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校中,祭拜神明、转发锦鲤等封建迷信思想与行为在学生群体中沉渣泛起,不断蔓延,反映出大学生群体精神上缺“钙”的现实情况,影响着大学生活与学习的有序开展,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负面的影响。尤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迷信活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温床”,加剧了对大学生头脑的入侵。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的首要职责便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因此,本文旨在从辅导员视角出发,对一起大学生因封建迷信活动而引发的网络舆论事件进行剖析,提出应对措施,并加以分析讨论,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以期为高校能够更好预防与应对此类案例提供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封建迷信 理想信念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期,尤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特征。[1]互联网时代,他们每天都接触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外来事物,而这些也不断地冲击着他们的视野,影响着他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一方面,他们思考着追求什么。另一方面,他们又在追求中迷茫着。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成长期,还未形成体系。当他们对人生产生迷茫,自身又无法解决时,就会开始从外界讯息中寻求情感寄托,迷信心理与行为便应运而生。
作为最富有朝气与梦想的群体,青年是国家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从意识形态来说,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当代青年应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摒除封建迷信思想,要有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姿態,避免理想缺失和信念滑坡。尤其,知识作为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青年更应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从纪律方面而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就学生校园秩序作了明确规定,学校,学生应该共同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学生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悖社会公序良俗活动。学校应该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然而,当前在高校中,学生盲目迷信,歪曲解读宗教文化等行为仍层出不穷。不吃挂面以防“挂科”,不穿绿色衣服以防成绩“下跌”,转发考神以求不“挂科”等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频频发生,甚至出现烧香拜佛等现象,而随着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对当下高校辅导员占领网络舆论新阵地,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及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案例阐述
2016年12月底,全校进入考试周。临近高等数学考试前一晚,某专业5名大一新生因高等数学内容过难,担心第二天考试会挂科。于是抱着娱乐与侥幸心理,在宿舍内将高等数学课本供奉起来,并摆上贡品,进行祭拜活动,祈求考试不挂科,并拍摄了视频。视频中,一名学生跪拜在地,面对课本磕头。在该生左边,站立着两名用被子包裹成袈裟模样的学生,一人手持纸棍,边“作法”,边抛洒碎纸片;一人手持课本翻阅,模仿念经书。右边则站立了一名同样用被子包裹成袈裟模样的学生,手持铁盆和筷子,模仿敲木鱼。
视频拍摄好后,学生便上传至微信朋友圈。视频一经发布,即刻引起全校学生关注,在朋友圈与各微信群中掀起了转发热潮,并陆续开始出现模仿视频。当晚凌晨,五名学生所拍摄的“拜高数”视频便上了今日头条新闻。第二天早上,辅导员经排查后,确立了五名学生身份。后将学生叫至办公室进行谈话工作,但学生到办公室后却嬉皮笑脸,并未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还开心地自我标榜为网红。五名学生中,一名为学生干部。
二、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暴露出诸多问题。问题一,学生纪律意识淡薄。问题二,扭曲解读宗教文化。问题三,网络舆论传播的不可控性。问题四,学生干部队伍散漫。在案例中,存在学生干部参与其中。这是案例所凸显出的表面问题,究其根源则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薄弱所引起的系列反应。
(一) 外界环境影响,易被“引导”
两起案例中,学生均为广东省内生源,以潮汕地区为主。一方面,潮汕人自古崇拜神明。《东里志》便有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座神庙,潮汕人年年拜、月月拜、天天拜,毫不节俭。受家乡风俗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来自潮汕地区的学生多从小耳濡目染,通过观察与模仿,形成了自身的行为举止和认知思维。另一方面,迷信也产生于错误归因与强化。比如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却不是归根于他自身的努力,而是神明的保佑。而当这种错误归因在其成长环境过程中不断成效,迷信观念便不断强化,学生思想也不断被“引导”,便极易出现平常学习不用功,临近考前就想通过“拜高数”“拜月娘”等方式来祈求考试不挂科的迷信现象。
(二) 信念缺失,精神上缺“钙”
