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考改革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扑面而来的东西实在太多:分层走班、一年多考的课程设置、师资调配、教室利用、学业课程与高考课程的配置、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等等。对于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面对。尽管与原有模式相比我们有太多的不适应,但让高中课程多元化,让学生有更多的课程选择,使学生能与志趣相和谐,核心素养得以培育,这是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在2014年启动,到2017年完成一轮运作,虽有磕磕碰碰,但也比较顺利,在2017年迎来新高考第一批高中毕业生。招生录取主要依据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并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合格性考试在每年6月底,等级性考试在每年5月初。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另外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面对“3+3”新高考改革方案,最棘手的是6选3的等级考科目,学科课程内容发生了调整,考试要求发生了变化,考试时间可以选择。对于学校来说,更难的是如何在满足学生选科需求下进行教学时间、空间的调整和师资的调配。上海各高中积极应对,也产生了很多模式,有限定学科组合分班后不走班模式、定二科分班后再一科走班模式、三科全走班模式等等。我校经过深入论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了行政班与组合班并行模式,语数外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而6选3科目以组合班进行走班教学。本文主要将6选3走班教学实践的途径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课程设计是基础
2013年上海高考方案就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几经反复,2014年公布新高考方案并在起始年级启动。我们当时就认为,等高考方案启动再进行课程设计显然比较被动,于是在2013年下半年我们也开始对各学科课程进行统整设计。要改变以往惯例,让理化生政史地六门学科在高一都要有课程设置,进行有效均衡。在2014年暑假前,针对新高考方案的精神,进行多次研讨,对学校学科三年课程进行了学程模块化的顶层设计(见“表一”);各学科根据合格考和等级考要求整合成数量不等的学习模块,针对本学科的模块数量和总课时数,系统设计三年整体教学内容和课时计划。在暑期组织教师集中编撰学习手册,明确模块课程执行纲要、模块课时计划,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达标示例、教学活动、课后诊断。
二、选科指导是关键
我们不提倡学生进入高中就要完成选科,毕竟用初中的学习体验来确定3门特长学科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也不科学,但在高一学习结束时要明确“+3”学科,不然高二课程很难安排。那么在高一年级,让学生明确生涯发展规划、深度体验6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一年级我校开发并实施了“高中生涯辅导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需求变化,设计自己的职业取向,并使自己的高中学习与大学所学的专业相一致,与未来的职业相一致,使学习目的更明确,主动发展意识更强烈。学校组成以心理辅导老师为课程教学主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为生涯规划导师,家长参与其中的合作指导团队。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类、主题教育类、实践体验类三大方面;实施途径为“八个一”活动,即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参加一系列名人通识讲座、做一次职业取向分析、读一本行业名人传记、交一个行业的朋友、访问一个行业专家、参加一次大学专业考察、做一份人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课程的评价将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的记录与评定相结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学校聘请心理专家改进和设计高中生基本素质与潜能以及人格测试量表,通过测量,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个人的兴趣、需求和动机,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潜能和发展兴趣,并有意识地发展自己。
在高一,我们安排了理化生政史地六科学习模块,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们没有平均安排课时,而是以半学期为单位集中安排三或四门学科学习。课程学习要求高于合格考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度体验该课程,并通过准确且科学的成绩统计对比,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自身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基础状况,对自我的特长学科有很好的甄别。
在高一结束前,学校召开选科指导讲座,全面分析选科的依据,如学科成绩分析、各学科考试特点、高校选科限制、专业学科基础等等。学生会与老师互动交流,再根据自己特长及发展方向来明确3科方向。
