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8-306-02
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从早期的普通X线摄影到数字化X线摄影,DSA的应用,多排螺旋CT技術的发展,MRI场强的不断增强,以及超声、核医学等技术的长足发展使得医学影像技术成为了医学领域中发展和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长期以来,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有的从事医学影像诊断,有的从事影像技术,有的毕业于物理专业,缺乏医、工、技全面发展的专业人员。培养医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实用型影像专业技术人才迫在眉睫。在培养模式的选择上,一是利用现有的医院人才资源,根据医院影像科自身的发展继续再教育,形成一专多能的人才梯队;二是把人才的培养向前延伸,在高职教育阶段进行全面、综合的专业和技能培养;经过高职教育系统的学习和培养,成为合格的举办医、工、技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
1 目前高职影像教育的现状
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课程系统地教授。而随着各种现代化、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设备日新月异地进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包括普通X线、CT、MRI、DSA以及介入治疗技术)[1]。这使得医疗需求的多样性与课程的相对单一性发生了矛盾,科技持续发展与课程相对滞后产生了矛盾。系统性教学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教师已经没有足够的课时来教授爆炸式增长的知识,学生也没有足够的记忆容量来记住所学的知识,大量灌注的知识无法形成整合的体系,更难以转化为临床技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两门核心专业课程。技术为诊断提供服务,而诊断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技术的发展。目前在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开设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但两者的紧密联系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中并没有明确地体现。在教学模式上[2],大多仍是沿用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多注重教,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忽视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对学生成绩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式单一,多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不能和工作过程相结合,使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相吻合。因此,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必须通过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加以完善。
2 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教育理论流派[3],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的过程,学生是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即学生能主动地选取周围的信息材料,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和协作将伴随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之间会通过交流合作来完成规定的学习、工作任务,提高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影像诊断学范畴广泛[4],涉及疾病繁多,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可能掌握所有疾病的影像学知识,在教学中采用典型病例进行讲授,让学生自主进行横向比较,与以往所掌握的影像基础学知识相结合,全面进行疾病分析。因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掌握影像学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影像学的能力。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又直接为医学影像诊断服务,学生在影像读片的过程中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在影像检查中正确地指导患者摆放体位、确定检查条件,从而获得满意的影像效果。影像技术的实训可以为影像诊断的实训提供条件,获得诊断所需要的影像资料;而在影像诊断的实训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临床疾病的诊断知识,还能从影像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在摄片过程中的摆位是否准确,中心线是否对准,曝光条件是否合理等。所以我们认为影像检查技术实训项目和影像技术的实训可以同步进行。在技术实训中学生可以获取影像诊断所需要的资料,在诊断实训中学生使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学习疾病诊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十分注重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考核也是根据能力标准来进行评价,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摒弃陈旧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把实用性、先进性强的知识和技能传承给学生;2)打破课程之间的独立性,建立内在的联系,并把这种联系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主动建构的知识体系转化为现实的职业能力[4]。
3 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实现影像技术实训项目同步的构想
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临床医疗仪器的更新换代,其与教学实验、实训设备陈旧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5]。医学高职院校的影像设备多为医院淘汰或报废,学生往往处于只能看不能操作的尴尬处境。影像诊断理论课内容一般都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很难对各种疾病的征象有明确的认识和形象的记忆。传统读片课时较少[6],所选胶片质量良莠不齐,且片量不多、对比少,清晰度较差,学生看了后难免有似是而非的感觉,常常难以很好地掌握相应的内容。读片时必须看胶片或仪器显示屏,刻板而局限,不利于多人讨论。校内的实训往往与顶岗实习脱节,学生有强烈的失落感,并且不能学到真正的技能。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医院,是江苏建康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同时还承担省内各医科大学的实习、见习带教工作。影像科设备完善,配备有世界领先的西门子3.0T磁共振仪(MR)、64排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全身X线骨密度仪、乳腺钼靶摄影机等,能够满足影像检查技术的实训操作。目前在影像科室多采用PACS系统[7]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图像归档和通讯系统)。它是一种综合图像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内的数字化以及医疗影像资源的共享,X线、CT、MRI 等图像均可通过PACS在同一台电脑上调出,在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相互之间的交流。PACS系统图片存储量大、图片质量清晰,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和影像动画,给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使用PACS系统,学生能自由调看高质量的图片,还能从PACS上查看该病人相关检查和既往检查报告,新旧对比,为诊断疾病提供较为全面的依据。相同的病例亦能在此系统上方便的查找,图像亦能根据需要随意放大缩小却不影响图像的质量,按照要求调整窗宽窗位而不仅仅局限于胶片的显示。对于细小的病灶更容易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亦能大大提高,培养学生看图识病、独立思考、善于辩证辨病的能力。 