两起案例中,学生均为大一新生。就新生而言,他们才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新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着未知感与迷茫感。在专业知识上,他们还未有全面清晰的认识。他们按照高中时期的状态,每节课准时坐在课室里,却疑惑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缺乏学习目标,表现出信念缺失的现状。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成长与塑型期,当学习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精神上的缺“钙”使他们无法意识到知识的获得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便采用烧香拜佛的形式求得心安。
(三) 多元价值取向,易被煽动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也出现了“00后”生力军。刚从高中步入到大学的他们,思想还非常稚嫩。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和外来事物不断冲击着他们的视野与思想,导致了多元的价值取向。而一旦价值取向处于摇摆不定时,就极易被煽动。尤其,充斥着消极的“不正之风”佛系文化和丧文化不断腐蚀他们的思想。得过且过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成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各种考前拜神,转发锦鲤也大肆兴起,甚至连学生干部也乐此不疲参与其中。
三、案例措施 (一)前期工作
1.了解情况,逐级上报
事件发生时,辅导员第一时间是了解情况,并逐级上报。在第二天上午即刻与班委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得知视频当日凌晨已上今日头条新闻,加之当天为全校集中考高等数学时间,事态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在学生群体中不断持续发酵,尤其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形象产生了不良的认知印象。在了解了大致情况后,辅导员立刻将情况汇报给院系学工负责人,并就事件实际状况开展部署工作。
2.切断传播源,引导舆论新走向
在该阶段工作,辅导员充分利用班委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工作模式,引导班委线下走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群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纪律与情怀做到学生群体中去。线上则时时把握如微博、公众号、朋友圈等发布内容,第一时候掌握舆论走向。在最大范围内,利用班内学生干部与优秀学生群体制造正面向上的舆论,以点带面,引导新走向。
3.做好学生反激行为应急预案
在切断传播源阶段,极易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和起哄,造成二次舆论事件。因此,在切断传播源的同时,辅导员提前就学生反激行为作了应急预案。以班长为协调,四名心理委员以宿舍为单位,通过走宿舍,持续关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整体把握舆论走向,同时,联合各宿舍长实现精准到点,发现异动情况,立刻在宿舍长群中进行反馈,由宿舍长先处理,当宿舍长无法处理时,再由班委介入,确保第一时间能够把握学生走向,并及时遏制在萌芽状态,不让事态扩大化。
4.排查视频违纪学生
由班长总牵头,同时间段开展排查违纪学生工作。考虑到当天学生正进行期末考试,为不影响学生考试状态,排查工作未大张旗鼓,而是选择私下排查。在排查过程中,出现男班长对排查工作出现极大的抵触心理,并且一直询问违纪是否会受处分,表现出害怕的心理状态。后了解到,男班长也参与了视频的录制。针对此,为稳住学生心态,辅导员采取以情动人方式,使男班长放下心理戒备,敢于迈出第一步。
(二)中期工作
5.谈话为先,谈心为辅
针对该案例,辅导员先以谈话为先,再以谈话为辅。在谈话全过程中,先让学生陈述事件的全过程,再通过学生陈述内容一一指出问题,指出后果的严重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形成自我教育模式。在该阶段,要深刻把握谈心谈话工作并非彰显辅导员老师的威慑力,而应是将教育工作做到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感知被爱,能够真正理解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乐于主动去接受,并在日后能够以己为例,用正能量感染身边人。
6.侧重做好学生干部思想教育工作
针对学生干部,着重作了思想教育工作。就班级管理而言,班委的处事做人风格决定了班级的气质走向。因此,在与违纪学生谈完话,并要求作出书面说明与检讨后,单独将违纪男班长留下,直面问题所在,作了一对一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倾听与引导双管齐下。对学生干部而言,他已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故不要再给予压力,而是倾听他的心声,并针对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认知加以引导。
7.保护学生,做好学生保密工作
违纪学生往往在认识到自身问题后,不希望被他人过多议论。因此,在处理完工作后,协同班委共同对违纪学生情况加以保密。尤其,在各线上线下场合中不对学生进行肆意点名道姓与加以评论,给予违纪学生尊重与成长的空间。
(三)后期工作
8.摸查事态走向,书面上报情况
当晚,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摸查事态走向。摸查工作切忌联合班委,大张旗鼓开展巡楼工作。在走宿舍过程中,存在极个别学生不理解情况,可将该部分学生叫至宿舍外,以较为轻松的状态开展教育工作即可,并让班委做好重点关注。
9.召开班委、班级会议
集中召开了班委会议,就该事件进行了工作总结与反思。同时,做好预防机制,及下学期召开班级会议的具体事项,理清班会思路,以便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在会议上,就宗教信仰、迷信行为、纪律问题等问题,辅以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问题和纪律有清晰的认识。