三、走班组合要合理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开放所有选科组合,那么理论上就有20种组合,学生选科汇总后的确也会出现20种组合,当然有些组合人数只有个位数。对于这些组合的学生可以征求他们换组合的意愿,最终一般会形成15种左右的组合。我们把选科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教学班,相同选科人数超过一个组合班人数时,则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或相近班级学生分在同一个组合班中,当然也有组合班是由几个选科组合合并而成。这样全年级就形成了组合教学班序列,它和行政班序列并存,一般会比行政班多2个班左右。由于同一组合教学班选科一致,在实施6门学科教學时,就可以依据合格性、等级性考试的教学内容、能力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料、不同的作业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形成行政班和组合班两大序列后,课表安排也很有讲究。首先进行课表规划,将一周的组合走班课按走班时段相对集中原则科学分配到每一天,保证一天中的走班课集中在一起,一周中走班课在上下午时间有合理搭配;其次进行两次排课,行政班课表中语数英等排一次课(见“表二”),组合班课表中将“6选3科目”再排一次课(见“表三”),然后将两次排课合成即可;最后制作学生课表,打印每位学生语数英等课程的课表(走班课空缺),公布组合班课表,学生根据组合班课表将走班课抄入自己的课表中,使每位学生均有自己的课表。
我们现在已引入信息化手段,能很好地完成学生选科、组合分班、课表制作、成绩统计等功能。
四、走班管理要跟进
由表二可以看出,每周有三分之一课时学生是在组合班上课的,那么走班管理环节也不容忽视。我们建立了组合班班主任制度,年级部根据组合班的任课教师,确定组合班班主任,制定班主任职责,加强走班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建立了组合班班干部制度,设立组合班班长、课代表、组长、卫生委员、纪律委员等,在组合班上课期间进行班级管理。
任课教师应加强学科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做好学生走班教学的教育工作,并做好学生学业的个性化指导工作。学校对教师教学情况根据“看起点比进步”的原则进行评价,即根据学生起点标准分计算学生在教学前后的标准分的变化,判断学生的进步情况,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业评价、过程性评价与考试成绩按一定百分比折算成学生成绩,再根据新高考方案折算成高考等级分。
我们的“6选3”走班教学模式还是半封闭的,是变革过程中的过渡性模式。走班模式真正的发展方向是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层次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愿望选择与自身发展层次相匹配的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由此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中学)
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在2014年启动,到2017年完成一轮运作,虽有磕磕碰碰,但也比较顺利,在2017年迎来新高考第一批高中毕业生。招生录取主要依据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并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学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高考成绩总分满分66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70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随教随考随清,合格性考试在每年6月底,等级性考试在每年5月初。高考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考试时间安排在每年6月;外语考试一年举行两次,另外一次安排在每年1月,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说测试,引导外语教学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面对“3+3”新高考改革方案,最棘手的是6选3的等级考科目,学科课程内容发生了调整,考试要求发生了变化,考试时间可以选择。对于学校来说,更难的是如何在满足学生选科需求下进行教学时间、空间的调整和师资的调配。上海各高中积极应对,也产生了很多模式,有限定学科组合分班后不走班模式、定二科分班后再一科走班模式、三科全走班模式等等。我校经过深入论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了行政班与组合班并行模式,语数外以行政班为教学单位,而6选3科目以组合班进行走班教学。本文主要将6选3走班教学实践的途径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一、课程设计是基础
2013年上海高考方案就已进入征求意见阶段,几经反复,2014年公布新高考方案并在起始年级启动。我们当时就认为,等高考方案启动再进行课程设计显然比较被动,于是在2013年下半年我们也开始对各学科课程进行统整设计。要改变以往惯例,让理化生政史地六门学科在高一都要有课程设置,进行有效均衡。在2014年暑假前,针对新高考方案的精神,进行多次研讨,对学校学科三年课程进行了学程模块化的顶层设计(见“表一”);各学科根据合格考和等级考要求整合成数量不等的学习模块,针对本学科的模块数量和总课时数,系统设计三年整体教学内容和课时计划。在暑期组织教师集中编撰学习手册,明确模块课程执行纲要、模块课时计划,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达标示例、教学活动、课后诊断。
