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教乐学,打造高职魅力语文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TT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爱你真不容易”,高职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怎样才能使高职的语文课堂充满魅力?构建“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乐学法”,是打造高职魅力语文课堂的不二法门。教师可以从趣味性的语言、快乐化的导入、开放性的提问、多样性的活动、宽松式的评价五个角度切实实施“乐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从而打造充满魅力的高职语文课堂。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乐学法 常用方法 要点
  
  一、 实施背景
  语文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爱你真不容易”,高职学校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天性贪玩,对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呆板的教学方法尤其令他们感到厌烦。实事求是地讲,课堂上闭目养神或者开小差的学生比比皆是,所谓好学生也大多只是一个记录者,把老师对课文的分析讲解照搬照抄,被动接受,缺乏思考感悟,真正愿学、乐学的学生寥若晨星。
  怎样才能使高职语文课堂充满魅力,使学生由“厌之”而“好之”、“乐之”呢?古代先贤的话给了我启发。《礼记·学记》云:“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论语》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北宋理学家程颐认为:“教人未见意趣,心不乐学。”
  古人尚且懂得“乐学”的道理,现代课堂更不应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在传达信息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积极思维,乐于探索,最终获得知识、锻炼能力。因此,构建“善引乐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学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乐学法”,才是打造高职魅力语文课堂的不二法门。
  所谓“乐学法”就是老师要通过“善教”来引导学生“乐学”,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乐在其中,同时产生渴求、探索知识的内动力,不断步入新的境界,达到新的制高点,并获得愉快的享受、美的陶冶。
  二、实施方法
  好的理论还需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下面说一说打造高职魅力语文课堂的常用方法。
  (一)趣味性的语言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语文老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追求语言的精妙之道。准确凝练的语言能提高授课的效率,诙谐幽默的表达,能活跃气氛,使学生眉开眼笑,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
  我看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个教学案例,当时他进行的是“根据歇后语进行扩展想象”的作文课。一开始于老师就用极富趣味的语言把师生带入轻松和谐的氛围中:
  今天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特别是我们这所学校,那真是哑巴开会——没说的;我们六年级一班的同学,一个个就像雨后的春笋——拔尖!为什么我们这所学校这么有名气?因为老师好,校长治校有方。提起我们的校长和老师,真是狗撵鸭子——呱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刚才我把你们的老师和校长夸了一通,我夸他们的时候,大量地使用了什么?(学生:歇后语!)
  歇后语是祖国语言的精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生动、形象,极富表现力,一本《歇后语大全》就有这么厚。(用手比划)今天老师再送大家一些歇后语。(投放幻灯片)
  于老师因地制宜地运用歇后语夸赞学校、校长、老师和学生,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既幽默风趣,又为下面说歇后语和写歇后语做了很好的铺垫。这样的语言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了示例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快乐化的导入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际教学的前奏,是推动全篇教学的“支点”,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能够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教师在课前对新课导入必须做好精心的设计,力求使导入“精”“新”“奇”,一下子击中学生的兴奋点,激发起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叩开“乐学”之门。
  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或亲切优美,或幽默风趣地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也可以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请学生聆听音乐、欣赏画面,创设情境,使学生情趣盎然,还可以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等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兴致勃勃、兴高采烈的情绪情感。例如学习《诗经·蒹葭》,我们完全可以以播放邓丽君的歌曲《在水一方》导入。“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这样的歌词无论是从意境还是句意上讲都与《蒹葭》极其吻合,用这首歌来导入学习怎能让人不兴致盎然?
  总之,课堂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只要注意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新课导入时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学生叩开“乐学”之门。
  (三)开放性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用方法,要挖出教材中的妙趣,应提倡开放式提问。所谓开放式提问,我认为应具备以下特质。
  首先,这种问题没有划一或标准的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或“否”之类的词语判定。它对学生的智力提出挑战,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潜能。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也不是现成的,而寻求答案的过程是有趣的,富有创造性的。
  其次,实行开放式提问,教师应有民主意识。语文具有模糊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语文教师不能独占课堂话语权。在课堂讨论中,对学生的参与应持鼓励态度,答案不必强求统一,提倡学生提不同看法,抓机会激起课堂辩论,允许败方保留意见,养成学生“敢怀疑,不盲从”的思维习惯。
  再次,开放式的问题要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联想。我们的提问要让一朵浪花推动一朵浪花,一种思想引爆另一种思想。例如,在讲授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中的“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句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李清照的作品中描写“愁苦”的名句很多,谁还能举出几个吗?学生七嘴八舌地吟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我继续追问:这些“愁”有何异同?顿时课堂陷入沉思……片刻之后学生对“愁”有了更深的思考。
  最后,开放式的提问也必须选择时机:或在困惑之时,提出关键一问,点活思维方向;或在众说纷纭之际,选取一问,进行讨论,使其柳暗花明;或在答案揭开之时;深入一层提问,挖出更有意义的内涵。
  (四)多样性的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从学生喜爱的活动中寻找突破口,主动、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为学生搭建学习锻炼、展现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堂活动有以下几种。
  1.引入表演,进入情境。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有表现欲,他们常常寻求在同学、老师面前展现自我的机会。语文课堂引入表演恰恰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我发现组织分角色朗读、课本剧片段演出等表演类的教学活动深受学生欢迎,往往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使他们乐在其中。尤其是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更适合采用这类方法,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情节,与其让高职学生在文言语法的解释中昏昏欲睡,不如让他们化身为书中的人物,在与古人的亲密接触中学习文言文。