在以上两起案例的处理过程中,应认识到,一旦学生突发事件中涉及舆论应对工作,务必要谨慎处理,首要是切断传播源。在事态刚发生时,学生情绪往往较为高涨,辅导员应把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原则,坚持“抓两头,放中间”工作模式,借助班级内具有权威性的班委、优秀学生干部等群体,让他们走进宿舍,走到学生群体中去,排查起带头喧闹的学生,做好精准对话工作。同时,也要明确一点,网络舆论,尤其涉及到迷信行为这一类的,带有宗教色彩,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潜在因素。处理方法稍有差错,可能会造成个人能力范围内不可控的局势。因此,对上级要做到事事汇报,时时联系。
四、案例反思
(一) 三方合力,重点做好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
两起案例集中发生大一新生身上,是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未做到位的深刻体现。因此,辅导员,学生工作处,学生党团组织应三方合力,重点做好新生入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找到切入点,讲好理想信念问题,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立典型,树榜样,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掌握了理想信念这把总钥匙,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学生才能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信仰才不会丧失,理想才不会缺失,精神才不会迷失。[2]尤其在宗教与教育、宗教与迷信问题上,要不规避,不忽视,慎重讲解,稳重处理,切勿让大学生在宗教或封建迷信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与信念。
(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学生干部从学生中来,也必将到学生中去,他们既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和中间力量,也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3]因此,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工作开展的好坏。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對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要时时抓、严格抓,不松懈、不忽视,确保学生干部在任何时候精神上都不缺“钙”,不得“软骨病”。在纪律上,培养一支懂纪律、守纪律,时刻明确自身身份定位的学生干部队伍,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楷模,起到示范作用。在业务能力上,打好集中培养与精准培养两张牌,对所有学生干部同等培养,对极优秀的学生干部侧重培养,使他们即可紧密团结在辅导员周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好得力助手的角色,也能成为班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广大同学打成一片,为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加强家校沟通工作,抓好第一个关键点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个关键点。但在广东地区,受风俗民情的影响,家庭多崇拜神明,从小便对孩子播撒迷信思想,就会在他们的心理播撒封建迷信的种子。因此,在入学时,要摸清班级内学生所有个人情况,尤其对潮汕地区学生要重点了解,在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假日前后要重点观察,在考试前后时间段要重点把握,避免学生在校内开展祭拜神明等封建迷信活动。同时,多与家长沟通,互通有无,了解情况。尤其是针对迷信思想严重的学生,要做到与家长精准对话,定期对话,做通家长思想工作。家校教育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纠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发挥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好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他们走在网络空间的最前列,并勇于直面网络错误言论和现象,敢于发声。同时,结合重要事件或时间点,利用好新媒体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广泛在互联网上开展网络教育工作,发起话题,有效并广泛传播正确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保持脚踏实地态度,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充分倾听大学生的呼声,做到迅速回应诉求,解决困惑,积极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做好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工作,避免学生有问题无处解决,有疑惑无处解惑。
五、總结
在处理两起案例中,学生会对于宗教信仰自由概念都存在着误解。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客观事实,也难以对宗教文化有着正确的认识,往往就会演变成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封建迷信活动。尤其,大学生的三观还处于成长期,极易被引导,树立不劳而获的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深刻把握教育工作始终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真才实干。同时,网络舆论传播的不可控性也要求在处理该类问题时,切要沉着稳重,抓好每一步,避免造成“二次舆论”事件。
【参考文献】
【1】冯琦翔.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骆郁廷,杨婷. 论大学生价值自觉及其培养 [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1):228-239.