4 同步影像技术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提出“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与合作发展;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我们借鉴建构主義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两门核心专业课程的校外实训项目上实现同步发展。即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同一个患者的影像检查和影像诊断,协同完成两项内在联系紧密的技能,评估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临床技术服务的能力。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影像技术专业是省内唯一具有放射治疗技术特色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具备在影像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还具有放射治疗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技术全面,就业灵活性强。为了达到这样的能力目标,我院在安排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中,两个重要岗位都要兼顾。这样与省内其他高职院的影像技术专业比较,在影像技术岗位的顶岗实习时间就相对不足。而且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往往比较重视检查技术的提高以及影像设备的认知,对影像诊断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有时认识不足。为了改变现状,我们提出这样的设想:在第二学年学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过程中,以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作为校外实训平台,同步在影像技术组和影像诊断组实训某一个系统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例如:在骨和关节系统的实训中,在技术组老师引导下,学习常见疾病摄片的体位摆放、中心线的确定、探测野选定、曝光条件的选择等关键技术;然后在诊断组老师的指导下,在PACS系统中尝试书写影像诊断报告;这样就完成了对同一患者的检查和诊断。学生既在真实的情境下同步完成了内在联系密切的两个实训项目,又学以致用地服务了患者。通过实训,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巩固了知识体系,又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设想:在2012级影像技术专业两个平行班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8],即按照教材框架,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校内实训室序贯进行技能练习。实验组在学习必需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协同掌握影像检查和影像诊断技能。学生在实训中采用半天轮岗的方式,首先在技术岗位训练常用的摄片、CT等操作技术,然后到PACS上学习读片、试写诊断报告等技能。在教学内容上[9]注重X线、CT等技术和诊断相结合,重点介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与关节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的检查技术和诊断要点,以突出学科的实用性。同时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序化实训项目。例如:按照病患就诊的程序设定工作任务。首先是预约,然后是登记,喊号,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发放造影剂;此后才是接待患者做相应检查并告知其取报告及影像资料的时间;最后是诊断病情,给出影像诊断书。影像诊断书不能直接交给患者,必须经过主任审阅后才能发放。辅导教师根据学科的实用性编写教学讲义,根据需要在核心期刊上摘录文献作为讲义参考资料等。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学校的信息资源库进行研究性学习[10],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解决临床实训中的问题。有利于在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拓宽思路,进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11]。
在两组总课时一样的基础上,实验组压缩理论课时,增加校外实训项目、探讨式教学、比较式教学等形式。如在PACS系统对不同患者同类疾病影像的比较;以及同一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影像的对比,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12-13]。布置开放式作业,如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检索影像技术及影像诊断的相关文献等[14-16],来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利用双休日,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轮岗,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优势,勤学多练,以期具备扎实的的基本功,提前进入顶岗实习状态,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实在在地减轻带教老师的负担。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训情况、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操作的练习情况都纳入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5 同步实训中的细节问题
两个项目同步实训而且在校外,对于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管理这项工作,避免混乱局面的出现。其次,要合理地选择同步的方法,最大程度上优化实训的步骤。另外,毕竟医院还承担着繁忙的一线工作,所以需要协调实训与临床的关系。最后,我们还要设计合理的量表来评判两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是否有差异,为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努力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燕凌, 张瑞平.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3):306-08
[2] 崔凤梅,涂或.提高放射医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8,(6):345-46
[3] 吕勇刚,程蕊. 建构主义在普外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5):527-28
[4] 林黎娟.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医学影像学教学[J] .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5月第l2卷
[5] 陈宝莹,崔光彬,魏经国.从多环节提高影像医学教学质量[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6):320-22
[6] 梁新强,周洋洋. 浅谈PACS在影像教学中的几点优势[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8):264-65
[7] 桂景,李桂华,曹允希.PACS系统的构建及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3):313-15
[8] 黄飞,李舟文.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08,(7):121-23
[9] 陈峰,纪春岩.临床医学教育培养标准与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50-51
[10] 施远洋.研究性学习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8):57-58
[11] 陈宝莹,王玮.构建医学影像学教学新体系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2):722-23
[12] 李焕斌, 张琦, 王玲.比较影像教学法在核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8,(10):610-12
[13] 杨景震.比较影像学临床实践中引发的思考[J].放射学实践,2005,20(6):553-54.
