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肌肉久疼不愈是啥毛病?
突然出现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的肌肉疼痛,而且越来越重,难以安眠,这时有可能是患了“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以颈、肩胛带肌、骨盆带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多与受寒凉有关。突然起病,可先表现为一侧肩部、颈部肌肉疼痛,渐渐发展到双侧,随后不断加重。休息后不但不会减轻症状,反而肌肉会明显地感到发僵,严重者上肢抬举受限,不能梳头、抬腿、行走,夜间疼痛难眠。此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50岁以前发病者少,女性较男性多2~3倍。
风湿性多肌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因老年体虚,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侵人体,闭阳经脉,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不通则痛。通过清热、散寒、化湿、通络、驱邪,兼以扶正,可使疼痛明显减轻。
由于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感受的风、寒、湿、热各有偏盛,所以中药治疗多分为寒湿型和湿热型。寒湿型的患者,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湿热型的患者,以清热养阴除湿汤加减。病情重者还要加用少量西药。只要治疗得当,患者在数日内疼痛便可明显减轻。
在此提醒50岁以上的人,如果突然出现肢体肌肉疼痛,且症状逐渐加重,服用消炎止痛药物没有效果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化验检查血沉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这两项是此症的重要诊断指标,也有部分病人可有轻度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升高及轻度贫血。
骨头作响是病吗?
许多人都曾有骨头关节响的体会,有人握拳时指关节会发出“叭”的声音,也有人只要上、下楼梯,膝关节就有节奏地“嘎、嘎”响,还有人甚至连伸个懒腰、打个哈欠,颈背或颞颔关节都会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关节出了什么问题?
通常,关节弹响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大多数关节弹响属于生理性,发出响声的同时不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适,对身体危害不大,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惴惴不安。但有一部分人在关节弹响的时候,还会伴有酸痛、肿胀等不舒服的感觉,这时可能就预示着关节出现问题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有半月板损伤,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等,这种病理性弹响在膝、踝、髋、肩关节中都比较常见。
判断关节响是否暗藏着健康问题,还和年龄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年轻人出现关节响以生理性的原因为主,除非有外伤;而年纪大的人一旦出现,则更多的要考虑局部是否有病变,比如韧带劳损、骨刺等。这种情况下,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找出真正原因,积极对症进行药物治疗、局部理疗或其他物理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比如半月板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加重对软骨的磨损,而软骨受损则是不可逆的,会给病人行走带来不便,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婴儿头皮痂该不该洗去?
婴儿的头皮痂又叫乳痂,是由婴儿头皮皮脂腺分泌物与灰尘积聚而成的,越是不洗头,积聚的乳痂就会越来越厚,如果常帮婴儿洗头,就不会形成这种痂皮了。孩子的囟门并不是碰不得的地方,只要不是重创,一般单纯洗头、梳头,对脑组织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引起智力低下或变哑巴。老人们的那些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已经有厚痂,除痂要慢慢来,不可粗暴硬揭。先涂上些植物油,滋润1~2天,然后用梳子轻轻地梳,梳掉一层后,用温水、洗发液洗头;如一次除不净,再涂油,一天后再梳,再洗,终会清除干净。以后经常洗头,也就不会再生痂了。
胆固醇高能吃海鲜吗?
海鲜的种类很多,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螺贝类、头足类(章鱼、鱿鱼)等。其所含的胆固醇含量差别很大,比如海鱼类的胆固醇含量比较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非常丰富,而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的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此海鱼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而虾、蟹、螺贝类、头足类海鲜中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尤其是鱿鱼、八爪鱼等,应尽量少吃。
需要强调的是,海鲜的胆固醇大多集中在头部和卵黄中,可除去这两部分,以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最关键的是整体饮食的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总脂肪量要控制住,尤其要少吃红肉(猪、牛、羊,特别是五花肉),不要吃含极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而不必拘泥于某种食物是否能吃。每天的食物种类应尽量多一些,每种食物不要吃太多。
除了食物种类,量的控制因每餐而不同。一日三餐中,早餐和中餐可以吃得稍多一点,但晚餐一定要控制住,吃得素一点,少一点。因人们在晚餐后的活动量有限,过剩的热量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胆固醇升高。
有一个很简单的衡量标准是,离开餐桌时如果觉得自己还能吃得下一些东西,而且第二天早晨有饥饿感,说明晚餐只吃了七八分饱,比较合适,否则就过量了。
突然出现身体某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的肌肉疼痛,而且越来越重,难以安眠,这时有可能是患了“风湿性多肌痛”。
风湿性多肌痛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以颈、肩胛带肌、骨盆带肌疼痛和僵硬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多与受寒凉有关。突然起病,可先表现为一侧肩部、颈部肌肉疼痛,渐渐发展到双侧,随后不断加重。休息后不但不会减轻症状,反而肌肉会明显地感到发僵,严重者上肢抬举受限,不能梳头、抬腿、行走,夜间疼痛难眠。此症随年龄增加而增多,50岁以前发病者少,女性较男性多2~3倍。
风湿性多肌痛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因老年体虚,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侵人体,闭阳经脉,气血不能正常运行,不通则痛。通过清热、散寒、化湿、通络、驱邪,兼以扶正,可使疼痛明显减轻。
由于人的体质有所不同,感受的风、寒、湿、热各有偏盛,所以中药治疗多分为寒湿型和湿热型。寒湿型的患者,以独活寄生汤加减。湿热型的患者,以清热养阴除湿汤加减。病情重者还要加用少量西药。只要治疗得当,患者在数日内疼痛便可明显减轻。
在此提醒50岁以上的人,如果突然出现肢体肌肉疼痛,且症状逐渐加重,服用消炎止痛药物没有效果时,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就诊。化验检查血沉明显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这两项是此症的重要诊断指标,也有部分病人可有轻度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升高及轻度贫血。
骨头作响是病吗?