  2.设置辩论,启迪思维。
  课堂辩论活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活动对抗性强,过程精彩刺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发展学生语言流利度,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求异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十分喜欢这项活动。
  3.安排游戏,寓学于玩。
  布鲁纳说:“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它的确是成长期的一件大事。”语文课堂上的各种游戏可以挖掘和培养学生的朗读才能、节目主持才能、交际组织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和闪光点。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之始或结尾安排一个小游戏寓学于玩。例如:学习写新闻摘要,可以安排一个“传令兵”游戏。从报纸上剪下一段新闻报道,要求每组用最快的速度将新闻的要点传向最后一位同学,然后请该同学以规定字数在黑板上写出新闻摘要。又如,学习古诗单元时,可以安排学生一人一句诗进行接龙。这些游戏活动既增添课堂乐趣,又能活跃学生思维,有利于教学。
  (五)宽松式的评价
  课堂评价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质量、学习成效和表现情况的评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的活动中起着极大的导向作用。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是非常敏感的,相对宽松的评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他们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的评价应以赏识为主,即使学生的回答还不是很完美,甚至还存在一定的错误,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再次参与的勇气和继续努力的自信心。
  总之,语文课堂上实现“乐学”的方法还很多。我们要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脚等器官,使他们在课堂上有自己的思维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学生只有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将自己的体验与兴趣结合起来,将自己的方法、价值观与知识的获取结合起来,课堂才能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过去的‘教’而变为‘学’的课堂。”只有以高度的敏锐和智慧不断地去创造那些能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的教学方法,才能促使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保持下去,打造一个充满魅力的高职语文课堂。
  三、需要注意的要点
  乐学法的实施无疑给昏昏欲睡的高职语文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许多学生在语文课的魅力吸引下,重新把目光转向了语文课堂。但是我们在实施“乐学”法的时候不应忽视这样一些要点。
  (一)教学内容不能低幼化
  乐学法倡导通过幽默的语言、热闹的课堂活动、宽松的评价激发学生“乐学”,但绝不能随意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降低教学要求。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早就告诫我们: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我们的教学要注意难度适当,有时甚至还应该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任务,因为经过努力得来的成功往往更能成为人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二)教学过程不能脱离文本
  乐学法归根结底是一种教学方法,终极目标是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感悟文本,获得语文学习能力。而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一种对话,是师生对话,是生生对话,也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课堂上的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抓手,在对话中交流碰撞,在对话中感悟启迪。切忌忽视文本、本末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参考文献:.
  [1]蔡伟.课堂教学创新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任国胜.善为乐之 开启语文课堂乐学法门[J].2010,(24).
  [3]章朝阳.探趣求法 乐学善学——学习“三老”教育思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5,(1).
  [4]蔡伟.新语文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
  [5]王玉.打造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9,(2).
  [6]张淮旭.打造趣味语文课堂 培养学生乐学情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
其他文献
2006年5月19日,西安工程大学揭牌庆典仪式在临潼新校区隆重举行,由此开启了西安工程大学建设以纺织服装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国内知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新里程。
摘 要: 当前的古代文论教学存在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具有一种强烈的当代意识:适时地把当前的文艺作品植入到对古代文论的阐释中,把古代文论的作用植入到现实生活中,把古代文论的阐释与当代文论相对接,通过这些改革使学生感受到这一古老课程所具有的艺术魅力和现实活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古代文论教学 当代意识 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古代文论”又名“中国文学批评史”或“中国文
语文教学是一种能力建构。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主要靠语言实践。学习语文在于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以“语言学习”为核心的
摘 要: 古老的书法艺术在当今社会愈加焕发了生机,而书法艺术的普及与入门教育还存在较大的自发性与随意性。本文结合古代的书法教育理论与近现代书法名家的教育经验,对初学者遇到的一些存有争议或容易忽视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性阐释,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关键词: 书法 入门 训练 若干问题    书法一科,源远流长而历久弥新。关于初学入门的一些常识性问题早已是老生常谈了,而“术业有专攻”,随着时代的发展,至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运用"德育、智育"双线,和学生齐心,和学生打成一片,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教学是决定一所院校人才培养、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最基本标志,又是学校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系统全
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满意、使用方法简便已为大家所公认,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妇科2001年1月~2005年3月采用这一方法用于术后镇痛共156例,现将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摘 要: 德育是一切阶级和阶层用来维护其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利益的工具,是为最终培养出本阶级接班人和巩固、发展本阶级政权服务的。中外各党派都把德育放在极重要的地位。任何国家、社会和个人也都离不开制度,因为制度提供人的行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世界将充满不确定性,正是制度使行为达到一定程度的规范。因此说,德育制度建设是有效实现德育功能的前提和保障。  关键词: 德育 德育制度 德育实效性    德育制
内科临床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是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基础,是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必修课。然而目前中专医学教育的内科临床教学存在诸多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笔者试作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