【3】王姗姗.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陈晓真(1990—)女,汉,广东,辅导员 助教,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封建迷信 理想信念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期,尤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特征。[1]互联网时代,他们每天都接触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外来事物,而这些也不断地冲击着他们的视野,影响着他们思想观念的形成。一方面,他们思考着追求什么。另一方面,他们又在追求中迷茫着。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成长期,还未形成体系。当他们对人生产生迷茫,自身又无法解决时,就会开始从外界讯息中寻求情感寄托,迷信心理与行为便应运而生。
作为最富有朝气与梦想的群体,青年是国家未来的领导者和建设者。从意识形态来说,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当代青年应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摒除封建迷信思想,要有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姿態,避免理想缺失和信念滑坡。尤其,知识作为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青年更应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从纪律方面而言,《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也就学生校园秩序作了明确规定,学校,学生应该共同维护校园正常秩序,学生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悖社会公序良俗活动。学校应该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
然而,当前在高校中,学生盲目迷信,歪曲解读宗教文化等行为仍层出不穷。不吃挂面以防“挂科”,不穿绿色衣服以防成绩“下跌”,转发考神以求不“挂科”等现象在大学校园内频频发生,甚至出现烧香拜佛等现象,而随着社交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对当下高校辅导员占领网络舆论新阵地,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发挥青年生力军作用及思想引导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案例阐述
2016年12月底,全校进入考试周。临近高等数学考试前一晚,某专业5名大一新生因高等数学内容过难,担心第二天考试会挂科。于是抱着娱乐与侥幸心理,在宿舍内将高等数学课本供奉起来,并摆上贡品,进行祭拜活动,祈求考试不挂科,并拍摄了视频。视频中,一名学生跪拜在地,面对课本磕头。在该生左边,站立着两名用被子包裹成袈裟模样的学生,一人手持纸棍,边“作法”,边抛洒碎纸片;一人手持课本翻阅,模仿念经书。右边则站立了一名同样用被子包裹成袈裟模样的学生,手持铁盆和筷子,模仿敲木鱼。
视频拍摄好后,学生便上传至微信朋友圈。视频一经发布,即刻引起全校学生关注,在朋友圈与各微信群中掀起了转发热潮,并陆续开始出现模仿视频。当晚凌晨,五名学生所拍摄的“拜高数”视频便上了今日头条新闻。第二天早上,辅导员经排查后,确立了五名学生身份。后将学生叫至办公室进行谈话工作,但学生到办公室后却嬉皮笑脸,并未认识到问题的存在,还开心地自我标榜为网红。五名学生中,一名为学生干部。
二、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暴露出诸多问题。问题一,学生纪律意识淡薄。问题二,扭曲解读宗教文化。问题三,网络舆论传播的不可控性。问题四,学生干部队伍散漫。在案例中,存在学生干部参与其中。这是案例所凸显出的表面问题,究其根源则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薄弱所引起的系列反应。
(一) 外界环境影响,易被“引导”
两起案例中,学生均为广东省内生源,以潮汕地区为主。一方面,潮汕人自古崇拜神明。《东里志》便有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座神庙,潮汕人年年拜、月月拜、天天拜,毫不节俭。受家乡风俗和家庭环境的影响,来自潮汕地区的学生多从小耳濡目染,通过观察与模仿,形成了自身的行为举止和认知思维。另一方面,迷信也产生于错误归因与强化。比如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却不是归根于他自身的努力,而是神明的保佑。而当这种错误归因在其成长环境过程中不断成效,迷信观念便不断强化,学生思想也不断被“引导”,便极易出现平常学习不用功,临近考前就想通过“拜高数”“拜月娘”等方式来祈求考试不挂科的迷信现象。
(二) 信念缺失,精神上缺“钙”
两起案例中,学生均为大一新生。就新生而言,他们才刚刚步入大学校园,对新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着未知感与迷茫感。在专业知识上,他们还未有全面清晰的认识。他们按照高中时期的状态,每节课准时坐在课室里,却疑惑着“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缺乏学习目标,表现出信念缺失的现状。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还处于成长与塑型期,当学习上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精神上的缺“钙”使他们无法意识到知识的获得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便采用烧香拜佛的形式求得心安。