[14] 王湛,吕涵.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7):103-04
[15] 杨世昌,白 婕,李恒芬. 临床教学中的问题探讨[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7):367-68
[16] 胡海燕. 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18期:2306-
作者简介:陈凝 讲师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
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从早期的普通X线摄影到数字化X线摄影,DSA的应用,多排螺旋CT技術的发展,MRI场强的不断增强,以及超声、核医学等技术的长足发展使得医学影像技术成为了医学领域中发展和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长期以来,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从事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有的从事医学影像诊断,有的从事影像技术,有的毕业于物理专业,缺乏医、工、技全面发展的专业人员。培养医学与技术相结合的复合型、实用型影像专业技术人才迫在眉睫。在培养模式的选择上,一是利用现有的医院人才资源,根据医院影像科自身的发展继续再教育,形成一专多能的人才梯队;二是把人才的培养向前延伸,在高职教育阶段进行全面、综合的专业和技能培养;经过高职教育系统的学习和培养,成为合格的举办医、工、技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员。
1 目前高职影像教育的现状
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课程系统地教授。而随着各种现代化、数字化的医学影像设备日新月异地进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包括普通X线、CT、MRI、DSA以及介入治疗技术)[1]。这使得医疗需求的多样性与课程的相对单一性发生了矛盾,科技持续发展与课程相对滞后产生了矛盾。系统性教学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教师已经没有足够的课时来教授爆炸式增长的知识,学生也没有足够的记忆容量来记住所学的知识,大量灌注的知识无法形成整合的体系,更难以转化为临床技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两门核心专业课程。技术为诊断提供服务,而诊断水平的提高又依赖于技术的发展。目前在三年制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开设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但两者的紧密联系在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中并没有明确地体现。在教学模式上[2],大多仍是沿用传统的学科本位教学模式,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多注重教,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忽视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对学生成绩考核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式单一,多以闭卷考试为主,考试内容不能和工作过程相结合,使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真实的能力水平,与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相吻合。因此,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中,必须通过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加以完善。
2 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一种教育理论流派[3],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的过程,学生是知识体系的建构者,即学生能主动地选取周围的信息材料,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和协作将伴随学习过程的始终,学生之间会通过交流合作来完成规定的学习、工作任务,提高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医学影像诊断学范畴广泛[4],涉及疾病繁多,学生在学习期间不可能掌握所有疾病的影像学知识,在教学中采用典型病例进行讲授,让学生自主进行横向比较,与以往所掌握的影像基础学知识相结合,全面进行疾病分析。因此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至关重要,不仅有利于掌握影像学理论知识,更有利于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影像学的能力。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又直接为医学影像诊断服务,学生在影像读片的过程中也更清楚地认识到如何在影像检查中正确地指导患者摆放体位、确定检查条件,从而获得满意的影像效果。影像技术的实训可以为影像诊断的实训提供条件,获得诊断所需要的影像资料;而在影像诊断的实训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临床疾病的诊断知识,还能从影像技术的角度来分析一些细节问题,比如说在摄片过程中的摆位是否准确,中心线是否对准,曝光条件是否合理等。所以我们认为影像检查技术实训项目和影像技术的实训可以同步进行。在技术实训中学生可以获取影像诊断所需要的资料,在诊断实训中学生使用自己的劳动成果来学习疾病诊断,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十分注重在学习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生的考核也是根据能力标准来进行评价,并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摒弃陈旧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把实用性、先进性强的知识和技能传承给学生;2)打破课程之间的独立性,建立内在的联系,并把这种联系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3)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主动建构的知识体系转化为现实的职业能力[4]。
