的巩固点。对于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老师应该用层次化的观念正确看待学生的差距。通过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优点与进步进行鼓励,对于一直停滞不前的学生,则从性格特点以及学习特征方面进行正面鼓励,切忌嘲讽、挖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为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的衔接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基于初中生物的教学策略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必须根据小学科学的特色,营造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工作的同时,用各种方式给学生进行精神或者心理上的鼓舞,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让探究热情逐渐增加。为了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必须熟悉小学科学知识,通过主动探索的方式,巩固已有知识,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激发探究的求知欲望。
  为了保障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的衔接要求,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演示实验,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让小学科学更加贴近生物;在小组讨论以及多媒体应用中,让学生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培养起良好的探究与创新精神,为可持续学习打下基础。
  小学科学作为一门系统、复杂的学科,不仅涵盖了初中生物内容,还包括初中物理与化学。和生物衔接中,为了保障衔接力度,让学生对初中生物学习不再感到陌生,在小学科学学习中,必须对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的结构特点进行教学探究;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特点,让学生不断培养科学兴趣、创新精神与实验能力,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其他科目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董志娟.让小学科学命题精彩纷呈:关于小学科学命题策略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
  [2]许宁.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引领与调控[J].小学教学研究,2012(02).
  (作者单位 吉林省梨树县郭家店镇镇郊中心小学校)
  编辑 张珍珍
其他文献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特别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体育已经成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课程,因此广大高校的体育工作者不仅背负着体育教学改革赋予的职责,同时也担
摘 要:语文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这门语言类的学科,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凸显其教学意义,让小学生能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审美能力?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教学;审美能力;情绪  著名作家叶圣陶曾说:“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多,不仅给电力行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电力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题。电力工程的质
摘 要:小学语文正在回归传统,趋向于陶冶性情教学。为了实现语文教学的陶冶功能,主要讨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陶冶性情本质的探讨以及陶冶性教学功能在学习语文课堂的实践两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本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的陶冶性研究,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功能,忽视了语文教育的陶冶作用,所以,我们对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探索,就是寻求传统文化的回归,学生语
摘 要:要想美术专业听障生能够对高中三年的美术知识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教师应该发挥其教学引导的作用,让听障生能够在复习阶段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并使自身的视觉素养有所提高。而“看”“补”“听”的教学引导加上趣味性的教学元素一定能够使学生对高考应战的自信心有所增强。  关键词:听障生;美术专业;复习策略;高考  一、“看”“补”“听”的应用,全面提升视觉素养  视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佳渠道,而
摘 要: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倾听学生的意见,捕捉有效的生成性资源。把握合理的生成信息,有效调整教学预案。  关键词:精心预设;生成性资源;教学预案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中的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灌输,轻课堂中学生生成资源的开发运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地位不断凸显,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与发展,师生之间成了朋友间的交往与对话的关系,学生既有的经验、知识与文本、他人的信息相互碰撞引起
我国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发生着重要的变化,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这是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经过实践表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部分的国有企业都已经构建了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质量越来越高。但是通过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不再只有课堂需要课改,作业的设计也需要我们好好地思考,应如何设计,设计怎样的形式。新课程指出,数学作业设计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生活出发,回归生活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品德与社会课是较为基础的一门课程,其可以培养学生乐于探讨、热爱生活的优良品德。因此,就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