(三) 多元价值取向,易被煽动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95后”,也出现了“00后”生力军。刚从高中步入到大学的他们,思想还非常稚嫩。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和外来事物不断冲击着他们的视野与思想,导致了多元的价值取向。而一旦价值取向处于摇摆不定时,就极易被煽动。尤其,充斥着消极的“不正之风”佛系文化和丧文化不断腐蚀他们的思想。得过且过的生活和学习状态成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各种考前拜神,转发锦鲤也大肆兴起,甚至连学生干部也乐此不疲参与其中。
三、案例措施 (一)前期工作
1.了解情况,逐级上报
事件发生时,辅导员第一时间是了解情况,并逐级上报。在第二天上午即刻与班委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得知视频当日凌晨已上今日头条新闻,加之当天为全校集中考高等数学时间,事态并未得到缓解,反而在学生群体中不断持续发酵,尤其造成社会对大学生群体形象产生了不良的认知印象。在了解了大致情况后,辅导员立刻将情况汇报给院系学工负责人,并就事件实际状况开展部署工作。
2.切断传播源,引导舆论新走向
在该阶段工作,辅导员充分利用班委力量,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工作模式,引导班委线下走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群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纪律与情怀做到学生群体中去。线上则时时把握如微博、公众号、朋友圈等发布内容,第一时候掌握舆论走向。在最大范围内,利用班内学生干部与优秀学生群体制造正面向上的舆论,以点带面,引导新走向。
3.做好学生反激行为应急预案
在切断传播源阶段,极易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和起哄,造成二次舆论事件。因此,在切断传播源的同时,辅导员提前就学生反激行为作了应急预案。以班长为协调,四名心理委员以宿舍为单位,通过走宿舍,持续关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整体把握舆论走向,同时,联合各宿舍长实现精准到点,发现异动情况,立刻在宿舍长群中进行反馈,由宿舍长先处理,当宿舍长无法处理时,再由班委介入,确保第一时间能够把握学生走向,并及时遏制在萌芽状态,不让事态扩大化。
4.排查视频违纪学生
由班长总牵头,同时间段开展排查违纪学生工作。考虑到当天学生正进行期末考试,为不影响学生考试状态,排查工作未大张旗鼓,而是选择私下排查。在排查过程中,出现男班长对排查工作出现极大的抵触心理,并且一直询问违纪是否会受处分,表现出害怕的心理状态。后了解到,男班长也参与了视频的录制。针对此,为稳住学生心态,辅导员采取以情动人方式,使男班长放下心理戒备,敢于迈出第一步。
(二)中期工作
5.谈话为先,谈心为辅
针对该案例,辅导员先以谈话为先,再以谈话为辅。在谈话全过程中,先让学生陈述事件的全过程,再通过学生陈述内容一一指出问题,指出后果的严重性,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形成自我教育模式。在该阶段,要深刻把握谈心谈话工作并非彰显辅导员老师的威慑力,而应是将教育工作做到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感知被爱,能够真正理解自身行为存在的问题,乐于主动去接受,并在日后能够以己为例,用正能量感染身边人。
6.侧重做好学生干部思想教育工作
针对学生干部,着重作了思想教育工作。就班级管理而言,班委的处事做人风格决定了班级的气质走向。因此,在与违纪学生谈完话,并要求作出书面说明与检讨后,单独将违纪男班长留下,直面问题所在,作了一对一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倾听与引导双管齐下。对学生干部而言,他已意识到自身问题所在,故不要再给予压力,而是倾听他的心声,并针对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认知加以引导。
7.保护学生,做好学生保密工作
违纪学生往往在认识到自身问题后,不希望被他人过多议论。因此,在处理完工作后,协同班委共同对违纪学生情况加以保密。尤其,在各线上线下场合中不对学生进行肆意点名道姓与加以评论,给予违纪学生尊重与成长的空间。
(三)后期工作
8.摸查事态走向,书面上报情况
当晚,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摸查事态走向。摸查工作切忌联合班委,大张旗鼓开展巡楼工作。在走宿舍过程中,存在极个别学生不理解情况,可将该部分学生叫至宿舍外,以较为轻松的状态开展教育工作即可,并让班委做好重点关注。
9.召开班委、班级会议
集中召开了班委会议,就该事件进行了工作总结与反思。同时,做好预防机制,及下学期召开班级会议的具体事项,理清班会思路,以便达到最优的教育效果。在会议上,就宗教信仰、迷信行为、纪律问题等问题,辅以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问题和纪律有清晰的认识。
在以上两起案例的处理过程中,应认识到,一旦学生突发事件中涉及舆论应对工作,务必要谨慎处理,首要是切断传播源。在事态刚发生时,学生情绪往往较为高涨,辅导员应把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原则,坚持“抓两头,放中间”工作模式,借助班级内具有权威性的班委、优秀学生干部等群体,让他们走进宿舍,走到学生群体中去,排查起带头喧闹的学生,做好精准对话工作。同时,也要明确一点,网络舆论,尤其涉及到迷信行为这一类的,带有宗教色彩,存在着许多不可控的潜在因素。处理方法稍有差错,可能会造成个人能力范围内不可控的局势。因此,对上级要做到事事汇报,时时联系。
四、案例反思
(一) 三方合力,重点做好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