3 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实现影像技术实训项目同步的构想
医学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临床医疗仪器的更新换代,其与教学实验、实训设备陈旧落后的矛盾日益突出[5]。医学高职院校的影像设备多为医院淘汰或报废,学生往往处于只能看不能操作的尴尬处境。影像诊断理论课内容一般都抽象枯燥,学生往往很难对各种疾病的征象有明确的认识和形象的记忆。传统读片课时较少[6],所选胶片质量良莠不齐,且片量不多、对比少,清晰度较差,学生看了后难免有似是而非的感觉,常常难以很好地掌握相应的内容。读片时必须看胶片或仪器显示屏,刻板而局限,不利于多人讨论。校内的实训往往与顶岗实习脱节,学生有强烈的失落感,并且不能学到真正的技能。
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具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医院,是江苏建康职业学院附属医院,同时还承担省内各医科大学的实习、见习带教工作。影像科设备完善,配备有世界领先的西门子3.0T磁共振仪(MR)、64排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DR)、全身X线骨密度仪、乳腺钼靶摄影机等,能够满足影像检查技术的实训操作。目前在影像科室多采用PACS系统[7] (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图像归档和通讯系统)。它是一种综合图像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内的数字化以及医疗影像资源的共享,X线、CT、MRI 等图像均可通过PACS在同一台电脑上调出,在更好地为临床医疗服务的同时,也极大地带动了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相互之间的交流。PACS系统图片存储量大、图片质量清晰,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和影像动画,给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使用PACS系统,学生能自由调看高质量的图片,还能从PACS上查看该病人相关检查和既往检查报告,新旧对比,为诊断疾病提供较为全面的依据。相同的病例亦能在此系统上方便的查找,图像亦能根据需要随意放大缩小却不影响图像的质量,按照要求调整窗宽窗位而不仅仅局限于胶片的显示。对于细小的病灶更容易发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亦能大大提高,培养学生看图识病、独立思考、善于辩证辨病的能力。 4 同步影像技术实训项目的实施方案
《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中提出“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理念,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与合作发展;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我们借鉴建构主義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两门核心专业课程的校外实训项目上实现同步发展。即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同一个患者的影像检查和影像诊断,协同完成两项内在联系紧密的技能,评估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完成临床技术服务的能力。江苏建康职业学院影像技术专业是省内唯一具有放射治疗技术特色的专业,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具备在影像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还具有放射治疗技术岗位的工作能力;技术全面,就业灵活性强。为了达到这样的能力目标,我院在安排第三年的顶岗实习中,两个重要岗位都要兼顾。这样与省内其他高职院的影像技术专业比较,在影像技术岗位的顶岗实习时间就相对不足。而且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往往比较重视检查技术的提高以及影像设备的认知,对影像诊断技术课程的重要性有时认识不足。为了改变现状,我们提出这样的设想:在第二学年学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学的过程中,以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作为校外实训平台,同步在影像技术组和影像诊断组实训某一个系统疾病的检查和诊断。例如:在骨和关节系统的实训中,在技术组老师引导下,学习常见疾病摄片的体位摆放、中心线的确定、探测野选定、曝光条件的选择等关键技术;然后在诊断组老师的指导下,在PACS系统中尝试书写影像诊断报告;这样就完成了对同一患者的检查和诊断。学生既在真实的情境下同步完成了内在联系密切的两个实训项目,又学以致用地服务了患者。通过实训,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既巩固了知识体系,又提升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的设想:在2012级影像技术专业两个平行班中,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8],即按照教材框架,以教师讲授为主,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校内实训室序贯进行技能练习。实验组在学习必需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协同掌握影像检查和影像诊断技能。学生在实训中采用半天轮岗的方式,首先在技术岗位训练常用的摄片、CT等操作技术,然后到PACS上学习读片、试写诊断报告等技能。在教学内容上[9]注重X线、CT等技术和诊断相结合,重点介绍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骨与关节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病患的检查技术和诊断要点,以突出学科的实用性。