许多人都曾有骨头关节响的体会,有人握拳时指关节会发出“叭”的声音,也有人只要上、下楼梯,膝关节就有节奏地“嘎、嘎”响,还有人甚至连伸个懒腰、打个哈欠,颈背或颞颔关节都会发出声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关节出了什么问题?
通常,关节弹响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大多数关节弹响属于生理性,发出响声的同时不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不适,对身体危害不大,不需要特别处理,也不必为此惴惴不安。但有一部分人在关节弹响的时候,还会伴有酸痛、肿胀等不舒服的感觉,这时可能就预示着关节出现问题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病有半月板损伤,髌股关节骨关节病等,这种病理性弹响在膝、踝、髋、肩关节中都比较常见。
判断关节响是否暗藏着健康问题,还和年龄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年轻人出现关节响以生理性的原因为主,除非有外伤;而年纪大的人一旦出现,则更多的要考虑局部是否有病变,比如韧带劳损、骨刺等。这种情况下,要尽早到正规医院检查,找出真正原因,积极对症进行药物治疗、局部理疗或其他物理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后果。比如半月板损伤如不及时治疗,会加重对软骨的磨损,而软骨受损则是不可逆的,会给病人行走带来不便,甚至导致终身遗憾。
婴儿头皮痂该不该洗去?
婴儿的头皮痂又叫乳痂,是由婴儿头皮皮脂腺分泌物与灰尘积聚而成的,越是不洗头,积聚的乳痂就会越来越厚,如果常帮婴儿洗头,就不会形成这种痂皮了。孩子的囟门并不是碰不得的地方,只要不是重创,一般单纯洗头、梳头,对脑组织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引起智力低下或变哑巴。老人们的那些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已经有厚痂,除痂要慢慢来,不可粗暴硬揭。先涂上些植物油,滋润1~2天,然后用梳子轻轻地梳,梳掉一层后,用温水、洗发液洗头;如一次除不净,再涂油,一天后再梳,再洗,终会清除干净。以后经常洗头,也就不会再生痂了。
胆固醇高能吃海鲜吗?
海鲜的种类很多,包括鱼类、虾类、蟹类、螺贝类、头足类(章鱼、鱿鱼)等。其所含的胆固醇含量差别很大,比如海鱼类的胆固醇含量比较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则非常丰富,而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就是坏的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因此海鱼可以适当多吃一点。
而虾、蟹、螺贝类、头足类海鲜中胆固醇含量比较高,尤其是鱿鱼、八爪鱼等,应尽量少吃。
需要强调的是,海鲜的胆固醇大多集中在头部和卵黄中,可除去这两部分,以减少胆固醇的摄入。
对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来说,最关键的是整体饮食的控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总脂肪量要控制住,尤其要少吃红肉(猪、牛、羊,特别是五花肉),不要吃含极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等,而不必拘泥于某种食物是否能吃。每天的食物种类应尽量多一些,每种食物不要吃太多。
除了食物种类,量的控制因每餐而不同。一日三餐中,早餐和中餐可以吃得稍多一点,但晚餐一定要控制住,吃得素一点,少一点。因人们在晚餐后的活动量有限,过剩的热量在体内会转化为脂肪,导致胆固醇升高。
有一个很简单的衡量标准是,离开餐桌时如果觉得自己还能吃得下一些东西,而且第二天早晨有饥饿感,说明晚餐只吃了七八分饱,比较合适,否则就过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