两起案例集中发生大一新生身上,是新生入学思想教育工作未做到位的深刻体现。因此,辅导员,学生工作处,学生党团组织应三方合力,重点做好新生入学中的思想教育工作,找到切入点,讲好理想信念问题,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立典型,树榜样,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掌握了理想信念这把总钥匙,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学生才能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信仰才不会丧失,理想才不会缺失,精神才不会迷失。[2]尤其在宗教与教育、宗教与迷信问题上,要不规避,不忽视,慎重讲解,稳重处理,切勿让大学生在宗教或封建迷信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与信念。
(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学生干部从学生中来,也必将到学生中去,他们既是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和中间力量,也是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3]因此,学生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工作开展的好坏。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對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要时时抓、严格抓,不松懈、不忽视,确保学生干部在任何时候精神上都不缺“钙”,不得“软骨病”。在纪律上,培养一支懂纪律、守纪律,时刻明确自身身份定位的学生干部队伍,使他们能够成为学生群体中的楷模,起到示范作用。在业务能力上,打好集中培养与精准培养两张牌,对所有学生干部同等培养,对极优秀的学生干部侧重培养,使他们即可紧密团结在辅导员周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好得力助手的角色,也能成为班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广大同学打成一片,为顺利开展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加强家校沟通工作,抓好第一个关键点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是孩子成长教育的第一个关键点。但在广东地区,受风俗民情的影响,家庭多崇拜神明,从小便对孩子播撒迷信思想,就会在他们的心理播撒封建迷信的种子。因此,在入学时,要摸清班级内学生所有个人情况,尤其对潮汕地区学生要重点了解,在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假日前后要重点观察,在考试前后时间段要重点把握,避免学生在校内开展祭拜神明等封建迷信活动。同时,多与家长沟通,互通有无,了解情况。尤其是针对迷信思想严重的学生,要做到与家长精准对话,定期对话,做通家长思想工作。家校教育只有双管齐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纠正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发挥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充分发挥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利用好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他们走在网络空间的最前列,并勇于直面网络错误言论和现象,敢于发声。同时,结合重要事件或时间点,利用好新媒体做好思想引领工作,广泛在互联网上开展网络教育工作,发起话题,有效并广泛传播正确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保持脚踏实地态度,坚定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充分倾听大学生的呼声,做到迅速回应诉求,解决困惑,积极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做好大学生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工作,避免学生有问题无处解决,有疑惑无处解惑。
五、總结
在处理两起案例中,学生会对于宗教信仰自由概念都存在着误解。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教育与宗教分离的客观事实,也难以对宗教文化有着正确的认识,往往就会演变成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封建迷信活动。尤其,大学生的三观还处于成长期,极易被引导,树立不劳而获的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深刻把握教育工作始终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为大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解决好理想信念问题,培养他们脚踏实地,真才实干。同时,网络舆论传播的不可控性也要求在处理该类问题时,切要沉着稳重,抓好每一步,避免造成“二次舆论”事件。
【参考文献】
【1】冯琦翔. 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 [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
【2】骆郁廷,杨婷. 论大学生价值自觉及其培养 [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7,(1):228-239.
【3】王姗姗.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陈晓真(1990—)女,汉,广东,辅导员 助教,硕士研究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