同时要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序化实训项目。例如:按照病患就诊的程序设定工作任务。首先是预约,然后是登记,喊号,根据病情需要决定是否发放造影剂;此后才是接待患者做相应检查并告知其取报告及影像资料的时间;最后是诊断病情,给出影像诊断书。影像诊断书不能直接交给患者,必须经过主任审阅后才能发放。辅导教师根据学科的实用性编写教学讲义,根据需要在核心期刊上摘录文献作为讲义参考资料等。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和学校的信息资源库进行研究性学习[10],通过一系列自主的探索活动去发现、解决临床实训中的问题。有利于在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拓宽思路,进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有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11]。
在两组总课时一样的基础上,实验组压缩理论课时,增加校外实训项目、探讨式教学、比较式教学等形式。如在PACS系统对不同患者同类疾病影像的比较;以及同一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影像的对比,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12-13]。布置开放式作业,如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检索影像技术及影像诊断的相关文献等[14-16],来实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促进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利用双休日,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轮岗,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优势,勤学多练,以期具备扎实的的基本功,提前进入顶岗实习状态,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实在在地减轻带教老师的负担。根据需要聘请校外专家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学生在实训基地的实训情况、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操作的练习情况都纳入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5 同步实训中的细节问题
两个项目同步实训而且在校外,对于实训项目的顺利完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专门的人员来负责管理这项工作,避免混乱局面的出现。其次,要合理地选择同步的方法,最大程度上优化实训的步骤。另外,毕竟医院还承担着繁忙的一线工作,所以需要协调实训与临床的关系。最后,我们还要设计合理的量表来评判两种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上是否有差异,为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努力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赵燕凌, 张瑞平.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3):306-08
[2] 崔凤梅,涂或.提高放射医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8,(6):345-46
[3] 吕勇刚,程蕊. 建构主义在普外教学中的应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5):527-28
[4] 林黎娟.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医学影像学教学[J] .基层医学论坛,2008年5月第l2卷
[5] 陈宝莹,崔光彬,魏经国.从多环节提高影像医学教学质量[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6):320-22
[6] 梁新强,周洋洋. 浅谈PACS在影像教学中的几点优势[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0,(8):264-65
[7] 桂景,李桂华,曹允希.PACS系统的构建及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3):313-15
[8] 黄飞,李舟文.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初步探讨[J].医学研究杂志2008,(7):121-23
[9] 陈峰,纪春岩.临床医学教育培养标准与质量评估体系的建立与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6):50-51
[10] 施远洋.研究性学习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4,(8):57-58
[11] 陈宝莹,王玮.构建医学影像学教学新体系的探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12):722-23
[12] 李焕斌, 张琦, 王玲.比较影像教学法在核医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J] .山东医科大学学报,2008,(10):610-12
[13] 杨景震.比较影像学临床实践中引发的思考[J].放射学实践,2005,20(6):553-54.
[14] 王湛,吕涵.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7):103-04
[15] 杨世昌,白 婕,李恒芬. 临床教学中的问题探讨[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7,(7):367-68
[16] 胡海燕. 临床医学教学新理念的探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18期:2306-
作者简介:陈凝 讲师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