二、选科指导是关键
我们不提倡学生进入高中就要完成选科,毕竟用初中的学习体验来确定3门特长学科是很难的一件事情,也不科学,但在高一学习结束时要明确“+3”学科,不然高二课程很难安排。那么在高一年级,让学生明确生涯发展规划、深度体验6门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高一年级我校开发并实施了“高中生涯辅导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尽早了解社会需求变化,设计自己的职业取向,并使自己的高中学习与大学所学的专业相一致,与未来的职业相一致,使学习目的更明确,主动发展意识更强烈。学校组成以心理辅导老师为课程教学主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为生涯规划导师,家长参与其中的合作指导团队。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自我认识类、主题教育类、实践体验类三大方面;实施途径为“八个一”活动,即参加一个学生社团、参加一系列名人通识讲座、做一次职业取向分析、读一本行业名人传记、交一个行业的朋友、访问一个行业专家、参加一次大学专业考察、做一份人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课程的评价将学生成长记录手册的记录与评定相结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学校聘请心理专家改进和设计高中生基本素质与潜能以及人格测试量表,通过测量,分析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潜能,个人的兴趣、需求和动机,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潜能和发展兴趣,并有意识地发展自己。
在高一,我们安排了理化生政史地六科学习模块,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我们没有平均安排课时,而是以半学期为单位集中安排三或四门学科学习。课程学习要求高于合格考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度体验该课程,并通过准确且科学的成绩统计对比,使学生更深入了解自身在各个学科的学习基础状况,对自我的特长学科有很好的甄别。
在高一结束前,学校召开选科指导讲座,全面分析选科的依据,如学科成绩分析、各学科考试特点、高校选科限制、专业学科基础等等。学生会与老师互动交流,再根据自己特长及发展方向来明确3科方向。
三、走班组合要合理
为了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我们开放所有选科组合,那么理论上就有20种组合,学生选科汇总后的确也会出现20种组合,当然有些组合人数只有个位数。对于这些组合的学生可以征求他们换组合的意愿,最终一般会形成15种左右的组合。我们把选科相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组合教学班,相同选科人数超过一个组合班人数时,则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或相近班级学生分在同一个组合班中,当然也有组合班是由几个选科组合合并而成。这样全年级就形成了组合教学班序列,它和行政班序列并存,一般会比行政班多2个班左右。由于同一组合教学班选科一致,在实施6门学科教學时,就可以依据合格性、等级性考试的教学内容、能力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料、不同的作业要求、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
形成行政班和组合班两大序列后,课表安排也很有讲究。首先进行课表规划,将一周的组合走班课按走班时段相对集中原则科学分配到每一天,保证一天中的走班课集中在一起,一周中走班课在上下午时间有合理搭配;其次进行两次排课,行政班课表中语数英等排一次课(见“表二”),组合班课表中将“6选3科目”再排一次课(见“表三”),然后将两次排课合成即可;最后制作学生课表,打印每位学生语数英等课程的课表(走班课空缺),公布组合班课表,学生根据组合班课表将走班课抄入自己的课表中,使每位学生均有自己的课表。
我们现在已引入信息化手段,能很好地完成学生选科、组合分班、课表制作、成绩统计等功能。
四、走班管理要跟进
由表二可以看出,每周有三分之一课时学生是在组合班上课的,那么走班管理环节也不容忽视。我们建立了组合班班主任制度,年级部根据组合班的任课教师,确定组合班班主任,制定班主任职责,加强走班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建立了组合班班干部制度,设立组合班班长、课代表、组长、卫生委员、纪律委员等,在组合班上课期间进行班级管理。
任课教师应加强学科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及时做好学生走班教学的教育工作,并做好学生学业的个性化指导工作。学校对教师教学情况根据“看起点比进步”的原则进行评价,即根据学生起点标准分计算学生在教学前后的标准分的变化,判断学生的进步情况,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学生的学业评价、过程性评价与考试成绩按一定百分比折算成学生成绩,再根据新高考方案折算成高考等级分。
我们的“6选3”走班教学模式还是半封闭的,是变革过程中的过渡性模式。走班模式真正的发展方向是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和层次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兴趣愿望选择与自身发展层次相匹配的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由此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作者单位:上海市奉贤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